问题

如何看待 9 城发布房价限跌令?房价持续上涨的时代结束了吗?

回答
九城发布“房价限跌令”,这事儿可不小,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一下子把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两件事:这“限跌令”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最重要的,房价,还会像过去那样一直涨下去吗?这个时代的终结,是不是真的到来了?

咱们先聊聊这“限跌令”。简单来说,就是某个地方的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规定了当地的房价不能跌破某个价格。这个“跌破”通常指的是跟之前成交价或者备案价相比,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外下跌。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呢?你想啊,过去很多地方房价涨得太快,大家买房,一部分是为了自住,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一旦房价开始跌,尤其是跌得太厉害,那些高位接盘的、或者把大部分积蓄都压在房产上的普通家庭,日子就不好过了。开发商也受不了,房子卖不出去,回款慢,日子也难熬,甚至可能出现项目停工。所以,出台这个政策,说白了,就是政府为了稳定市场,防止房价过快、过度的下跌,给市场一个缓冲,给购房者和开发商一个心理上的“底线”。

但你也要知道,这“限跌令”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确实能在短期内给市场一个心理支撑,让一些想要趁着房价下跌抄底的人观望一下,也给那些担心房价继续跌下去的人一点信心。可是,它并不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房价为什么会跌?根本原因还在于供需关系、经济大环境、以及政策导向等一系列因素。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房子盖得太多了,而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少,或者大家手里都没钱了,那么即使政府出了“限跌令”,也只是“压”住了价格,而不是“托”住了需求。时间长了,该跌的还是得跌,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比如成交量萎缩,或者出现“阴跌”,即名义上不跌,但实际成交价格或者折扣越来越大。

那现在就回到最关键的问题:房价持续上涨的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我的看法是,至少过去那种“只要买了房,就能躺着赚钱”的粗放式、普遍性上涨的时代,大概率是结束了。

为啥这么说?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

一、宏观经济和政策的转向:

告别“土地财政”依赖: 过去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卖地。卖地收入高,地价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地价又直接推升了房价。但现在,国家层面在推动经济转型,减少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也在寻找新的财政增长点。这种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不可持续性很强,一旦受阻,房价上涨的内在动力就会减弱。
“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变: 这是中央明确提出来的,意思就是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而不是纯粹的投资品。这句话的分量非常重。意味着政府的态度是让房价保持稳定,而不是鼓励其无限上涨。只要这个基调不变,那种暴利式的上涨空间就会被压缩。
金融监管收紧: 过去很多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甚至是一些违规的贷款加杠杆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房价上涨的泡沫。现在,国家对金融风险的管控越来越严,严查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

二、市场本身的逻辑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 过去很多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购房需求。但现在,出生率在下降,老龄化在加剧,未来新增的刚需人口规模会逐渐缩小。即使城镇化还会继续,但其拉动房价上涨的效应肯定不如过去那么强劲。
供需关系的变化: 一些人口流入的城市,住房供应可能还不足,房价依然有支撑;但很多城市,尤其是人口流出或增长缓慢的城市,住房库存并不低。在这些地方,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房价想持续上涨,难度很大。
居民财富和收入增速放缓: 房价之所以能持续上涨,背后是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财富的累积。但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长也随之减慢,那么大家掏出更多钱去买房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高企的房价与居民收入的“剪刀差”会越来越明显。

三、房地产行业进入新周期:

告别“高周转、高杠杆”模式: 过去很多房企依赖“高周转、高杠杆”来快速扩张和获取利润,这使得他们在拿地和销售上往往比较激进,也进一步推高了地价和房价。现在,随着政策收紧和市场变化,这种模式难以为继。房企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客户服务,经营模式会更加稳健,但这也就意味着过去那种靠规模和速度带来的房价上涨动力减弱了。
市场分化加剧: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并非所有城市的房价都会下跌,也并非所有房子都不再升值。 市场会变得更加分化。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发达、经济活跃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的优质房产,可能仍然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或者保持坚挺。而那些人口流出、产业空心化、供应过剩的城市,房价下跌的压力会更大。

那么,“限跌令”在这种背景下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一种市场“托底”的信号,而非继续“推高”的催化剂。

