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塑造。如果说这部剧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明朝画像,那严嵩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也最引人深思的一笔。

初看严嵩,你可能会被他的老谋深算、权倾朝野所震撼。他以一介书生之身,在嘉靖这个多疑、猜忌、又极度渴望长生不老的皇帝身边,稳坐首辅二十载,这本身就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他善于揣摩圣意,迎合嘉靖的喜好,从炼丹修道到南征北战,无不顺着嘉靖的心思去安排。他的奏疏,文采斐然,字字珠玑,既能拍马屁,又能切中时弊,更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将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这种能力,简直是政治艺术的极致体现。

但是,当你沉下心来,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严嵩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他的权谋有多高明,而在于他的“道”。他早已将自己的个人荣辱、家族利益与“为官之道”融为一体,甚至在他看来,两者是等同的。他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贪官,他是一个将“生存”和“权力”视作最高目标,并为此不惜一切代价的政治生物。

严嵩的“道”,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他深知,在这个帝制时代,皇帝是唯一的权力中心。所以,他不是挑战皇权,而是牢牢地依附于皇权,并成为皇权最忠实的执行者和最巧妙的润滑剂。他几乎成了嘉靖的影子,嘉靖想做什么,他总能找到办法去实现;嘉靖不想做什么,他也总能设法去规避。他从不主动出击,而是以守为攻,稳扎稳打,将一切潜在的威胁扼杀于摇篮之中。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想改革,他用胡宗宪、用“国库空虚”来牵制;徐阶、高拱这些后起之秀想要挑战他,他用各种手段慢慢磨损他们的羽翼。

其次是极强的生存智慧和韧性。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在嘉靖面前,他永远是那个温顺、恭敬、甚至有些卑微的老臣。他的每一次进言,每一次奏疏,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做到滴水不漏。面对弹劾,他不是硬扛,而是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将对手一个个击破,或者将矛盾转移。当他身体衰老,精力不济时,他还能将权力巧妙地转移给他的儿子严世蕃,让严氏一族继续保持着对朝政的影响力。这种近乎本能的生存能力,是许多政治家梦寐以求却难以达到的境界。

第三是“不择手段”的处世哲学。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严嵩可以牺牲一切,包括道义、法律、甚至是人命。严世蕃的贪婪与跋扈,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父亲默许甚至纵容的结果。严嵩自己虽然不至于像儿子那样明目张胆地搜刮民脂民膏,但他对家族的庇护,对儿子行为的默许,已经说明了他的立场。他懂得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打击异己,去安插亲信,去制造舆论。他相信,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严嵩的可贵之处(或者说,最令人警醒之处)在于,他并非一个脸谱化的恶棍。他是一个被时代和体制“造就”的复杂人物。

在剧中,我们看到严嵩也会有疲惫的时候,也会有对“国事”的忧虑。他并非不清楚大明王朝的积弊,也并非完全不在乎百姓的疾苦。胡宗宪在抗倭前线的艰难,郑泌昌、何茂才等地方官员的腐败,他都心知肚明。但他选择了“顺流而下”,他认为在当时的嘉靖体制下,任何激进的改革都只会引火烧身。他选择了一条“明哲保身”的道路,并把这条路无限放大,最终变成了他为官生涯的全部。

可以说,严嵩是那个特定时代最极端的产物。嘉靖皇帝的昏聩和多疑,为严嵩这样的人提供了土壤。而严嵩又用他的方式,加剧了这种昏聩和多疑对国家的损害。他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王朝的腐朽和病灶,也照出了人性的弱点和选择。

严嵩的结局是悲惨的,他最终被扳倒,身败名裂。但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的倒台,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评价严嵩,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生存大师,一个时代的符号。他让我们看到,在权力场上,当生存的本能与道义的约束发生冲突时,有些人会选择后者,而有些人,则会将两者混淆,最终走上一条令人叹息的道路。他的故事,至今仍能给我们带来警示:在任何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原则,不被权力腐蚀,是何其重要。严嵩就是那个最生动、最深刻的反面教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首先,不宜把严嵩看得过于老成谋国,真那样的话,就该黄河清了。


即便黄河真清了,出的圣人也该是嘉靖,而不是他严嵩。体制内的人跟外面的闲云野鹤不一样,你是谁首先不是由你来决定的,而是你的本分决定的。


就是说,不是严嵩有多大能耐,决定了他什么样;而是首先有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然后才决定了有个什么样的严嵩。


