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藏昌都山体滑坡致金沙江干流阻断形成堰塞湖,险情要如何处理?

回答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处理西藏昌都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险情的详细分析,力求语言自然、接地气,避免AI痕迹。



金沙江“卡脖子”了!昌都山体滑坡筑起“堰塞湖”,这险情咋办?

西藏昌都地区,那片壮丽而又充满挑战的土地,近日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一场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犹如巨手般狠狠地将奔腾的金沙江拦腰截断,瞬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背后牵扯着无数人的心,也考验着我们应对灾难的智慧和能力。

为啥这么危险?堰塞湖不是“湖”,而是定时炸弹!

首先得弄明白,这堰塞湖为啥这么可怕。它可不是什么美丽的湖泊风光,而是大自然在愤怒时筑起的一道“坝”。当大量的泥石、岩块堆积在江河中,形成了一个临时性的堤坝,将江水围堵起来,就成了堰塞湖。

它危险的点在于:

溃坝风险: 堰塞湖的形成是人为的,不是天然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堆积的泥石可能会松动、淘空,或者被不断上涨的水位顶破,一旦溃坝,那将是惊天动地的洪水,顺流而下的冲击力足以摧毁下游的一切。
下游威胁: 金沙江可是长江的上游,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特别是四川、云南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一旦堰塞湖溃决,洪水将直接威胁到几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游压力: 堰塞湖里的水位会不断上涨,湖面越来越大,水压也越来越高,这对堆积体的稳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次生灾害: 堰塞湖周边区域,由于地质结构被破坏,也可能引发新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这“拦路虎”咋办?“拆弹”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面对这样凶险的局面,不能干等着,得赶紧行动。处理堰塞湖,就好比拆除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必须有条不紊,步步为营。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应对方向:

第一步:摸清家底,情报先行!

严密监测: 这是最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需要动用一切科技手段,包括卫星遥感、无人机勘测、地面监测站等,实时掌握堰塞湖的水位变化、湖面扩大速度、堆积体的稳定性、水流情况等等。就像医生给病人做CT一样,把堰塞湖的“身体状况”摸个清清楚楚。
地质评估: 专业的地质专家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对滑坡体的地质结构、岩性、稳定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判断它有多大的“脾气”,什么时候可能“发火”。这有助于判断溃坝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威胁程度。
下游风险评估: 也要对下游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人口分布、经济设施、防护能力等,以便制定最有效的疏散和救援预案。

第二步:削减威胁,“开个小口子”!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泄洪。目标是人为地在堰塞体上制造一个“出口”,让被困住的江水能够缓慢、可控地流出,减轻堰塞湖不断上涨的水位和压力。

机械开挖: 这是最常用的手段。调用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在堰塞体的相对薄弱处进行人工挖掘,开挖一条泄洪通道。这个过程需要非常谨慎,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反而可能加速溃坝。挖掘的深度、宽度、坡度都需要经过精确计算。
爆破疏浚: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泥石堆积过于坚固,机械开挖难度很大,可能会考虑使用定向爆破。但这技术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爆破的量、位置、时机都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和精确计算,目标是“炸出”一个可控的通道,而不是“炸塌”整个堰塞体。
水力冲刷: 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水流的自身力量,在堰塞体上引导水流,通过水力的冲刷作用,逐渐将一部分泥沙淘空,形成泄洪通道。

泄洪的关键在于“慢”和“稳”。 目标是让水位缓慢下降,避免瞬间巨大的水流冲击下游。

第三步:巩固加固,给“炸弹”做个“安全带”!

在进行泄洪的同时,或者在泄洪之后,也需要对堰塞体本身进行加固,增强它的稳定性,降低随时溃坝的风险。

筑造围堰: 在堰塞体下游或侧翼,根据地形条件,建造临时性的围堰(土石坝),可以起到阻挡和缓冲溃坝洪水的作用,为后续的加固和抢险赢得时间。
反坡排水: 在堰塞体内部,特别是被水浸泡的部分,可能需要设置反坡排水系统,将内部积水排出,降低孔隙水压力,提高稳定性。
堆填加固: 在堰塞体的薄弱部位,用坚固的石块、土石进行堆填加固,增加其抗冲刷和抗滑移能力。
坡面防护: 对堰塞体两侧的滑坡体进行削坡、锚固等处理,防止次生滑坡的发生。

第四步:转移安置,保住“人”最重要!

