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不通东德政府为嘛要修柏林墙,让那些反对分子都跑走不好吗?

回答
你想不通东德政府为什么修柏林墙,反而让那些反对分子跑走不好吗?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也触及了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复杂性和东德政权的困境。简单来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不是为了让他们“跑走”,而是为了阻止他们“跑走”,并且阻止他们对东德政权造成更大的破坏。

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

1. 东德政权的合法性危机与“国家人才流失”的严峻现实:

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盟军(美、英、法、苏)瓜分。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GDR)是在苏联占领区建立的,而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FRG)则是在英、美、法占领区建立的。东德政权是苏联扶植的社会主义政权,其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联的支持。
意识形态对抗: 冷战的核心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抗。西德成为了西方民主与资本主义的典范,而东德则试图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经济和政治差距: 战后,西德在西方国家的援助下,经济迅速恢复,形成了“经济奇迹”。相比之下,东德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治上也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和一党专政,这导致了民众生活水平的差异。
人才和劳动力的外流: 在柏林墙修建之前,东德一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最主要的流失群体包括:
技术人员和受教育者: 他们是国家建设的关键,但由于薪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的限制,纷纷涌向西德。
年轻人: 他们对未来充满期望,但对东德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前景感到失望。
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东德的政治压迫和思想控制感到不满。
普通劳动者: 即使是普通的工人,也可能因为更好的工资和生活条件而选择西迁。
恶性循环: 人才流失进一步削弱了东德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导致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人才流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跑走”不是好事: 对东德政府来说,这些“跑走”的人并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反对分子”的离开,而是国家宝贵财富的流失。他们是东德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栋梁,他们的离开意味着国家的“根基”在动摇。让这些人“跑走”无异于“自毁前程”。

2. 柏林墙的直接目的:阻止人员流失和分裂的象征:

物理封锁: 柏林墙是一道物理屏障,旨在切断东德居民通过柏林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在此之前,柏林是东德人民进入西方的最后一个重要出口。
扼杀自由迁徙: 东德宪法理论上允许公民自由迁徙,但在实践中,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公民出境,尤其是向西方国家。柏林墙的修建,是对这种限制的极端化和物理化。
防止“渗透”和“颠覆”: 东德政府宣称,修建柏林墙是为了“防范西方侵略”和“阻止间谍渗透”。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阻止其公民的“非法出境”和“叛逃”。他们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逃离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是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维护政权稳定: 东德领导层认为,如果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持续下去,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和经济体系的崩溃,进而威胁到其政权的生存。柏林墙是他们用来维护政权稳定的最后手段。

3. 为什么不能像你说的那样“让反对分子都跑走”?

“反对分子”的定义是模糊的: 在东德政权看来,“反对分子”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公开喊口号反抗的人,而是所有对现有体制不满、希望离开的人。正如上面提到的,这些人中很多是国家的精英和劳动力。
大规模逃离的政治影响: 即使不是所有逃离者都是“政治反对派”,但如此大规模的集体离开,本身就是对东德政权合法性的巨大打击。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东德人民对国家的普遍不满,这是东德政府极力避免的。
“国家建设”的理念: 东德的官方意识形态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团结”。大规模的人才流失与这个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苏联的压力: 东德政权是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和维持的。苏联也不希望其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大规模的不稳定和“叛逃”现象,因为这会被西方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从而削弱苏联的国际影响力。

4. 柏林墙的“负面影响”与东德政权的短视:

尽管柏林墙在短期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员的逃离,但它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人权灾难: 柏林墙成为了冷战时期最具象征意义的“铁幕”之一,无数人在试图翻越柏林墙时被射杀,制造了巨大的人权悲剧。
国际谴责: 柏林墙的修建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谴责,进一步孤立了东德政权。
经济效率低下: 虽然阻止了人才流失,但缺乏竞争和开放的经济环境导致东德经济长期处于低效状态。
民心失落: 柏林墙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东德人民的自由受限,加剧了他们的不满情绪,也为后来的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

