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 里面的K还在
RSA 三位大佬都还在
Tony Hoare 快速排序算法的发明人,这是他26岁时的成果。
希望老爷子一直安好
附加一句,我敲喜翻老爷子的《千与千寻》看了不下五遍(๑> <๑)(。ò ∀ ó。)
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日军两个少尉军官野田毅、向井敏明约定杀人比赛,看谁能杀够一百个中国人。
这个竞赛被随军记者详细报道,其中时间、地点、所杀几人十分准确,还配发了照片。
最终比赛结果是向井杀了106人,胜过杀105人的野田毅。
这件事报道完也就被淡忘了,毕竟日军的胜利消息接连不断,这种小事在皇军眼里不值一提。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日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
高文彬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报道,于是立刻通知南京,这两名日军军官被引渡到南京,经过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二人均承认控罪。
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被执行枪决。
上图这位老人就是高文彬,他生于1921年,今年已经97岁了。
他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位健在的全程参与1946-1948东京审判的亲历者,包括他在内的17位中国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起诉、举证、辩论、审讯和量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前苏联代表团有70多人,美国代表团超过百人,为日本28名甲级战犯辩护的律师团更是多达112人,中方派出了17人。
由于采用英美法诉讼程序,所以必须要有证据,而不是一纸战犯名单就可以的。
面对此,日本战犯百般抵赖,更有甚者直呼中日没有战争。
由于抗日期间没条件也没意识搜索证据,胜利后日方销毁了许多证据,中方搜索证据十分困难,高文彬就主要负责搜索证据。
上面的两位杀人狂魔的报道就是他无意中发现的,发现之后经过半年的搜寻终于抓住了两个杀人魔,这时两人已经成了小商贩,在法庭上百般抵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法律的惩罚,在雨花台伏法。
在审判中,战犯们丑态百出。
在被逮捕前,东条英机却不敢剖腹,许多人都叫他赶快自尽,他一次洗澡后想要自杀,最终打偏心脏自杀未遂。
土肥原贤二,审判中故作镇静,脸部却不断抽搐。
松井石根,在法庭上沮丧万分,呆若木鸡。
板垣征四郎,在被告席上十分无奈。
大川周明,直接成了疯子,并且把东条英机的脑袋当做太鼓敲打。
(经评论提醒,“日本法西斯主义之父”大川周明靠装疯逃过审判,梅汝璈曾就此事说:“这是对法律正义的嘲弄。”)
他们坐在被告席上时的恐惧感要比死亡恐怖多了。
我不知道高文彬算不算大牛,因为我听过一些颇有见识的人说东京审判就是一场政治游戏,他说了许多日本名字,说这些人没有受到惩罚,处死的还有背锅的人,言语之间似乎有惋惜之情。
我一时语塞,因为我对那段历史并不算了解。
但我知道东京审判中,中方是尽力的,他们拼尽全力要让日本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希望高文彬老人健康长寿。
戈尔巴乔夫
更新:2019年8月31日,沃勒斯坦去世...
随便说几个人文社科方面的吧...
哈贝马斯,1929年出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佬,可能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目前硕果仅存的大佬了。学当代社会学理论肯定会重点讲他。
安东尼·吉登斯,1938年出生,也是社会学理论的大佬,前排有答主已经提到了。不过和哈贝马斯比,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
沃勒斯坦,1930年出生,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现代世界体系》四卷本皇皇巨著。如果不是专门查了查,我一直以为这位早已作古了,没想到还健在...
戈登·伍德,1933年出生,历史学大佬。最著名的书当然是《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几乎称得上是历史学领域的“当代经典”了。
马里翁(Jean-Luc Marion),1946年出生,应该是现在在世的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了,主要是做现象学,之前是德里达的学生。
波考克,1924年出生,政治思想史中“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马基雅维利时刻》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赫赫有名。
昆廷·斯金纳,1940年出生,同为剑桥学派大佬,最著名的作品是《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约翰·邓恩,1940年出生,同为剑桥学派大佬,和前面两位并称三剑客。
哈维·曼斯菲尔德,1932年出生,政治思想史中“施特劳斯派”的代表人物。列了剑桥学派不列施派总觉得不太对哈哈
就这些吧...
