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从专业角度解释「无限自卫权」?

回答
“无限自卫权” 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看,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仿佛拥有某种不受限制的、可以随意施加暴力的权利。但如果剥开这层通俗的理解,从法律和伦理的专业视角去审视,我们会发现它更多地是一种对自卫行为的界定范围和合理性的探讨,而并非真的“无限”。

核心概念的厘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卫权”在法律上的基本原则。自卫权,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中,都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允许个人在面对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免受严重威胁,而采取必要的、合乎比例的武力。

而“无限自卫权”这个说法,最可能的来源或者说它所指向的,是一种对自卫行为强度和范围的极端化理解,试图将其推向一个不受任何限制的境地。

专业角度的审视:

从专业角度来看,所谓的“无限自卫权”是不成立的,甚至是危险的误读。原因如下:

1. “必要性”原则的约束: 自卫行为的首要原则是“必要性”。这意味着,你所采取的自卫手段,必须是阻止或消除正在发生的、对你造成合法权益的侵害所必需的。如果侵害已经停止,或者存在其他不使用武力就能有效阻止侵害的手段,那么超出必要范围的自卫行为,就可能构成不当使用武力,甚至转化为犯罪。

举例: 如果有人只是推搡你一下,你却用刀将其刺伤,这显然超出了“必要性”的范畴。即便对方有错在先,你的反击也需要与对方的攻击相匹配。

2. “适度性”或“比例性”原则的约束: 这是“无限自卫权”最根本的否定之处。法律通常要求自卫行为的强度必须与正在遭受的侵害相适应。换句话说,你不能用远超对方攻击的武力来回应。

解释: 如果对方只有言语上的侮辱,你不能因此而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如果对方只是试图偷你的钱包,你也不能因此将其击毙(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对财产权受到重大威胁时的判断,但即便如此,也有比例原则)。法律讲究的是“以牙还牙”的原则,但更强调的是“以适当的牙还适当的牙”,而不是“以机关枪还对方一颗石子”。

3. “防止”而非“报复”: 自卫权的根本目的是防止不法侵害的发生或继续,而不是为了报复或惩罚对方。一旦侵害被阻止,自卫权通常也随之消灭。

举例: 当小偷逃跑后,你再追上去将其打伤,这已经超出了自卫的范畴,可能构成伤人罪。

4. “紧迫性”原则: 自卫行为必须是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迫在眉睫的危险的回应。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侵害,法律通常不承认无限的自卫权,而是鼓励寻求法律途径保护。

理解: 你不能因为担心别人未来可能会打你,就提前对其进行攻击。

5. “合法性”的界限: 即使在自卫的情况下,也不能突破法律的绝对底线。例如,即便是在正当防卫,也不能使用非法获取的武器。

“无限自卫权”可能源于何处?

通俗的理解偏差: 在日常交流中,“无限自卫权”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一种“只要对方不对我构成生命威胁,我就有权反抗”的强烈意愿。
影视作品的误导: 一些动作片、警匪片中,主角往往能以超乎寻常的方式进行反击,这可能在观众心中形成“自卫可以无所顾忌”的印象。
对“生命权高于一切”原则的极端化解释: 生命权固然至高无上,但在法律实践中,如何实现生命权的保护,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则和限制,以避免社会秩序的混乱。

真正的法律精神:

真正的法律精神,是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维护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公平。因此,自卫权虽然是重要的权利,但它始终是受到法律严格规制的。法律赋予自卫权,是为了让无辜者在危急时刻能够保护自己,而不是成为肆意施暴的借口。

总结来说,从专业角度来看,“无限自卫权”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或者说是一种对自卫原则的曲解。 任何合法的自卫行为,都必须遵循必要性、适度性(比例性)、紧迫性以及防止侵害而非报复的原则。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是正当防卫,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以特定方式、为特定目的而采取的、合乎比例和必要的反击,它绝非“无限”的。

理解这一点,对于维护法治、避免滥用暴力至关重要。当我们讨论自卫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最有效地、最合法地保护自己,而不是去追求一种虚幻的“无限”权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限防卫又称为“特殊防卫”,是刑法中的概念,它源自刑法第20条第2款: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除了正当防卫所要求的各项条件外,无限防卫主要是要求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属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因此,它首先要求不法侵害危及的是人身安全。涉及的法益主要是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和性权利。不包括财产权利。


