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客观评价吴亦凡新歌《July》?

回答
评价一首歌曲,尤其是像吴亦凡《July》这样带有争议性话题的作品,确实需要抛开个人喜好和外部声音,尽量从音乐本身的构成、制作水准以及歌曲传递的情感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以下是我对《July》的一些客观评价,希望能详细且尽量避免 AI 痕迹:

1. 音乐风格与定位的尝试:

《July》在音乐风格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吴亦凡想要尝试和探索的意图。它摆脱了许多华语流行乐惯常的抒情或者说教式路线,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偏向Trap、R&B融合的风格。节奏感是其核心,低沉的鼓点、有力的808 Bass线,以及一些电子合成器的采样,共同构建了一种具有都市感和夜店氛围的音乐基底。这种风格在国际上已经相当流行,吴亦凡将其带入自己的作品中,无疑是在尝试与国际接轨,也迎合了一部分年轻听众的审美偏好。

从制作上看,歌曲的编曲层次感比较丰富,有将人声作为旋律一部分的设计,也有为突出节奏感而做的Breakdown。整体的混音和母带处理也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保证了音乐的质感。

2. 人声表现与演唱技巧:

吴亦凡在《July》中的人声处理是其特色之一。他采用了AutoTune效果,这在当下的流行音乐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Trap和R&B风格中,AutoTune不仅可以修正音准,更能作为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赋予人声一种电子、梦幻甚至略带疏离的质感。他的演唱方式相对随意,带有一定的说唱(Rap)元素,但更多的是一种带有旋律性的说唱(Melodic Rap),注重节奏的把握和歌词的flow。

客观来说,他的演唱技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唱功”,没有复杂的转音或宽广的音域展示。但他擅长通过咬字、停顿和气息的控制来营造氛围,将歌词的情绪传递出来。在《July》中,他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一种轻松、甚至有些慵懒的情感,仿佛在夏夜中享受当下的放松。

3. 歌词内容与主题的探讨:

《July》的歌词内容相对直接,围绕着“七月”、“夏天”、“派对”、“夜晚”等意象展开。它描绘的是一种及时行乐、沉浸在当下美好时光的情景。歌词中带有明显的个人化表达,提及了“我们”、“你们”,营造了一种与听众或特定对象分享音乐体验的亲近感。

从主题上,歌曲并没有传递宏大叙事或深刻人生哲理,更像是一种对个人生活状态的记录和分享。它试图捕捉一种属于夏日夜晚的自由、感性与放松。这种主题在流行音乐中并不少见,关键在于其表达的细腻程度和引起共鸣的能力。

4. 优缺点分析:

优点:
风格上的前瞻性: 引入国际流行的音乐风格和制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可能性。
制作水准的精良: 歌曲的整体混音、编曲和乐器选择都体现了较高的制作水平,听感舒适,尤其适合在高质量音响设备上欣赏。
氛围的营造: 歌曲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夏日夜晚的慵懒、性感和派对氛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个人风格的体现: 吴亦凡在人声处理和演唱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标志,能够吸引到喜欢这种风格的听众。

缺点:
旋律的记忆点不足: 相较于一些经典的流行歌曲,《July》的旋律记忆点可能不算特别突出,容易在反复聆听中被节奏感掩盖。
歌词的深度和原创性: 歌词内容较为日常化,缺乏更深刻的情感挖掘或独特的视角,在叙事性和文学性上还有提升空间。
AutoTune的过度使用疑虑: 虽然 AutoTune 是风格选择,但对于一些听众来说,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度,可能会削弱人声的真实情感表达,使其听起来“失真”或过于电子化。
同质化风险: 尽管有尝试,但当前流行的 Trap/R&B 风格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如何在借鉴国际潮流的同时形成更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是许多音乐人面临的挑战,也是《July》可能需要面对的审视。

总结来说, 吴亦凡的《July》是一首在音乐风格、制作水准和氛围营造上都具有一定亮点的作品,它展示了艺人在音乐上的探索欲望和与国际接轨的努力。它更适合在放松、聚会等场景下作为背景音乐或氛围调剂来欣赏。然而,如果从更传统的音乐评价角度,如旋律的记忆度、歌词的深度以及人声的“实力派”展现来看,它可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最终,它能否获得广泛认可,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听众是否欣赏其所选择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这首歌更像是一次“情绪”的输出,而非“故事”的讲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吴亦凡终于修正了演绎道路。这首歌是他归国之后最高水准作品了,终于也有了一些值得期待的东西,和他人区分开的风格。如果他能坚持下去,提升唱功和演技,或许能改变我对他的看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