【再补充几位欧陆的思想家】
吉奥乔·阿甘本,1942年出生,代表作有《牲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等。
阿兰·巴迪欧,1937年出生,代表作有《世纪》《存在与事件》等。
雅克·朗西埃,1940年出生,早年曾和阿尔都塞合著《读资本论》,但后来与之分道扬镳。
(以上这几位都是激进左翼理论的思想家)
杨振宁
~~~~~~~~~~~~~~~~~~~~~
感谢大家的赞,这是给杨老的,哈哈。说点个人看法,杨老不管是作为一个华人的学术成就还是对中国科研事业的贡献,都值得中国人给予更多的赞誉和更中肯的评价。
想想吧,就算再过一千年,杨老仍将被物理学者和学生们了解,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呢?
~~~~~~~~~~~~~~~~~~~~~~
我并不想提杨老的婚姻生活,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评比成就,评比对人类的贡献,与人家的私人生活何干呢?再者,杨老和翁帆的婚姻是你情我愿的,无碍道德和法律,何至于不停地提出来调笑讽刺呢?
~~~~~~~~~~~~~~~~~~~~~~
下面是杨老的13项诺贝尔级学术成就,从知友
@王不二的答案里引过来的,看看吧。其中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诺贝尔奖,而规范场论则被称为“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的总成就”,其历史地位是可以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的。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
做一个更正,既然提到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那就应该提到李政道,他在这一重要发现中至少有50%的贡献(诺贝尔委员会认为李政道贡献更大)。当然,相比杨老提出的规范场论以及其他多项贡献,李老的学术成就还是稍逊一筹。
~~~~~~~~~~~~~~~~~~~~~~
评论区有些人感觉是心态崩了,换句话就是酸,他们无法接受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能拥有令人羡慕的婚姻生活,自己却是个一事无成的loser!我说话就这么直接~
~~~~~~~~~~~~~~~~~~~~~~
最后一次更新,关于杨振宁为中国做了什么?其实随便百度一下就可以了,以下内容总结自百度百科:
1.引导许多美籍华人科学家回国交流,
2.70年代参加保钓运动并成为该运动领军人物.
3.不断为中国科研事业建言献策,并直接推动清华,复旦等一大批高校的科研事业发展,比如清华的物理学发展
4,利用自身影响力,不断促进中美关系,
5,利用自身影响力为中国引进一大批顶尖华人学者,并募集多个基金会,设立多个奖学金。
可以说,从50年代直到现在90高龄,杨振宁为中国的发展是不遗余力的做贡献!
所以问题来了,评论区那些喷子,你们为祖国做了什么?
二月四日写下这篇回答,十月三十日先生去世,心情无比沉痛,世间再无传奇!
——·——·——·——·——·——·——·——·——·——
原回答
现在活着的逆天级的大牛中,最牛的不应该是金庸吗?
金庸,出生于1924年,今年已经94岁,身体棒棒硬,估计活到一百多岁没什么问题。
1955年发表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距今已经63年。
大家想象一下吧,如果你自己的第一本书出版于63年前,是什么感觉。
何况,金庸之前已经发表了很多其他著作。
香港回归要立法,他是立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因为他以前是学法学的。
1948年身无分文来到香港,飞机上一位好心的老大爷借给他十块钱,金庸白手起家创办报社“明报”,明报后来成为香港最大的报社,金庸却以一亿港元的价格将报社转让。
1973年至1989年,金庸先后多次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邀请接见。
有位女同学,看到很多电视剧开头都有原著金庸四个字,她一直不知道金庸是个人名,一直以为金庸是一家古老的图书出版机构。
一个古老的江湖传说,现在竟然还活着。
他家族的牛人不少,但都没牛过他。
表兄:徐志摩
同宗:穆旦(查良铮)
姑父:蒋百里(民国著名军事战略家)
表姐:蒋英(钱学森的夫人)
