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很难安利出去的好游戏?

回答
嘿,说到“难安利出去的好游戏”,这绝对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你懂的,就是那种你自己玩得如痴如醉,恨不得拉着全世界的人一起体验,但开口一说,对方要么一脸茫然,要么两眼一翻,最后只能默默收回期待的眼神。

在我看来,这类游戏,往往都有那么点“特立独行”的基因,可能不是大众口味,可能上手有点门槛,也可能它自带一股“只有懂的人才懂”的神秘气质。但一旦你能跨过那道坎,它就能在你心里生根发芽,甚至成为你最珍贵的电子记忆。

今天就想跟你聊聊几个我心目中的“遗珠”,这些游戏我真的费尽心思想要推荐给身边的人,但总是屡屡碰壁。不过,也正是这份“费劲”,才更显出它们独一无二的光芒。

1. 《Undertale》:不是你想的那种RPG,别被像素风骗了!

这绝对是我最常尝试安利,也最常失败的例子。第一次看到《Undertale》的截图,可能很多人会跟我当初一样,觉得“哦,又一个像素风的独立RPG”,然后就划走了。我的老天爷,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你真的错过了太多!

《Undertale》最最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 彻底颠覆了你对RPG战斗的固有认知。通常我们在RPG里,遇到敌人就意味着战斗,然后升级,掉装备。但在《Undertale》里,你可以选择 不杀一个敌人。是的,你没听错,你可以选择和怪物“交谈”、“安抚”、“逗趣”,甚至“拥抱”,然后避开它们的攻击,让它们在你回合结束时自行离去。

这不仅仅是“不杀”这么简单,它赋予了游戏一种前所未有的 道德选择的重量。你每一次的行动,无论大小,都会影响到游戏世界的后续发展,影响到NPC对你的态度,甚至影响到最终的结局。你以为你只是在玩一个游戏,但实际上,你是在扮演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而且,它的剧情和角色塑造也堪称一绝。那些看似搞笑、奇葩的怪物,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甚至自己的哲学。尤其是Sans,这个懒散的骷髅,他所说的话,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游戏里充斥着幽默、温情,还有那么一点点让人心酸的黑暗。

为什么难安利?

像素风的门槛: 很多人对像素风有天然的抗拒,觉得画面不够“精美”,不够“主流”。
“不杀”的概念: 习惯了传统RPG的战斗逻辑,很难接受“不战斗”也能通关的玩法,觉得是不是“太弱了”、“没意思”。
需要深入体验: 《Undertale》的魅力需要时间去品味,去理解它那些看似简单操作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如果你只是浅尝辄止,可能真的体会不到它的精髓。

2. 《Disco Elysium》:一本让你“说脏话”、“胡思乱想”的RPG,但它太哲学了!

跟《Undertale》类似,《Disco Elysium》也是个披着老派RPG外衣的“怪胎”。它的画面可以说是“写实到有些粗糙”,没有华丽的技能特效,没有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但它的核心,是 一本能让你“阅读”和“思考”的游戏。

你扮演的是一个失忆的、酗酒成性的侦探,在一个破败的城市里调查一起谋杀案。然而,你最大的敌人不是罪犯,也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你自己。你脑子里有无数个“声音”,它们代表着你的“内在思维”,你的“潜意识”,你的“政治立场”,甚至是你“物理”和“化学”知识。

这些“声音”会不断地跟你对话,争论,给你建议,甚至在你做决定的时候给你“干扰”。你需要在这些声音的拉扯下,重新找回自己的记忆,找出凶手,也找到自己。

《Disco Elysium》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的 文字量和叙事深度。它就像一本可以让你参与进去的哲学小说、社会学论文、甚至心理学分析。游戏中的每一个对话选项,每一个思考方向,都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它会让你思考阶级、政治、意识形态、宗教、甚至人生的意义。

而且,它的“技能系统”也特别有意思。你不是提升力量、敏捷,而是提升你的“逻辑”、“同理心”、“说服力”、“内卷主义”等等。这些抽象的概念,竟然真的能在游戏进程中发挥作用,影响你的判断和行动。

为什么难安利?