在处理堰塞湖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预警发布: 一旦发现险情,必须第一时间向下游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发布预警信息,让大家知道危险的存在。
人员疏散: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迅速组织下游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居民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这需要高效的组织能力和周密的计划。
物资储备: 提前准备好应急物资,如帐篷、食品、饮用水、药品等,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交通保障: 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必要时调集交通工具协助群众转移。

第五步:长远规划,从“治标”到“治本”!

这次的事件,也暴露了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性。

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种植植被,巩固土壤,从根本上降低滑坡的风险。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早期识别和预警的能力。
规划建设: 在未来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避免在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开发。

挑战与协作:这是一场“硬仗”!

处理这样的重大险情,绝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

强大的指挥体系: 统一协调,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专业的抢险队伍: 拥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地质专家、救援队伍。
充足的物资保障: 机械设备、工程材料、应急物资等。
科技支撑: 先进的监测技术、评估软件、通信设备。
全民参与: 群众的配合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金沙江的“卡脖子”事件,是对我们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相信凭借科学的判断、专业的技术和众志成城的决心,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化解危机,让金沙江重新畅流,也让沿岸的家园重归安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营救的同时,如何解决掉这个堰塞湖是个麻烦。

这次事发地点在西藏昌都,位于金沙江上游,属于高海拔区域,平均海拔3000+,而接下来,长江会进入云南境内,然后海拔一路下滑,到了重庆那里只有几百多了,这里是长江水最汹涌的区域,发一个香格里拉虎跳峡的长江图,这里位于事发点下游。

上图为金沙江流经的虎跳峡,最窄处不足30米

整个金沙江段,长江水势特别汹涌,所以也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站。

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在国庆前刚刚完成蓄水,目前水库处于高位,可以通过调节来保障下游沿线居民的饮水,上游断流的影响估计3—4天后波及下游


我们看一下这个堰塞湖的蓄积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10月11日3时发生山体垮塌形成了堰塞湖,到了11日15时,堰塞湖蓄水就近1亿立方米了,也就是说,半天之内水量对达1亿立方米,按照现在的流量计算,一天至少蓄积1亿多立方米的水

水文监测显示,金沙江上游来水量为1400立方米每秒,下游流量仅100立方米每秒。

根据国家对水库容量的规定,

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
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
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亿立方米而小于1亿立方米;
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
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

一天的水量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的库容量了,如果按照这个速度,5天的时间,这个堰塞湖可能蓄积一个10亿立方米的水,简直是恐怖。

我们从三个案例来看这个水量

1,山东寿光洪水-一天半的堰塞湖

2018年8月,受台风“温比亚”影响,2018年8月18、19日山东寿光多地连降暴雨,造成弥河流域上游冶源水库、淌水崖水库、黑虎山水库接近或超过汛末蓄水位,入库流量远超出库流量。2018年8月20日上午,随着泄洪流量的增加,弥河沿岸的村庄开始被河水倒灌,多村相继被淹。

而这次引发大灾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水库的快速泄洪,主要是弥河流域上游冶源水库、淌水崖水库、嵩山水库、黑虎山水库。这四个水库的蓄水容量总共是3亿立方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这次金沙江堰塞湖一天半的流量。

寿光洪水的后果大家都在网上看得到,所以如果是一天半不炸掉堰塞湖,后果就是一个寿光洪水灾难。

2,驻马店溃坝事件——三天的堰塞湖

1975年8月,由于超强台风莲娜导致的特大暴雨引发淮河上游大洪水,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包括两座大型水库在内的数十座水库漫顶垮坝。石漫滩、田岗水库垮坝,澧河决口,流域内洪峰齐压驻马店全区,老王坡蓄洪区相继决口。8月8日1时,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漫溢垮坝,六亿多立方洪水,五丈多高的洪峰咆哮而下,同期竹沟中型水库垮坝,薄山水库漫溢,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河南省有29个县市、1100万人受灾,伤亡惨重,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史称“75.8”大洪水。

而75的水量,大概相当于整个堰塞湖3天的水量,如果3天不炸掉,可能会重蹈驻马店的危机。

3,夏朝大洪水

而另一个特别明显的大河堰塞湖是我们历史上传说中的大洪水,根据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让我们对这场大洪水有了深刻地影响。

