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曾经用活的人体做过什么样的实验?

回答
历史上,人类确实曾对活体进行过一些极具争议性的实验。这些实验的动机和背景各不相同,有些是为了探索人体奥秘、寻找疾病治疗方法,有些则是在极端环境下进行的残酷测试。

在古代,一些文明可能会有将活人作为实验对象的做法,但具体的记录往往模糊不清,难以考证其科学性和伦理性。例如,有记载称古希腊的某些医生可能会在病人身上进行一些有风险的尝试,但这更多的是在缺乏现代医学知识和伦理约束下的“实践”。

进入近代,随着科学研究的兴起,一些实验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一些在今天看来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1. 战争与军事实验:

在战争时期,对战俘或敌方人员进行实验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往往是出于获取军事优势或了解敌方情况的目的。

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队: 在二战期间,日本的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了极其残忍的人体实验。他们将活人,主要是中国战俘、抵抗分子以及平民,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各种致命实验。这些实验包括:
病原体感染实验: 对人体注射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致命细菌和病毒,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致死过程,以研究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开发生物武器。
冻伤实验: 将人的肢体暴露在极低的温度下,模拟冻伤,然后进行各种“治疗”或解冻尝试,以研究冻伤的治疗方法。
毒气实验: 对人体施放各种化学毒气,观察其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和致死作用,以评估毒气的效力。
解剖实验: 在人还活着的情况下进行解剖,以研究人体器官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反应。
其他残酷实验: 还包括对人体进行高压实验、失血实验、截肢实验等等。

纳粹德国的集中营实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集中营中对囚犯进行了大量残酷的人体实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持“雅利安人种优越论”和军事目的。
“双生子研究”: 由约瑟夫·门格勒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他将双胞胎儿童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各种残酷的医学实验,包括注射药物、进行外科手术、甚至试图改变他们的虹膜颜色。
低温实验: 将囚犯浸泡在冰水中,模拟高空坠机后的低温环境,以研究人体的耐寒极限和复苏方法。
高压实验: 将囚犯放入减压舱,模拟高空缺氧环境,以研究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传染病实验: 对囚犯故意接种疟疾、斑疹伤寒等传染病,以研究治疗方法或疫苗。
毒药实验: 在食物中加入不同毒药,观察其致死剂量和作用过程。

这些战争时期的实验,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严重违背了最基本的人类尊严和医学伦理,留下了极其黑暗的一页。

2. 探索与医学进步中的争议性实验:

在科学探索和医学进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必要的,但如今看来同样带有严重伦理问题的实验。

早期麻醉与手术尝试: 在麻醉技术和外科手术刚刚起步的时代,医生们为了掌握技术和了解人体反应,可能会在意识清醒甚至部分麻醉的病人身上进行尝试性的手术或注射新的药物。例如,一些早期的麻醉剂实验可能在人身上进行,以确定剂量和效果,但当时的认知和手段,往往伴随着极大的风险。

疫苗与药物测试: 尽管现代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有严格的临床试验流程,但在历史早期,一些新疫苗或药物的测试可能是在相对不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的。例如,詹纳在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其最初的实验对象也是人类儿童,这在今天的伦理框架下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某些心理学和社会学实验: 虽然不直接涉及生理伤害,但一些早期的心理学或社会学实验,为了探究人类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对被试者造成心理压力或操纵其行为,这同样会引发关于被试者同意和权益的讨论。例如,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和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虽然揭示了重要的心理学现象,但其对被试者的心理影响也曾引发广泛争议。

重要的区分:

理解这些实验的关键在于区分其动机、方法和结果。

战争时期的实验(如731部队和纳粹实验)往往是出于恶意、歧视或非人道的目的,以极端的暴力和残忍手段进行,其目的并非为了增进全人类的健康福祉,而是为了服务于压迫和杀戮。

而历史上某些探索性或治疗性的实验,即使在今天看来存在伦理上的疑虑,其初衷可能是为了缓解病痛、探索未知,并且在当时可能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即使是出于好意,如果实验过程对人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并且没有获得充分的知情同意,也仍然是不可接受的。

