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冯大辉(Fenng)的新文《聊聊 996》?

回答
冯大辉(Fenng)的这篇《聊聊 996》确实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字,它并没有像许多评论那样直接站队,而是以一种更侧重于“理解”和“梳理”的态度,试图剖析“996”现象背后的多重维度。

首先,从文章的开篇就能感受到一种“求同存异”的姿态。冯大辉并没有上来就对996进行道德上的谴责,或者直接赞扬其“奋斗精神”。相反,他用了相当的篇幅去描述996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它如何在特定行业(尤其是互联网)中成为一种“共识”。这种描述不是简单的事实陈述,而是试图去还原一种普遍存在的职场生态,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即便你并非身处996环境中,也能大概理解这种“不得不”的氛围。

他很巧妙地将“996”从一个简单的“工作时长”的概念,拔高到了一个“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存状态”的层面。这使得讨论不再局限于法律法规是否允许,而是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和群体行为。他提到了“奋斗”,提到了“机会”,提到了“个人选择”,这些词语本身并没有对错,但当它们被放在996的语境下时,就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含义。冯大辉在此处并未直接评论这些含义的对错,而是展现了不同人可能有的不同理解和侧重点。

我特别欣赏他对于“老板”和“员工”双向视角的探讨。他没有把任何一方塑造为绝对的受害者或加害者。对于老板,他理解他们追求效率和增长的逻辑,也看到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对于员工,他看到了他们对更好生活、更多机会的渴望,也理解了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抓住眼前机会的心理。这种“理解”并不等同于“认同”,而是更像一种“共情”,让这场讨论显得更为平和和理性。

文章中也触及了“信息不对称”和“话语权”的问题。冯大辉提到,很多时候996的讨论,普通员工的声音很难被听到,或者被淹没在宏大叙事之下。他似乎在暗示,我们对996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被一部分有话语权的人所塑造的。这让文章的深度更进一层,不再停留于表面的加班时间,而是挖掘了信息传播和权力结构的影响。

不过,如果一定要说一些“评价”的话,我认为这篇《聊聊 996》更像是一个“引子”或者一个“观察报告”,它为后续更深入的讨论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它展示了“996”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多种可能性和解释。

但正因为如此,它也可能让一些期待明确答案或强有力批判的读者感到一丝“不够痛快”。冯大辉的风格是“聊”,是“谈”,是“梳理”,而不是“檄文”或者“宣言”。他没有给出“996就一定是错的”这样的结论,也没有提出“必须立即禁止”的解决方案。他更像是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一种分析的框架。

所以,我认为这篇《聊聊 996》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智识的呈现”和“情境的还原”。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划定界限,而是让这场讨论变得更加 nuanced,更加人性化。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像996这样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理解,更多的智慧去分析,而不是急于站队或下定论。它让我们看到,即便是这样一个看似单一的议题,背后也隐藏着复杂的个人动机、群体心理和商业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本身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关注一个你没有必要关心的话题真的有必要吗?别人的观点你真的领悟了吗?你真的能真正的理解别人的观点吗?个人觉得最有力的反驳一个的条件是:你超越他的成就或是与其并驾齐驱时。等到那时,或许能够真正理解冯的观点。我写这个回答的原因,是实在看不下去这个无脑的回答!

以下完全是我站在我能够理解角度,以一个中立者的身份说一下看法和观点。

我个人觉得,冯明确反对 996,与冯文中观点的并不相斥。反对的是管理层恶意的 996,赞同的是员工自愿并利用公司资源提升自己同时为公司创造价值的 996。

在员工角度,一部分人高呼反对 996,但公司没有 996 时,你努力工作了吗?你真正给公司创造价值了吗?在公司角度,就算 996 了,就算无限员工休息时间,员工就能够提高产出了吗?就能够给你增加收益吗?

总有一些员工无论公司怎样他都会偷懒会耍滑会说公司不好。总有一些公司无论员工怎样努力工作,它都会煞比一样压榨劳动力,拼命挤压员工个人时间。

这两者都不可取。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有选择,怎么才能让自己有所选择?提高自己的实力。你真的有能力给公司创造高价值、高收益,有几个傻逼公司还会逼着你加班?你真的有能力选择公司而不是公司选择你?你还会傻了吧唧待在一个压榨你的公司吗?

