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不是宋词,是谁写的?

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出自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时期,词中的“昨夜”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雨疏风骤”则描绘了昨夜一场大雨伴随大风的情景。开篇的“浓睡不消残酒”则交代了词人的状态,经历了一夜的风雨,她却酣睡未醒,身体里还残留着昨日饮酒的醉意。

苏醒过来后,词人最关心的并非自己的身体,而是她精心打理的花园,特别是那株海棠。她迫切地想知道,经过一夜风雨的洗礼,海棠花究竟遭受了怎样的摧残。于是,她叫来一个卷帘的侍女,询问她。

侍女的回答是:“海棠依旧。”这看似寻常的回答,却透露出一丝不以为然,仿佛海棠花是否完好与她无关。然而,词人却从这简单的回答中,感受到了更为深层的信息。她相信,经过昨夜那样剧烈的风雨,海棠花绝不可能“依旧”完好。海棠本就娇嫩,花瓣繁密,在风雨中极易凋零。

于是,词人发出了那句千古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是在质问侍女,也是在自问,更是对大自然无情摧残的一种感慨。这里的“绿肥”指的是叶子变得更加繁茂,经历了雨水的滋养,它们的颜色和生长都更加旺盛;而“红瘦”则点明了词人最担忧的结果——海棠花已然凋谢,红色的花瓣被风雨打落,所剩下的,不过是翠绿的叶子。

这首词以极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更展现了词人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她不仅关心自然景物的变化,更能从细微之处体察物是人非的况味。这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所以流传千古,在于它所传达的那种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惋惜,以及对自然造化无常的深刻感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风婉约,善于写景抒情,将个人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融合,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她的词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更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是宋词的题目,而是李清照写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中的一句,是这首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是青花词,景德镇写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