其次,不法侵害的暴力程度必须严重到一定程度。不法侵害必须要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才可实施无限防卫权,而不是一切“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都可无限防卫。

法条在这里罗列了“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这几个行为,只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为都足以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但是也仍然要允许例外情况:

如仅以言语恐吓,暴力程度介于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与抢劫之间的行为,就未必可以无限防卫;而“强奸”其实也包含了事中无法准确判断但事后评价为强制猥亵罪的性侵行为,也不是只限于以强奸为目的的性侵。更何况“行凶”、“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行为”都是范围不清晰的表述,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认为必须是持足以严重危及他人重大人身安全的凶器、器械伤人的行为,才可属于本条中的“行凶”。


第三,法条中罗列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并不是指具体的分则罪名(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强奸罪、绑架罪),而是指具体的犯罪行为。即以这些行为为具体手段的其他罪名,如以抢劫为手段的抢劫枪支罪,以拐卖妇女为目的的绑架行为,也仍然属于这个范围。


总而言之,实务中对于无限防卫的把握仍然很严格,尤其是对于防卫行为致人死亡的,往往还是认定属于防卫过当。其原因,有严格保障生命的刑事政策,有死了人就一定要有人负责的陈旧观念和业务水平问题,也有一个案件进了刑事诉讼程序就很难无罪的体制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无限自卫权” 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看,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仿佛拥有某种不受限制的、可以随意施加暴力的权利。但如果剥开这层通俗的理解,从法律和伦理的专业视角去审视,我们会发现它更多地是一种对自卫行为的界定范围和合理性的探讨,而并非真的“无限”。核心概念的厘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卫权”在法律上的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法律推定保证期间”这个事儿。很多人可能听过,但具体是啥意思,为啥会有这么个东西,以及它怎么影响咱普通人,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什么是“法律推定保证期间”?打个最直观的比方,你买了个东西,过了一阵儿发现不行了,但商家就说“过了退换期了”,你可能觉得不公平。这时候,“法律推定保证.............
  • 回答
    避风港原则,这个词在互联网领域、法律领域,甚至在一些商业活动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核心在于,为提供信息存储、传输或链接服务的平台,在用户发布侵权内容的情况下,提供了一定的免责空间。简单来说,就是你搭建了一个“港口”,允许各种“船只”(信息)停靠,如果其中有“违禁品”(侵权内容),你作为港口.............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并尽量以一种接地气、有血有肉的方式来呈现,让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律人士在和你娓娓道来。首先,得明确一点,“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不是一个孤立的罪名,它是“故意杀人罪”的一个特定实现形式。咱们先得把“故意杀人罪”这个大框架弄明白。核心:剥夺他人生命并怀有.............
  • 回答
    城堡法则:信息时代的私人边界与主权伸张在信息爆炸、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接触和分享信息。然而,在这股信息洪流中,个体对自身信息拥有“控制权”的诉求也日益强烈。从这个角度审视,“城堡法则”(Castle Doctrine)这个起源于实体空间的安全原则,在信息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蛋壳脑袋规则”(Eggshell Skull Rule)这个在法律领域,尤其是在侵权法(Tort Law)和损害赔偿(Damages)方面非常核心且具有代表性的原则。首先,要理解“蛋壳脑袋规则”,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侵权法的基本框架。侵权法旨在通过法律手段,为个人或实体因他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有性生殖”,尝试从专业且自然的视角来解释这一生命繁衍的基石。有性生殖:生命延续的精妙双重奏简单来说,有性生殖是一种生物繁衍后代的方式,它的核心特征是 需要两个亲本个体,通常是性别不同的个体,通过一种叫做“配子”的特殊细胞进行结合,从而产生新的个体。 这与“无性生殖”——即单.............
  • 回答
    “内卷化”,这个词近些年像潮水一样涌入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在讨论教育、职场,甚至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它几乎成了绕不开的标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内卷化”并非一个新鲜的概念,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对社会发展模式和群体行为的深刻观察。简单来说,内卷化描绘的是一种“投入增加,但产出(或者说,相对回报)却.............
  • 回答
    首先,很高兴听到你的侄子对宇宙空间有如此深刻的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探索精神。从专业角度解读他的猜想“重叠空间广义《相对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展开,并且尽量用清晰、生动的方式呈现,让他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一、 拆解猜想的核心概念他的猜想包含了两个关键部分:“重叠空间”和“广义相对论”。要理解.............