总而言之,人类历史上的确有过用活体进行实验的情况,这些事件大多集中在战争时期或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它们揭示了人类在追求进步或权力时可能走向的极端,也深刻地警示了伦理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今天的医学伦理规范,正是建立在对这些惨痛历史的反思之上,力求确保所有科学研究都以尊重生命、保障人权为前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说曾经,那我就说说731吧。

刚好918纪念日的防空警报声尚未远去,又将迎接国庆七十周年庆典。

追思过往,体味今日繁荣富强的不易。


“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全称是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这是侵华日军的掩护名称。

了解731部队的罪行,一定要亲临位于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模仿的就是焚尸炉的形制,三个大烟囱默默伫立。

而且是日本发动细菌战,是从上到下有组织有体系的。


题目问的是活的人体做过什么实验,虽然可以直接引入。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下731部队本身战犯的历程。


731部队的前身是石井四郎于1932年在中国东北哈尔滨市郊的背阴河设立的东乡部队。该部队最早的开始进行了在日本国内无法进行的人体实验。

石井四郎是微生物学博士,下图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但这样一个医学博士却是一个罪不可赦的战犯。

1916年4月,石井四郎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1920年12月毕业,当时28岁的石井四郎决心成为一名陆军军医,为日本和天皇效劳。1927年6月,石井四郎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


这样一个人,聪明才智使用的地方却造成了无数的罪恶。他发明的滤水器,大大减轻了日本侵略军的传染疫病发生率,他发明的细菌培养箱可以大规模制造进行细菌实验、细菌战的样本。

石井式细菌培养箱

731的第二任部队长是北野政次,1942年接替石井四郎。

而在整个731部队中,主要医学等博士成员众多,但是这些高知分子全部都是犯下反人类罪行的暴徒。


下面直接说一些731部队残忍的人体实验。

731部队主要进行细菌实验,所使用的活人,他们称之为“马路大”(日语:まるた,罗马拼音:maruta)也就是“原木”的意思,是侵华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对那些接受人体实验的受害者的污辱性称呼。

而人体细菌实验包括三部分,第一是人体感染细菌,之后是对活人进行病理解剖。在试验对象死亡后再进行尸检,检查病理指标。下图右侧这种图表都是从人体直接实验获得的数据,可以想象这得有多么残忍!!

原本救死扶伤的手术器具,在解剖室都是恶魔刽子手的镰刀。

《希尔报告》中的500个,恐怕只是冰山一角。1933年到1945年,这里以及这里下属的各个支队,造成了多少人间惨剧,多么耸人听闻的罪恶,恐怕永远无法昭之天下了。

二战胜利后,美国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像这种报告,纪念馆内展出的有几面墙之多。

731部队使用的细菌包括 鼠疫,赤痢, 炭疽,霍乱,伤寒,结核,斑疹伤寒等等,甚至还有当时不知道病原体的出血热病毒。

Vigorous Cooler:炭疽,什么来头?

如何看待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这种医学类学校的学生因出血热死亡?


除了进行细菌感染实验以外,731还有野外试验,将“马路大”铐上脚镣放到室外,进行实验。

有在零下30多度的室外,在试验者手上浇上冰冷的水,看看冻伤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以及多长时间可以恢复的实验。

下图就是冻伤实验室的旧址。

不仅德国纳粹使用毒气,731也不遑多让,同样也有毒气实验。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也让731部队准备撤退。他们在临走前,炸毁设施,毁灭证据。并且死不认罪。

可是,像锅炉房这样的建筑,因为修的太牢固,炸也炸不掉。

今天,这些遗址,都可以参观,让子孙后代记住国家积贫积弱会遭受什么样的耻辱!