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大明王朝》里的嘉靖沉迷丹道,一心追求练得身形似鹤形,大部分时间里不是搞化学实验,就是冥想,或者阅读道家书籍。过程中,他从《道德经》里悟出了治国驭臣之术,嘉靖一朝的政治生活,就是这一套治国驭臣之术的实践。


与儒家思路不同,这套治国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预设道德立场,一切以功用、权术、制衡为效,伦理纲常,则是主要起润滑、矫饰作用。


嘉靖身为皇帝,摆出一副完全放权的样子,实际上却几乎自领户部尚书,政府的收支用度,他比谁都门儿清。由于不制定政策,不预设立场,君王就总能置身事外,谁也别想非议皇帝,更不要说往皇帝脸上泼脏水——


对了,在朝纲彻底乱套之前,这就是一个底线,也几乎是唯一的游戏规则:不能给皇帝泼脏水。


严格来说,政府眼里实际上并不太有小民幸福什么事儿,能打动它的只有两件事:治,乱。


那么,那个被皇帝委于政事和黑锅的总负责人,势必得同时具备两项过人才能:第一,他要有非常突出的干才,以便随时随地摆平突发事件;第二,他要有舍出一切个体属性来为皇帝背黑锅的觉悟,比如道德羞耻,朝野清誉,人身自由,等等,任何屎盆子扣下来,都能脸不红心不跳地接下去,找到合适的顶缸人。


这屎盆子有可能是皇帝的一己私欲,也有可能是政府集团的错误政策。所谓“为大明朝遮风挡雨”,其实就是说,大明朝是朱家的,朱家也是大明朝的,这两方面出了问题,你得顶上,而两方面之外,都是你可以发挥的余地,就是对你的奖赏。


如此以来,严嵩的活动空间,大致上边际就比较清晰了:他要能替皇帝和政府集团背锅,他要能维持朝政不乱下去。把这两件事都搞定了,他完全可以自定酬劳标准。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阁老总是一副劳苦功高又不被理解的样子。因为确实是他们这波人在干活。其他人光看见贼吃肉,没见到贼挨打,更无意去体会保持一副光鲜的政治形象对这些人有多么重要。他们是贼,但不是一般的贼,是国贼,扒了这层皮被认出来,就会人心似水民动如烟,不止他们要玩儿完,整个大明朝都要跟着完蛋。


反倒是清流,你要那么好的政治形象干嘛呢?又不能为朝廷做实事儿,无非沽名钓誉罢了。


严党反过来看清流,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


《大明王朝》里展现的恶事都是由严党来做,而严嵩似乎被小阁老挟持,并蒙在鼓里,甚至看起来还挺冤的。但仔细一想就能明白,严嵩才是第一个要负责的人。队伍是他拉出来的,只要不死就永远是这个队伍的核心。他撇不清,也摘不掉。他用一辈子的时间筑起了严党的认同感、关系网,同时也形塑了这一团体的做事风格。


要求是嘉靖提的,人马是严嵩组的,小半辈子都这么磨合过来,不可能说退就退吧?严党当下挟持严嵩的方式,就是当初严嵩挟天子以令朝臣的方式,也是天子装聋作哑挟持整个天下的方式。


嘉靖作为整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除非有心出局某人,否则不会对近臣进行道德定性。道德不过是统御的利器和借口,对黎民百姓就更是如此。整个大明朝,没有彻底该死的奸臣,也没有恃忠而骄的忠臣,庙堂之上都是这样。江湖之远更是不用区分好人坏人,只是苟全性命的纳税人和忤逆不道的贼子罢了。


嘉靖打造的这一套游戏规则,优点是揽财效率高,善于应对突发事件,账面文章做得好。缺点是难以评估它对政府形象、吏制生态、以及小民生活幸福感的侵蚀。


他们不知道在政府和君主的盘剥下,天下已不堪其苦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各方势力有共识,也有分歧。


严党是不太知道,也不怎么在乎;

严嵩是知道,并着手解决,更多是按了葫芦起了瓢,着重解决突发事件和局部问题;

要扳倒严党的清流是非常清楚,但更多是作为政治斗争、沽名钓誉的武器;

要接班的裕王知道,而且非常焦虑,想尽办法也要解决;

嘉靖是知道,但是要装不知道;

宫里的人是只管参与和配合,反正不是我们的事儿。


怎么让所有人都知道,并且无法回避,摆到桌面上呢?

