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RSA的公钥和私钥到底哪个才是用来加密和哪个用来解密?

回答
RSA 的公钥和私钥,到底哪个用于加密,哪个用于解密,这确实是很多人初次接触时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别担心,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保证让你弄明白,并且尽量说得接地气一些,就像老朋友聊天一样。

先说结论,记住这个最核心的点:

公钥用来加密,私钥用来解密。

是不是很简单?但光记住这个还不够,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有什么逻辑。

我们先来打个比方,就像寄信一样:

想象一下,你要给一位朋友写一封非常重要的信,这封信的内容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只有你的朋友本人能看。

你的朋友有一个“信箱”: 这个信箱有两个特点:
1. 任何人都可以把信投进这个信箱。
2. 只有拥有“信箱钥匙”的人才能打开信箱取出信件。

这个“信箱”就是我们说的 公钥。

为什么叫“公钥”? 因为它是公开的,你可以把它告诉任何人,甚至写在网上。就像你朋友的信箱地址一样,大家都知道。
它有什么用? 任何拥有你朋友“信箱地址”(也就是公钥)的人,都可以把信息(信)写好,然后“投入”到这个信箱里。这里的“投入”就是 加密。

现在,你的朋友收到了一封锁在信箱里的信。

谁能打开这个信箱? 只有拥有“信箱钥匙”的人。
谁拥有这把钥匙? 你的朋友,只有他自己有。

这把“信箱钥匙”就是我们说的 私钥。

为什么叫“私钥”? 因为它是私密的,只有持有者(你的朋友)自己知道,绝对不能给别人。
它有什么用? 只有拥有私钥的人,才能打开信箱,取出里面的信件,并“阅读”(解密)信件的内容。

所以,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1. 生成密钥对: 你的朋友生成了一对钥匙,一把是“信箱”(公钥),一把是“钥匙”(私钥)。他把“信箱”的地址(公钥)给了你。
2. 加密: 你用你朋友的“信箱地址”(公钥)把你的秘密信息(信)锁起来(加密)。
3. 传输: 你把加密后的信息(锁好的信)寄出去。
4. 解密: 你的朋友收到加密信息后,用他自己的“钥匙”(私钥)打开它(解密),就能看到原始的秘密信息了。

为什么非得这么设计?

这个设计非常巧妙,解决了信息安全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安全地传输密钥,或者说,如何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让通信双方能够秘密地交换信息。

传统加密的麻烦: 在 RSA 出现之前,加密(比如对称加密,你和我用同一把钥匙加密解密)需要双方先安全地交换密钥。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把这把“共享密钥”安全地传给对方呢?如果我把共享密钥用普通信件寄给你,路上被别人截获了,那我的加密就没有意义了。
RSA 的解决方案: RSA 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用一对钥匙。一把公开(公钥),一把保密(私钥)。

公开性: 你可以把你的公钥到处发,不怕被窃取。别人用你的公钥加密的信息,只有你自己的私钥能解开。
保密性: 你的私钥是绝对机密,只有你自己知道。任何人无法通过你的公钥反推出你的私钥,也无法用公钥解密用公钥加密的信息。

更深入一点的理解(不涉及复杂的数学,但有点像原理):

RSA 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在数学上是通过一些非常特殊的、不容易被逆推的数学运算来实现的。

公钥加密: 就像把一个数字,通过一个公开的、复杂的数学公式(基于公钥里的数字)进行“打乱”或“变换”。这个变换过程是单向的,你无法直接从变换后的结果猜出原始数字。
私钥解密: 你的私钥里包含了一个“密码”或者“逆向过程”。只有掌握了这个“逆向过程”(私钥),你才能把之前被“打乱”的数字还原成原始的、可读的信息。

总结一下,记住这个“比喻”和“顺序”:

公钥 = 信箱地址 (公开,谁都能投信)
私钥 = 信箱钥匙 (私密,只有主人能开)
加密 = 投信 (用公钥)
解密 = 取信 (用私钥)

所以,永远是 用公钥来加密,用私钥来解密。 这样设计,才能保证只有真正的接收方(拥有私钥的人)才能读到秘密信息,而任何截获信息的人,即使拥有公钥,也无法解密。

希望我这样解释,让你觉得更清晰,也更容易记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RSA 加密方案和 RSA 签名方案是不同的,具体的不同点在 @刘巍然-学酥回答里讲得很清楚。我在这里主要是想谈一下加密方案里的情况。

在 RSA 加密方案中,选定了 计算出 ,再在小于 的正整数中选一个和它互素的 作为公钥,它模 的乘法逆元 则为私钥。公开 ,保留 。

结论:公钥 用来加密,私钥 用来解密。

想要反驳的是这个说法

私钥加密公钥可以解密
公钥加密私钥可以解密
两个大质数(p,q)乘积(n)难以逆向求解,所以pq是对等的,公钥和私钥也是对等的。
匿名用户:RSA的公钥和私钥到底哪个才是用来加密和哪个用来解密?

