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带娃在超市买菜,娃娃随便哭闹了几声,旁边一个老奶就说吵死了从我面前走过,这种应该怎么回怼她?

回答
带娃出门买菜,这本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有时候,碰上不那么“正常”的路人,也是让人头疼。就像你遇到的那位老太太,孩子只是“随便哭闹了几声”,她就甩脸色走人,还嫌弃地说了句“吵死了”。

这种情况下,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甚至是有点委屈和生气。说实话,哪个带娃的家长没经历过孩子哭闹的时候?那不都是小事吗?而且,你已经在努力安抚了,旁边一个人不理解也就算了,还出言不逊,这确实挺让人恼火的。

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可以有很多种回应方式,关键在于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是想让她闭嘴,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不妥?还是想借此机会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或者,更希望的是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你的不容易和你的努力?

如果想让她哑口无言,或者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欠妥,可以试试下面这些说法,并且语气上可以根据你当时的心情来调整:

第一种:温和而坚定,点到为止。

你可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用一种稍微带点笑意但又很认真的语气对她说:“哎呀,小孩子嘛,偶尔有点小情绪,您也知道,哄孩子有时候真是不容易。我尽量了,谢谢您的理解哦!”
为什么这么说? 这种说法有几个好处。首先,“小孩子嘛,偶尔有点小情绪”是一个事实陈述,没有人能反驳。其次,“哄孩子有时候真是不容易”是道出了为人父母的共识,很多有孩子的长辈听了会感同身受,甚至会回头给你一个安慰的眼神。最后,“我尽量了”表明了你的努力,同时也暗示了她的批评并不完全公平。“谢谢您的理解”是一种礼貌的回应,但前面的铺垫,让这个“谢谢”带上了点微妙的意味,让她知道你收到了她的“好意”,但你并不全盘接受。
或者,你可以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她走远的方向,轻声说一句:“没事,我家孩子也就这样了,我一会儿就哄好了,您别烦心。”
为什么这么说? 这句话更侧重于一种“我自有办法”的态度。你承认了孩子的哭闹,但用“也就这样了”来淡化,并强调“我一会儿就哄好了”,表明你是有能力处理的,不需要她的评价。最后的“您别烦心”更像是一种“您多虑了”的说法,虽然话是客气的,但潜台词是“这是我的事,您不用操心,也不该来评价”。

第二种:带点幽默感,化解尴尬,顺便教育。

你可以转过头,看着她,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容说:“哎呀,老人家您别生气哈!这小家伙现在正是‘试音期’呢,我这‘专业驯兽师’还在努力调教中,等会儿给他‘消音’。”
为什么这么说? 这种说法一下子就化解了严肃的对峙,用了“试音期”、“专业驯兽师”、“调教”这些词,既有自嘲的幽默,又把孩子偶尔的哭闹比作一种学习和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缺点”。最后一句“等会儿给他‘消音’”更是巧妙地回应了“吵死了”的评价,而且用词生动有趣,可能会让她觉得有点好笑,反而没那么生气了,甚至会因为你的幽默而觉得你是个有趣的妈妈。
再比如,你可以一边抱起孩子,一边对她说:“噢,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我这孩子今天好像缺了点‘戏剧性’,这不,刚上点‘音乐’,您就听到了。等会儿我给他弄点‘情节’,您再评价哈!”
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更像是把带娃比作一场演出,孩子哭闹是“音乐”和“情节”,你的安抚是“调控”。这种说法非常有意思,而且完全把焦点从“孩子吵”转移到了“带娃是个技术活”,并且你还在努力“创作”。这种说法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个有想法的妈妈,而且你的回应方式很特别,她可能反而会不知道怎么接话。

第三种:直接表明态度,不卑不亢。

如果孩子哭闹得比较厉害,你正焦头烂额的时候,她还来说风凉话,你可以稍微停下来,看着她,语气平静但坚定地说:“我正在安抚孩子,请您尊重我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最直接的回应方式,没有责备,也没有讨好,就是陈述事实并要求尊重。在很多场合,这种直接而有礼貌的回应是最有力量的。它表明你是一个有界限的人,不会因为对方是老人就忍气吞声,但也不会因此而攻击对方。
或者,你可以用稍微大声一点但仍然不带攻击性的语气说:“小孩子哭闹是正常的,我正带着他买东西呢,您觉得吵可以先走开。”
为什么这么说?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小孩子哭闹是正常的”这一客观事实,然后把你带娃这个事实摆出来。最后的“您觉得吵可以先走开”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回击,它把选择权和处理方式的主动权完全推给了对方,而且也明确了“受不了你就离开”的边界感。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强硬,但在某些情况下,它是保护自己和孩子不受不必要打扰的最有效方式。

