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带娃在超市买菜,娃娃随便哭闹了几声,旁边一个老奶就说吵死了从我面前走过,这种应该怎么回怼她?

回答
带娃出门买菜,这本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有时候,碰上不那么“正常”的路人,也是让人头疼。就像你遇到的那位老太太,孩子只是“随便哭闹了几声”,她就甩脸色走人,还嫌弃地说了句“吵死了”。

这种情况下,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甚至是有点委屈和生气。说实话,哪个带娃的家长没经历过孩子哭闹的时候?那不都是小事吗?而且,你已经在努力安抚了,旁边一个人不理解也就算了,还出言不逊,这确实挺让人恼火的。

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可以有很多种回应方式,关键在于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是想让她闭嘴,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不妥?还是想借此机会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或者,更希望的是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你的不容易和你的努力?

如果想让她哑口无言,或者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欠妥,可以试试下面这些说法,并且语气上可以根据你当时的心情来调整:

第一种:温和而坚定,点到为止。

你可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用一种稍微带点笑意但又很认真的语气对她说:“哎呀,小孩子嘛,偶尔有点小情绪,您也知道,哄孩子有时候真是不容易。我尽量了,谢谢您的理解哦!”
为什么这么说? 这种说法有几个好处。首先,“小孩子嘛,偶尔有点小情绪”是一个事实陈述,没有人能反驳。其次,“哄孩子有时候真是不容易”是道出了为人父母的共识,很多有孩子的长辈听了会感同身受,甚至会回头给你一个安慰的眼神。最后,“我尽量了”表明了你的努力,同时也暗示了她的批评并不完全公平。“谢谢您的理解”是一种礼貌的回应,但前面的铺垫,让这个“谢谢”带上了点微妙的意味,让她知道你收到了她的“好意”,但你并不全盘接受。
或者,你可以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她走远的方向,轻声说一句:“没事,我家孩子也就这样了,我一会儿就哄好了,您别烦心。”
为什么这么说? 这句话更侧重于一种“我自有办法”的态度。你承认了孩子的哭闹,但用“也就这样了”来淡化,并强调“我一会儿就哄好了”,表明你是有能力处理的,不需要她的评价。最后的“您别烦心”更像是一种“您多虑了”的说法,虽然话是客气的,但潜台词是“这是我的事,您不用操心,也不该来评价”。

第二种:带点幽默感,化解尴尬,顺便教育。

你可以转过头,看着她,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容说:“哎呀,老人家您别生气哈!这小家伙现在正是‘试音期’呢,我这‘专业驯兽师’还在努力调教中,等会儿给他‘消音’。”
为什么这么说? 这种说法一下子就化解了严肃的对峙,用了“试音期”、“专业驯兽师”、“调教”这些词,既有自嘲的幽默,又把孩子偶尔的哭闹比作一种学习和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缺点”。最后一句“等会儿给他‘消音’”更是巧妙地回应了“吵死了”的评价,而且用词生动有趣,可能会让她觉得有点好笑,反而没那么生气了,甚至会因为你的幽默而觉得你是个有趣的妈妈。
再比如,你可以一边抱起孩子,一边对她说:“噢,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我这孩子今天好像缺了点‘戏剧性’,这不,刚上点‘音乐’,您就听到了。等会儿我给他弄点‘情节’,您再评价哈!”
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更像是把带娃比作一场演出,孩子哭闹是“音乐”和“情节”,你的安抚是“调控”。这种说法非常有意思,而且完全把焦点从“孩子吵”转移到了“带娃是个技术活”,并且你还在努力“创作”。这种说法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个有想法的妈妈,而且你的回应方式很特别,她可能反而会不知道怎么接话。