总结来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是为了:

阻止“国家精英”和“劳动力”的流失,以维持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运作。
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防止大规模的“叛逃”成为对其意识形态的致命打击。
在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背景下,强化国家边界的控制。

他们不是在欢迎反对分子离开,而是在拼命阻止他们离开,因为这些离开的人对东德政权本身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这是一种短视的、以牺牲人道和自由为代价来维护政权的做法,最终也未能挽救东德政权的覆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了卖钱啊。

东德政府最大的出口,就是它的政治犯。

东德政府执政40年间,共逮捕判罪的政治犯达20万人。

东德的暴行引来西德人民的关注,于是决定通过赎买的方式,解救处于集中营的同胞。

于是,东德给自己的人民卖了个好价钱——工人3万马克,教师4万,医生15万,只要西德政府支付这笔钱,他们就能从集中营放出来,获得新生。

最后经过磋商,西德政府以三十亿马克的价格,总共从东德赎回了二十万人——实际成交的时候,前期便宜后期贵,家属还有批发价。

德国政府前联邦德国内部关系部国务秘书、法律议员的瑞林格尔(Ludwig Rehlinger)出版了他的回忆录《赎身——1963-1989年间东西德政治犯交易实录》,让这段东西德之间冷战时期鲜为人知的历史浮出水面。


我看评论区很多人惊诧,其实冷战时候离谱操作真挺多的。

毕竟那时候很多人都感觉世界要灭亡了,疯狂程度是现在和平了三十年的新一代所无法想象的。

user avatar

一天晚上,埃里希·昂内克和情人在豪华寝室里说着枕边悄悄话。他心情舒畅,慷慨地许诺她一个礼物,要什么都行。

她想了一会,回答说:“哦,埃里希,如果让你一定要为我做一件事的话,我希望是:开放柏林墙,一天就够了。”

昂内克说:“当然没问题,亲爱的。”不过他对她这样的请求有些不解,就问,“为什么要我做这样一件事呢?”

情人回答说:“我只想和你单独享受二人世界。”

user avatar

刘震云《温故1942》

我姥娘今年九十二岁,与这个世纪同命运。这位普通的中国乡村妇女,解放前是地主的雇工,解放后是人民公社社员。在她身上,已经承受了九十二年的中国历史。没有千千万万这些普通的肮脏的中国百姓,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历史都是白扯。他们是最终的灾难和成功的承受者和付出者。但历史历来与他们无缘,历史只漫步在富丽堂皇的大厅。

……

古代封官,什么千户侯万户侯,说的是你可以拥有这一千一万户的税收,没人你到哪收税?国家没人,谁来服徭役兵役?

user avatar

不要虚空打靶,好不好?

user avatar

当逃离的“反动分子”多达350万,超过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时,再不建墙恐怕要提前实现切尔诺贝利无人区了

user avatar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假如真的没有柏林墙,他们还敢在东德人民群众的头上随便乱扣“反对分子”的帽子吗?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口是资源嘛

往西德跑的主要是技术人员,医生,教师这样的中间阶级,国家建设的主力,跑光了怎么办,高层剥削谁去?

东德一开始是准备拦的,机枪,刑法,墙都试过,还是发现拦不住,这资本主义的魔力怎么这么大啊。

东德领导灵机一动,国家花钱培养的人才,杀了还浪费子弹,不如卖出去回本啊!西德领导一听,这想法可以,但是别公开,通共这罪名我承担不起。

于是,冷战期间东德断断续续以各种名义卖给西德三万多名政治犯,让他们过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资本主义生活。

这卖人赚的钱,也没能把东德建设得多好,顶多也就给东德的棺材镶了个金边。

user avatar

在柏林墙修建之前,共计约有350万东德居民逃离苏占领区以及之后的东德,其中1949年到1961年逃离的人数约为260万。此外还有大量波兰人与捷克斯洛伐克人将柏林视为其通往西方的通道。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