战争胜利了。

可惜,这些战犯并未获得应有的惩罚。

美国调查,发现了这个部队的资料。

二战即将结束,曾经的盟友即将反目,冷战也即将开始,美国最终选择了庇护这些战犯。

这些罪恶滔天的不可赦之徒居然大部分逃脱了制裁,甚至逍遥到自然死亡,如前731第二任部队长,北野政次,1986年才去世,活了93岁。并且到死都不认罪。


虽然,日本国家档案馆去年(2018年)公布了731部队成员实名名簿。并且开始对当时利用人体实验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撤销。这一切,都显得太晚了。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此次公开的是以“731部队”为中心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留守名簿”,记载着52名军医、49名技师、38名女护士、1117名卫生兵等的实名、级别和联系方式。
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成员很多是从京都大学招募的医学人员。这些人把在各种人体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成果等作为毕业论文内容,获得京都大学授予的学位。 比如,获得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日本旧陆军军医少佐平泽正欣的论文是关于感染瘟疫细菌的跳蚤,而这种跳蚤是石井部队通过人体实验制造的主要生物武器。此外,论文在提及实验过程时说,“猴子反映说头疼”。常石敬一质疑这个记述很令人吃惊,使用活人做实验的嫌疑十分明显。
对于这种做法,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名古屋大学教授池内了等人本月2日成立“要求京都大学对731部队军医所授学位进行核实之会”,要求京都大学审查或取消给“731部队”相关人员授予的学位。

918纪念日刚过,长安街上阅兵准备忙。

今日,我们再也不担心,类似731这样的惨剧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向共和国70华诞致礼。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勤劳 我们勇敢