所以,我个人是这样理解 @Fenng 的观点的:作为员工,应该利用工作时间给公司创造应有效益和价值,并同时增长自己的能力。作为公司,应当理解员工,体恤好的员工,培养要的员工,给员工更好的福利薪资留住员工,这样才能激发好员工,更好的为其工作,达到一种相互创造价值的状态。而不是互相耍心思,“我就偷懒,我就给你干成这样,反正你得给我发工资”,“你们不是不好好工作么,我就要压榨你们,这样才能让你们拿出更多时间给我做事情”。

世界这么美好,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为什么不能去利用好的资源提高自己,同时去给公司创造价值呢?作为员工的我们,一种好的状态是投入工作,提高自己,真正能够让自己有选择的能力。

user avatar

没什么好说的啊,立场出问题了,思想错了,名气越大越反动。所以冯大这类脱离群众的人就应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只有融入到劳动人民中,接受劳动的洗礼,才能站对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大家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对冯大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说明人民群众还没有放弃他。希望冯大能从思想根源处挖掘自己的问题所在,尽早悬崖勒马,回炉再造。

user avatar

Fenng 的春秋笔法运用的愈发纯熟了,毕竟是前不久怒驳网友退押金的创业者.

这篇文章看似举着反对996的大旗,实际上为国内公司无脑加班现象做合理化解释

  1. 8小时工作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脑力工作者?

Fenng 上来就表明立场,8小时工作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脑力劳动者,原因就是举了个朝九晚五的例子,我们看到例子中的人工作一件没干,然后8个小时就这么混过去了,Fenng 拍案而起,这么划的8小时工作制怎么可能适应现代社会!?

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哪个是 Fenng 描述的那种朝九晚五?这种工作有吗?有,小县城里的边缘事业单位,一个月1500块工资,每天工作时间一个小时不到,其它时间不是玩手机就是打扑克,哪个IT 企业的程序员是上述 Fenng 描述的朝九晚五的,请快来知乎打广告.

Fenng 上来就玩起了这种下作的伎俩,把8小时工作制表述成了8小时划水工作法,似乎员工8小时工作制中几乎不干活,当真如此的话,难道加班就能解决问题?就算实行996难道不是再多划4个小时?有区别吗?

Fenng 的伎俩: 妖魔化8小时工作制,将8小时工作制场景的员工描述成几乎不工作的状态

2. 为国内公司的加班现象合理化

随后 Fenng 就开始露出它的真面目了,看到了吗?因为管理者认为员工在8小时内没有满负荷各种,即存在划水现象,所以管理者用下班开会、周末团建这种下作的手段来填满工作时间,而且这种手段已经是中国最先进管理理念了.

我的天....啊...,脸都不要了

Fenng 一边强调着现代社会脑力工作者与体力工作者的不同,一边说出了这种自相矛盾的话,所以啊,某些创业者,他为了赚钱,什么不要脸的话都说的出口.

现代社会的脑力工作者与体力工作者的不同在哪里?为什么要额外占用下班时间来所谓『填满工作时间』?

流水线上工人那种体力工作者,8个小时就是8个小时的产出,因为流水线的速度是定的,你只要完成无数个重复性的劳动就是产出,比如一分钟拧50个螺丝钉,工作8小时就是2.4w 个螺丝钉,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每天2.4w 个螺丝钉是固定产出,没有任何弹性,2.4w 就是2.4w,工人少干一小时,就亏3000,这也是固定的,按照这个思维,如果一个工人少干一个小时,让他在多干一个小时来『填满工作时间』这个思维是可行的,在上述情况下用『工作时间』作为工作产出的衡量标准是合理的。

好,所以 Fenng 恶意得把这套思维搬到了现代脑力工作者身上了,Fenng 用『工作时间』来量化脑力劳动者的工作产出,即干够8小时,这8小时是除去上厕所、开小差、吃饭之外的8小时,如果不够8小时,就用『周末团建』『下班开会』来填满,我觉得用工作时间来衡量产出跟用代码量衡量产出是一样的『蠢』.

心是够黑的,脑力工作者之所以是用脑力,就是因为跟流水线的重复体力不同,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同样的8小时工作进度,有些人4个小时就搞定了,甚至完成得更出色,我理解业务的能力强,抽象代码的能力强,经验丰富,我很快速得把工作进度完成了,代码测试清一色 pass,然后偷偷刷了刷 LeetCode,看了下微博,Fenng 大怒,居然上班时间划水!工作时间不饱和啊,必须今天下班后开个两小时的会来『填满工作时间』。

大辉说的没错,8小时工作制其实不适合现代社会的脑力工作者了...