第三种:直接表明态度,不卑不亢。

如果孩子哭闹得比较厉害,你正焦头烂额的时候,她还来说风凉话,你可以稍微停下来,看着她,语气平静但坚定地说:“我正在安抚孩子,请您尊重我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最直接的回应方式,没有责备,也没有讨好,就是陈述事实并要求尊重。在很多场合,这种直接而有礼貌的回应是最有力量的。它表明你是一个有界限的人,不会因为对方是老人就忍气吞声,但也不会因此而攻击对方。
或者,你可以用稍微大声一点但仍然不带攻击性的语气说:“小孩子哭闹是正常的,我正带着他买东西呢,您觉得吵可以先走开。”
为什么这么说?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小孩子哭闹是正常的”这一客观事实,然后把你带娃这个事实摆出来。最后的“您觉得吵可以先走开”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回击,它把选择权和处理方式的主动权完全推给了对方,而且也明确了“受不了你就离开”的边界感。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强硬,但在某些情况下,它是保护自己和孩子不受不必要打扰的最有效方式。

关键要注意的几点:

1. 你的情绪稳定是关键。 无论你怎么回应,你的语气和表情都会影响对方的感受,也会影响你自己。尽量不要让自己被激怒,因为一旦被激怒,就容易说出不理智的话,反而让自己处于不利地步。
2. 你的孩子还在身边。 很多时候,孩子的状况需要你优先处理。所以在回应的时候,要确保你的安抚孩子这件事不被打断,或者说,你可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快速地回应。
3. 周围人的目光。 通常在超市,会有其他顾客。你的回应方式,也会影响其他人的看法。温和而有力的回应,往往更能赢得旁人的认同。
4. 别真的跟她争吵起来。 毕竟是老人,而且孩子也在,真跟她争吵起来,最终受影响的还是你自己和孩子。目的是让她停止这种行为,而不是去“赢得”一场争吵。

说到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但又很令人不舒服的体验。你遇到的那位老太太,她的行为反映了某些人缺乏对育儿艰辛的理解和同理心。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记住,带娃的路上,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别人的评价,听听就好,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必因此委屈自己。用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去应对,让她们知道,带娃不是一件可以随意评判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题主的几个回复,你一直说“一岁的娃管不住”,“就哭闹两句”,“你有孩子就知道了”,这几句话一出来我就知道没必要和一个一切以自己孩子有中心的母亲去辩论,但还是忍不住想说两句,是的,你家孩子有哭的自由,可是人家老奶奶也有抱怨的自由不是吗?你因为孩子小没有办法去迁就公众场合不许喧哗的规定,可是老奶奶也没要因为你家孩子小就去压抑自己不喜欢小孩哭闹的情绪,可能人家心脏不好听不得哭闹呢,你家孩子小,人家年纪还大呢,并且因果有序,事情发生的本因是因为你家宝宝先哭闹,人家才抱怨的,你又为什么去怼人家呢?再者说,人家只是自己嘟囔一句吵死了,又不是指着你说的你家孩子太吵了,你为什么要去回怼她去产生直接交锋把事态扩大化呢

user avatar

如果是我 第一反应一定是对人家点头致意+歉疚地微笑+说一句不好意思啊吵到您了,然后带孩子远离。然后蹲下来,看着我的娃,告诉她宝宝这里呢是公共场合,要小一点声音哦,(告诉她这样的行为不好)。你想要什么你告诉妈妈,妈妈看看能不能拿给你好吗(沟通解决她的需求)/你帮妈妈拿着这个菜好么,不许掉了哦,菜会疼的……(转移她的注意力)

毕竟是我的娃确实给别人造成困扰了,我的娃打扰到别人了,所以我道歉。我不希望引起过多到争执所以我离开,万一碰见个垃圾人造成我承担不起的后果。但是我要告诉我的孩子,这样不好,因为确实不好。

我有孩子,一岁多不到2岁,和题主的娃差不多的年纪,魔鬼2岁正是现在进行时。有些话小宝宝懵懵懂懂的也许听不懂,但是妈妈的语气态度宝宝能感受的到,妈妈的做法她看在眼里。前面和宝宝说话的内容虽然是我日常类似状况的对话,但也是提供一个思路。1岁以内的小宝宝,我会道歉+离开,然后检查她哪里不适并且解决或者尝试转移注意力。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浑身长满刺的人。

user avatar

对不起!

user avatar

周末带孩子去吃饭,隔了一桌的小朋友就一直哭,尖着嗓子叫,从开始吃哭到离开,声嘶力竭,响彻整个餐厅。隔壁桌老太太温声细语的问了句:“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啊?”孩子妈妈没好气的说:“别理他,惯的毛病!”