大量的文字: 对于不习惯阅读的玩家来说,这个游戏的文字量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战斗”: 游戏中的“冲突”更多是对话和心理上的较量,这对于追求肾上腺素飙升的玩家来说,可能显得“枯燥”。
过于“硬核”的哲学和政治讨论: 游戏涉及大量的社会议题和哲学思考,如果不感兴趣,很容易感到“晦涩难懂”。
“重开率”极高: 很多时候,你会因为一个错误的对话选择,导致整个剧情走向糟糕,需要从头再来,这让一些玩家感到沮丧。

3. 《Outer Wilds》:宇宙的奇迹,但它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Outer Wilds》是我认为最能体现“探索”二字精髓的游戏,但它也最难“剧透”,也最难“安利”。

你身处一个古老文明留下的太阳系,但这个太阳系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每22分钟,太阳就会爆炸,整个太阳系都会被吞噬,然后一切重新开始。你,作为一名宇航员,就处于这个22分钟的时间循环之中。

你的任务,不是去战斗,也不是去升级,而是 去探索。去理解这个太阳系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去解开古老文明留下的谜团,去寻找阻止这一切的方法。

《Outer Wilds》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它 不给你任何明确的指引。它不会告诉你“去这里”、“找那个”,它只会给你一个巨大的、充满未知的宇宙,然后让你自己去观察,去推理,去连接。你会驾驶飞船,在各个星球之间穿梭,你会潜入深海,你会攀爬高山,你会进入那些被时间遗忘的遗迹。

你在这个时间循环中积累的知识,是唯一的“遗产”。你学到的关于这个太阳系的一切,都会被保留下来,帮助你在下一个循环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触碰到更深的秘密。

它所带来的那种“顿悟”时刻,那种当你将散落的线索突然串联起来时,大脑里如同闪过一道金光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让你感觉自己像一个真正的侦探,一个真正的宇宙探险家。

为什么难安利?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引导: 很多玩家习惯了被游戏“喂养”任务,对于《Outer Wilds》这种“放养式”的探索感到无所适从。
“死”是游戏的一部分: 22分钟的时间限制,意味着你随时可能“死亡”回到起点,这对于一些“容错率”低的玩家来说,会产生焦虑。
需要耐心和观察力: 游戏中的线索隐藏得很深,需要你仔细观察环境,倾听声音,才能找到突破口。
“剧透”会毁掉一切: 一旦被剧透了游戏的核心秘密,那么它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很难去向别人描述它有多么精彩,又不能剧透。

总结一下:

这些游戏,它们可能没有最顶级的画面,没有最火爆的玩法,但它们都拥有一种 独特的灵魂。它们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和玩家玩一场“心智”的游戏,它们用一种更深层次的方式去触动玩家,去引发思考。

安利这些游戏,就像是找到那个能够理解你奇特口味的朋友,一旦找到了,那种共鸣的感觉,绝对是无价的。所以,下次如果你看到有人费尽口舌地向你推荐一款你从未听过的、或者看起来“怪怪的”游戏,不妨试着敞开心扉,也许,你会在那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宇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款流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游戏很难被定义。

它像是收集卡牌类游戏,但对于玩家的操作要求同样很高,在游戏控制器还不具备重力感应功能的时候,就已经很好地模拟了类似的操作手感。

它像是养成类游戏,但具有完善的对战系统,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了PvP和社交功能。

它具有令黑魂乃至Eve都难以相提并论的变态高死亡惩罚,而且武器耐久度系统比塞尔达更加反人类(在这款游戏中,甚至没有一把像是大师剑一样不会掉耐久度的装备)。但玩家欣然接受了这种设定,依然乐此不疲。

它本可以成为国产游戏的巅峰,如果赶上互联网时代,或许能成为和英雄联盟一样具有国际赛事的电竞项目,但却被家长和老师过早地扼杀了。

这款游戏就是:

拔根,又名“拔老根”