Fenng 的伎俩: 用流水线体力劳动的8小时固定产出来衡量现代脑力工作者,不以合理项目进度来做衡量标准,而用『工作时长』作为标准.

3. 程序员并不那么辛苦?

Fenng 又在说鬼话了,这一席话让我想起来当初有人在知乎说环卫工人多辛苦才挣这么点,那些公司高管凭什么挣这么多!?

快递员辛苦,服务行业人员也辛苦,这是铁的事实,事实上公务员也很辛苦,公司高管更辛苦,都特么辛苦,谁不辛苦呢?要比谁辛苦,比到子丑寅卯出来也比不出来,也没必要比.

Fenng 的核心思想是,互联网的程序员们已经很幸运了,你们没快递小哥辛苦,没背景,没学历,也能进入这个低门槛高就业高薪水的行业,已经很幸运了,就别喊辛苦了.

嗯,有道理,我居然差点信了...

一个低门槛、不需要父母背景、不需要教育背景却拥有大量就业机会和高薪资的行业---互联网行业.

我真的差点信了,那Fenng 如何解释快递小哥和服务行业人员咋不一窝蜂来互联网呢?这是个市场问题,当一个行业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却没啥门槛的情况下,应该很快会出现饱和成为红海,然后提高门槛、降低薪资,最终达到跟众多行业一样的水准,但是为什么都20年了,还是这样?

快递小哥需要终身学习吗?十年前在写 Java5的老家伙们,现在用 Java5能找到工作吗?

十年前在切图的页面仔,现在只会 JQuery + 切图能找到工作了?

这个行业真的低门槛吗?人人喊打的编程培训班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因为绝大多数行业不用培训班,直接入职培训一周就上岗了,为什么这么多编程培训班?三个月?半年?一年?即使是培训班出身也要半年时间才能进入这个行业,这个门槛比90%的行业要高.

这个行业真的不要教育背景?要不然把中国最大的某餐饮快递服务公司从业人员平均学历和阿里腾讯的程序员平均学历做个对比?我就拍脑袋瞎猜一下,阿里腾讯程序员高考平均比前者多考100分以上都不止甚至更多.

这个行业真的是就业机会多?互联网公司似乎遍地开花,什么 BAT TMD 都是典型代表,似乎程序员们拥有海量的就业机会,是吗?我不清楚相关数据,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程序员的就业机会即使多也是聚集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北上广深杭,撑死加上成都、武汉、南京、苏州几个二线互联网城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程序员这个群体就业机会地域限制极大,回到老家等于失业,也意味着他们要承受中国大城市目前畸形的房价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机会真的多吗?

Fenng 为了不让员工叫苦故意『混淆概念』,这个行业对教育背景和其它行业转行人员的宽容度高,这并不代表其门槛低,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设计、外语、医学行业的从业者进入互联网的程序员群体,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技术够就能进来,这叫做宽容度高,但并不是门槛低,因为技术关很难过,什么叫门槛低?随便招聘市场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就能干的行业叫低门槛行业,这种行业比比皆是.

Fenng 的伎俩: 故意贬低行业的门槛来让程序员们自认为幸运儿,别叫苦了,你们已经很幸运了

4. 程序员们你们贡献少诉求多

宗旨跟上一条一样,上一条说程序员们能进入这一行已经很幸运了,就别矫情了,本条说程序员们你们贡献也没多大,就太高看自己,别给公司提出更多诉求.

我觉得说的有道理,大多数人确实都是高看自己的,总觉得自己值更多,这是人的本性,说的很对,如果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加薪,这说不过去,不过我们不是讨论996吗?讨论加班吗?我菜归我菜,但是我完成合理的工作进度了,你特么还让我加班开会、团建?我抱怨诉苦一下也不行了?大辉,你又在混淆视听了?

程序员水平高低跟他能不能给公司提不加班、反对996的诉求有任何关系吗?我确实是个平均水平线的程序员,可是你也不傻,给的工资也是平均水平,却额外压榨我工作外的时间,我诉苦了,你告诉我,我高看我自己,没多大贡献,别老想着给公司提要求,多要求自己...我擦,反倒是我不对了?