表外甥女:琼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波更新(更新于2018年2月5日23:00)
应 @江湖人称梁东东 的提议,以及回答评论区质疑最多的几个问题,更新一下解答和金庸的几件牛事。
1、关于身无分文坐飞机
答:身无分文是真的,坐飞机也是真的,借了人家十块钱同样是真的。当时金庸在上海《大公报》报社工作,《大公报》由于内战停刊,1948年3月,《大公报》在香港复刊,需要派一名电讯翻译去香港工作。上海这边的报社给金庸买好了飞机票,金庸确实是一分钱没带,因为香港报社那边的同事说好了会来机场接他,但是却没来。举目无亲的金庸站在风中是很凌乱的,幸亏同机来的香港国民日报社长潘公弼老先生借给了他十元港币,他才找到了单位。
以上出自金庸后来写的《来港前后》,刊登在1948年5月5日的《大公园地》复刊第19期。
2、关于金庸的家族及査伊璜是不是明史告密者
金庸,原名查良镛(查zhā),出生于浙江海宁县,海宁的査家是几百年的名门望族。明代查氏中进士6人,中举人17人。清代,查氏有进士14人、举人59人,仅康熙年间就有10个进士。金庸的先祖叫查慎行(1650~1727),是康熙四十二年的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是当时著名诗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康熙皇帝曾亲书“嘉瑞堂”匾额赐予查氏宗祠。
查慎行有位族叔叫查伊璜,字继佐,是明崇祯六年(1633年)杭州乡试的亚魁(第二名)。
清朝顺治年间,浙江湖州有个富户叫庄允诚,庄允诚有个儿子叫庄廷鑨,庄廷鑨读书多但是双目失明,读了很多当时人著作,写了一本《明书》(也叫《明史辑略》),里面有暗讽满清的字眼。庄廷鑨死后,其父庄允城将《明史辑略》出版,为了增加此书的光彩及向当时的文人名士致敬,擅自将江南十八个人的名字印在书上作为“校阅姓氏”,查伊璜排在第一个。査伊璜得知后,非常震惊,怕担干系,遂于顺治十七年(1660)向杭州学道检举,但学道不认为《明史辑略》有什么问题,所以未予理会。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吴之荣向鳌拜告发《明史辑略》为反书,文字狱案发,康熙二年(1663),逮捕为此书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共处死七十余人。査伊璜也被下在狱中五个月,但査伊璜申辩自己曾经先于吴之荣检举,所以后来被无罪释放。
金庸在《鹿鼎记》中所述,前半部分与史实相同,但略去了査伊璜检举一节,并把査伊璜从狱中被释放,说成是大力将军吴六奇所救。
以上是综合了清朝沈起所著《查东山先生年谱》、清末张岱所著《快园道古》、近代印鸾章所著《清鉴》等著作后整理。
3、关于金庸与其他几位大牛的关系
①穆旦原名查良铮,是金庸的堂兄,比金庸大6岁,这属于关系最紧密的。
②金庸的母亲叫徐禄。徐志摩的父亲叫徐申如,也是海宁的名门望族,徐申如最小的堂妹就是徐禄,所以徐志摩的父亲就是金庸的堂舅,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关系也还算近。
③蒋百里的妻子是日本人没错,但日本女子佐藤是蒋百里的第二任妻子,蒋百里的原配夫人叫作查品珍,查品珍是金庸同族的姑母,也就是堂姑,所以蒋百里是金庸的堂姑父,同理可得,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金庸的堂表姐。
④金庸有位堂姐叫作查良敏,查良敏的丈夫叫作袁行云,袁行云的父亲叫作袁励准,袁励准的弟弟叫作袁励衡,袁励衡的女儿叫作袁行恕,袁行恕就是琼瑶的母亲。也就是说,琼瑶是金庸的堂姐的丈夫的堂妹的女儿。再简化一点说,金庸是琼瑶的舅舅的小舅子。根据她大舅她二舅都是她舅这一定理,经过换算可得:琼瑶叫金庸叫舅舅,琼瑶是金庸的外甥女。
……这个关系就有点远了,算是八竿子能打着一点的亲戚……
4、鉴于多位知友评论说我给蒋百里的备注太简略,我修改一下:民国著名军事战略家。
5、关于金庸恨表哥徐志摩的传说
这个传言的依据是《天龙八部》中的采花恶人叫“云中鹤”,徐志摩曾经用过一个笔名也叫云中鹤。这里要澄清的是,云中鹤这个笔名,徐志摩只用过一次,基本没人知道,只是近几年被好事的网友翻出来了。
徐禄虽然是徐志摩的姑妈,但徐禄只比徐志摩大一岁。
所以,大表哥徐志摩去世那年,金庸只有7岁。
金庸知道徐志摩用过“云中鹤”这个笔名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清朝《七侠五义》中就有云中鹤这个名字。
所以,这基本上是个巧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