老太太无语了,还回头冲我摇了摇头,我闺女问:“妈妈,他妈妈为什么不管他?”我说不知道啊,她又问:“我小时候也这样吗?”我说从来没有,你在公共场合一次哭闹也没有,在家也没怎么哭过,所以我也不太能理解这个妈妈的感受,而且那个小弟弟声音实在太尖了,我心脏有些不舒服,咱俩戴上耳机听歌吧。

虽然我们啥话也没说,但我想这一餐厅的人内心os一定都是“烦死了”。╮( ̄▽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带娃出门买菜,这本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有时候,碰上不那么“正常”的路人,也是让人头疼。就像你遇到的那位老太太,孩子只是“随便哭闹了几声”,她就甩脸色走人,还嫌弃地说了句“吵死了”。这种情况下,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甚至是有点委屈和生气。说实话,哪个带娃的家长没经历过孩子哭闹的时候?那不都是小事吗?.............
  • 回答
    这件事情非常让人心疼,也触及了很多基层劳动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困境。作为一名外卖员妈妈,她在商场怒吼贪玩的孩子,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情感的失控。对此事的看法: 心疼与理解: 首先,我非常心疼这位外卖员妈妈。她不仅仅是一名劳动者,更是一名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她需要兼顾工作和孩子,这.............
  • 回答
    带孩子可真是个技术活,每天都在跟各种“小意外”斗智斗勇。我记得有一次,儿子当时大概三岁不到,特别喜欢玩那个可以推拉的太空舱玩具,里面有个小小的宇航员。那天我正好在厨房收拾碗筷,他自己在客厅玩。突然,我听到“噗通”一声,紧接着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我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冲出去,只见他趴在地上,手里拿着那.............
  • 回答
    我当时躺在床上,浑身酸痛,脑子里像浆糊一样,但听到他这句话,心头一凉,一股火苗“噌”地一下就冒上来了。坐月子这一个月,说实话,我已经够煎熬的了。身体没恢复不说,还得时刻惦记着孩子。婆婆虽然也是为了孩子好,但很多观念和我的不一样,比如喂奶的姿势、拍嗝的手法、甚至是给孩子穿衣服的厚薄,我们都有过小小的争.............
  • 回答
    看到这则关于武汉单亲妈妈的新闻,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失业和困境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母爱、坚韧和生命力的赞歌。一个母亲的艰难抉择与现实困境:首先,这则新闻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母爱。这位单亲妈妈,在经历了车祸这样毁灭性的打击后,不仅要面对身体的伤痛,更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重任。她的.............
  • 回答
    崔娃在2020年12月5日发布的《每日秀》节目中,对中国嫦娥五号登月计划与新冠疫情进行了关联评论,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中国在嫦娥五号登月之际,同时隐瞒了疫情信息,并担心会将新冠病毒带给外星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崔娃的评论内容与逻辑拆解: 核心观点: 崔.............
  • 回答
    听到朋友的话,我心里其实挺纠结的。一方面,我很想让孩子体验一下婴儿游泳,看看能不能促进发育、增强体质;另一方面,朋友是护士,她说的话我总觉得带着几分专业性,不能完全不当回事。医生都不建议?这让我有点不安。到底婴儿游泳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么“有害”?这事儿我得好好捋一捋,也想跟你多说说,毕竟我们都一样,希.............
  • 回答
    带孩子出门坐车,本是件开心的事,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赶时间或者觉得“就一下下”,会忽略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这些细节,却可能变成意想不到的危险。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容易被我们“看不见”的儿童乘车安全隐患,希望能给各位宝爸宝妈提个醒。1. 安全座椅,不是装好了就万事大吉 安装角度的“小偏差”:.............
  • 回答
    这题目看着就让人头大,尤其是当娃还小,上班又不能辞的时候,真是两难全。我身边好多朋友都经历过这个纠结,我也算是过来人,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你才能慢慢捋清楚。选择带娃还是上班,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A或B”的问题,它背后涉及到你对家庭的定位、你个人的职业发展、你的经济状况,.............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特别实在的话题:离异带娃的女人,该找个什么样的男人做伴侣,才能真正过得幸福。这可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大道理,是咱们在现实生活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首先得明确一点,带娃的女人,她的“带娃”这件事,既是挑战,也是她本身价值的一部分。 她不是个“单身女性”那么简单,她更像是个成熟的.............