Fenng 的伎俩: 强行绑定混淆水平菜和提诉求的关系,水平一般就不能提合理诉求了?公司恶意安排加班就是活该了?

5. 疯狂加班 = 丰厚奖金,硅谷也加班

让我十分恶心的是他居然提到了『找这么多人来解决就业机会』?不得不说现代企业解决了大量就业机会,这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之一,但是您就别在这装x 了,这些场面话去政府作报告兴许用得上,就别这装大以巴狼了,对于996的公司而言,他们解决就业机会真是无奈之举啊,你说明明雇了一双手,怎么就来了一个人呢?好亏TM啊

正题开始,Fenng 提到了人前十个月疯狂加班,后两个月年终奖丰厚,这都是同一类公司,意思是虽然你加班很多,但是实际上年终奖是能给你兑现的.

Fenng 当大家都是傻子呢,一个公司 or 部门的年终奖高低与其效益直接挂钩,一个不赚钱的企业你再加班也没多少年终奖,你这就等于疯狂加班=效益好,上面自己还提到大力出奇迹效果没那么好,现在又把效益跟加班挂钩了,我很佩服这个思维.

年终奖的多少更多是看运气和眼光,战决定性原因的还是效益,你在消消乐团队和王者荣耀团队划水拿的年终奖也比你在滴滴拼死拼活干一年多得多,那么为什么经常看到那些加班严重的公司奖金也多呢?比如阿里,华为等等.

那是因为疯狂加班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常态,你没见过的是更多的疯狂加班却没啥年终奖的公司,这些公司才是主流,但是微博热搜你看到的永远是微信年终奖、华为年终奖。

最后提到了,你有实力去硅谷啊,硅谷也加班,这个我知道,硅谷的大厂的某些部门比如谷歌的广告部门也存在加班现象,那么加班与加班是一样的吗?常年加班跟偶然加班一样吗?加班没加班费美其名曰自愿加班跟有偿加班一样吗?不是你考了38分,然后指着考90分的人说,快看,他也做错题了啊,这种人我一般称为二皮脸.

6. 你们程序员叫什么叫,就你们苦?

996是整个行业从业人员面临的问题,程序员先挑起了反对996的大旗,然后就等于其他人没有怨言了?我笑喷了,996那个项目已经有设计人员参与进去了,微博上运营人员与公司因为双11加班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没见过吐槽的?无秘上,脉脉匿名区没见过?他们还羡慕程序员呢,同样996,程序员挣得多,你是真没见过,还是假装没见过?

我告诉你为什么程序员先扛起反对996的大旗吧,全世界程序员有一个统一的社区就叫做 github,就在这个程序员广场上,有人呐喊就会一呼百应,而运营、产品、商务就惨了,本身对互联网的参与程度就没程序员这么高,又没统一的社区,人家声音聚不到一起,不够大,你就认为是没声音,嗯,你那榔头砸人家头,人家叫的不够响,就是人家不疼?嗯,好有道理.

7. 你产出效率高没有公司要求你们加班的

鬼信你呢?你效率再高,有活多吗?你代码写的再简洁快速,有会议多吗?你再快,有产品的迭代快吗?

是员工效率低还是公司的管理水平低,还是心本来就是黑的?同样水平的人为什么从国内本土公司跑到国内的微软、亚马逊就几乎不加班了?意思是,到了外企自带 buff 加成?是本土公司有问题,还是程序员本身的问题?

为什么?外企能自动化的都在自动化,从架构设计到流程管理都符合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国内创业大佬的公司呢?大力出奇迹啊,有什么不是堆人和机器不能解决的呢?Fenng 老师的好朋友罗永浩老师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嗯,一个人三天的活,三个人一天就可以干完了哦?多好计算的数学题,是的,本土土鸡公司的创业者就是以这种方式来搞软件的,你程序员效率再高有 P 用?从软件工程本质上就是错的,哪怕读过半本《人月神话》的人都搞不出上面那种可笑的要求,可怕的是这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的常态,求快,求大,一刻也等不了,把人力用到极限,因为创业者们觉得一旦错过这个风口机会就完蛋了,请问这个时候程序员的活可能干完吗?效率再高有用吗?

凡事第一解决方案就是堆人力和机器,不想如何自动化和优化流程,打通协作网络,整个公司管理的问题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想靠单个程序员的效率解决,你做你的春秋大梦呢?