逃离东德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引起了东德官员的担心。苏联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处尤里·安德罗波夫在1958年8月28日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紧急通信。提到了东德逃亡人群中间高达50%来自知识阶层。并提到,虽然东德领导层声称他们由于经济原因离开,但来自逃亡人员的证词指出这更多是由于政治原因。他随后指出“知识阶层的逃亡发展到了一个严重的阶段”。

战前东德地区工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0.5%,由于战争和向西方的移民,1960年这一比例下降为61%,并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士,如工程师、医生、教师、律师和熟练工人不成比例的下降。人力资源流失带给东德的直接损失约为70亿至90亿美元,统一社会党书记乌布里希随后声称西德亏欠东德170亿美元的补偿,包括赔偿金和人力资源损失。另外,东德年轻人的流失造成了225亿马克的教育投资损失,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的逃离为东德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困难。

user avatar

东德似乎很难坐视社会骨干大量前往西德,但建墙确实也失败了。我认为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试试“东亚化威慑”这一招

东德和苏联领导人可以告知西德领导人:我们不限制人员流动,但西德不准接受东德人移民。只要西德接纳一个东德移民,东德就从东亚的共产主义阵营迁入5个新移民到东德定居。考虑到生活差距和巨大内卷人口,肯定能找到巨量愿意移民的东亚人。而且利用当时尚有很大号召力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东德具有相当的政治正确力做这事。

如果西德坚持吸收东德人,结果就是东德地区黄种人化,西德的德国统一之梦就完了。而且欧洲核心地带黄种人化,整个老欧洲都会震撼,苏联反倒更能承受一些(因为它本国本来就有一些黄种人和中亚人)。西方阵营不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味着他们会更依赖民族乃至(隐藏的)种族主义,中欧的有计划的东亚化是他们的心灵难以承受的。这种恐怖前景很可能会有效阻吓住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大概也会赶紧劝阻西德。

当然,东德本身也需要处理东亚移民和东德居民的关系这一头疼问题。但毕竟对东德来说,防止人力外流枯竭是生死存亡问题;而对西德而言,接受东德人不是生死问题。正所谓背水一战以及狭路相逢勇者胜。反正东德现实中也不得不使用高压政策阻止东德人投西德,不如用高压力量维持东亚移民的存在。事实上,东亚化这种恐怖大招可能不需要大规模实施就足以阻吓西德,于是东德其实也不需要很多高压手段,反倒是西德会用高压手段遣返逃来的东德人

更进一步,西德主动关闭通道将使东德人死了心,只有好好在东德生活建设好东德这条路可走,加上政府不必高压,搞不好真能建设得不错。就算将来波兰罗马尼亚等不乖,东德也是一道坚固的地缘之墙而不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 苏东集团的命运或许就不一样了。

user avatar

想不通为什么港澳台还需要通行证。大家不都是一个国家吗?一国两制而已嘛。

user avatar

实话是说,就是东德撑不住了,认怂了,所以出了这么个歪点子。

修正主义本来就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对手。

首先要知道柏林墙建于1961年,赫鲁晓夫时期。这一时期,苏联已经进入了修正主义,标志正是赫鲁晓夫于当年宣布要建立一个“全民党”。

要知道修正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本质区别在哪?在于是否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那这个政策在哪体现呢?在苏维埃体现,翻译过来就是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体现。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苏联,会强制划定全体苏联人民大表大会工农成分的席位。不懂的可以将他简单理解成议会。现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就是我强制要求了,工农的席位要占主导。这样我投票的时候,投票时工农就占了主导。

但是修正主义下全民党,就将这个成分划乱了。这样官僚阶级与一些特权阶级也可称自己为“工农”。这就乱套了,他们反过来会利用自己的权力与金钱来扩大自己在苏联代表大会上的决策权。