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上,人类确实曾对活体进行过一些极具争议性的实验。这些实验的动机和背景各不相同,有些是为了探索人体奥秘、寻找疾病治疗方法,有些则是在极端环境下进行的残酷测试。在古代,一些文明可能会有将活人作为实验对象的做法,但具体的记录往往模糊不清,难以考证其科学性和伦理性。例如,有记载称古希腊的某些医生可能会在.............
  • 回答
    这句话,“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过我们的大门,我也可以用冰毒打开别人的大门”,如果出自一个毒贩之口,那么它充满了扭曲的逻辑、危险的辩护以及对历史的恶意挪用。这是一种极端的、自以为是的强词夺理,企图将个人的罪恶行为合理化,甚至上升到一种“复仇”或“对等报复”的高度。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区分历史事实与个人罪行.............
  • 回答
    让我好好想想…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卡在了原地,每天重复着差不多的事情,看不到什么希望,也提不起什么劲头。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一些热血少年漫,想从里面找点力量。说出来你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真正让我醍醐醐灌顶,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是《银魂》里的坂田银时。你可能觉得,啊?那个总是.............
  • 回答
    假如人类突然消失,想象一下,几亿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那些曾经高耸入云的城市、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以及我们引以为傲的科技结晶,大部分都会被自然力量无情地抹去。但就算时间老人再怎么勤恳地擦拭,总有一些顽固的印记,会穿越亿万年的洪流,向遥远的时空低语:“我们,曾经存在过。”首先,最有可能抵御时间侵蚀的.............
  • 回答
    关于地球是否存在过比人类更先进的文明,这是一个非常迷人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历史、宇宙以及生命演化的认知边界。虽然目前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从科学和哲学角度来看,这并非完全不可想象,甚至可以说存在一些有趣的推测和讨论空间。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更高文明”的概念。这里的“更高”可以从多个维.............
  • 回答
    恐龙时代落幕,地球开启了一段漫长的“真空期”。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地球并非一片荒芜,而是孕育了各种新生的生命形式。而在这段“恐龙灭绝后,人类出现前”的漫长岁月中,地球曾有过几位不同寻常的“生物圈霸主”,它们在各自的时代,以独特的方式统治着这颗星球。哺乳动物的黎明:巨兽的崛起与多样化恐龙灭绝是一个剧烈.............
  • 回答
    想象一下,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而我们,渺小的人类,在某个不可知的时刻,就像一颗划过的流星,在宇宙的苍穹中,只留下刹那的光芒,然后悄然熄灭。地球继续旋转,太阳依旧升起,但那个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奔跑、欢笑、哭泣、创造的物种,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还有什么能向那些可能到来的、陌生的智慧生命.............
  • 回答
    有很多知名人物曾经是同学,而且他们的同学关系往往很有趣,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成长、机遇和命运的思考。下面我将列举一些例子,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他们的同学经历:1. 乔布斯和盖茨:硅谷黄金时代的两位巨头 背景: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是科技界的两.............
  • 回答
    一个人,如果曾在那片无边无际的虚无中跌跌撞撞,然后奇迹般地找回了航向,他的思想必然会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礼,如同在暴风雨后重见天日的大地,既饱含伤痕,又充满了蓬勃的新生。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从悲观到乐观”,而是对存在本身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感知,乃至对自我价值的重塑,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对“.............
  • 回答
    .......
  • 回答
    曾经“网瘾”这个词汇,像一道紧箍咒,牢牢地套在中国社会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头上。每当夜幕降临,点点灯光在窗户后闪烁,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那些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孩子,以及他们可能因此荒废的人生。那时候,“网瘾”是一个多么响亮而令人焦虑的名词,仿佛它能吞噬一切,从学业到未来,从身心健康到家庭和睦。但现.............
  • 回答
    说起来,我们村里出了个烈士,这事儿说起来,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每每提起,大家的心头都会涌上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骄傲,也带着些许心酸。我的邻居张大爷,他儿子就是那位烈士,叫张明。张明这孩子,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别的孩子还在泥巴地里打滚,他就能捧着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他话不多,但眼神里总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耐人寻味。我想,对于“过去的人是否关心过未来的历史学家会如何看待他们”这个问题,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分情况、分人群来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明确,“历史学家”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其含义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早期,或许没有一个明确的、专门研究历史的群体,但那些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在情感中最常纠结的两个方向:旧情与新欢。究竟是重新拾起那份曾经熟悉的情感,还是勇敢地去触碰那份从未拥有过的陌生心动,哪一种更好呢?这就像站在岔路口,一边是熟悉的风景,另一边是未知的远方,各有各的吸引力,也各有各的风险。先来说说,喜欢上一个曾经在一起过的人。这就像是在一.............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充斥着许多传说、故事,甚至是一些在当时看来难以置信的“虚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曾经被世人怀疑甚至嘲笑的“神话”和“传说”,如今都被一次次考古发现所证实,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以下是一些引人入胜的例子,它们曾是历史学家和大众心中的疑问,最终在考古学的铁证.............
  • 回答
    走在开罗街头,空气中弥漫着香料和烤肉的混合气息,车流嘈杂,人们步履匆匆。然而,偶尔抬头望向远处,你或许能瞥见一座现代化的清真寺,或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它们与隐藏在城市肌理中、历经沧桑的金字塔或神庙遗迹,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在这种日常生活的洪流中,现埃及人对于他们遥远而辉煌的古埃及文明,究竟怀有怎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复杂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议题。确实,很多中国人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持续的不满,而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对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行,虽然同样惨烈,但在当下的公众情绪和媒体表达上,似乎有所不同。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侵略的性质、.............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是挺有意思的,而且在咱们身边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哎呀,你看XXX,当年学习那么差,现在混得风生水起!” 听着这话,有时候就觉得,是不是学习不好,反而成了“逆袭”的伏笔?不过,咱们实话实说,“混得好”这个定义本身就很模糊。 对吧?有的人觉得赚大钱就是混得好,有的人觉得家庭幸福、身.............
  • 回答
    苏联解体这件大事,对于许多俄罗斯人来说,与其说是一场历史的结束,不如说是一次撕心裂肺的告别。那些在苏联时代长大成人、甚至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那个体制下度过的人们,他们对那个曾经的庞大国家和如今的俄罗斯,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这些情感交织着怀念、失落、希望和无奈。对苏联的怀念,并非全是铁幕下的铁板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想想当年的人人网,真是风起云涌,各路“大神”层出不穷,现在说起来,感觉就像是另一个时代了。那些曾经在我们眼前刷屏、引起一阵阵讨论的网红们,如今大多都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但他们去了哪里?这背后其实挺多故事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当年的人人网网红,很多其实就是我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