4000年前的某一个秋季,一场大地震忽然降临,随后山体崩塌,大量的山体崩塌碎片进入了黄河河道,最后竟然把整个黄河河道给封死了,于是奔腾的黄河水开始蓄积,经过了半年,黄河水以及蓄积到了极限,然后半年的黄河水瞬间倾泻而下,快速的吞没了秦岭-淮河以北的半个中国,也是当时的中华文明所在地,导致中华文明整整的沉寂了近百年,而华夏文明也从山西南部开始转向了对岸——河南。

特别说明:这篇文章发表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此处感谢 @云舞空城 给的意见。


这次事发的地方叫金沙江,也就是长江 的上游,而且是干道,可以说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所以必须尽快的排除,炸掉堰塞湖,越早越好。

user avatar

可参考一下2000年4月-6月的易贡湖扎本龙沟特大山体滑坡(泥石流)事件及之后的堰塞湖溃决事件


易贡湖本身是易贡河(藏布)的一段,1900年在扎本龙沟一带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事件将其堵塞成了一个湖的结构。

100年后的2000年4月9日,扎本龙沟再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泥石流,3亿立方米的山体以48米/秒的平均速度在6分钟里涌进、塞满了易贡河,形成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600m、3000m和60~100m的巨型堰塞体,导致易贡河被完全堵死。

至溃决之前,易贡湖的水位以0.95米/日的平均速度累计上升55.36米

TG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险,花了33天时间挖了长宽高分别为850m、150m和24m的导流渠,并于6月7日开始泄水——但随后泄水量急速增大,最终堰塞体于6月10日夜间彻底溃决,在下游造成了持续6小时的60米洪峰,导致易贡河下游、帕龙江(藏布)及雅鲁藏布江(至墨脱)的大桥和沿岸公路几乎全被冲毁,318国道为此中断三个月,排龙门巴族乡被迫集体迁徙(并改名为更章门巴族乡)。


原文地址:

============


与易贡湖那次相比,金沙江这次有一个优势,就是堰塞体较小——易贡那次有3亿立方米,金沙江这次只有不到1亿立方米——但劣势同样存在:当时易贡河、帕龙江和雅鲁藏布江上几乎没有什么水利工程,而现在金沙江流域有多个大型水利工程,一旦溃决,极易引发大型次生灾害~

user avatar

1、金沙江堰塞湖的位置进行库容模拟计算,水面高度50米时库容约0.55亿m³,70米时将达到0.98亿m³,若11日15时达到1亿m³库容,那就70米高的水体,约20层楼的高度。

2、对于堰塞湖,主要的解决办法就是人工泄洪,这样相对风险可控。

3、2008 年5 月12 日, 受汶川地震影响, 位于四川省通口河右岸、距北川县城上游6 km 的唐家山发生大规模高速滑坡。快速下滑的山体冲向左岸, 掩埋了元河坝村,滑坡体形成的堰塞体导致通口河被堵,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库容达3.2亿m³,高度为90~124m之间。

超过1000名战士和技术人员通过直升机运送到坝体上,开挖泄洪道,降低坝顶高程13m,形成可控的排水过程。下游主要控制断面通口河电站14时10分左右开始泄洪,14时30分观测到10日最大水流量为上游6680立方米每秒、下流6200立方米每秒,坝前水位最高时达595.7米。17时监测到的下泄水流量已降为4800立方米每秒。

4、对于金沙江堰塞湖,要先进行模拟溃坝演算,然后再进行人工作业控制,使这一库水缓慢的下泄出去就行。

user avatar
此回答不间断更新,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水文,理解水文,帮你打开好奇的大门。更新回答补充在后方,不在前方累加。【10.13最新更新】


水利部【10月13日】金沙江堰塞湖最新消息:

水利部【10月13日】金沙江堰塞湖最新消息:


【10月12日更】

我看完了的大家的评论,说的都很有理有据,比如中游金沙江最窄处河宽30米,河道越窄,比降越大,流速就越大,携带的能量(泥沙,漂浮物等)就会越多。正如长江多处建立了水电站。


我是通信工程专业,不是正儿八经学水文的,入职也才半年 ,但是从事水文工作,考虑考虑还是写写自己的看法,因为水文工作可能大部分人不了解(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水文局和水文站的存在 )。回答可能不是很专业,但可以保证合理性和严谨。


