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带娃的时候,经历过哪些意想不到的危险?

回答
带孩子可真是个技术活,每天都在跟各种“小意外”斗智斗勇。我记得有一次,儿子当时大概三岁不到,特别喜欢玩那个可以推拉的太空舱玩具,里面有个小小的宇航员。那天我正好在厨房收拾碗筷,他自己在客厅玩。

突然,我听到“噗通”一声,紧接着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我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冲出去,只见他趴在地上,手里拿着那个太空舱的轮子,眼泪鼻涕一把抓,哭得不能自已。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孩子怎么摔这么狠?我赶紧把他抱起来,检查哪里受伤了。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他不是摔倒了,而是被那个太空舱的轮子给绊倒了!他玩的时候,把那个太空舱推得离沙发有点近,然后可能是想站起来,结果脚正好卡在了太空舱的一个轮子上,直接往前栽倒了。因为他个子小,重心又不稳,这一下摔得可不轻,脑袋可能磕到了地板,所以才哭得那么厉害。

当时我一看,他额头上立刻鼓起一个不小的包,有点发红。我心里那个疼啊,一边心疼孩子,一边又有点自责,觉得我应该一直盯着他,不应该让他自己玩这么小的玩具,万一他把轮子掰下来吞进去了怎么办?那天我赶紧给他敷了冰袋,好在他只是额头撞到了,没有其他什么大碍。但是这件事情真的让我后怕了好一阵子。

还有一次,是在超市。儿子那天也差不多三岁,正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我们推着购物车,我在找货架上的东西,就让他坐在购物车前面那个专门给小孩坐的座位上。他手里拿着一小包饼干,一边吃一边看周围。

我转过身去拿别的东西,就那么一小会儿,大概也就十来秒钟吧。当我再转回来的时候,发现他已经不见了!我当时脑子“嗡”的一下,瞬间就懵了。我使劲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赶紧环顾四周,心想这么小的孩子能去哪里?

我赶紧从购物车里探出头,一边喊他的名字,一边心慌地四处张望。周围的人都看我,我感觉自己像个傻子。就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候,我听到前面不远处有个小孩子在发出咯咯的笑声,仔细一看,竟然是他!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购物车里爬了出来,不知道怎么又钻到了旁边的促销堆头下面去了。那个堆头上面摆满了各种零食,他可能觉得那里是个“藏身之处”,就钻进去了。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坐在堆头底下,手里还抓着半包饼干,一脸无辜地看着我,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那一次,我真的是腿都软了。就那么一转眼的功夫,孩子就消失在人群里,那种恐惧感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从那以后,我再带他去超市,即使他坐在购物车里,我也会让他系上安全带,并且时刻保持警惕,生怕他再玩消失游戏。

这两件事虽然结果都是有惊无险,但每次想起来,我的心跳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带孩子真的就像是在雷区里行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能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危险。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和孩子的每一次相处,也更加理解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不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知乎亲子孩子的安全无小事

我来说一些在带娃过程中曾遇到的、看到的,大家不易察觉的危险和紧急处理办法吧。



跌落


婴幼儿坐着躺着的任何用品,只要设有安全带,有标明风险提示的,都请在使用时,给宝宝扣好安全带,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安全座椅、幼儿餐椅、婴幼儿推车等。

我曾在公园亲眼见到一个4月龄左右的婴儿,从躺着的高景观推车里翻出来,砸在地上。那个婴儿的妈妈和外婆都吓得哭了起来,妈妈嘟囔着说孩子都还不会翻身到底怎么掉出来的。

估计她们都以为孩子还不会翻身,又是平躺在推车里的,放松了警惕,没有扣上安全带。大家都不知道那个孩子是怎么掉出来的,但事实就是TA的确摔了。

大家平时可能都会注意预防婴幼儿跌落,但有些侥幸的做法却依然大行其道,例如以为宝宝还小,不会翻身、不会攀爬,或只离开一会儿不会有事。

其实很多婴幼儿跌落,都发生在这种“万一”的时刻,新手爸妈们一定要注意,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美国儿科学会对预防“跌落”的安全建议:

  • ① 不要将坐在婴儿椅中的婴儿连人带椅放在桌上、椅上以及其它高于地面的物体上;
  • ② 无人看护时,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床上、沙发上、尿布台上;
  • ③ 选择尿布台时,挑选那些带有至少5厘米围栏的种类,不要将尿布台靠近窗户位置摆放;
  • ④ 对于所有装置,都请使用安全带或保险杠。
  • ⑤ 不要让孩子爬上底座很窄的梯式靠背椅,它们容易倾倒;
  • ⑥ 不要使用学步车,固定不动的活动区域是更好的选择;
  • ⑦ 如果孩子能从儿童床中爬出来,请将孩子转移到较低的床上;
  • ⑧ 所有的窗户都装上窗栏;
  • ⑨ 当孩子在滑梯或高处玩耍时,时刻留意他的安全,确保游戏设施下方有减震措施,如木屑、沙土或橡胶垫等。


万一孩子从高处跌落的紧急处理:

  • ① 检查孩子有没有外伤,包括皮肤、四肢、骨骼、关节和头颅;
  • ② 如果有皮下血肿可以用毛巾冷敷,促进血管收缩;
  • ③ 如果皮肤有伤口,用干净的纱布覆盖止血,保持伤口不被污染,速去医院就诊;
  • ④ 如果关节或骨骼出现问题,请保持原来的姿势,速去医院就诊,切勿自行处理;
  • ⑤ 如果没有外伤,要注意观察孩子神志是否清醒,有无呕吐,颅内若有损伤,可能会表现出哭闹、萎靡、激惹、惊厥等,并出现喷射性呕吐,请一定要及时就诊。


烫伤


温度超过50°的食品或物品,都请放置在婴幼儿伸手够不到的地方

我家厨房有个桌子比较矮,我们一直都把茶壶茶杯摆在上面,包括冷水壶。宝宝出生后,我只盯着炉灶和碗橱的安全问题去看,并没有意识到这块也是个安全隐患。

有一次,我习惯性地把隔夜的开水倒在冷水壶里,打算晾凉了喝,跟在我身后的、刚会走路的宝宝伸手就去抓那个冷水壶,冷水壶里的热水全部倾倒在他的胸前——但好在,那隔夜的开水,不算太烫,只让他的皮肤红了一个早上。但这事的确是让我很后怕的。

我一直以为我时刻盯着孩子,不会有烫伤这方面的问题,而实际上,只要稍有松懈,意外可能就发生了。我身边几个好友的幼儿,也都经历过烫伤的意外。

我们在孩子还小时,可能都会很在意“烫”这个问题,包括给婴儿放的洗澡水,给婴儿泡的奶粉等,都会试好温度,但孩子大一些时,我们可能就注意不到其它的一些细节了,例如我们不易察觉的电吹风使用之后的热度。


美国儿科学会对预防“烫伤”的安全建议:

  • ① 当你在抽烟、喝热饮、在炉子边做饭时,不要抱着孩子;
  • ② 不要允许别人在孩子身边抽烟;
  • ③ 给孩子洗澡前,试好水温,温度不高于49°;
  • ④ 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孩子的奶或别的食物;
  • ⑤ 在孩子喝奶前,充分搅匀,并试试温度;
  • ⑥ 把热饮等食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 ⑦ 让孩子远离热源;
  • ⑧ 把插座孔遮盖起来,将电线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万一孩子烫伤的紧急处理:

  • ① 及时帮助孩子脱离热源,如果没穿衣物,直接用流动的冷水(15°-20°)冲洗被烫伤部位至少15分钟,水流不要太大,以免将破损的皮肤组织冲掉,或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凉水中;
  • ② 如果烫伤部位穿着衣物,立刻脱掉衣物进行冲洗,若衣服和皮肤粘连,不可强行脱掉衣物,选择用凉水浸泡受伤部位衣物,再用剪子剪开衣物再进行冲洗;
  • ③ 千万不要冰敷、不要弄破水疱,不可使用酱油、牙膏、蜂蜜、紫药水和红药水等涂抹,以防感染或中毒;
  • ④ 及时就诊。


五官异物


家长一定要学一些急救措施,如果不懂处理,就立即带婴幼儿去医院就诊

据我的工作经验,在幼儿园里,常常会发生孩子眼睛进沙,耳朵、鼻子、气管等进异物的情况,幼师们也都得掌握相关急救措施,但我以前真的没有意识到,低龄幼儿也有这方面的潜在危险。

我家宝宝刚会走时很喜欢玩沙,在公园沙坑里玩沙时,就会时不时遇到他把沙撒向其他小朋友或其他小朋友把沙撒向他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眼睛进沙——他们并不是故意使坏的,但这真的是防不胜防,因为一两岁的他们总是会出其不意。


万一孩子五官进异物的紧急处理:

  • ① 如果眼睛进异物,别让孩子揉眼睛,大多数有害物体会随着眼泪流出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睛,冲出异物;如果异物停留在眼里,家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上眼皮,轻轻向上翻,用干净的湿棉签将异物清除,再滴一滴抗生素眼药水。
  • ② 耳内、鼻内如果进小虫子,用手电筒照射,蚊虫有可能自行爬出;如果是其它异物,不要自行用挖耳勺或小镊子去取,及时求助医生。
  • ③ 如果气管进异物,孩子还能呼吸、说话和哭出声,鼓励孩子咳嗽,将异物排出,如果无法及时排出,及时就诊;如果孩子面色青紫,无法呼吸,哭不出声,家长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抢救法进行抢救。


对于海姆立克抢救法,我就不写步骤了,文字并不直观,建议大家自行去找视频观看并学习。想要牢记和掌握,真的并不容易,我自己就学过,但当有一次我家宝宝呛住时,我本能的反应依然是拍他的后背,而不是用该抢救方法,所以其实还是因为不够熟练,也不够冷静。


动物咬伤


远离那些他人带出门没拴绳子的宠物。

我自己本身也喜欢宠物,对养宠物的人也没有任何不敬,但我自从有了宝宝后,的确很怕靠近那些不拴绳子的大型犬。我楼里就有一住户,有一只大型犬,出门从来不拴狗绳,一进电梯狗狗就要扑身边的人,我抱着宝宝还没它站起来高。

尽管主人反复解释她的狗狗很温柔,但我每次都能看到它在小区里和其它大型犬打架。后来有次它真就把小区里的其他小朋友给咬了,我才意识到我之前抱着孩子和它同处一电梯还是太存侥幸心理了。毕竟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都有可能随时撒泼,更何况一只宠物呢,我们不了解别人家宠物的脾性,还是尽量不要冒险,躲着些总是好的。


万一孩子被动物咬伤的紧急处理:

  • ① 如果伤口流血,家长应及时按压止血,然后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
  • ② 用干净纱布把伤口盖上,除非伤口特别大且需要止血,否则不要包扎伤口;
  • ③ 处理后立即就诊和接种破伤风疫苗、狂犬疫苗等;
  • ④ 建议48小时后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


另外,防丢失方面, @翘囤奶爸 答主也写得很全面了,我也很认同,建议大家也看看。

对于婴幼儿的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们尽好看护责任,多学些急救知识。凡事别抱着侥幸心理,能细致,就尽量细致些吧!