关键要注意的几点:

1. 你的情绪稳定是关键。 无论你怎么回应,你的语气和表情都会影响对方的感受,也会影响你自己。尽量不要让自己被激怒,因为一旦被激怒,就容易说出不理智的话,反而让自己处于不利地步。
2. 你的孩子还在身边。 很多时候,孩子的状况需要你优先处理。所以在回应的时候,要确保你的安抚孩子这件事不被打断,或者说,你可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快速地回应。
3. 周围人的目光。 通常在超市,会有其他顾客。你的回应方式,也会影响其他人的看法。温和而有力的回应,往往更能赢得旁人的认同。
4. 别真的跟她争吵起来。 毕竟是老人,而且孩子也在,真跟她争吵起来,最终受影响的还是你自己和孩子。目的是让她停止这种行为,而不是去“赢得”一场争吵。

说到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但又很令人不舒服的体验。你遇到的那位老太太,她的行为反映了某些人缺乏对育儿艰辛的理解和同理心。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记住,带娃的路上,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别人的评价,听听就好,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必因此委屈自己。用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去应对,让她们知道,带娃不是一件可以随意评判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题主的几个回复,你一直说“一岁的娃管不住”,“就哭闹两句”,“你有孩子就知道了”,这几句话一出来我就知道没必要和一个一切以自己孩子有中心的母亲去辩论,但还是忍不住想说两句,是的,你家孩子有哭的自由,可是人家老奶奶也有抱怨的自由不是吗?你因为孩子小没有办法去迁就公众场合不许喧哗的规定,可是老奶奶也没要因为你家孩子小就去压抑自己不喜欢小孩哭闹的情绪,可能人家心脏不好听不得哭闹呢,你家孩子小,人家年纪还大呢,并且因果有序,事情发生的本因是因为你家宝宝先哭闹,人家才抱怨的,你又为什么去怼人家呢?再者说,人家只是自己嘟囔一句吵死了,又不是指着你说的你家孩子太吵了,你为什么要去回怼她去产生直接交锋把事态扩大化呢

user avatar

如果是我 第一反应一定是对人家点头致意+歉疚地微笑+说一句不好意思啊吵到您了,然后带孩子远离。然后蹲下来,看着我的娃,告诉她宝宝这里呢是公共场合,要小一点声音哦,(告诉她这样的行为不好)。你想要什么你告诉妈妈,妈妈看看能不能拿给你好吗(沟通解决她的需求)/你帮妈妈拿着这个菜好么,不许掉了哦,菜会疼的……(转移她的注意力)

毕竟是我的娃确实给别人造成困扰了,我的娃打扰到别人了,所以我道歉。我不希望引起过多到争执所以我离开,万一碰见个垃圾人造成我承担不起的后果。但是我要告诉我的孩子,这样不好,因为确实不好。

我有孩子,一岁多不到2岁,和题主的娃差不多的年纪,魔鬼2岁正是现在进行时。有些话小宝宝懵懵懂懂的也许听不懂,但是妈妈的语气态度宝宝能感受的到,妈妈的做法她看在眼里。前面和宝宝说话的内容虽然是我日常类似状况的对话,但也是提供一个思路。1岁以内的小宝宝,我会道歉+离开,然后检查她哪里不适并且解决或者尝试转移注意力。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浑身长满刺的人。

user avatar

对不起!

user avatar

周末带孩子去吃饭,隔了一桌的小朋友就一直哭,尖着嗓子叫,从开始吃哭到离开,声嘶力竭,响彻整个餐厅。隔壁桌老太太温声细语的问了句:“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啊?”孩子妈妈没好气的说:“别理他,惯的毛病!”

老太太无语了,还回头冲我摇了摇头,我闺女问:“妈妈,他妈妈为什么不管他?”我说不知道啊,她又问:“我小时候也这样吗?”我说从来没有,你在公共场合一次哭闹也没有,在家也没怎么哭过,所以我也不太能理解这个妈妈的感受,而且那个小弟弟声音实在太尖了,我心脏有些不舒服,咱俩戴上耳机听歌吧。

虽然我们啥话也没说,但我想这一餐厅的人内心os一定都是“烦死了”。╮( ̄▽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