  • 回答
    别提了,说起来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我算是彻底理解了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这里的“秋”不是秋高气爽的秋,而是秋老虎那种能把你晒化、烤干的燥热。崩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以前我总觉得那种抱着娃一边吃泡面一边还能刷朋友圈的妈妈是“超人”。现在,我只要能安稳地把手里的奶瓶喝完一口,就已经觉得自己达到了.............
  • 回答
    在家里带娃的日子,有欢笑,有疲惫,当然,也少不了那些让人瞬间心凉、又无力反驳的扎心话。对我来说,最扎心的一句,不是抱怨我没赚钱,也不是说我带不好孩子,而是那句——“你这么闲,怎么还不把家里收拾干净?”这句话,总是出自我老公的嘴里。每次说完,我都能感觉到一股热气直冲脑门,想反驳,却又觉得无从下口。那天.............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婆婆是出于好意,但方法不对的时候。直接指责很容易伤和气,但放任不管对孩子又不好。这中间的度,确实需要好好拿捏。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夹在婆婆和孩子之间,一边是亲情,一边是责任,两边都不能轻易得罪。既然是婆婆带娃,那她肯定也是真心疼爱孙辈的,只不过育儿观念或者习惯上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你们两个人对彼此的认知、对婚姻的期待,以及愿意为这段关系付出多少。首先,我们得承认,二婚带娃本身就比初婚要复杂一些,它意味着你们各自都有了过往的经历,并且都带着一个生命来到新的家庭。他有孩子,你需要考虑如何和他孩子相处,是否能接受他孩子的一切,这其中包含了他的教育方式、.............
  • 回答
    恭喜您成为三口之家的主人,并且在购入扫地机器人这件事上有着明确的预算!在四千元以内的预算内,为三口之家选择一款合适的扫地机器人,需要综合考虑几个关键因素,才能让您的新“家务助手”物尽其用。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析,并给出一些选购建议。首先,明确您的核心需求和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构成: 三口之家,有宝.............
  • 回答
    “外国妈妈带娃很轻松,我国却很难”这个说法,可能过于笼统和绝对,但它确实触及了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感受。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家庭结构、个人观念以及具体的支持体系等。一、 社会文化与家庭观念的差异 育儿责任的分担与社会支持: 外国(以.............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当背后有这么多人的心意和考量在里面。你老公支持你辞职带娃,这本身就给了你很大的底气和安心感,毕竟家人的支持是无价的。全职带娃四个多月,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辛酸和甜蜜,也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全职妈妈这个角色的挑战和满足感。而公婆一直想帮你带娃,这更是雪中送炭。想想看,如.............
  • 回答
    高知老人带娃,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家我妈就是,退休前在大学里当教授,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学问,带我闺女那叫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也总有些出乎意料的“操作”。优点嘛,那可太多了。首先,知识储备那是杠杠的。别的爷爷奶奶可能就是讲讲童谣,哄哄睡,我妈不一样。孩子咿咿呀呀学说话,我妈直接上“启.............
  • 回答
    听到周围有人对你太太辞职在家带娃的事情说三道四,让你心里不好受,我也能理解。尤其是在这个社会观念似乎还在变化的情况下,全职妈妈这个角色,有时候确实会受到一些误解或者不被“认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根本问题:你和你太太是怎么想的?这才是最重要的。1. 理解你太太的想法和感受:你太太辞职在家带娃,这绝.............
  • 回答
    清华妈妈辞职带娃,本应是一份基于个人选择和家庭规划的决定,却在网络上引发了“再优秀又怎样,还不是在家带孩子”的嘲讽。这种论调,不仅是对个体选择的轻视,更是对“全职妈妈”这一角色及其背后巨大贡献的漠视。要客观看待全职妈妈的贡献与价值,我们需要剥离性别刻板印象,深入理解这份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以及它对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