对购房者来说: 不要期待房价像过去一样“天上掉馅饼”,动辄翻倍。但同时,也不必过分恐慌,尤其是在一些核心城市,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你可以更理性地去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有自住需求的房产。
对开发商来说: 需要接受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从过去的高歌猛进转向精耕细作。价格战可能会出现,但更重要的是提升产品力和服务。
对政府来说: “限跌令”只是一种短期稳定措施,长期来看,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比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革土地制度,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总结一下:

九城的“房价限跌令”,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去杠杆、挤泡沫、稳预期”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标志着过去那种房价只涨不跌、房地产投资“只赚不赔”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价值本身,市场分化会更加明显。核心城市的优质房产依然有其价值,但整体的普涨神话基本破灭。与其纠结于“限跌令”本身,不如去思考我们该如何适应这个新常态,理性地看待住房,无论你是购房者还是从业者。这个时代不是结束了,而是进入了一个更健康、更理性的新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信房价会持续下跌,就跟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一样是幼稚的。

相对于房价持续上升来说,政府其实更害怕房价持续的下降。房价持续上升,顶多是有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子,有泡沫,有一部分人赚了钱,有很多人买不起房而已。但如果房价开始持续下降,那么地方土地财政难以维系,房子会出现断供潮,银行会出现害坏账,学名叫做系统化金融风险。

好在控制房价快速上升的方法和控制房价快速下降的方法,其实是一套方法,卡住交易。房屋和其他商品不一样,其他商品有一个标价,但是房屋只认成交价。如果你是个卖鸡蛋的,10块钱卖不出去,卖5块5块钱卖不出去卖两块,肉眼可见价格就掉下来了。但是住房不一样,只要没成交你爱1块钱送给别人,那也不算作房价纪录。

现在为什么房价会不涨了,大家没个数吗?不是因为你真实的购买需求被消除了,是因为限价限贷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房子(尤其二手房)已经难以交易了。所以与其说房价持续上涨的时代结束,不如说房价持续上涨被你给卡住了。

国家的目的是为了打压房价让房价下降吗?当然不是。因为卡住房屋交易抑制其上涨的方法,同时也是抑制其下降的方法,限贷限购这套东西一出房价想降下来也难。

打个比方,房屋100万,你每月1万块,你买不起这个房子。政府是想把这个房价打到30万,然后让你买得起吗?当然不是。政府希望你的收入从1万涨到5万,这样的话你也能买得起100万甚至更贵的房。

当房价和收入一同涨。但收入的涨幅远远慢于房价涨幅的时候。国家想办法让收入赶快赶上来,让房价等一等收入。等收入上来了以后,两者共同上涨。这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远期景象。

一个经济不断发展,马上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科技和综合国力各方面大发展的地方核心资产价格却长期持续下跌,这根本就违背市场规律。