8. 珍惜被996的机会,说明你有价值,996(加班)是与欧美抗衡的底子


被996了要庆幸有996的价值,嗯,好有道理,以后女性被强奸了,你也应该说,你庆幸吧,说明你紫色不错,我这个年纪,都没人强奸...

996的公司强奸员工的时间,犯人强奸女性身体,嗯,还要庆幸...

最后果不其然,又扯到奋斗上面去了,哈哈哈哈,创业者的惯用伎俩,他不跟你谈用业绩换取待遇、福利,他给你谈奋斗,嗯,咱们跟欧美抗衡就得靠不断奋斗啊,放心,这种话我半个字也不信.

好,我想问问,一个公司成长为巨头还算好,至少有个期权能兑现,也算是止损了,绝大多数公司都是默默无闻地死掉了,那么问题来了,你创业者拍拍屁股找个投资人再画个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大饼圈钱去了,员工怎么办?跟你蹉跎好几年,996之外没任何业余外技术成长,然后年龄歧视连工作都难找谁负责?

就比如 Fenng 老师好友罗永浩的锤子科技,锤子科技向来以加班凶著称,现在公司都快没了,那些工作五六年的员工怎么办?牺牲成长时间,牺牲赔家人的时间,然后呢?为了圆罗老师的手机梦?