只有一个办法:打皇上的脸。


这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最不可能使用的办法。因为这么做是超出规范的,对严党而言,这是吃力不讨好;对清流而言,这是目无君父;对接班人而言,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偏偏有个海瑞,豁开了,看透了,一出山就讲大明律。他的目的非常清晰:不是拔除严党,而是要打皇帝的脸,质疑嘉靖的这一整套驭臣之术。


电视里有个剧情,嘉靖在丹房里踏了一个乾卦。乾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象征天,其卦形为上下皆乾。


上面的乾是嘉靖,下面的乾是海瑞。二乾相遇,阳刚对阳刚,是真正的道义之争、路线之争。


至于严嵩,他在这场游戏里充当了什么角色?

他是和吕芳一样的奴隶,也是和 严党一样的鹰犬,更是和胡宗宪一样的公仆。

做鹰犬,是为给皇帝效力以自利;做奴隶,是为接近权力中心以分享权力光环;做公仆,也无非是想让前面这两个私心能更久长一点。

他知道朱明的政权有多不讲究,流氓起来能诛你十族;他也知道 自己多么善于如履薄冰,死到临头还能听昆曲儿;他更知道社稷之重意味着什么,所以谋国的大事决不糊涂。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他一辈子赖以生存的游戏规则,这一套驭民系统,在贫富差距激化、土地黑金肆无忌惮的现实之前,已经走向穷途末路,以至于整个大明朝都要风雨飘摇了。


这场风雨,谁能遮挡?



公众号,“凯鹅”,好书分享/电影分析。

user avatar

这是第三个我在《大明王朝1566》这个电视剧下的问题。全系列暂为:

第一个是

《大明王朝1566》,难看懂吗?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二个是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招牌赈灾有什么意图?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三个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四个是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这段话?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五个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吕芳和杨金水?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六个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七个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所谓清流一党以及他们与裕王之间的关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八个是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没有表现张居正?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九个是

《大明王朝1566》里朱厚熜到底有没有看海瑞第二次审理郑何二人的口供?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个是

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上面嘉靖经常不停地敲磬是什么意思?特别是杨金水被押送到宫里那集。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一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二是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三是

《纸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个权谋更深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我力图把我的回答按顺序穿成一个系列,前两个问题基本就已经回答了“倒严”之前的一般剧情,按照顺序,该谈谈严党了。前面这俩问题,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直接看下面的回答也无妨。

下面开始正文。

————————————————————————————————————

严嵩是大明朝唯一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人。


这就是他自己对他自己的评价,但是这个说法比较笼统,拿这个来回答问题等于没说。如果要解释一下什么叫遮风挡雨,我认为可以总结成三个方面。

严嵩是唯一一个既能逢迎圣意,还会杀人、治人、罢人,更会用人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遮风挡雨,那就是他严嵩。


分别谈谈吧。




一、严嵩精通逢迎圣意

说起“圣意”,咱先讨论一个事。

嘉靖到底信不信修道?

我个人认为,也信也不信。他这个人沉迷其中,每天打坐祈福、炼丹服丹,他固然是觉得这些东西有好处,所以他一直坚持这些,而且后来他也不让李时珍给他诊病,这些都能证明。但你要说他全信,一定不可能。他自己就明白,他不可能长生不老;后来裕王妃他们三个女人弄出来那本血经,嘉靖后来也知道那就是伪造的,更何况他这个人也绝非清心寡欲,对于道法的追求不是他的人生真谛,牢牢掌握权力才是他的幸福所在。

而嘉靖之所以非常看重其他人对于修道的态度,是因为“修道”在剧中的实际意义,就等同于“臣服于皇帝的权威”。“修道”就是朝堂之上的一只鹿,嘉靖指着说,那是马,所有人都跟着说那是马。只有两个人说这不是马这是鹿,一个是李时珍,剧情开始之前说的;一个是海瑞,剧情结束的时候说的。

那么严嵩就高明在,他不光嘴上说那是马,还用尽浑身气力证明那是马。写青词、戴香冠、上贺表、献祥瑞,他比谁做得都积极,做得面不改色,做得理所当然。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透严嵩在逢迎圣意这一点上做得已经绝了。我看这个回答之下的答主特别喜欢拿徐阶跟严嵩比,那咱们也用徐阶比一下吧。