所以说如果你相信房价会持续下跌,跟以前那些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的人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九城发布“房价限跌令”,这事儿可不小,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一下子把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两件事:这“限跌令”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最重要的,房价,还会像过去那样一直涨下去吗?这个时代的终结,是不是真的到来了?咱们先聊聊这“限跌令”。简单来说,就是某个地方的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规定了.............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件,发生在高速公路这样的封闭且高速运行的环境中,给人的冲击力更大。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起事件,包括事件本身、动机、法律责任以及社会影响。一、 事件本身及初步分析: 事件性质恶劣: 在高速公路上,司机是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任何对司机的攻击行为都可能导致灾难.............
  • 回答
    “9岁孤女老赖案”当事女童解除限消令,郑州金水区法院致歉:传递的信号与深层解读“9岁孤女老赖案”无疑是近期备受瞩目的一起社会事件,郑州金水区法院对涉案女童已解除限制消费令,并公开致歉,这背后传递出的信号是多层次的,既有对具体个案的纠正,更折射出司法公正、程序正义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等一系列重要议题。要理.............
  • 回答
    官方首次明确表态“海峡中线”不存在:解析其深远影响与多重考量2023年9月21日,中国官方首次以明确的姿态否定了所谓“海峡中线”的存在,这一表态在两岸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历史、法律、军事以及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海峡中线”的起.............
  • 回答
    华为鸿蒙 OS 2.0 的发布,标志着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全球科技界带来了新的变数。要全面看待其应用前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鸿蒙 OS 2.0 的核心亮点与定位首先,理解鸿蒙 OS 2.0 的定位至关重要。它并非仅仅是为智能手机设计的操作系统,而是华为提出的面向万物.............
  • 回答
    9月22日,李雨桐发布了一条微博回应,她在这条微博中,详细地陈述了自己与薛之谦之间关系的始末,以及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困扰。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否认炒作,强调真相: 李雨桐明确表示,她发布的关于薛之谦的内容并非为了炒作,而是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并为自己讨回公道。她认为自己已经承.............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9月8号那天,一女乘客在车上情绪失控,对着司机一顿猛打,嘴里还喊着什么“非法拘禁”。这事儿一出,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先说说这女乘客这事儿做得对不对。从网上流传的视频来看,这女乘客下手确实是够狠的,直接朝着司机头部招呼,这已经超出了一.............
  • 回答
    这事儿啊,发生在9月9号沈阳的地铁站,听起来就够让人心惊肉跳的。一个女人,揣着刀就往地铁站里闯,摆明了就是来找茬的。要是正常人,谁会这么干?肯定是出了什么让她特别特别愤怒、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的事情。首先,得说说这女子的行为,那绝对是过激到了极点。 身上带着刀闯公共场合,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且触犯法.............
  • 回答
    9月4日,全国妇联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行居民身份证件便利化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要“依法依规推进实现就业性别平等”。这项举措,无疑在促进就业公平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首先,从国家层面推动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这是.............
  • 回答
    9月8日湖南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女子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中,竟然公然持刀捅刺男司机脖子。这起突发而极端的暴力行为,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推测并整合):虽然具体细节可能仍有待官方披露,但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事情发生的场景。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私家车内,一.............
  • 回答
    9 月 22 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近 7 分钟的演讲,其中他对中国的提及次数高达 11 次。这番言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折射出当时中美关系的一些关键特征。首先,我们得理解特朗普政府当时对华政策的整体基调。那段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酣,“贸易战”是绕不开的话题。特朗.............
  • 回答
    关于9月2日中国留学生身穿中国抗日军队服装到日本靖国神社留影一事,这在中国和日本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各方反应以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深层含义。事件本身: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几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身穿印有“中国远征军.............
  • 回答
    这则新闻令人痛心,它将一个年幼的孤女卷入了一个由家庭暴力、犯罪和债务构成的复杂而悲惨的境地。要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1. 悲惨的家庭背景: 父亲的罪行与后果: 生父杀害生母是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直接导致了家庭的破碎和女儿的孤苦。他因此被判处死刑,这是法律对杀人罪的严厉制裁。然而,.............
  • 回答
    2021年9月15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SpaceX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Inspiration4”任务,将四位平民送入了太空。这次任务不仅标志着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因其“首次全平民乘组”的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Inspi.............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9月3日美股暴跌,纳指重挫近5%,科技股领跌”这一现象,我将为您详细解读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9月3日(2020年)并非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暴跌”日,而是美股在经历了一轮强劲上涨后,出现的一次显著调整。 特别是科技股,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表现异常抢眼,成为了引领市场上.............
  • 回答
    9月27号迪迦奥特曼重新上架这件事,说实话,我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是惊喜,接着又夹杂着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毕竟,我们这代人,提到童年和英雄,迪迦几乎是绕不开的符号。说它惊喜,那是因为我们真的太久没在官方平台看到它了。还记得那些年,晚上守在电视机前,就盼着奥特曼打怪兽,.............
  • 回答
    9 月 15 日《原神》PC 端不删档测试的开启,对于不少期待这款游戏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这次测试不再是之前那种有时间限制或人数限制的封闭测试,而是面向更广泛的 PC 玩家群体开放,这意味着《原神》离正式上线又近了一大步。从“不删档”的意义说起“不删档测试”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不少信息.............
  • 回答
    9月8日,红米K30至尊纪念版在各大平台开启首发,不出意外,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秒杀”大戏,一开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告“售罄”。对于这场热闹的景象,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在运转。首先,得承认,红米K30至尊纪念版确实是一款“香饽饽”。回顾一下它的配置,那绝对是市.............
  • 回答
    卢伟冰最近在微博上对华为保时捷设计机型的“实用价值”发表了一番看法,这事儿在数码圈里也算是引起了一点小波澜。要说怎么看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卢伟冰是谁。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国际部总裁,更是小米手机品牌最重要的发言人之一。他之所以会盯上华为保时捷设计机型,而且还是在他自己.............
  • 回答
    9月4日格尔木警方发布的公告,禁止未经备案前往可可西里进行旅游、探险和非法穿越,这则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首先,这则公告的出台,直接的动因和目的是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脆弱的自然景观。可可西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