Fenng 老师这都9102年了,您还再谈奋斗画大饼呢?您谈牺牲,我自愿为公司的理想而牺牲,没问题,可是您说这强制996,下班开会、周末团建这种伎俩坑员工的时间,这不叫牺牲吧?这叫谋害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冯大辉(Fenng)的这篇《聊聊 996》确实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字,它并没有像许多评论那样直接站队,而是以一种更侧重于“理解”和“梳理”的态度,试图剖析“996”现象背后的多重维度。首先,从文章的开篇就能感受到一种“求同存异”的姿态。冯大辉并没有上来就对996进行道德上的谴责,或者直接赞扬其“奋.............
  • 回答
    国际体联(FIG)对日本体操运动员桥本大辉在跳马比赛中得分争议的回应“打分符合规则”,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涉及技术细节的争议,还触及了体育裁判公正性、评分系统透明度及国际体联权威性的核心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1. 桥本大辉的争议表现 桥本大辉是日本.............
  • 回答
    大疆创新(DJI)推出的Mavic系列无人机,尤其是每一代产品的发布,都堪称是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里程碑式”事件。要评价Mavic系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结合其不同代的进化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总体评价:Mavic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便携性、强大的性能、智能化的功能和高品质的影像重新定义了消费.............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里的郑泌昌,这个角色是真有意思。要说他,就得从他那个官帽子说起,是“严党”核心成员,在浙江那地方一手遮天,手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他又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坏蛋,而是个极其聪明、极其懂得玩弄权术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狐狸”。表面风光,实则卑躬屈膝的“严党”鹰犬郑泌昌的第一个标.............
  • 回答
    提起《革命机》,那可真是个让观众们又爱又恨,争论不休的特殊存在。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就像是一个野心勃勃但又有些失控的艺术家,它端出了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点子,也踩了太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坑。所以,要评价它,得拆解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优点方面,绝对是无法忽视的闪光点: 世界观设定的大胆与新颖: 这是《革.............
  • 回答
    大飙车拆雷克萨斯这事儿啊,可以说是汽车圈里的一场不大不小的“事件”了。你要问评价,那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说说大飙车这个平台和他的风格。 大飙车,或者说“疯猫”是他本人,他做汽车内容,尤其是拆解这一块,那是有目共睹的专业。他不是那种只懂皮毛的博主,而是实打实地钻研过技术,懂发动机、.............
  • 回答
    要评价“大新闻号”皮划艇湘江划行,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意义、准备工作、实际执行、风险与挑战、影响以及整体评价。由于我缺乏关于“大新闻号”皮划艇具体湘江划行事件的实时信息,我将基于一个假设性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皮划艇湘江划行活动来展开评价。假设情境: “大新闻号”是由一支有组织、有经验.............
  • 回答
    《大宋之变》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它并非是一部简单的历史小说或架空历史作品,而是作者以严谨的史实考证为基础,融合了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心理的深刻洞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与我们熟知的宋朝截然不同的、充满活力与变革的北宋末年。要评价《大宋之变》,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大疆在2021年11月5日发布的 DJI Mavic 3(包含Mavic 3和Mavic 3 Cine两个版本)。这款无人机自发布以来就备受瞩目,被誉为“专业影像旗舰”,它在大疆的产品线中,甚至整个消费级和专业级航拍无人机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体评价:DJI Mavic .............
  • 回答
    大疆 Mavic 3 深度评测:一次质的飞跃,重新定义消费级航拍大疆 Mavic 3 的发布,毫无疑问是消费级航拍无人机领域的一场重大革新,它不仅继承了 Mavic 系列一贯的便携易用性,更在影像、飞行性能、智能功能等多个维度实现了质的飞跃。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详细评价这款备受瞩目的新品,并着重介绍其.............
  • 回答
    《大秦帝国之崛起》:一部承载着秦国崛起史诗,却也存在遗憾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三部,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它聚焦于秦国从危机四伏到逐步走向统一霸业的关键时期。总体而言,这部剧在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还原历史厚重感等方面表现出色,成功地描绘了战国后期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和宏.............
  • 回答
    大数据“杀熟”现象,简单来说,是指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出所谓的“熟客”(通常指对品牌忠诚度高、消费能力强、或具有特定需求的顾客),然后对这些“熟客”提供不同于普通用户的、通常是更为不利的价格或服务,例如更高的价格、更少的优惠、更差的会员权益等。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差异化定价和待遇,而“杀熟.............
  • 回答
    大友克洋:漫画界的天才,动画界的巨匠在大友克洋这个名字被提及的瞬间,许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那个赛博朋克风格的末世景象:《阿基拉》那令人震撼的画面,以及那个身披红衣、目光坚毅的少年。然而,将大友克洋仅仅视为一位“《阿基拉》的作者”,无疑是对他丰富而深刻艺术生涯的极大简化。这位漫画家、动画导演、脚本家.............
  • 回答
    提到海瑞,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身影。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里,黄志忠老师饰演的海瑞,更是将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孤独感和那种近乎执拗的理想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容置疑的“纯粹”与“硬核”首先,海瑞的“纯粹”是最大的标签。他不像严嵩、徐阶、张居正这些老谋深算的官僚,他们的每一.............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塑造。如果说这部剧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明朝画像,那严嵩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也最引人深思的一笔。初看严嵩,你可能会被他的老谋深算、权倾朝野所震撼。他以一介书生之身,在嘉靖这个多疑、猜忌、又极度渴望长生不老的皇帝身边,稳坐首辅二十载,这本.............
  • 回答
    海瑞的“怼人艺术”,与其说是单纯的伶牙俐齿,不如说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明察时弊、直言不讳”的精神体现。他不是为了怼而怼,他的每一次“发难”,都如同利刃一般,直刺当时朝堂上存在的种种弊病。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海瑞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他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怼人”方式。一、 锋.............
  • 回答
    《苍穹的阿里阿德涅》:八木教广的史诗新篇章,还是“旧曲重奏”?提到八木教广,绕不开的自然是那部让无数读者心驰神往的《大剑》。《大剑》以其独特的女性觉醒叙事、宏大的妖魔与人类对抗史诗以及充满魅力的角色设计,在Jump系作品中独树一帜。因此,当八木教广携新作《苍穹的阿里阿德涅》(以下简称《阿里阿德涅》).............
  • 回答
    大S和汪小菲夫妇在《幸福三重奏》里的表现,说实话,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对了。他们的相处模式,有惊喜,有思考,也有不少争议,但总体来说,他们展现了一种非常真实、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接地气到有点粗糙”的夫妻日常,这在明星真人秀里是比较难得的。亮点与看点: 真实的“生活流”: 最大的亮点就是他们.............
  • 回答
    《大剑》啊,这可真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作品。要说起它,那得从头说起,聊它的设定、它的剧情、它的人物,还有它为什么能抓住那么多人,又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意犹未尽。首先说说《大剑》的世界观。这世界里,人类活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因为一种叫做“妖魔”的怪物一直在暗中作祟,它们能够附身到人类身上,将人变成毫无理.............
  • 回答
    要评价《大奉打更人》这部作品,得从几个方面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说起——“打更人”这个设定本身。这个身份太有意思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江湖侠客,也不是朝堂大佬,而是一群游走在阴影中,处理那些凡人无法触及的诡异事件的官差。这种身份自带一种神秘感和专业感,他们是守护这个“大奉”世界最底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