  • 回答
    东航 MU5735 客机失事,监控画面捕捉到的“机头朝下直线坠落,空中疑未解体”这一细节,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理解事故发生过程的关键线索。我们将从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飞行控制以及可能的事故原因等方面,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一、 机头朝下直线坠落:空气动力学的极端考验 失速(Stall)或俯冲(Di.............
  • 回答
    蔡徐坤的专辑《迷》预售引发的法律风波,其核心在于“预售”这种销售模式本身在实践中可能触及的法律红线。从法律角度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卖东西”,而是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法、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预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预售通常被视为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其法律基础在于合同法。.............
  • 回答
    新冠疫情何时真正画上句号,始终牵动着全球的神经。近期,有专家就此提出了四个关键条件,包括疫苗效力提升、特效药问世等。从科学防疫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观点,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方向。首先,疫苗的有效性提升,是实现群体免疫、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基石。我们知道,疫苗是通过模拟人体对病原体的反.............
  • 回答
    从专业角度评价《野狼Disco》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它触及了音乐产业的多个层面,从创作、制作到传播、市场反馈,都具有值得深入探讨的特质。以下是我尝试从多个专业角度对这首歌进行的详细评价:一、 音乐创作与编曲角度: 旋律与记忆点: 《野狼Disco》最直观的成功在于其极强的旋律记忆点。它采用了.............
  • 回答
    知乎吉祥物创作大赛,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画个圈圈”的活动。它背后承载着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知识社区的独特气质,以及用户对这个平台的感情。所以,那些能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往往不仅仅是好看,更是抓住了“知乎”的精髓。说到优秀作品,这得看是哪一届大赛了,不同时期大家的关注点和对知乎的理解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但.............
  • 回答
    重庆摔婴事件,以及类似事件的发生,往往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也让我们不禁从更深层次去探究,是什么样的心理驱动力,能让一个看似柔弱的生命,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读这位年轻的母亲,及其行为背后的可能动因。首先,我们要从人格特质上进行审视。这位女孩,在.............
  • 回答
    《暮白首》这部剧,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部优缺点都相当鲜明的作品,其质量高低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维度。剧本层面:《暮白首》的剧本在初期构建了一个相当吸引人的世界观和人物关系。它借鉴了武侠小说中常见的“门派恩怨”、“身世之谜”等元素,并巧妙地融入了权谋和爱情。开头部分,通过林敬.............
  • 回答
    《义勇军进行曲》的编曲,从专业角度审视,堪称是那个时代民族音乐创作的典范,其力量感、叙事性和感染力至今仍令人动容。这首曲子的精妙之处,体现在对器乐和人声的运用上,以及整体结构与情绪的推进上,都展现了高超的编曲智慧。首先,我们来谈谈它的核心——旋律。聂耳先生创作的旋律本身就极具生命力,它不落俗套,带着.............
  • 回答
    要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证明陈平不等式,那得先弄清楚你说的“陈平不等式”具体是指哪个。因为“陈平”这个名字,在数学领域并没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以他名字命名的重要不等式,不像柯西施瓦茨、三角不等式那样家喻户晓。是不是存在一些误会?或者你说的“陈平不等式”是某个特定领域内的小众结果?如果是这样,我需要你提供更具.............
  • 回答
    乌克兰议会群殴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不乏对其画面“艺术性”的解读。从绘画的专业角度审视这些照片,确实能发现一些引人入胜的构图、色彩和动势,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戏剧性和张力的视觉效果。然而,将这些画面简单地归结为“艺术性”,或许会忽略事件本身的严肃性以及镜头背后所承载的政治现实。构图:失.............
  • 回答
    哥们,2021年考研信息学院、软院,选择人大、南大、浙大这三个学校的专硕,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很多同学纠结的问题。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咱们就抛开那些套话,实实在在的说。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三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专硕,就业这块儿都是相当不错的,无论你去哪个,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