说白了,失去了决策权,这个苏联迅速转变成苏修。而这里,官僚阶级与资产阶级又不同,资产阶级的权力实际上并没有官僚阶级大,所以资产阶级的目标是资本扩张,但官僚阶级的目标是维稳。

为了维护稳定,维护统治。这种情况下会修建柏林墙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有意思的是,在柏林墙修建前,整个东德有250万人逃往西德。这一时期,就如题主说的一样苏联对此根本视而不见。在苏军进入柏林前,大部分的德国资产阶级已经携带着大量的财富逃往了西德。那么整个东德的发展必定起步要晚于西德。所以,有东德人外逃到西德算是苏联早就预料到的。

但苏联对此根本不予理睬,就像题主想的。你西德卷走了财富,现在把穷人也分给你简直是理所应当,苏联偷着乐还来不及呢。

但是苏修没有这个信心,失去了无产阶专政的的苏维埃就代表着失去了维护工农利益的手段。同时也就意味着无产阶级占绝大部分的苏维埃必将无力回天。

有意思的是,柏林墙修建之初期。西柏林市长就及时地向欧洲及美国求援,但美国却没有什么表示。

直到最早的柏林墙-铁丝网拉起来后美国国务卿才姗姗来迟地发言:“围墙不应该是欧洲的永久景观,我不理解为什么苏联会考虑它的存在,从他们的角度上讲这无疑是修建了一座显示共产主义的失败的纪念碑。”

苏联这一招蠢招实际上完全将自己套了进去。要知道,最早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划出三八线的是美国。1945年当时苏军已经去往解放汉城的路上,结果美国为了本国利益施压苏联。苏军紧急回撤,撤回38线以北,从此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美国也因此受国际舆论大肆指责。

今天,美国眼睁睁地看着苏联自己跳入自己挖好的,如此相似的坑里。自然心里乐开了花。

user avatar

题主所言,乃真正的大棋:

希望早日跑光,

大量接纳苏俄移民完成置换……

史称——大加里宁格勒计划!

user avatar

一句话就能掰扯清楚的事:东德和西德是事实上的敌对国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轻易允许本国公民前往敌对国家的(古巴的马列尔事件是特例不提)。事实上后来两德关系缓和互相承认后,已经有很多东德公民能通过审查经合法途径前往西德了。

另外这个问题下有一些答案说得好像从自由国家非法逃出去不会吃枪子一样。事实上2005年就有一艘韩国渔船逃往朝鲜,韩军马上用机枪欢送: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办公室今天说,一艘韩国渔船当天下午向朝鲜叛逃。为阻止该渔船通过敏感的海域边界,韩国海岸警卫队曾多次向其开枪射击。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发言人武泰杰上校称,当意识到有渔船叛逃后,韩国军方迅速通过无线电台要求朝鲜军队将之遣返。
武泰杰称,据初步估计,该船为一艘5吨马力的渔船,韩国海岸警卫队今天下午3时42分首先发现其向军事分界线靠拢,此后于4时零4分正式穿过了朝韩军事分界线,逃至朝鲜水域。
武泰杰称,韩国士兵随即用机枪扫射,同时发出警告,但未能阻止该渔船向朝鲜海域逃窜。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机枪扫射有无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不清楚该渔船共有多少乘员。韩国军方正在组织一个调查小组,最早将于明天赶赴出事海域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
渔船叛逃事件发生当时,韩国负责朝鲜政策的最高决策者、统一部长官郑东泳正在军方及记者的陪同下视察釜山,该地区十分靠近出事海域。有记者称,他们数次听到激烈的枪声。负责当地防务的一名陆军指挥官称,发生此类边境事件并不奇怪,他将迅速派人调查整个事件的真相。