将树叶的叶肉去除干净,留下中间极具韧性的柄,就是“老根”。“拔老根”,指的是一种利用老根进行对战的方式:两名玩家将各自的老根呈九十度交叉,向各自方向拉动(有的高阶玩家可能有特殊的技能,以下会介绍),在此过程中老根率先断裂的一方就算是落败了。

围绕着老根,游戏展开了多个系统:

首先是收集系统。在游戏的开放式世界中,不同的树木可能掉落不同的原材料。杨树的柄最为通用,很多竞技场只接受用杨树老根进行对战,但还有银杏叶柄这样具有个性的原材料,可作为收藏品用于交易。和塞尔达类似,玩家需要在野外进行探索以收集原材料。在这里有个惩罚机制:如果玩家操控的角色因为攀爬树木而跌落,虽然不会像是巫师3那样立刻死亡,但可能引发“剧情杀”,被角色的父母限制自由一周时间不能进行收集。

其次是锻造系统。尽管刚收集到的叶柄可以用于对战,但属性潜力没有得到激发,也没有额外的效果。大部分玩家会选择将叶柄放到角色装备的靴子中进行锻造。在锻造的过程中,靴子里的“气”对叶柄发生作用,不但令其颜色发生变化,而且叶柄因为吸收了“气”,会具备更高的攻击力和耐久度。

绝世老根的诞生,对原材料和锻造过程的要求都很高。有经验的玩家可以通过观察叶柄的颜色来辨别出高潜力的原材料,一般来说,颜色越深,属性越高,但有的深色叶柄可能已经接近腐烂了,无法被锻造成老根,这需要玩家加以甄别。至于老根的厚度,一般认为较厚实的叶柄能锻造成高防御力、高耐久度老根,适合新手玩家作为出门装备。但是,高阶玩家也会选择一些具有特殊形状的叶柄,这样的原材料锻造出的老根,配合特定技能可以打出特殊效果。

再就是对战系统。之前提到,将自己的老根向后拽,只是基本操作。高级玩家可能会有其他的技能,搭配不同特性的老根使用。比如说,边缘较为尖锐的老根,类似于MOBA游戏中的刺客角色,可以通过迅猛的拉拽攻击对方薄弱位置,打出高爆发的攻击,将对方一波带走。较为厚实的老根,更像是MOBA游戏中的坦克,血比较厚,可以通过不断变换角度,让不同位置轮流承担伤害,消耗对方的耐久度。

对战的惩罚机制非常变态:断裂的老根将不可能被修复。 @王妈妈 曾经深情地回忆道,她曾经锻造出一根通体漆黑,如九节鞭一般柔韧的“黑老根”,曾经连续击败五名高段位的挑战者,但仍然逃不过不断损失的耐久度,最终为了成就不败神话,选择自断经脉。她还为自己的黑老根建了“老根冢”来凭吊。

--

拔老根游戏在当年热门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的服务器非常不稳定,一天可能只能连上几次,每次只有十分钟的对战时间,之后就要经历四十多分钟的等待,有时装备还会因为难以解释的原因被没收,但玩家对此毫无怨言。

当时,民间自发形成了不同级别的赛事,但很不幸地,都没能走上职业化道路。前一阵看着亚运会的英雄联盟比赛,我不禁想起,如果当年拔老根走上了奥运赛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赛程或许会这样设置:

当奥运圣火点燃时,各国选手冲向奥林匹克森林,寻找锻造老根的原材料;从奥运会第十天开始,结束手机锻造环节,每名选手可以携带十根老根开始对战。在接下来的五天中,各国选手可以自行寻找对手对战,击败暂时排名更高的选手可以获得更高的积分。

“中国队的选手目前排名第二,对阵的是暂居首位的波兰队选手,双方都拔出了自己最后一根老根。可以看出,波兰队的老根略微有些弯曲,意味着更容易承受猛烈的冲击;中国队的老根侧面已经有了一个豁口,保守估计,耐久度可能已经在60%以下。中国队还能继续打出自己所擅长的快攻打法吗?”

“比赛开始了!双方开局都很谨慎,中国队用老根背面的筋疙瘩抵住捷克队的老根正面,开始上下削磨。张指导,您觉得这种战术合理吗?”