堰塞湖,必须得引起高度的重视,前面大家举了多例子。河道的影响对江河水文要素影响很大,水位(大家所说的涨水或落水),流量(洪水),泥沙(泥石流),水质(饮水和供水问题)。即使爆破,也要考虑到,对下游的影响,大部分专业水文队伍赶赴一线,肯定昼夜收集水文要素,专家及时建立水文径流(洪水)模型。沿江各地水文站也在做同样的收集数据工作,不用质疑,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收集数据,等到特殊和涨水期间,我们都是24小时工作,不间断采集数据,保证国家经济财产安全。


沿江水文站收集的数据,上报给上级水情部门,水情部门可以根据数据,流量和流速等,建立上下游径流模型,这样可以推断出上游水至下游大概多长时间,洪峰多少。产生多少能量和流量,是否对沿江河经济产生影响。


是否要爆破,如何爆破这都是需要认真,且全盘考虑的事情,不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


爆破产生更多的碎石和泥沙,改变了河道,有可能产生漫滩,甚至有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影响通航等。尤其是发生在长江上游,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吧。沿江下游库区等在泄洪,都在与时间和大自然努力做抗争。


11.13日更~~


11.12日晚,水在通过小缝缓缓泄出,大家一直看到Nunmber米/秒,什么多少亿方/秒的数据。可能有些人不是很明白,我解释下。

  • 流量Number(v)/s :

每秒钟通过断面的水的体积

  • 流速Number(m)/s :

每秒钟水通过断面多少米

断面:水文中假设的一个顺直,差不多理想的河道。以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把个例普遍化和独特化,推广到实际事件中。


《你的出现,让我平淡的生活多了乐趣》,更多关于流速的趣味文章,希望能够帮到对世界好奇的你。
另一篇关于泥沙的趣味文章,可以更加了解这次金沙江堰塞湖事件。


更多【趣味水文】,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余生漫久不忘】


带你了解不一样的趣味水文,

了解水文与生活情长纸短。




user avatar

现在一天蓄量增加约1亿,堰塞体两千多万方,高度接近100米,现在还不确定什么时候会漫流、溃决。目前来看影响也就上游淹没地区和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沿线了, 要影响到云南基本上得再等四五天后溃决,要威胁金沙江中游电站,得憋十天以上——堰塞体溃决比水库垮坝温柔一点,加上下游河槽槽蓄量和峡谷的缓冲,要威胁中游水电站,还是需要憋很长时间的。

目前金沙江中游电站已经开始腾库。

金沙江上游段华电目前有几个在建项目,上游的不管只说下游的,堰塞湖下游是叶巴滩,但是叶巴滩目前还没有截流,还在修导流洞,原来准备今年截流,这次应该是被搞黄了;再下游的巴塘和拉哇还在修路;苏洼龙去年11月份已经截流,如果堰塞湖溃决,围堰药丸。现在下游沿线全部撤人,设备上高处。叶巴滩电站工地应该是距离最近的为数不多具备大型施工机械和爆破器材的单位,但是考虑交通,除非上米26,很难进场。

————————————————————

新消息。

10月11日晚22时至现在,堰塞湖库区水位上涨4.5米,堰塞体顶部自然沟渠最低点距水面3米;

基本上会在两天内漫流,至于垮不垮,看老天了。估计除了下游部分沿江地区和华电在建项目外,不会对金沙江中下游建成水电站有什么大影响。

——

17时40分左右已自然泄流,不过流量还有点小。

——

跟甘孜日报,截至10月13日上午9时左右,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右岸拢口已完全冲开,江水以5000左右立方每秒的流量奔流而下,堰前水位迅速下降,湖水水位下降20多米,溃坝隐患已完全消除。

