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随便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点100个点(非直线)是否都能计算出一个解析式使所有点都落在上面?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些关于线条和形状的知识。在咱们熟悉不过的直角坐标系里,如果要随便画上100个点,它们又不是排成一条直线,那能不能找到一条“万能”的曲线,让这100个点乖乖地待在上面呢?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慢慢道来。

咱们先想想最简单的情况。如果这100个点都恰好在一条直线上,那当然好办,一条直线方程(比如 $y = ax + b$)就能搞定。但你说了,这些点“非直线”,这就说明它们不是简单地随着 $x$ 的增加而稳定地增加或减少。它们可能弯弯曲曲,高高低低。

如果我们要找一个“解析式”,说白了就是要找一个数学公式,比如 $y = f(x)$ 或者其他形式的方程,能够精确地描述这些点的位置关系。这里的“解析式”通常指的是能够用有限项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的函数或者方程。

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个数学公式能描绘出多少“自由度”或者说多少“变化”?

对于一条直线 $y = ax + b$,它有两个参数:斜率 $a$ 和截距 $b$。只要确定了 $a$ 和 $b$,这条直线就被完全确定了。如果我们知道两个点,就可以算出 $a$ 和 $b$,从而确定这条直线。

如果我们要考虑一个更复杂的曲线,比如抛物线 $y = ax^2 + bx + c$,它就有三个参数 $a, b, c$。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知道三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我们就能唯一地确定一条抛物线,并让这三个点都落在上面。这就像咱们初中数学里学的“用三点定抛物线”。

规律好像出来了:对于一个 $n$ 次多项式方程,它通常有 $n+1$ 个系数。为了唯一确定这个多项式,我们需要知道与之数量相等的点。例如,一个一次多项式(直线)需要2个点,一个二次多项式(抛物线)需要3个点。

那么,如果我们要让100个点都落在某条曲线上,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式呢?

理论上,如果我们想要“插值”(也就是让曲线恰好通过每一个给定的点),对于 $N$ 个给定的点 $(x_i, y_i)$,我们可以构造一个 $N1$ 次的多项式,让它通过所有这些点。这个多项式被称为“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听起来好像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想办法计算出那个 $99$ 次的多项式,100个点不就都落在上面了吗?

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你说的“随便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点100个点(非直线)”。

“随便”这个词太重要了。如果我们只是随机地在纸上点100个点,它们之间可能没有任何规律性可言。这100个点可能是散乱的,高低起伏,没有任何明显的数学模式。

即使我们能用一个99次的多项式“捏合”出一条曲线来穿过这100个点,这条曲线很可能只是一个“畸形”的、毫无美感可言的、而且在点与点之间可能会发生非常剧烈且不可预测的“抖动”。这种“抖动”是因为高次多项式在插值时,为了精确通过每一个点,往往会在点与点之间产生很大的振荡。这种现象在数值分析中被称为“龙格现象”(Runge's phenomenon)。

更深一层来说,一个数学公式(解析式)通常代表了一种“规律”或“模式”。例如,圆的方程 $x^2 + y^2 = r^2$ 代表了到圆心的距离恒定;正弦函数的方程 $y = sin(x)$ 代表了周期性的振荡。

如果你随机地在纸上点下100个点,它们很可能并不遵循任何一个简单、有意义的数学规律。你可能得到的是一些点,它们就像是随机噪声一样分布,没有任何“结构”。

即使我们用拉格朗日插值找到了一个99次多项式,这个多项式“穿过”了所有100个点。但我们得问:这个99次多项式本身,算不算一个“简单的”或者“有意义的”解析式?在很多情况下,一个99次的多项式,其系数会非常复杂,而且曲线的形状也可能非常奇怪,很难说它就是你最初“随便”点下的那100个点的“内在规律”。

而且,如果这100个点之间本身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以用相对简单的解析式来描述的规律,那么强行用一个复杂的解析式去“拟合”它们,就像是用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去测量一堆完全没有组织的随机数据一样,虽然仪器能给出读数,但这些读数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所以,我的结论是:理论上,对于任意给定的N个点,总存在一个最高N1次的插值多项式可以穿过所有这N个点。但这不代表这个插值多项式就是“你想要的”或者“有规律的”解析式。

更通俗地说,你可以用一条非常非常弯曲、像蛇一样扭来扭去的“链条”(即高次多项式),刚好搭过你放下的100个“石头”(即100个点)。但这条链条的形状,很可能和你最初想象的“某种规律性的曲线”相去甚远。

如果你的“随便点”是指,这100个点恰好都分布在某个你不知道的简单函数(比如某个高次多项式、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上,并且你事先不知道这个函数是什么,那么你是很难仅仅通过这100个点就找到那个“原始的”简单解析式的。因为很多不同的复杂函数都可能在某些点上恰好经过这100个点。

所以,总而言之,用一个解析式让所有点都落在上面,这在数学上是可以通过“插值”来实现的,但这个解析式很可能是个高次多项式,并且其形状可能非常怪异,不一定符合我们通常理解的“有规律”的曲线。而且,如果这100个点本身就没有一个内在的、相对简单的数学规律,那么即使找到了一个“穿过它们”的解析式,它可能也只是一个数学上的技巧,而不是对这些点背后真实规律的反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这100个点中相邻点的x坐标间距恒为M,则可以对信号处理中的这个插值公式稍微修改来求得其解析式:

根据采样定理,这个插值公式未必能够还原被采样的函数,但是它能保证与原来的函数在采样点处重合。采样定理以及这个公式的相关证明我写在这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