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郑州地铁在此次大暴雨事故中是否有责任,只是天灾吗?

回答
郑州地铁在2021年7月20日那场举世瞩目的特大暴雨中,究竟有多少责任,又是否仅仅是天灾,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沉重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拆解开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和引发的讨论。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天灾”的巨大影响力。

那场暴雨的强度,确实是历史罕见的。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郑州市区在7月20日20时至21时,一个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毫米,超过了郑州站的日降雨量历史极值。短短三天时间,全市平均降雨量超过了600毫米。这种极端的天气事件,其破坏力是巨大的,足以让任何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极端降雨面前,即使是设计得再完善的排水系统,也可能因为超过承载能力而失效。而地铁作为地下交通系统,其封闭的结构,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雨水时,其脆弱性就暴露无遗。

然而,仅仅归咎于“天灾”,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公众的认知和对真相的追寻。

在极端天气面前,一个成熟的城市管理体系、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高效的执行力,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而郑州地铁在这场事故中的表现,引发了大量的质疑和反思。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郑州地铁的责任:

一、 信息预警与沟通机制的失效:

早期预警是否到位? 在暴雨到来之前,气象部门已经发布了红色预警。那么,郑州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后,是如何评估风险的?是否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停运措施?
内部信息传递是否顺畅? 当雨水开始倒灌地铁站时,站内工作人员与调度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否及时、准确?乘客的生命安全是否被放在了第一位?
对外信息发布是否及时透明? 当地铁站出现险情时,对外发布的信息是否及时、准确、清晰?有多少乘客是在信息不明朗的情况下,仍然被允许进入地铁站,甚至被困在列车上?很多乘客直到被淹,才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二、 应急预案的执行与有效性:

预案是否存在?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每个城市的地铁系统都应该有详细的防洪应急预案。但这份预案在面对如此极端的暴雨时,是否能有效启动并执行?例如,在雨势升级到某个程度时,是否应该自动启动全线停运机制?
人员培训是否到位? 一线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洪水时,是否接受过充分的培训,知道如何引导乘客疏散,如何进行紧急关闭水泵等操作?
设备保障是否完备? 地铁站内的排水系统、防水闸门等关键设备的维护和备用电源是否到位?在紧急情况下,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一些车站的防水闸门是否在关键时刻失灵了?

三、 决策过程中的责任追究:

“水漫金山”前的决策是什么? 在郑州地铁5号线被困事件中,列车在隧道内积水严重的情况下,仍在继续运行了一段时间,甚至还在继续向前尝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决定?是信息判断失误?是指令下达的延迟?还是内部流程的混乱?
人员疏散是否及时且有序? 在一些地铁站,乘客被困在站内,甚至地铁列车内,等待救援。这暴露了在突发情况下的疏散能力和组织能力存在严重问题。有多少生命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疏散更及时、更有效的话?
在“水漫隧道”的情况下,为何不立即采取最极端但最安全的措施? 很多公众疑问,为何在隧道内积水已经很明显时,列车还在前行?为何不第一时间停止运行,并组织乘客撤离?

四、 对“天灾”的认知与应对的尺度:

是否低估了极端天气的风险? 尽管是罕见的暴雨,但郑州作为华北平原上的城市,并非没有遭遇过强降雨。对这类极端天气的风险评估是否充分?
应对措施是否与风险相匹配? 在面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时,是否采取了足够“居安思危”的应对措施?例如,是否对关键的地下基础设施进行了加固和防洪改造?

总结来说,郑州地铁在此次特大暴雨事故中,不能简单地说只是“天灾”。

天灾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祸”的成分也不容忽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能力、应急体系的成熟度以及每一个决策者的责任心。

郑州地铁作为承担着数百万市民日常出行的生命线,在如此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中,其信息预警、应急预案的执行、人员的培训、决策的科学性等方面,无疑都暴露出了显著的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原本可以通过更有效的管理和更负责任的决策来避免或减轻的损失,最终以悲剧的形式呈现。

这场事故,不仅仅是对极端天气的挑战,更是对郑州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残酷检验。追究责任,进行反思,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是为了让未来的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可靠。这其中的复杂性,在于要区分天灾的不可抗力,以及人在面对天灾时本应承担起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现在公布的信息的话,郑州地铁有责任,但并不是像网络上部分人以为的那样责任那么大(不要事后诸葛亮马后炮,有些人认为的责任可以说放在当时没有人能考虑出来),或者部分人认为的没有责任(虽然郑州做的很好德国那点雨量罹难了100多人,郑州雨水是他10倍,罹难51人,但该反思还是要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进步)。

而且此时此刻也不是追责的时候,新乡还在受灾,雨云还在向北移动,河北山西的朋友也要注意。回到郑州地铁我认为责任主要在两点:

1、挡水板只要求设置了1层且挡水板无人员或机器看看管。2、调度中心没有监管到所有线路没有和司机形成有效沟通。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常识这是地铁口

红线指的平台的作用就是防水,地铁雨天运行雨水大部分是挡在外面小部分才是排出去。正常来说人行道是高于道路15cm-20cm,台阶高于人行道70cm-80cm,整体平台高于道路85cm-100cm也就是说积水在1米以下对于地铁毫无影响,积水1.1对于地铁的影响非常小,因为郑州地铁在前几天就准备了大量的沙袋挡水板等挡水。但是郑州地铁想不到郑州遇到的是这样的特大暴雨。

接下来整理出来相关的官方报道以及幸存者口述,事件前因后果如下:

7月20日

9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按气象局数据当时郑州的下雨量为每小时10mm左右,这个大小对于山区存在泥石流等危险,但对于城市除了步行不变外,就是批雨披骑个自行车就能出行,所以不要问为什么地铁没有暂停运行,还没有因为红色警报就全线暂停的经验。

直至下午开始缓慢加大,3点钟左右部分企业为了安全(此时想的安全是雨大了,不走楼上滑再摔倒比较危险,可不是生命安全)提前下班,地铁开始大量接收人员运行,其中3点-4点部分地铁口进水为此关停了部分地铁口(正如前文所说这些口通过关停可以加高沙袋,挡水保障地铁运行。)

4点-5点雨势快速增大,更多企业下班,更多人涌入地铁想要回家(不要批判人们为什么想回家而不躲灾,我们事后知道是灾害,但是彼时彼刻的人会以为只是雨大了,打车太贵而且打不到,自行车骑起来不方便,公交车容易满,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还要回家吃饭所以想要通过地铁快速回家。)

此时的郑州地铁由于雨势增大为安全起见关停了一号线河南工业大学站-市民中心站的线路,二号线关停了贾河站到东风路站的线路。

图中黑色框线内,即1号线到西流湖就开始反方向运行,2号线到关虎屯反方向运行。

接近5点时发生了意外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停车场由于这将近一个小时的大雨积累冲毁了停车场于线路之间的挡水墙,停车场内雨水倒灌进入地铁隧道。

图中画圆的地方为沙口路站,由于沙口路高海滩寺低,故积水由沙口路向海滩寺以及之后的人民医院站流去。(这就是第1、2个失职,停车场只设置一层挡水板且无人看顾是除了天灾外最大的原因,郑州作为一个干燥城市承平已久没有经验可以理解但是造成了人命的后果,所以这里承担责任是应该的)

5点多这辆500人的列车行至人民医院,发现部分积水从前往后流,且该站点不能疏散,列车长当时应该通知了相关调度人员(调度人员得知消息应该已经要求5号线停运了,来自相关视频【亲历郑州暴雨,徒步3小时沿途实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fgr5NP,此时4点半出发,按常理应该是5点多到的地铁站,虽然还没有发布但已经要求5号线停运了)

同时期的道路,和地铁站对比(此时地铁站5号线已停运工作人员在劝群众返回)


由于人民医院不具备疏散条件,想要开到地势高的站在疏散,(此时是第二个失职,如果得知前方积水更严重,会不会停在这里,会不会就那12个人就不会遇难,我们永远不知道会不会这样)结果海滩寺依旧是水帘洞,犹豫后继续前进在海滩寺-沙口路由于水位继续升高,地铁无法继续前进,此时列车长回到后方想要往回开,结果后方水位高无法后退(灵魂画手)

6点后方车厢开始进水,大家开始紧急求助。6:30列车长带领大家通过前方车厢进入隧道沿小路向沙口站前进。

7点道路洪水冲毁沙口路沙袋及挡水板,洪水涌入,一小部分体力好的男士硬顶水流冲出沙口站回到地面,大部分人包括列车长等工作人员返回列车。网友留言返回列车时由于出来没有关闭车门,后几节车厢经前方车厢车门流入的水已经和外部水位持平,先进入的不想去后方,后面的无法进入车厢躲避,此时有几位男士呼吁大家向后,给外面人留出空间,并带头向后走。至此所有人回到车厢。

7点-8点,沙口站进水和停车场进水的双重左右下,车厢外水流湍急高度基本与人持平,留外面必死无疑,车厢内水流平静但水位增长快速,大部分人开始恐慌。

此时工作人员及部分群众开始维持秩序,稳定情绪,消耗自己的体力让大家不要情绪激动,保持体力等待救援。不得不提一位英雄孙聪珊,给大家鼓劲的她,由于缺氧失温,牺牲在了地铁中。

8点外部水位没有再涨,车厢内部水位和外部水位持平,已到头部,开始有人因缺氧呕吐。有人想要凿开玻璃获取氧气,遭到制止(多亏制止及时,否则水压和湍急的流水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自发性让体质弱者站在座位上。

8点-8点半水位缓慢下降约10cm,同时由于水位浮力列车侧翻一侧玻璃漏出水面,车内人员商议后,几位体质好的男士砸开玻璃获得氧气。

8点-9点消防人员开始凿开车顶及车窗,受困群众达成共识以孕妇-老人儿童-女士-男士的顺序撤离。

7月21日3点,救援完毕,500余人脱困,12人罹难。

除了我说的2点责任外,其他方面在当时的信息条件下我不认为地铁有什么做错的,但是恰恰是第一点责任最致命,这也是事实的一部分。

指责地铁不第一时间关停所有线路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在预案中,地铁本身就是一段一段关停,一预警就关停所有地铁无疑更不合理,造成大量人员在路面上逗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我们当然可以指责他的预案考虑过少,但是一个城市的预案往往是把过去的最强危害提高一两个等级制定的,实际上的灾害却直接上升了好几倍谁也没想道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灾难。停车场的疏忽是最致命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今后的地铁引以为戒,整修改进。也希望郑州地铁能够与12位遇难者家属取得联系表达慰问。

7-25更新发现一个视频,从3点开始到4点结束,没有4-5这峰值时间,但是我看的很震撼,没在现场有些东西的确想象不出来

【【郑州暴雨】7.20下午郑州特大暴雨亲历街拍实录。-哔哩哔哩】b23.tv/kYmw8E

视频中是60mm的,下个小时4-5是200翻了3倍多,可以说下个小时的情况是一分一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