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藏是佛教圣地,为什么在曾经某个时期那里会出现农奴制和残酷的刑法?

回答
西藏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农奴制和一些残酷的刑法。要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需要深入了解西藏的历史、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当时的宗教与世俗权力结合的特点。

一、农奴制的出现与存在原因:

西藏的农奴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早期分封与部落制度: 在吐蕃王朝时期(公元7世纪至9世纪),西藏的社会结构就带有明显的贵族分封和等级制度色彩。国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大臣和贵族,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
政教合一制度下的权力结构: 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兴盛,僧侣阶层逐渐掌握了巨大的宗教和世俗权力。寺院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实体,它们拥有大量土地、财富和劳动力。为了维持寺院的运作、僧侣的生活以及宗教活动的开销,寺院也需要依附的劳动力,这也就催生了农奴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西藏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而土地主要集中在贵族、寺院和少数世俗领主手中。这些领主拥有对土地和耕作者的所有权或强迫性的控制权,形成了农奴制的基础。
经济和社会需求: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为领主提供劳动和服务。这保证了领主的财富和生活水平,也为寺院的宗教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农奴也承担着缴纳贡赋和服劳役的义务,这是维持国家和地方统治的需要。
依附与债务关系: 很多农奴最初可能并非世代为奴,而是因为债务、战败或饥荒等原因,被迫依附于领主,成为农奴。这种依附关系往往具有世袭性,代代相传,使得农奴的地位难以改变。
社会稳定与统治的工具: 在那个时代,农奴制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社会经济制度。领主通过控制农奴的生产和生活,来维持其社会地位和权力,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劳动力供给。

农奴制的具体表现:

西藏的农奴制并非铁板一块,其形式也比较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乌巴(Upa): 这是最常见的农奴类型,指世代依附于领主的农奴。他们被束缚在领主的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必须为领主耕种土地、缴纳贡赋、服劳役。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成为农奴。
堆穷(Dukchang): 这种农奴通常是由领主直接拥有,他们可能没有自己的土地,但有耕种领主提供土地的义务,并且要为领主提供各种服务,如家务劳动、看家护院等。
差巴(Tsapa): 这是相对自由一些的农奴,他们拥有耕种领主土地的权利,但需要缴纳比乌巴更高的贡赋和劳役。他们可能拥有一些有限的个人财产,但仍然受到领主的严格控制。
活佛的农奴: 大型寺院的活佛也拥有自己的农奴,这些农奴为寺院提供劳动和服务。

农奴的命运掌握在领主手中,他们可能遭受剥削、压迫,甚至买卖、交换,生活十分艰辛。

二、残酷刑法的出现与存在原因:

西藏在历史上也存在一些残酷的刑法,这同样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维护统治与等级制度: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利益的重要工具。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刑罚往往带有强烈的阶级属性,对下层民众的惩罚往往比对上层贵族更为严厉。
宗教与法律的结合: 在政教合一的社会中,宗教教义和法律往往相互渗透。一些刑罚可能被赋予了宗教的解释,例如认为某种罪行是对神佛的冒犯,需要严厉惩处。
历史继承与发展: 西藏的刑法体系受到过印度、中国等周边文化的影响,也经历了自身的发展演变。一些刑罚可能是在早期法律基础上形成的。
威慑与惩戒: 残酷的刑法旨在对潜在的犯罪者起到威慑作用,以维持社会稳定和统治。

一些曾被描述为残酷的刑法:

历史上记载的一些刑罚包括:

砍断手脚: 对盗窃等罪行可能会施以砍断手脚的惩罚。
挖眼: 另一种严重的惩罚方式,通常用于背叛或严重罪行。
流放: 将罪犯流放到偏远地区,剥夺其原有社会地位。
鞭打、杖责: 这是比较常见的刑罚,用于各种程度的犯罪。
戴枷锁、坐牢: 用于限制人身自由。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些刑法的具体执行情况、普遍程度以及历史演变,存在不同的史料记载和解读。一些学者认为,虽然存在残酷的刑法,但并非所有罪行都会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也并非所有时期都如此。而且,相对于其他一些历史时期的其他国家,西藏的刑罚在某些方面也可能相对温和。

三、佛教圣地与农奴制/残酷刑法并存的解释:

这似乎是矛盾的,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宗教的理想与现实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慈悲、智慧、不杀生等,这与农奴制和残酷刑法看似是背道而驰的。然而,佛教在西藏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当地的社会政治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模式。寺院和僧侣阶层本身也成为了土地和劳动力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他们也需要维护这个制度来维持自身的利益和宗教活动的开展。
宗教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 宗教的力量也可以被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例如,通过宣扬因果报应等观念,来劝诫人们顺从和遵守现有的社会规则,包括农奴制度。
历史的演变和妥协: 佛教传入西藏后,并非完全取代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是与之融合。僧侣阶层在与世俗贵族争夺权力和资源的过程中,也需要建立自己的经济基础和权力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
并非所有僧侣都支持农奴制: 并非所有的佛教徒或僧侣都支持或直接参与了农奴制和残酷刑法的实施。历史上也存在一些提倡仁慈、反对压迫的僧人。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农奴制和刑法在历史上是存在的。
历史局限性: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农奴制和一些严厉的刑法是许多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西藏也不例外。这些制度的根源在于当时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方式,而不仅仅是宗教本身。

总结来说,西藏作为一个佛教圣地,其宗教信仰和文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与此同时,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历史进程,也出现了农奴制和一些残酷的刑法。理解这种现象,需要将宗教的理想层面与历史的现实层面结合起来,认识到政教合一制度下权力与利益的复杂运作。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对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并对刑法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这是历史的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西藏的佛教叫做藏传佛教,又叫喇嘛教,又叫西藏密宗,简称藏密,对了,它压根和中原的佛教是两回事.