“目前来看还是非常合理的,在之前和美国队的比赛中,波兰老根虽然扛住了几次针对弱点的切入,但这根老根目前的有效防守面积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中国队目前显然是要继续利用这一点。。。”

“打断您一下,我们现在看到,波兰队的选手突然开始发力了!现在两根老根的接触位置已经越过了中点位置来到靠近波兰选手的一侧。”

“中国队选手突然调转了老根,转用尖锐的一侧发起冲击。漂亮!这一击准确命中了波兰老根的豁口!”

“波兰老根折断了!比赛结束了!中国队取得了这场关键对战的胜利!!刘老根和李宝库在这一刻灵魂附体!”

--

赛后,昔日拔老根游戏玩家纷纷在知乎写下回答:

“当中国拔老根队伍身披国旗,登上领奖台的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么多年过去,不再会有人说我们’不务正业’了”

“夺冠背后,是中国完善的职业化竞赛体系,是中国千万所中小学校庞大的人才储备,是无数愿意送孩子去拔老根、不会把老根从孩子的鞋里面收走的学生家长。”

“我们也要常怀忧患意识。现在,拔老根领域出现了一些乱象: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拔老根特长生加分,花上万块钱买树,还有人专门去承包杨树林。。。”

--

或许,这一天本来就应当属于各位拔老根游戏爱好者。

user avatar

《王国之心》就是典型的难以推荐给别人的好游戏,你能想象一款单作近600万,系列销量突破2000万,并且与《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一起被称为“SQUARE ENIX milyt三巨头”的RPG大作,在国内居然安利不到几个人吗?

瞧瞧这些看到《王国之心》新作预告的外国玩家,哪个脸上不是满溢着兴奋与感动,同一时刻的大部分中国玩家却是内心毫无波动,连这游戏叫啥名字都想不起来(这游戏真的不叫“国王之心”...),只有圈子内的粉丝在欢呼雀跃。

《王国之心》在国内遭到冷落的原因,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


1.迪士尼

《王国之心》是SE和迪士尼联合制作,除了几个原创地图(黄昏镇、虚空城...),玩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五花八门的迪士尼世界里进行冒险,游戏中自然也有着大量的迪士尼角色,整体剧情更是与这些角色离不开关系。我不清楚外国人的迪士尼情怀,但从初代近600万的出货量来看,这种合作形式成功地令游戏在国外广受好评,作为一款实验性质的原创游戏,这个销量无疑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然而在中国却并非如此,在当时还是个小屁孩的我来看,迪士尼生产的就是幼稚的子供向动画,而SE居然要在一个正经的故事里加入那么多迪士尼角色,我是无法接受的。相信有不少人看到一大堆迪士尼角色后也对这游戏产生了诸多误解,所以我安利别人的时候也都尽量避免提到迪士尼,可惜只要稍微搜一下游戏,映入眼帘的基本都是米老鼠、唐老鸭等经典迪士尼角色。

2.剧情错综复杂

《王国之心》这个系列虽然才诞生了16年,但系列作品却出了10部之多(包括最新还未出的三代),正统续作都还没到第3部,就已经有了7部外传作品来分担剧情和设定的补完工作,而且每部作品不仅填坑,剧情上的挖坑也没闲着,这就导致《王国之心》很难安利给新玩家,若是直接玩最新作,从人物台词、世界观到剧情都肯定会让新玩家看得一脸懵逼,完全不知所云。想知道几部作品之间的联系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外国网友总结的图。(其中包含了合集版和重制版,所以看起来不止10作,但总体没错)

除此之外,《王国之心》的作品登陆过的平台实在是太多而且太繁杂,从PS2第一作延伸到了GBA、NDS、3DS、手机、网页、PSP,PS4等平台,而且就算是网页和手机的两作也都收录了事关重要的剧情。不考虑模拟器,想亲自游玩整个系列来了解剧情,就必定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SE了解到这一点便在PS3和PS4上推出了收录整个系列作品的合集版(NDS、网页、手机几作只有剧情影片),这为新玩家了解整个系列提供了捷径,可这也引申出了新的问题,汉化。