徐阶的逢迎圣意是“皇帝怎么想,我知道,我做了,因为皇上就是对的”。

严嵩的逢迎圣意是“皇帝怎么想,我知道,我做了,因为我也这么想”。

他们俩在这一点上不存在谁高明谁不高明,因为这是他俩所处的政治位置不一样,吕芳在剧中就已经替他俩总结过了:

咱们三个人,虽然职分不同,可喝得都是皇上的酒。是苦是甜,是甘是涩,嘴上不说,心里明白。
严阁老几十年喝得都是一杯酒,那就是皇上这杯酒。徐阁老难一些,既要喝皇上的酒,又要喝百官的酒。两杯酒不好喝啊。

所以说,他俩在朝中所占得政治地位根本就不一样,能起到的政治作用也不一样,二人同样都做到首辅,都要替皇帝理政,他们的儿子都当工部尚书给皇帝修宫殿,可是他俩就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于严嵩他只考虑嘉靖,所以也只有他的逢迎圣意,最能让嘉靖满意。

二、严嵩精通杀人、治人、罢人,但更精通用人

严世蕃跟严嵩之间差的地方很多,最要命的一点就是没有知人之明。严嵩训诫严世蕃的话是这样说得:

我还是首辅,是大明朝二十年的首辅。二十年我治了那么多人,朝局的事我敢不知道么?

徐阶没有这个胆量,他也没这个能耐,就是让他坐,他也坐不稳。知道为什么么?

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爹。二十年了,你爹不光是杀人、治人、罢人,也会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过不去的,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爹!只要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他自己说的太明白,以至于贴完了台词我发现我没什么好说的,唯一想说的就是,剧中除了胡宗宪,所有严党都好像把他们所有的智商都续到严嵩一个人身上了,没错我说的就是谨言慎行严世蕃、神机妙算罗龙文、两袖清风鄢懋卿、忠肝义胆郑泌昌、大智若愚何茂才。






说完了严嵩是个什么人,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回答一下题主的小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总结一下,题主想问得扩展一下就是严嵩跟徐阶、胡宗宪以及嘉靖的关系。

分别谈谈吧。

一、严嵩与徐阶,但我想再加一个吕芳


这三个人的政治能量,在倒严之前,是大致平衡的,纵有沉浮,三个人里也以严嵩的政治力最强大,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严嵩有着他的不可替代性;吕芳在司礼监并没有绝对的非他不可,因为嘉靖说得很明白:“吕芳跟了朕四十年,从来就没有自己的人”;而徐阶的必要性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与裕王的亲密关系和他对严嵩的牵制作用。

他们三个互为犄角,吕芳的任务,是安顿好宫里,全方位照顾好嘉靖的饮食起居,尽全力完成嘉靖交代的任务,满足嘉靖的要求;徐阶的任务,是牵制严党,既要对严嵩的权力产生牵制,防止严嵩过于膨胀,又要阻止严党过于贪腐,贪腐到伤了大明朝的根本;严嵩的任务,是尽全力完成嘉靖交代的任务,同时还要维护着大明朝这艘巨大的游轮,照顾着这个王朝的方方面面。

这就是嘉靖的政治哲学,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所谓“击鼓买糖,各干各行”。而这三位,就是大明朝所有各司其职的人的代表。

(所以为什么说嘉靖和海瑞是主角呢?因为整个朝廷里就只有他们俩不被上面那三位代表。)

那你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回答这个之前,我们小小的跑一个题。

我记得我原来看过一个韩剧叫《善德女王》,这部电视剧是我唯一一部喜欢的韩剧,它就是戴着偶像剧的标签,披着历史剧的外衣,讲着政治剧的内核,虽然还比不上《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政治那么深邃,但在韩剧里绝对傲视群雄,比起大多数现在的中国政治剧也不逊色。里面两大阵营的首领,美室玺主与德曼公主有这样一段剧情,德曼公主想将神权的秘密告知天下,从而打破贵族对于天时的垄断,美室玺主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公主殿下,世界万物,有的按纵来分,有的按横来分,说的是什么意思?世间万象按纵向分,会是这样的:百济人、高句丽人、新罗人。对新罗而言,分为跟随公主的人,和跟随我美室的人。但是把世间万物按横向分,就只有两样,支配者和被支配者。世间万事按横向分得话,公主陛下和我是属于同伙。我们都是支配者。

《大明王朝》里稍微复杂一点,支配者和被支配者不是绝对的,但是有一点可以借鉴一下,那就是严嵩、吕芳和徐阶,他们如果按横向分,是应该分到一个阶层里的。这个阶层,就是“最长一辈的媳妇”,媳妇的意思,就是徐阶在剧末说的那样:

嘉靖:朕继位这么多年,这么多的错处,平常你们怎么就没个人敢于奏谏?
徐阶:皇上自有皇上的难处,天下无不是的君父,臣等但尽本分去做就是,怎能诿过于君上?
嘉靖:这么多的委屈,这么多的难处,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徐阶:一个敬字,一个诚字,单凭这两个字做去。
嘉靖:这是大道理,有时候大道理并不管用,像那个海瑞一样,说点实在的心里话吧。
徐阶:皇上这样问臣,臣就只好说些不甚恰当的话了。国朝以孝治天下,天下便是一家,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百兆生民,就像这一家的子女,皇上就是这一家的父祖,臣等便是中间的媳妇,凡事但按着媳妇的职责去做,能忍则忍,该瞒则瞒,两头尽力顾着,实在顾不了了,便只好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

我想,这个时候嘉靖处处都说“你们”,应该也想起了已经致仕丧子的严嵩和南京守陵的吕芳了,徐阶所说的话,放在他们三个人身上,其实都适用,他们的区别,只在于他们的政治身份和“委屈子孙的程度”,而绝非他们天生就水深火热。

而且我贴了这么多台词,实际上也想展示一点,那就是徐阶这个人实在是已经小心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作为严嵩,固然是以为徐阶要取代他,可作为徐阶,他只会等待皇上动手倒严、自己顺理成章,他是绝对不会主动去扳倒严嵩的,这一点严嵩很清楚,所以在那个时刻里,严嵩会对徐阶那样说,并不存在什么试探。

他与徐阶之间,虽然按照政治派系他们永远是政敌,可是正如我上面说得,他们都是最难的媳妇,物伤其类,严嵩也是知道徐阶的难处,也知道徐阶知道自己的难处,怎能不惺惺相惜?另一方面,知子莫若父,严嵩知道严世蕃没那个本事当首辅,严嵩也知道,他一死,严世蕃立马就会让人收拾了,虽说徐阶不能百分之百代替严嵩,可严嵩身后也只有徐阶可以,严嵩对徐阶的首辅之托,实际上和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是异曲同工。

而且严嵩那个时候,也确实真心实意希望胡宗宪能筹到粮,严嵩当时也是满朝唯一一个希望胡宗宪能筹到粮的人,至于原因,下面就要讲到。




二、严嵩与胡宗宪

汝贞,用人各有不同,从一开始,我就是以国士待你,对你我要全始全终。
只有瞒,如果皇上知道了,我没有看账册,受不到责怪。关键是你啊。你把这些账册先送给我看,这犯了大忌。汝贞,我八十一了,死了没多大关系,东南的大局可不能没有你啊。
糊涂啊!无论谁说你来过我这,我不认帐就是,有事我担着。

这些话是题主问题里胡宗宪带账册去严嵩家,严嵩对胡宗宪说的话。是全剧总让我感动的两个地方之一,另外一个是吕芳和杨金水最后的那场戏。这两对师徒父子,都是真感情,这没什么怀疑的,固然里面掺杂了政治纠葛,当然严嵩与胡宗宪较吕芳与杨金水要复杂一点。

题主问,严嵩知不知道那是嘉靖的试探,以及严嵩对胡宗宪是否说了真话,我记得在某个回答之下还看见过“胡宗宪因为严嵩让他瞒皇上从而导向皇上”这种诡异言论,咱们细说说吧。

这个事承接沈一石的案子,沈一石抄家以后啥也没有,东西都让各层官吏贪了,账册由杨金水秘密送往京师,吕芳也密令胡宗宪进京,帐册承到了嘉靖面前。嘉靖震怒之余,让胡宗宪带着账册去见严嵩。胡宗宪说他宁愿以坦荡,问嘉靖为何这样做。嘉靖是这样说得:

叫你这样做,就为了看一看朕,还有你,是不是都看错了人。

试探的内容是,严嵩会不会在不知道嘉靖已经看过账册的情况下,先看账册,然后将这些账册隐瞒或篡改以保自己或严世蕃,还是将账册原封不动让胡宗宪呈给皇上。

试探的关键点在,严嵩会不会看,会不会在皇帝没看过的情况下自己先看。这才是重点。所以无论严嵩知不知道这是嘉靖的试探都无所谓,知不知道都一样,因为他这步棋没走错,他根本就没打算看,而且让胡宗宪赶紧把账册送进宫里。