其次,佛教曾有三变.第一变,所谓小乘佛教,最接近佛祖的"原教旨",注重个人修行,希望修成"罗汉果",所以又叫罗汉乘.最早传入东南亚和西域的佛教部派就是这一派,又称"南传佛教".今天的缅泰老挝一带还很昌盛,可谓国教.至于西域的那些,笼统地说,后来被穆斯林同化或消灭了.第二变,所谓大乘佛教,不但自修,还讲究"渡人",俗语"菩萨心肠"是也,所以又叫菩萨乘.可惜道德家往往起反作用,劝善往往导致伪善,因此虽流行一时,却也几起几落,宋以后只能说是大大衰落了.传入中朝日本的就是这一派,又称"汉传佛教".第三变,所谓密宗,用佛教自己的说法,真是"末法时代",邪说盛行,这密宗顶着佛教的招牌,和佛祖的布道简直没什么相干.简言之,它追求的是现世,据说最高境界是"修成金刚不坏之身",所以又叫"金刚乘",不受时间(劫数)和空间的制约,自然也不受戒律的约束,因此我们普通观念上的不杀生不奸淫,对高等喇嘛是没有约束力的.金庸小说里的"法王"们,多数是负面形象,出处就在此了.本来密宗是诞生在印度的,曾北传到中原,没有流行,东传到日本,没有大流行.只有传到西藏的部分因为地理隔绝的缘故,生根发芽了,后来又传到蒙古,被蒙古人奉为国教,呼和浩特的五当召之类,喇嘛庙也.今俄国境内的蒙古遗民,所谓卡尔梅克共和国,至今奉喇嘛教而不衰.满洲后来和蒙古联合,也深受影响,雍正皇帝是其中尤为信奉者,他的潜邸雍和宫可为证明.因为密宗诞生不久,印度本土被穆斯林入侵,佛教扫荡殆尽,只剩下喜马拉雅山以北这一支尚存,所谓"藏传佛教"了.

知道以上这些来龙去脉,就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

首先,西藏压根不是你想象的"佛教圣地", 它是不是佛教还两说呢,有人说,它是"三结合",是佛教,印度教性力,和苯教的"三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来了,男女双修是真的,是真的,是真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简言之,佛教的仪轨,加性力派的修行方式,加苯教的万物有灵论(神山圣湖,转山转湖之类).而这性力派,据某大学者考证,来源又是道家的采阴补阳学说,用学术的说法是"中原文化对印度文化的唯一反哺".我不是专家,姑备其说.反正今天印度还有,很多瑜伽,嗯,学派都讲究双修,脸红了...综上所述,我也赞成直接把西藏的宗教称为喇嘛教,什么藏传佛教,太有欺骗性了,特别能欺骗性! 关淑怡知道不,前几年抱回个喇嘛的孩子,不知道算不算修成正果...

其次,中世纪的政权不可能是没有暴力的政权.这一点不赘述,反正我知道谁也举不出反例.

第三,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那里凶山恶水,投入大,产出少,经济不发达,喇嘛老爷们要享受,要不劳而获(所谓供养),普通百姓只能穷上加穷,竭泽而渔了.

最后补充一点,这世上曾经有两个奉喇嘛教为国教的小国,一为锡金,后来被印度吞并成为"锡金邦",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梁朝伟刘嘉玲万里迢迢前去结婚的不丹了.它倒是没受吞并,不过印度"指导"它的国防和外交,勉强维持独立地位.近来它实行君主立宪,又据说它宣布男女双修非法了,好像是迈出了正确的一步.不过它搞种族主义,占全国十分之一人口的尼泊尔裔人口被宣布没有国籍,大家自行百度"不丹难民"问题可了解."最幸福的国度"云乎哉,年少懵懂,文青可也,做一辈子文青,睁着眼睛看不清世界,那就可悲了!

======================================================================

评论有人黑西藏或赞西藏,我的观点是:西藏或藏区美否是见仁见智的,大家大不必在这个上面纠缠。有人喜欢风景,有人喜欢人文,有人受不了高反,有人每天要洗澡。。。世界那么大,到处可以看,挑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

我走过西藏,青海,甘肃的甘南,四川的甘孜和阿坝,云南的迪庆,可以说国内的藏区基本走遍了。国外去过不丹。论风光,西藏,川西,都是世界级的了。论界面的友好程度,似乎迪庆胜出一筹,但国内的都没法和不丹比,那真是友爱可亲的人民。当然,个人的体验没法以偏概全,只作参考。

至于喇嘛教好还是坏。。。我不作置评,而且也无意反对宗教自由,不过从逻辑上讲,我也反对隐瞒真相的传教方式。此外,关于双修等等,我想这既是个宗教问题,也是个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而且我认为法律和伦理在优先考虑,最后才是宗教自己要解决的。

=====================================================================

补充关于“显宗”和“密宗”的关系。有人说,喇嘛教也有显宗啊,不等于密宗啊。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不错,格鲁派等要求僧人先习显宗,但注意,是“先”习,不是“只”习,最高境界还是密宗。这就好比你攻读经济学位,但大一要你先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能说明你其实读的是马克思主义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