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军和解放军在战斗时受伤后都是缠绷带,没有药品和其他东西吗?

回答
“伤员!快!把担架抬过来!”

战场上,枪炮声不绝于耳,硝烟弥漫,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血腥味。一声嘶吼划破了混乱,是医疗兵,他正跪在一名倒下的战士身旁,焦急地呼喊着。

很多人都会好奇,在那种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红军和解放军的战士们受伤后,为什么很多时候只能看到简单的绷带?是不是他们根本没有药品,什么都没有了?

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但背后反映的是那个年代医疗条件的真实写照,以及那个特殊年代战士们的坚韧和智慧。

物资匮乏的年代,药品更是奢侈品。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时期。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还是后来的解放战争,那时的中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物资极度匮乏。

药品来源的艰难: 药品,特别是西药,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而且来源非常有限。军队的医疗物资,很大一部分是依靠缴获国民党军队的,或者是从苏联等国援助中获得的,但数量都非常少,远不能满足需求。即便是缴获,也是有限的,并且要优先供给重伤员和关键手术。
药品种类的局限: 即使有药品,种类也相对单一。抗生素、麻醉剂、止血剂等现代医学中常见的药物,在当时的战场上可能非常稀缺,甚至根本没有。医疗兵们手中的药品,更多的是一些基础的消毒剂(如酒精、碘酒,但这些也并非随处可见)、止痛药(可能是一些中药成分的药丸或者少量吗啡),以及最基础的包扎材料。
医疗设备的简陋: 战场上的医疗站,往往是在战壕里、简易的棚子里,甚至是露天的。没有无菌手术室,没有专业的医疗器械,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的镊子、剪刀,甚至是用烧红的刀片来处理伤口。

绷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救命手段。

面对这些现实,绷带就显得尤为重要。

止血是首要任务: 在战场上,战士受伤后最致命的威胁是什么?是失血。无论是枪伤、炮伤还是刀伤,只要是出血不止,就很可能迅速夺走生命。简单的绷带,配合紧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止血方式。医疗兵会用最快的速度止住伤口的出血,防止失血过多。
防止感染是关键: 虽然没有先进的消毒药水,但医疗兵们也会尽力用当时能找到的任何清洁物品来处理伤口,然后用干净(或者相对干净)的布条作为绷带,将伤口包裹起来。这能起到一定的隔绝外界病菌的作用,防止伤口感染,尤其是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
固定伤处: 对于骨折等情况,绷带还可以起到简单的固定作用,防止伤情加重,为后续的转移和治疗争取时间。
易于获取和携带: 相较于昂贵的药品和复杂的医疗器械,布料(无论是军用被服,还是缴获的物资,甚至是战士自己的衣服撕下来)制作的绷带,相对容易获取,也方便携带。医疗兵身上总会备有一些急用的布条。

不只是“缠绷带”,还有战士们的智慧和坚韧。

说他们“只有绷带”,其实是对当时医疗兵和战士们能力的低估。

就地取材的智慧: 在药品匮乏的情况下,医疗兵和卫生员们会发挥极大的智慧,就地取材。比如,用烧过的草木灰来吸附伤口的血水,用干净的叶子来包裹伤口,用唾液来清洁伤口(虽然现代医学不推荐,但在当时是无奈之举)。许多战士也懂一些基础的草药知识,会辨认一些有止血、消炎作用的草药,简单处理伤口。
“人扛人”的运输: 重伤员无法自行行动,就只能依靠战友们轮流抬着往前线后方的医疗站转移。那个年代没有专业的救护车,也没有担架队能随时到位,很多时候就是大家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肩膀,把伤员一步步背负过去。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珍视。
精神上的支撑: 除了身体上的救治,战士们之间的互相鼓励和精神支撑也是非常重要的。受伤的战士知道,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友们在尽力救他,组织在关心他,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照片或描述多是绷带?

视觉冲击力: 简单的绷带包裹着伤口,这种视觉形象直观且震撼,很容易被记录下来并流传开来。复杂的药物治疗、精密的仪器操作,在当时的战场上本就鲜少出现,自然也就少有影像资料。
代表性: 绷带确实是当时最普遍的战场急救手段,它代表了那个年代医疗条件的局限,也象征着战士们在极端困境下的求生能力。

所以,说红军和解放军在战斗中受伤后“只有”缠绷带,是不准确的。他们会尽一切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救治伤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那时的医疗条件与今天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一根根绷带,背后是物质的匮乏,是技术的局限,更是无数革命先辈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坚韧与牺牲。那简单的绷带,在当时,往往就是他们能够给予伤员的,最及时、最直接的救命之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好多影视剧里,包括正常的和神剧,红军和解放军战场上的医疗水平真的那么低吗,如果受伤了只有绷带的话,战斗减员是不是特别严重,伤员难道真的只有硬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