至于为什么要让胡宗宪说他没来过的原因,严嵩自己说得很明白了:如果胡宗宪承认自己来了,严嵩没看账册,罪在胡宗宪;如果胡宗宪不承认自己来了,严嵩也一口咬定他没来,罪在严嵩。但无论罪在谁,这个问题跟嘉靖的试探没有关系,严嵩没看账册就已经过关了。

严嵩与胡宗宪,惟一的分歧,在于严嵩在严世蕃陷入郑何一案的政治劣势下要求胡宗宪剿倭不可全剿,而胡宗宪没有按照他说的去做,有人认为这导致了严党的倒台,这里我必须说这是错的。

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有倭寇,所以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胡宗宪在,严党就倒不了,因为只要倒严胡宗宪肯定摘不出去,没了他就没人能领着打仗。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是,胡宗宪剿灭倭寇以后回乡养伤,只是给倒严提供了一个可行性,嘉靖在胡宗宪打仗结束以后根本就没打算对严党下手,甚至郑何一案也是不了了之,倒严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别的事情。区别在于,有倭寇和胡宗宪的时候,严党只要不太过分就绝不会倒,没有了倭寇和胡宗宪,严党就要收起手脚否则就可以倒。如果不是鄢懋卿巡盐巡走了两百万两银子,严党怎么可能如此被嘉靖厌恶?严党覆灭这个锅谁来背,都绝对不应该让胡宗宪背。

胡宗宪对严嵩,一如严嵩对胡宗宪,都是以国士待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但国才是士的第一根本。

再重复一遍,士不可以不弘毅,但国才是士的第一根本。



三、严嵩与嘉靖

因为修两宫,大臣们大雪天里跪书嘉靖,看似是状告内阁不给俸禄,实际上就是反对嘉靖修宫殿。

当时嘉靖就说了一句话:

要是严嵩还在,他们敢这样?

严嵩对于大明的意义,上面已经说尽了。除了上述以外,严嵩对于嘉靖还有这样一个作用,那就是他是嘉靖手里的刀,他用的人可以对付那些跟皇上过不去的人。严嵩确实可以杀人、治人、罢人,但是被严嵩除掉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实际上也是嘉靖想要除掉的人。而严嵩,是最能干净利索处理这些事的人。

题主问,为何嘉靖要严嵩在心上插一把刀。

严嵩说了,六心居是因为这个酱菜铺是兄弟六人开得,所以叫六心居,嘉靖是这样说得:

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我大明朝现在是六千万人吧,是吧?
(请注意,嘉靖这里是问向徐阶)
要是照他们的说法,就是六千万条心,是吧?
(请注意,嘉靖这里还是问向徐阶,然后又转向严嵩)
好了,严阁老,朕替你出个主意吧,在心字上加一撇,把心字一个必字,六合一统,天下一心。

这里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改这个字,跟严嵩没多大关系,严嵩那时候已经倒台了。

嘉靖是说给徐阶,说给徐阶背后的文武大臣,说给大明朝那六千万百姓听得。

失去了严嵩的嘉靖,没有了手中这把所向披靡的刀,他就要告诉全天下的人,没有了严嵩,你们也不想以为就能如何如何了,朕还是朕,谁也不要想有二心,你们只能有一个心,那就是朕的心。

所以请大家想想海瑞痛骂嘉靖那句话:

陛下以一人之心夺万人之心,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为何我在第一个回答里把海瑞在六必居题字那件事看作是下半部的第一件大事,因为在普天之下都被这把插在心上的刀震慑得瑟瑟发抖,一句话都不敢多说的时候,海瑞站出来了。

谁都知道,给酱菜铺改个名字本身不算啥,叫啥都行,“必”字背后的政治含义就跟“修道”的政治含义一样,那是指鹿为马,是皇帝的新衣,也只有海瑞,非得说这个“必”字只跟咸菜坛子、甜面酱啥乱七八糟的有关系;非得说修道修宫是大兴土木奢侈民财;非得说那是只鹿;非得说嘉靖没穿衣服。然后吕芳、徐阶、黄锦、朱七这些身边人和信任的人都排着队来给海瑞开脱,也是给躺枪的裕王开脱,你是嘉靖你怎么想?

这里挺逗的多说两句,嘉靖问徐阶和吕芳的时候,徐阶还好,说他愚钝,看不出有什么君臣佐使。吕公公最逗,嘉靖问他谁写的,他跟嘉靖说:

回主子,好像叫海瑞。

嘉靖没好气的问他:

好像叫海瑞……官员里面有几个叫海瑞的?

