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奇的是,这个问题排名靠前的回答没有一个是从心理科学研究角度出发的。前几名的无非都是个人意见+道德观绑架,这样的回答对公众理解这个现象毫无帮助。什么”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式的争论没有意义,因为都只是站在自己观点试图去说服对方。
当然,我没法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个人从没接触过。不过我可以从我熟悉的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角度来多方位的阐述下这些儿童暴力行为。我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和这沾边,所以我尝试完全依靠个人知识储备去回答,不想花时间查具体文献,但我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当然我不能做到完全阐明这个问题,光介绍这个话题可以花一两节基础心理学课的时间。
@SakiMarquis 的从Piaget的Stage Theory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出发点。这些理论是提供灵感的源泉,也利于公众接触心理学。但早期的心理学研究大多基于观察生活+脑补,作为解释略过时。
另外从早期心理学那种一个心理学家一个理论,相关解释可以是五花八门。比如从Vygotsky, Erikson的理论都可以给出一个逻辑上大致合理的解答。
@黄如标的回答,个人表示能作为一个很有意义的参考。不过Bobo doll实验很老了,虽然意义深远,但现代心理学可以给出更全面的解释。模仿甚至操控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都可以用来解释孩子的行为
我试着从现当代发展心理学角度出发:
儿童行为问题(behavior problems)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热门话题。行为问题来源已久,而且往往后果严重。轻的对孩子学习,人际交往产生危害,重的会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形成。目前学术界把行为问题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外化问题 (externalizing problems) 和内化问题(internalizing problems)。外化问题是指对他人的行为做法方面的问题,常见的如攻击性,不服管教,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内化问题指自身情绪和情感上的问题, 常见的如过度伤心,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等。
新闻里提到的例子是典型的极端外化问题或外化问题没被正确引导的极端后果,这孩子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最终导致杀人。那么问题简化到,心理学家用什么测量行为问题?什么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外化问题?怎么治疗行为问题?
其实行为问题本身并不需要“治疗”,但由于这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很多家长没有适当的引导方 式,反而采用放任或者极端打压手段,这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后记:
心理学问题从来没有一个简单肯定的答案,心理科学的研究也只是努力找出相关性,给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所谓分析心理,行为什么的,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同时个案也不能代表群体,心理学研究大多基于大群体的,适用于群体的理论不一定适用于某单独个体。我写这些的原因也是觉得公众需要一些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在表面的道德谴责,无论对父母,对孩子本身,都起不到对社会的训诫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