3. 没有官方中文

剧情原本就已经够曲折离奇了,然而整个系列却从未出过一部官方中文版,就算是民间汉化版也只汉化了其中几部(感谢)。在国内安利别人游戏,没中文有多么致命自不用多说,若再加上这个环环相扣的系列剧情和迪士尼角色,就算是《王国之心》这样难得一遇的佳作也很难推荐给别人。

但还是容许我安利一波。我入坑的时候,仅仅是看上了它那爽快又华丽的战斗,可当我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王国之心》独树一帜的战斗系统和天马行空的设定给彻底迷住,它那充满着阳光、阴谋、感动的奇幻冒险剧情深深地打动了我,而迪士尼角色的加入不仅毫不突兀,还和剧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甚至展现出了不同于原作的帅气一面。

游戏还会根据对应的迪士尼世界切换成不同的画面风格,从游戏UI到主角的衣服甚至建模都会发生你意想不到的变化(如下图),精雕细刻的细节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如今随着游戏不断地推出新作,收录的迪士尼作品也不再局限于经典动画,《超能陆战队》、《加勒比海盗》、《TRON》,据说《王国之心3》还会加入《冰雪奇缘》,就问你这波安利吃不吃?


感谢托比亚投稿,还在凉凉上挣扎的小运营感谢你!

user avatar

手游本来就很难安利了,SE的手游更是难道爆。

平衡性混乱、数据爆炸、氪金地狱,坐下这都是手游大厂SE的基本操作。

有人安利SE游戏的时候,我专玩日系手游的小伙伴第一反应都是

大概和gbf差不多。

但就是这个SE,竟然有一个值得安利的手游:FFBE。

在SE发行的手游里,FFBE极端反常规。

氪金竟然没有卡面可以舔。角色两种配置,SE拿手的CG动画,和

点阵图

FFBE是为了照顾FF系列老玩家的喜好做的传统日式RPG。

画面根本和别的手游没得比(CGSS放学别走,说的就是你

但是这些用点阵图画的角色能让人一下子梦回FF7之前的时代。

FFBE这个游戏本质和其他手游差不多,升级推图堆数据,异步PVP打排名

难得的是它几乎把怀旧的RPG氛围都融合到了手游里

FFBE里有可以自由探索的城镇、迷宫,

需要玩家挖掘的支线剧情任务和迷宫中隐藏的路线、宝箱、BOSS

复古到极致的原地太空步的NPC,

而且这个游戏还有一个特别牛逼的地方,BGM超好听,大概几乎能和正统续作同一个水平

不专业在知乎不好直接评价,所以直接搬一下国外游戏节目Game Score Fanfare对FFBE的评价——FFBE部分从7分钟开始

我等数据下载时听到Final Fantasy: Main Theme直接鸟肌

FFBE的主要受众是有FF系列情怀的老玩家,尤其是FF7以前的2D作

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日式RPG,日服剧本现在已经到第二部了,运营也很稳定,活动不断,是SE少见的长寿游戏