当时结合陈宝国和徐光明二位老师的表情,可乐坏我了……不闹了说正事哈……

所以说,这件事跟严嵩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说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失去了严嵩的嘉靖,再也没有一个能够让自己隐在幕后,还能打击政敌的帮手了。嘉靖不得已任用的陈洪那,跟严嵩极高明的政治手腕比起来就像个笑话,更何况陈洪还反打着嘉靖的旗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嘉靖再也没有第二个严嵩,所以说最后嘉靖会在大辩论里落败海瑞,前提条件就是因为没有严嵩。

如果严嵩还在,根本就不会有海瑞上书这种事情发生。


对严嵩,就谈到这里吧,总结严嵩还是那句话,他是大明王朝唯一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人。


如果说再多说点,那就是我真的真的特别喜欢倪大红老师演的戏,无论是《乔家大院》的孙茂才,还是《八兄弟》里的冷大虎,再到《三国》里的司马懿,都让我觉得简直是演活了,当然,这些角色在我心里还都不如《大明王朝1566》的严嵩。

如今倪大红老师每年都有新戏,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里,都作为金牌配角活跃在一线,真心希望他的演艺道路越走越好,这样的好演员,是我们这些人支持国产影片最大的动力。


哦,对了,题主还问了巡盐的事,但在这里我真的不打算说了,因为写了这么多好累啊,再加上我还想在第四个回答里专门谈严党是怎么倒台的,巡盐的事就放到那里面讲吧。

嗯,回答很长,谢谢每个看到最后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塑造。如果说这部剧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明朝画像,那严嵩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也最引人深思的一笔。初看严嵩,你可能会被他的老谋深算、权倾朝野所震撼。他以一介书生之身,在嘉靖这个多疑、猜忌、又极度渴望长生不老的皇帝身边,稳坐首辅二十载,这本.............
  • 回答
    提到海瑞,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身影。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里,黄志忠老师饰演的海瑞,更是将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孤独感和那种近乎执拗的理想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容置疑的“纯粹”与“硬核”首先,海瑞的“纯粹”是最大的标签。他不像严嵩、徐阶、张居正这些老谋深算的官僚,他们的每一.............
  • 回答
    细说齐大柱:悲剧与觉醒的缩影,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深刻剖析明代政治生态的杰作,剧中每一个角色都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而齐大柱,这位看似微不足道的嘉兴小民,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经历,成为贯穿全剧的一道醒目注脚,一个无法忽视的悲剧与觉醒的缩影。初见齐大柱,他只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
  • 回答
    严谨审慎,心忧社稷——赵贞吉的形象剖析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中,赵贞吉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角色。他不像徐阶那般鹤立鸡群,也不像高拱那般锋芒毕露,更非严嵩父子般心狠手辣。赵贞吉更像是一颗埋在泥土里的种子,沉默、坚韧,用他独特的方式,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默默承载着一份沉甸.............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这两位角色,吕芳和杨金水,绝对是剧中最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时代的烙印,也折射出人性的复杂。要评价他们,得从多个角度去看,不能简单地给他们贴标签。吕芳:老谋深算,权谋的集大成者,也是时代的牺牲品吕芳这个人,放在那个嘉靖朝,就是一棵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他从一个.............
  • 回答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中,黄锦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他并非手握乾坤的皇帝,也不是运筹帷幄的权臣,但他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贯穿了整个剧集的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评价黄锦,需要我们剥离那些显而易见的“皇帝身边太监”的标签,深入探究他在那个扭曲而残酷的政治环境中,所展现.............
  • 回答
    说起《大明王朝1566》里的嘉靖皇帝,那可真是一位让人又爱又恨、又敬又畏的复杂角色。他不是那种叱咤风云、立马横刀的君王,也不是那种慈眉善目、体恤民情的仁君。嘉靖皇帝,他更像是一个潜心于某种至高技艺的宗师,只不过他精研的不是雕刻、不是绘画,而是“权力”和“人心”。首先,他身上的那股“道”劲儿,是旁人很.............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里的郑泌昌,这个角色是真有意思。要说他,就得从他那个官帽子说起,是“严党”核心成员,在浙江那地方一手遮天,手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他又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坏蛋,而是个极其聪明、极其懂得玩弄权术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狐狸”。表面风光,实则卑躬屈膝的“严党”鹰犬郑泌昌的第一个标.............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那令人窒息的政治斗争,还有剧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尤其是那些身处权力漩涡之中的夫妻们,他们的命运纠葛,更是道出了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哀。