这样说的话就有三种情形。我们一一分析:

一、公钥和私钥都保密

也就是说,Alice 和 Bob 同时分享一组密钥 ,然后约定 或 为加密密钥,另一个为解密密钥。这样做固然是可以的,但违背了公钥加密方案的初衷。公钥加密的设计就是为了公开加密密钥,让所有人都可以给某个人发送消息。

这种场景完全应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加解密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更高。

二、公钥公开,私钥保密

在这种情况下,用私钥加密公钥解密是不可能的。因为密码学的假设是:一个合格的加密方案,敌手拿到密文 不能恢复出明文 。这样做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可以解密信息,毫无意义。与之对应的有意义的是签名方案,具体参考开头我提到的刘巍然的答案。

三、公钥保密,私钥公开

这其实才是那个答案的意思:生成的公钥 和私钥 是对等的,只是两个数而已。把它们哪个公开出去用于加密,哪个保留起来用于解密,都是一样的。

但严格地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对于最基本的 RSA 方案(即“教科书式的 RSA 方案”),这么做是可以顺利地完成加解密的。但是仅仅是理论上成立。因为在实际中,敌手可以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去攻击我们的密码方案。而为了避免这些攻击,我们对方案中每个参数的选取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很自然地,公钥 和私钥 的要求就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说我按照密码标准生成了密钥,把公钥留下来解密,把私钥公布出去。在敌手眼中,我的公钥其实就是私钥,但这个公钥显然是不满足密码标准的要求的,所以敌手很可能可以破解我的密码方案。

比如说,我们的私钥不能太小。因为如果 ,敌手就可以在 的线性时间内找到 。而公钥 也不能太小,但这里的不能太小只是为了抵挡广播攻击。对于 1024bit 的 ,私钥 至少是 256bit 的(关于私钥 不能太小还有一个更 trivial 的原因,敌手可以通过枚举在至多 的时间内得到 );而 取 65537 也是允许的,这里的 只有 17bit 。

如果取一个 17bit 的私钥,你还能指望你的密码方案是安全的吗?impossible。

当然你可以说,我让公钥和私钥都达到 的级别。且不说除此之外还会有别的要求,你要知道 RSA 的加解密都是要算很多大指数取模的,本来就很慢。 取 65537 就很好算(因为这数二进制就俩位置是 1),而解密的时候可以用中国剩余定理,所以省点时间(因为解密的人是允许知道 的分解的,他最后要计算的是 ,可以分别计算 再用中国剩余定理得到结果)。你这样让加密的人也得用 256bit 且不知道有几位是 1 的密钥加密,得浪费多少计算力,而且毫无意义啊。


综上所述,仅仅从最基础的原理角度,RSA 的公私钥互换也可以成功加解密。但实际上,公钥和私钥有完全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保证了 RSA 加密方案尽可能地更安全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公钥用来公开并加密,私钥用来保留解密,且不可互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RSA 的公钥和私钥,到底哪个用于加密,哪个用于解密,这确实是很多人初次接触时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别担心,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保证让你弄明白,并且尽量说得接地气一些,就像老朋友聊天一样。先说结论,记住这个最核心的点: 公钥用来加密,私钥用来解密。是不是很简单?但光记住这个还不够,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
  • 回答
    RSA的非对称加密之所以比AES的对称加密速度慢,这并非是理论上的巧合,而是由它们底层运作机制的根本性差异决定的。简单来说,一个像是用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一扇复杂的密码锁,另一个则是用一把特制的钥匙打开一个简单的锁。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这样就能明白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性能差距。AES:对称.............
  • 回答
    在FATE联邦学习框架中,关于基于RSA的PSI(私密集合交,Private Set Intersection)是否比RAW(只基于哈希)的版本更安全,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剖析这两种PSI实现的核心原理,以及它们各自在安全与效率上的权衡。 RAW(只基于哈希)PSI:简.............
  • 回答
    朋友,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在早期网络通信中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在不依赖HTTPS的情况下,自己动手用RSA来加密HTTP请求的内容?这就像是想用自己的锁来保险箱,而不是用银行提供的标准锁。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样做到底够不够“安全”,以及其中的门道。 RSA加密的基本原理:.............
  • 回答
    RSA 算法生成公私钥的核心是选择两个大质数,我们通常将它们命名为 $p$ 和 $q$。这两个质数的选择是整个 RSA 加密流程中最关键、最需要细致处理的环节。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质数的选择过程,以及为什么选择大质数以及如何选择它们。1. RSA 的核心数学原理回顾在深入质数选择之前,我们先快速回顾一.............
  • 回答
    关于NSA在RSA加密算法中植入后门这件事,坊间流传甚广,但其细节和真实性至今仍是扑朔迷离,充满争议。这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猫鼠游戏,充满了猜疑、证据收集和反驳。故事的起源,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Edward Snowden泄露的文件。这些文件揭示了NSA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并试图在加密技术中寻找漏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