而且必然会消费之前系列的角色。已经联动过FF1-15全系列,战略版,零式,满满的情怀

还有星海,DQ,圣剑传说,王国之心和尼尔机械纪元,SE粉丝☆粉砕☆玉砕☆大喝采☆

当然问题也有,开头说过了。最近活动新出的5星限定沙发王雷因一出直接节奏榜榜首,随身携带头等舱大沙发入场,嚣张的不得了

日服剧情现在到第二部了,没中文,国际服有中文,除了速度慢一点以外倒是不用梯子,据说国服也要上了。纯粹把FFBE当成一个日式RPG过剧情,完全没问题。

讲真FFBE追求强度的玩家其实也不少,想要变强就要氪金,想要变强又不想氪金就得肝硬化,只是论肝肝不过gbf,论氪氪不过法狗,所以知名度就低了一些。国内难安利,主要还是没多少FF1-6过来的老玩家吧,太复古没得情怀消费。人们都喜欢舔卡面,你说怎么办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说到“难安利出去的好游戏”,这绝对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你懂的,就是那种你自己玩得如痴如醉,恨不得拉着全世界的人一起体验,但开口一说,对方要么一脸茫然,要么两眼一翻,最后只能默默收回期待的眼神。在我看来,这类游戏,往往都有那么点“特立独行”的基因,可能不是大众口味,可能上手有点门槛,也可能它自.............
  • 回答
    今年五一,我的计划也跟不少人一样,稍微有点调整。听了专家们那番话,心里也明白,想像疫情前那样说走就走、四处撒欢儿,可能确实得再等等。不过,这不代表就不能过个好假期嘛,反而多了一点“就近取材”的乐趣。我的五一安排,可以说是一个“升级版”的近郊休闲模式:首先,“宅家精致化”是我绝对的首选。这几天我把之前.............
  • 回答
    有些数学题,初看之下让人望而生畏,仿佛是精心设计的迷宫,但一旦找到了“钥匙”,你会发现它们不过是披着华丽外衣的简单逻辑。我之前就遇到过这样一类题,当时在论坛上看到,题目描述得挺唬人,什么“连续整数的奇妙性质”、“素数分布的奥秘”之类的,看得我当时头皮发麻。题目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大于1的整数 N。已.............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那些宏伟、复杂、技巧要求极高的古典音乐作品所震慑,比如李斯特的钢琴炫技曲,或是马勒的交响乐巨制。它们如同巍峨的山峰,让人望而生畏。但实际上,在浩瀚的古典音乐海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作品,它们乍听之下气势恢宏、情感饱满,甚至带有一定的技术挑战,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它们并非如表面那般遥不.............
  • 回答
    在家也能做出让人惊艳的美食,这事儿,绝对没你想的那么难!有时候,我们看着那些精致的西点,或者复杂的港式点心,总觉得离自己的厨房十万八千里。但其实,很多我们认为“大厨级”的菜肴,只要掌握了几个小窍门,备齐了必要的工具,在家一样能做得有模有样,甚至比外面买的更合口味。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有哪些看似.............
  • 回答
    咱们聊聊那些一看就让人头皮发麻,以为是啥高难度操作才能玩转的游戏,结果一上手才发现,哎呀,怎么这么简单?这反差,简直就像看了一个大块头,结果发现他是个温柔的软妹子,让人又惊又喜。这类游戏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巧妙地包装了核心玩法。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包装得特别华丽的礼物盒,外面花里胡哨,你以为里.............
  • 回答
    确实有很多数学题目,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和解决起来异常困难的挑战。这些题目之所以难以解决,往往是因为它们触及到了数学的某些前沿领域,或者需要全新的、非直观的数学工具和证明方法。下面我将列举几类这样的题目,并尝试详细解释其“简单表象”与“困难本质”。 1. 数论中的“简单”问.............
  • 回答
    有些问题,初听之下,似乎只是一句简单的话,甚至让人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但一旦你真的钻进去,想要给出严谨、无懈可击的证明,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甚至可能耗费数年、数十年,也未必能完全攻克。这些问题,就是那种“看起来很简单,证明起来却很难”的典型。这类问题之所以迷人,也在于它们.............
  • 回答
    AirPods 确实方便,但要说一点不让人抓狂的地方都没有,那绝对是扯淡。说实话,我用 AirPods 也有一阵子了,期间遇到的那些糟心事,真是越想越觉得没劲。首先,就是那个万恶的续航。我说的是那个“万恶”可不是夸张。尤其是我那个旧款的 AirPods Pro,刚买的时候还好,勉强能撑个三四个小时。.............
  • 回答