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剧里几对让人难以忘怀的夫妻。一、嘉靖与张皇后的“君臣”之情,实则“君王”之冷要说最独特,也最让人心寒的.............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里的严世蕃,绝对是这部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具争议性的角色之一。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派,而是那个时代复杂政治生态下,人性中贪婪、聪明、野心和扭曲欲望交织的产物。要评价严世蕃,得把他放在那个特定的大明王朝背景下,以及他父亲严嵩的权势巨轮里去审视。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严世蕃给人的第一印.............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所谓“清流”一党,以及他们与裕王朱载坖之间的复杂关系,是这部剧的核心看点之一。他们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政治集团,而是代表了明朝士大夫阶层中一股强调“道义”、“体统”、“规矩”的群体,在严峻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存在与行动,与裕王少有的纯粹理想形成了深刻的映照和碰撞。“清流”的面貌.............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里头,吕芳这个角色,真叫一个复杂。你不能简单地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就像你身边那些深藏不露的老狐狸,身上带着一股子让人捉摸不透的劲儿。先说他这人,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个“宦官之首”。这可不是个虚头巴脑的头衔,而是实打实的权柄。嘉靖皇帝那么多大内事务,大小官员的奏折,全得经过他手。他就.............
  • 回答
    评价一部电视剧,尤其像《大明王朝 1566》这样深入人心的作品,总让人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它太沉甸甸了,每一帧都充满了历史的重量和人性的复杂。如果非要我说,那它绝对不是一部随便看看就能打发时间的剧,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一部对官场百态淋漓尽致的写照。首先, 历史的厚重感和还原.............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何以斩获豆瓣9.5高分?当我们在谈论《大明王朝1566》时,绝不仅仅是在评价一部电视剧。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烹制的、贯穿数个世纪的盛宴,一场对历史的深度剖析,一次对人性的极致拷问。而豆瓣上近两万人的近乎狂热的追捧,高达9.5分的评分,绝非偶然,而是它本身蕴含的巨.............
  • 回答
    海瑞的“怼人艺术”,与其说是单纯的伶牙俐齿,不如说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明察时弊、直言不讳”的精神体现。他不是为了怼而怼,他的每一次“发难”,都如同利刃一般,直刺当时朝堂上存在的种种弊病。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海瑞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他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怼人”方式。一、 锋.............
  • 回答
    白云先生的这篇《被资本击沉的大明王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历史爱好者和关注社会经济议题的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单看标题,就足够抓人眼球,将王朝的覆灭归咎于“资本”,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论断色彩,足以激发人们探究其背后逻辑的兴趣。这篇文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试图用一种现代经济学的视角.............
  • 回答
    《大明王朝1789》:一个野心勃勃的尝试,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遗产说起《大明王朝1789》,游戏圈里大概是个有点复杂的存在。它来自 Long Qi 工作室,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国产老牌工作室的沉甸甸的底蕴,而《大明王朝1789》更是承载了不少玩家对“历史模拟”和“策略游戏”的期待。然而,它交出的答卷,.............
  • 回答
    《明星大侦探》第三季的改版,在我看来,是一次带有明显“求稳”和“迎合”痕迹的调整,但最终效果嘛,得一分为二地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第三季在内容和制作上确实是在往“精”的方向打磨,但这“精”也带来了点小小的“束缚”。节目整体风格的延续与深化:从表象上看,第三季依旧保持着《明侦》那种玩世不恭的幽默感、.............
  • 回答
    哈哈,《明星大侦探》第三季第一案《酒店惊魂》啊,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特别是第一集就这么炸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说说整体观感吧,用一个词形容的话,那就是“意想不到”的精彩。毕竟是第三季的开篇之作,节目组显然是憋了个大招,想立刻把观众拉回那个熟悉的“真香”现场。从场景布置到人物关系,再到整个案件.............
  • 回答
    《吼莱坞往事》:一场关于失落与重生的光影悲歌《明星大侦探》第六季的第七案《吼莱坞往事(上)(下)》,无疑是本季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它不像一些案件那样以惊险刺激的解谜为首要卖点,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光影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失落,用一场跌宕起伏的剧情,描绘了一幅关于梦想、青春、背叛与救赎的复杂画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