毕竟,很多意外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如果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那就是百分百了。

user avatar

防走丢防拐安全意识的淡薄,尤其是看护孩子的老人

这是我每每想起来都要担心的一身冷汗的事情。

我爸妈刚来北京带叶女士之初,我和媳妇儿不担心老人给孩子穿厚了吃多了睡少了,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

我们的小区环境不是很好,这是我们买房尤其是有了叶女士之后最后悔的事情。

每每有孩子丢失、当街抢娃的社会新闻爆出,我媳妇儿都会紧张的回去描述一番,绘声绘色,每次都听得我浑身冷汗。

我爸妈每次都认真听完,表态自己一定会认真看护,绝不松懈,但偶尔也会说一声:真的假的。

叶女士快一岁了,昨天晚上闲聊天,我妈突然轻描淡写来了一句:我看北京大城市,人们素质高,治安也好,哪有那么多坏人。

瞬间惊得我一身冷汗。

我不仅怕父母安全意识淡薄,我更觉得无力:能做的能说的都做了都说了,但老人的心里压根连警惕的弦都没崩起来。

我媳妇儿也是瞬间变脸了:妈你别吓我,世上哪没有坏人?!

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淡薄

现在我爸妈每天都带着叶女士在外玩耍,每当有陌生人逗叶女士二位老人是很愿意攀谈的,老家在哪多大了是他们最喜欢问的问题之一,每次遇到老乡都非常兴奋。

某次在小区门口,遇到一位老乡,攀谈下来我们的老家是一个市的,我爸兴奋到把我家的门牌地址都详细告诉了人家,并且热情邀请人家去我家做客。

回家听二老声情并茂的说完,我不忍心在他们的兴奋劲儿上泼冷水,但更不放心他们这种对任何人都毫无防备的赤诚,只能每次叮嘱:不要再把自己家地址透漏给陌生人!!!

老家农村民风淳朴,本是好事,但当我发现我爸妈在开门时连门外是谁都不问的时候,真的让我很震惊。

提醒了几次之后老人家依然故我,没办法在又一次下班我在家门口敲门爸妈直接开门后,我很凶的告诫了他们。

我相信不管二老觉得多委屈,只要哪怕心里多了那么一点点安全意识的弦,都值了。

现在开门时,二老会问一句「谁啊」,但开门动作依然迅速,我感到深深的无力。

危险防范于未然,希望天下所有孩子健康成长

今天媳妇儿开始往家族群里发相关社会新闻了,我正在搜如何防止相关意外。

人民日报的防儿童走失锦囊
歌谣不错,以后教孩子读

整理了一下能够找到的资料,大概必须要做到这些。

首先看护人的心里就得有意识:
看着凶恶的人未必是坏人,斯文有礼的夫妇,也不一定是好人。事关孩子安全,不要轻信任何一张面孔,哪怕你跟他觉得很熟很熟了!

切勿心存侥幸!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找回概率仅有0.1%,非常非常低。孩子在没有监护人的看管之下,意外溺亡,被害,被拐,下落不明,都有着极大的可能性,孩子离开父母,根本不能想象会面临什么!!

其次要做到:

1、时刻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视线,不能离开孩子太远!

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人多车多,不要心存侥幸认为闪身买个东西什么的时间很短没关系,意外就发生在一瞬间!

2、专人照顾孩子!

防止「都觉得别人在照看孩子」的情况出现,几个大人确定好,谁会一直照顾孩子,如果主照顾人临时有事,一定要交代明确孩子现在由谁看管!

3、教育孩子相关安全知识。

这个得等孩子大一点。教孩子认识警察的标识、牢记家里大人的姓名和电话、不要轻信陌生人,有条件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相关的演练。

我觉得最危险、之前我也没有意识到的,是孩子看护人(主要是老人),对儿童安全问题的意识如此淡薄。

4、利用现代设备增加安全系数

叶女士能自己跑了我就买个牵引绳,人多的地方就给她带上。已经放进购物车了,别跟我说什么牵引绳影响孩子发育,没有安全,发育算个啥。

就是下图这货:

我去了解了一下,还有个手环款的,也不错: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晚上回家就跟二老开课!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安全健康成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