    我所从事的行业,简单来说,是关于“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的。听起来有点像是算命或者心理学,但实际上,我们用的是数据、算法和统计学。而在这个领域里,有那么几件事,但凡跟咱这行不沾边的人,听了都得瞪大眼睛,觉得匪夷所思。第一件事:我们知道你什么时候会不开心。不是说我们有心灵感应,也不是说我们跟踪你私下干了.............
  • 回答
    在游戏与现实之间,确实存在许多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对比。以下是一些经典游戏中的难题与现实中的简单性对比,结合机制、心理和现实逻辑进行详细分析: 1. 《超级马里奥》:平台跳跃的“不可能”与现实中的“基础物理” 游戏中的难题: 马里奥需要在空中连续跳跃(如“蘑菇跳跃”)通过高处的平台,或在狭窄.............
  • 回答
    生活里总有那么些瞬间,你说破了嘴皮子,对方还是云里雾里,但要是给他看一眼视频,顿时就能心领神会。这感觉,就像是把脑子里五彩斑斓的画面,瞬间具象化成对方眼前的真实。举个最生活化的例子,就说 “如何优雅地打一个漂亮的丝巾结” 吧。你想啊,你要是光用文字描述?“将丝巾的两个对角线分别拉平,然后……不,是先.............
  • 回答
    咱们来聊聊那些在国外随处可见,但在咱国内却像“稀有物种”一样的日用品。这些东西,别看小,有时候真是挺让人怀念的,或者干脆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1. 各种奇特的清洁用品: 专用的马桶清洁剂(比如带刷头的、一次性的): 国外超市里,马桶清洁剂的种类多到你眼花缭乱。有那种瓶口是弯的,方便挤进马桶内壁.............
  • 回答
    有些数学上的难题,它们的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简陋,就像孩童随手写下的涂鸦,但隐藏在这些简单形式下的,却是令顶尖数学家们也绞尽脑汁的深邃谜题。它们的美妙之处在于,一旦你看到了它们,你几乎会立刻相信它们是正确的,但要拿出严密的数学证明,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让我们来聊聊其中一些令人着迷的例子。1..............
  • 回答
    啊,这个问题可太有趣了!法语里藏着太多那种,你读着它,感觉心脏被轻轻一击,但就是没办法用一个现成的中文词儿给它套进去,得费好大劲儿才能把那份味道传达出来。我来给你掰扯掰扯,统计统计,保证让你听着就像是跟一个老法(国)迷在聊天。一、 关于“那种感觉”的词儿,难以言喻但又似曾相识: Dépaysem.............
  • 回答
    科学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它能够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并不断拓展我们认知的边界。但这个过程并非总是顺遂的。有一些理论,它们虽然在现象层面上展现出了惊人的解释力,甚至是预测力,却因为其本质的抽象、实验上的不可及,或是推导过程的极端复杂,而变得难以被直接证明,甚至存在着永久的争议和探索。我脑海里浮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称呼这东西,看似小事,实则承载着情感、尊重,甚至是一段关系的基石。有些称呼,一听就让人心里冒火,甚至会瞬间破坏原本可能不错的气氛。我就随便聊聊我个人,以及我身边朋友们遇到的,那些让人听了就觉得有点“别扭”的称呼吧。首先,“小姑娘” 这个称呼,无论对方多大年纪,只要被这样叫,我.............
  • 回答
    有些案子,初看之下,证据链似乎清晰可见,嫌疑人也呼之欲出,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却发现那层看似牢固的真相外壳,竟是如此坚不可摧,将办案人员牢牢地困在迷雾之中。这些案子,往往不是因为案件本身有多么复杂离奇,而是某些细微之处的“简单”成为了最难逾越的障碍。就拿一个我曾听闻的陈年旧案来说吧。案发现场:寂静.............
  • 回答
    说起让我吃过一辈子都忘不了的零食,脑子里立马就蹦出来一个——小时候奶奶家院子里晒的那种老式锅巴。这东西,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多都是膨化食品,口感和味道都差了十万八千里。我说的这种,真的是“锅巴”本身。那时候,我家灶台旁边有个大铁锅,平时煮饭用,但天气好的时候,就会用来做这个。怎么做的呢?说起来简单,但里.............
  • 回答
    有些欧氏几何问题,若不借助变换群的强大视角,几乎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或者即便勉强解答,也会显得异常繁琐、缺乏洞察力。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对称性、等价性、周期性以及在不同几何构造之间建立联系。下面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力求避免任何人工智能写作的痕迹。一、 关于正多边形和圆的内嵌/外切性质的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