这位老兄好歹还逃出了一条命,八年后另一位想逃往朝鲜的老兄连命都没有了

据悉,南某在事发时越过铁丝网企图逃往朝鲜,韩国哨兵对其进行了三次警告,但是南某拒绝返回并跳入临津江。30名韩国哨兵在接到上级命令后,使用轻型机枪发射数百发子弹后将其击毙,后来证实有两枪命中。
该负责人说,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南某借助漂浮物和强劲的风力可以很快游至朝鲜。按规定,韩朝边境处的韩国士兵可以将企图逃走而不听警告的人员击毙。

如果有人不知道这两个事件其实也正常,因为西方媒体对这些事件一向是能不提就不提,全当无事发生。

user avatar

“1945年,东德有人口1664万,1949-1961年间就有350万人逃离东德。波茨坦广场镇压事件爆发后,逃亡潮愈发汹涌。

  这种逃离不仅仅是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的问题,也是东德政府无法承受的经济压力。原因很简单,逃离者都是高素质群体。1954-1961年,从东德前往西德的居民中,约有6000名医生和药剂师,8000名司法人员,750名教授,34000名教师和工程师。”

高素质人才跑光了,生活水平能提高见了鬼了。

user avatar

前东德情报总局局长马库斯·沃尔的回答:


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此后,我一直在这堵墙后面生活和工作,致力于保卫和完善修建了柏林墙的这一制度。在我的眼里,这堵墙既是力量的反映,又是虚弱的表现。只有一个对自己的意识形态有坚定信心的制度才能做到把一个大都市分隔成两半,在一个国家的两个部分之间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也只有像我们这样虚弱和有着根本缺陷的制度才会有这样做的必要。

1961年8月13日修建柏林墙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已清楚地意识到,马上会有重大举措出台。柏林东区的居民普遍悲观失望。每个星期,劳动力和商品短缺的情况都在恶化。一天,我从一家商店外面排的长队旁走过,听到一位老太太带着浓重的柏林口音骂道:“人造卫星可以送上天。时值盛夏却吃不上新鲜蔬菜。这就是向我们宣传的社会主义。”

如果青年人选择在边境另一边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谁又能指责他们呢?在西德,他们的工资收入和消费水平东德人望尘莫及。这些青年人不觉得自己背叛了哪个国家。他们只不过移居到德国的另一半。多数人在西德有朋友或亲戚,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

自从1949年东德成立以来,270万人逃到西德,其中一半人不满25岁。我不禁想,如果我自己的孩子不是忠诚的社会主义者的后代的话,是不是也会远走高飞。1961年8月9日那一天,西柏林共接收东德移民1926名,创一天接受东德人数之最。东德好似大出血。它的劳动力大军源源不断地逃向西德。国家为培养这些人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失去他们,东德的生活水平会进一步下降。我感觉,我们正在泥淖里挣扎。

我方公开提出的指控是,西德正在试图抽尽东德最后一滴血。这一提法听上去显得不无凄楚。其实说白了就是,西德再现繁荣后,它对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人们宁愿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铁饭碗,告别家人,到前途未卜的资本主义社会闯荡。毋需赘言,我从来没有相信过官方对修柏林墙做的解释,即关闭边界是为了预防迫在眉睫的入侵,或是阻止敌特的渗透。但随着这堵东德正式称为“反法西斯防御屏障”,西德则称为“耻辱墙”的修建,所有人的生活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变。  

我不仅明了修建柏林墙的真正原因,而且还正式表态支持修建它。我认为,当时舍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可以挽救我们的国家。我们接管的一半德国历史上一向不如另一半发达,因而一开始底子就薄,再加上后来经营不善,困难就更大。此外,苏联军队还拆运走了东德的工业机床设备,甚至连铁轨这样的基础设施物资也不能幸免。苏联把这些物资统统视为战争赔偿。而西德却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重建了自己的国家。

我曾幻想,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合理的国内改革,我们的生活水平会逐步地追上西德。我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迟早会显示出来。我们那时戏言,终有一天,西德会接管柏林墙,以阻止西德人去东德。实际上,70年代末到80年代期间,我们在西德的一些间谍和同情者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必要限制出国旅行。当时东德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改善。大多数出国的东德公民都按时归国。但退回到1961年,我们面对的选择是:不修墙,即投降。