华电要烧点香还愿才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处理西藏昌都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险情的详细分析,力求语言自然、接地气,避免AI痕迹。金沙江“卡脖子”了!昌都山体滑坡筑起“堰塞湖”,这险情咋办?西藏昌都地区,那片壮丽而又充满挑战的土地,近日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一场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犹如巨手般狠狠地将奔腾的.............
  • 回答
    在凉山州的高速路口,看到“西昌”和“德昌”的指示牌,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个很有趣的观察:虽然汉字“昌”是同一个,但如果你仔细研究过彝文,就会发现这两个地名对应的彝文却不是同一个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其实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如何用他们独特的文字来记录和称呼自己家园的故事,而这背后最核心的原因.............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费一番周折,毕竟牵涉到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变量。咱们得从古代中国经济文化长期领先的根基说起,然后再剖析近代落后的深层原因。古代的辉煌:农耕文明的巅峰与制度优势首先,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经济繁荣、文化昌明,与其以农立国的国策以及由此发展出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密不可分。 精耕细作的农业.............
  • 回答
    是的,西藏毫无疑问是一个战略要地。其战略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并且与地缘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因素紧密相关。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地缘政治与边界安全: “世界屋脊”的天然屏障与地缘轴心: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理特征。这一“世界屋脊”既是天然的屏障,使.............
  • 回答
    西藏的农奴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和西藏历史学界,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它通常被描述为一种极其严酷、等级森严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理解这一制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制度的基石:占有与剥削西藏的农奴制度,其核心在于土地和人身的占有关系。在制度下,绝大多数的西藏人民并不是自由人,而是被视为财产,.............
  • 回答
    西藏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农奴制和一些残酷的刑法。要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需要深入了解西藏的历史、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当时的宗教与世俗权力结合的特点。一、农奴制的出现与存在原因:西藏的农奴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在西藏的高原之上,空气稀薄,阳光强烈,那是一片充满神秘与坚韧的土地。人们常说,西藏人的生活充满了信仰与淳朴,他们喜爱酥油茶,热爱青稞酒,这是他们代代相传的饮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可乐也悄然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受到不少当地人的喜爱。这并非是西方文化的入.............
  • 回答
    关于西藏为何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政治和国际法等多重维度交织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渊源,并考察近代以来国际格局和中国主权的确立过程。首先,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与西藏的联系并非近代才有的产物,而是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例如,公元7世纪吐.............
  • 回答
    西藏历史上是否真有活剥人皮之事,这个问题相当沉重,并且带有极大的争议性。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剥开历史的迷雾,审视那些流传下来的记载、传说,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关于“活剥人皮”的说法,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确实存在,但其真实性、普遍性和具体细节,历来是学者们争论.............
  • 回答
    西藏冒险王王相军遗体确认,这个消息让我心里五味杂陈。一想到他最后停留在那片冰冷、壮丽的雪山之巅,就觉得既悲壮又心疼。关于他最后的时刻,虽然官方的调查结果还在等待,但结合他生前的种种视频和大家对他的了解,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个可能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时的王相军,应该是带着他一贯的坚定和对自然的敬畏,独.............
  • 回答
    西藏在“解放前”,也就是1951年之前,是一个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西藏截然不同的世界。它不是一个统一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拥有独特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社会。要详细描述那个时期的西藏,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展开。政治体制:政教合一的贵族统治西藏的政治体制是典型的“政教合一”.............
  • 回答
    “西藏穷不穷”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从宏观经济数据和历史比较来看: 过去,西藏确实非常贫困。 在废除农奴制之前,西藏社会结构落后,生产力低下,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
  • 回答
    西藏人皮唐卡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它涉及到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人权道德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西藏人皮唐卡究竟是刑法处罚还是宗教狂热分子的最高荣誉待遇,我们需要从历史、宗教和伦理等角度进行详细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皮唐卡”的定义和来源。“唐卡”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卷轴式佛教绘画艺术,通常绘制在丝绸或棉.............
  • 回答
    西藏的狗狗,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似乎总喜欢找个地方,然后就那样舒舒服服地趴下来?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有点“土狗”模样的,更是不例外。这可不是它们懒,里面大有门道,跟它们生长环境、身体构造,甚至是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都息息相关。首先,咱们得说说这西藏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你想啊,西藏平均海拔可高了,空气稀薄,氧.............
  • 回答
    问我西藏是否值得一去?这个问题,我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不是那种网上千篇一律的“高原圣地,心灵涤荡”,而是更实在,更接地气儿的聊聊。首先,得承认,西藏绝对是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但它也绝对不是那种让你去了就能立马“升华”到人生巅峰的“特效药”。它更像是一个需要你沉下心来,慢慢品味,甚至有点“较劲”才.............
  • 回答
    西藏骑行油刹会不会因为高原的原因用不了?这个问题,很多准备进藏骑行的车友都会关心。我给大家详细说说,免得大家心里没底。简单来说,西藏骑行的油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不会因为高原就“用不了”。但有些细节需要大家了解,并且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维护方法。为什么说一般情况下不会用不了?首先,我.............
  • 回答
    西藏,这片平均海拔高、自然条件独特的雪域高原,其采血供血体系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用血需求,确实面临着不少现实的挑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是根源性的制约因素。 高海拔与低氧环境: 西藏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生理上的极限。.............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