他对东德灭亡和冷战结局的看法:


然后导致东德最终覆灭的原因并非是火烧眉毛的财政困难,而是整个制度政治经济上的破产和人民的背弃。 回首过去,我常想,会不会有另一种结局。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不关闭边境,东德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坚持到1961年后很久。经济上面临的巨大压力,外加只是一个国家的一半所内含的脆弱性(而且历史上一直是德国较不发达的一半)注定了我们的命运。然而我方沿边界线筑起混凝土墙之日,即埋下了东德覆灭的种子。切断我国人民与更吸引人的另一半德国的联系不失为蛮横有效的一招,但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这是一场灾难。西方借柏林墙这一发人深思的象征攻击东德政权失道寡助,并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同情和共鸣。

我认为,这也是决定了冷战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我们这一方面如何运筹帷幄,施展外交手腕或是极尽间谍之术,都无法改变这一结局。

user avatar

因为墙是防止腐败分子和敌人的逃跑的,而东德政府的敌人就是全体东德人民.

user avatar

你以为你是人,其实你是资源。

养猪养牛羊,要有围栏的。

柏林墙要是没了,资源都跑了,人均资源就大幅降低了。

user avatar

傻呢你

古巴当初革命成功放走了一大批古巴流亡分子,主干都是医生律师商人和知识分子等所谓布尔乔亚,革命队伍纯洁了,刚建国头五年穷得和吃x似的,医疗人员短缺导致婴儿死亡率奇高,再加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没搞好,国家差点没了,还好毛子爹给力

什么劳动人民的p话还是算了,炼钢厂工人有的是,专家和技术人员十几年就培养这么一批,跑完了就没了。东德体量远比西德小得多,东德也不是苏联一部分,真是苏联一部分就算了,东德整体除了经互会以外还是要靠自己运行经济体系的,人都跑了靠谁……

而且你看跑掉的这些人,西德都是有名单的,基本没有老弱病和女的,清一色的18-50岁青壮年男性……国家的核心,你跑了去哪儿补人

还有一个问题,跑路的如果有技术骨干、军队人员或者体系编制内人员很容易造成泄密

user avatar

都跑光了,谁来给东德的官老爷们当奴才?

另外,东德是苏联阵营的橱窗,用来对外展示自己制度的优越性,人都跑光了,还展示个鬼优越性?


柏林墙构造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你们以为的反对分子:

实际上真正有分量的反对分子: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我喜欢这么两句老话:

  1.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独家设计对白:

戈尔巴乔夫:我们苏联氢弹水平天下第一!

里根:你们氢弹之父是反对分子!

戈尔巴乔夫:……

user avatar

看这个问题下很多答主阴阳怪气。柏林来过几趟啊?

对于柏林墙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误解,这就是觉得柏林墙这个东西和中国长城一样是边境上万里长,分割了东西德。其实不是的,当年西柏林是整个被围在东德里面的,是西德政权的一块飞地。也就是说东德人真的想跑,其他地方有的是捷径。不必去柏林墙这么难度高的地方。那为什么要特别把东柏林用柏林墙围住呢?

先说柏林墙建立的大背景,当然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仅表现为军事上的对峙,还表现为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各个方面。对于美国来说,柏林墙围着的西柏林是所谓“自由世界的橱窗”——对,你没有看错,当年美帝不谈现在老生常谈的民主,谈自由。当年,自由是西方的大招牌,民主是苏联的大招牌。这就叫意识形态的对垒。

在意识形态的争夺战里,西柏林作为“西方的样板”,它得到了全部西方国家的大量资助。当然,这个地方由于被围困,也没有什么工业,也没有像样的金融业,但是靠北约各国的输血,那是过的相当富裕。从意识形态战的角度来说,西柏林的富裕整个戳穿了共产主义对于敌对西方诸国的叙事,这个叙事即中国人熟悉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可以说是舆论中意识形态战双赢。给西柏林撒的钱真是一点点都不亏。

西柏林的存在就是为了恶心社会主义集团的。所以这种情况下,西柏林作为招牌和样板对于常人的吸引可以说是非常之强。你只要来了西柏林,说点自己的故事,来个投名状,那是好吃好喝大大的有。个别知识分子改换门庭入了伙还要在媒体上大肆宣传。所以说,西柏林就好像捕鼠器上那块做诱饵的小蛋糕,很甜很好吃……

有人就说了,那苏联及其盟友不会集中全力建设个东柏林,和西柏林对拼吗?就好像我国搞个深圳,力压隔着一条河的香港一样。但是问题就在于,苏联没有钱,经济差。即使东德已经算经互会体系中最富的国家了,但比起西德来说还是差点意思。经济和生活质量自然是西方完胜。想想当年美帝,当年已经完成了石油美元,实现了对于全球的经济控制;美军横亘全球主要水道,制霸天下;更有独步全世界的科技创新能力,马上就要搞出信息技术为代表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说是综合国力在压着苏联打。于是苏联在出了一次阴招封锁西柏林却未能建功后,窘迫之下索性不顾体面修起了这个墙,挡住恶心算了——属于典型的盘外招。

但是这样又有什么用呢?1961年8月13日,东德建起柏林墙。1963年6月26日,美国约翰·肯尼迪总统访问西柏林发表演讲,并留下了一句著名的名言“我是一个柏林人。”(德语:Ich bin ein Berliner)。1971年9月,四国签署四国柏林协议和1972年5月签署中转协议,以缓解西柏林局势和方便两边的居民通行。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前发表著名的“推倒这堵墙”演讲,对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发起挑战,他说:“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如果你想和平,如果你想苏联和东欧繁荣,如果你想要自由,那来到这个门前,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个门,推倒那堵墙!”柏林墙反而成了美帝和其集团的最好,最有戏剧性的道具。

所以说,柏林墙建设的实质性问题在于,在软实力,即意识形态和宣传工具,完全不占优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你硬实力偏偏占绝对上风的热点地区。建墙假装眼不见为净,已经证明是失败的了。这对于中国现在确实很有启发意义,因为中国现在在港台也是意识形态微弱,不占人心。

苏联的问题是,在美帝如蟒蛇缠身一样的扼杀下,先是经济输了,同时仁义不施导致意识形态也输了,渐渐地科技战也是输了,唯一的亮点是通过代理人战争上让美帝吃了几次瘪。然而直到自己最后被熬死了,钢铁洪流这支要砸烂欧洲旧世界的狼牙棒还没挥出去;试想如果横下一条心,饮马莱茵河,起码把光鲜亮丽的西欧诸国砸烂,那么鹿死谁手真还未知。

那么,这一轮新冷战对于美国来说自然是意欲重演对于苏联的扼杀了。试看美国人有没有这个魄力像维护当年的西柏林一样维护香港台湾的经济繁荣?我估计是没有,因为地主家现在没余粮了。对于中国呢?

1)最大的启发是如果我们在该地硬实力占上风,那该用大棒就要用。不要学戈尔巴乔夫爱惜羽毛沽名钓誉。目前给香港立的这个国家安全法就是开了个好头,下一步什么学习班之类的要跟上……

2)最紧要的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果美国的

user avatar

因为西柏林不是没加盖的太平洋,走几步路真能过去。

user avatar

你养猪不垒圈?

user avatar

人口是最大的资源。人都跑光了。没有人干活了,没有产出,还有毛的人均资源!生活水平提高?你学校学的都是啥?按您这个想法,蒙古国应该生活水平世界最高了。

user avatar

因为东德政府白痴,不如从非洲东南亚等国拉人打包送给西德,西德自己会建墙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