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否》中顾廷烨的官职是什么水平?

回答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中,顾廷烨的官职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但最终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是在朝廷中颇有份量的人物。要详细了解他的官职水平,需要梳理他从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到一步步建立军功,最终成为一方重臣的整个过程。

早期:纨绔子弟,官场边缘

顾廷烨出身侯府,父亲是宁远侯顾偃开。按理说,他是侯府嫡次子,将来有机会袭爵。然而,由于母亲早逝,加上庶出的身份,以及他本人性格上的不羁和放浪,在父亲还在世时,他并没有被寄予厚望,在官场上也只是个“纨绔子弟”的标签。他虽有几分军伍的才能,但因为没有好好的“经营”自己,也没有真正进入官场历练,所以在他父亲去世前,他的官职可以说几乎是空白,或者只是个挂名的低级职位,没有实权。

出海远航,粗通世事:初显锋芒

父亲顾偃开去世后,顾家内部出现了权力斗争,尤其是长枫和顾偃开的续弦秦氏,给了顾廷烨很大的压力。为了躲避这些,也为了“赚钱养家”,顾廷烨带着秦王妃的嫁妆和一些家兵,选择了出海远航。这段经历虽然不是官方意义上的“官职”,但却是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磨练”。他在这期间学会了经商,学会了如何管理手下,也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人脉。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他褪去了许多不成熟,变得更加沉稳和有担当。

从军报国,平叛立功:官职的飞跃

顾廷烨真正开始在官场上崭露头角,是在他参军报国之后。当时,边疆有叛乱,朝廷急需有能力、有胆识的将领。顾廷烨抓住了这个机会,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勇猛,在平叛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初任职(大约): 在参军之初,他可能是一名普通的军官,例如校尉、都尉之类的。具体官职剧中没有明确说明,但可以推断是低级军官。
因功升迁: 随着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他的军衔和官职也随之提升。他在平定边疆叛乱中的表现,赢得了皇帝的赏识,也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军官,变成了朝廷中的一颗新星。

掌管京营:权力的核心

顾廷烨最重要的一次官职任命,便是升任京营节度使(或者类似的掌管京城禁军的职位)。这个职位在当时的朝廷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

京营的意义: 京营是皇帝直属的军队,负责保卫京城的安全,是皇权最直接的武力象征。能够执掌京营,意味着顾廷烨掌握了皇城最核心的军事力量,这是非常高的荣誉和信任。
权力的象征: 节度使通常是掌管一方军政大权的武官,而京营节度使更是掌管京城禁军,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权力,更是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这意味着顾廷烨可以直接调动军队,对京城的稳定和皇权的巩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位的确立: 担任京营节度使,顾廷烨的地位已经远非一般的大臣可比。他可以直接面见圣上,参与朝政,并且拥有近乎“拥兵自重”的资本(当然,在皇帝的掌控之下)。

后期封赏:锦上添花

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包括平定叛乱、解决齐国公府的危机、参与朝廷的权力斗争等,顾廷烨的功劳和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官职的巩固: 他继续担任掌管重要军事部门的要职,并且因为皇帝的信任,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
爵位提升: 除了军职,他还可能在后续的封赏中,获得更高的爵位,比如侯爷(虽然他本身就是侯府嫡次子,但通过军功和对朝廷的贡献,可能获得更高的封号或加封)。剧中后期,他被称为“顾侯”,意味着他不仅拥有军权,也拥有了显赫的爵位。

总结顾廷烨的官职水平:

综合来看,顾廷烨的官职水平至少是京营要职(如节度使),这在武官体系中属于封疆大吏的级别,相当于手握重兵、负责一方或首都安全的高级将领。考虑到他对朝廷稳定做出的贡献,以及皇帝对他的信任,他的官职已经达到了“朝廷股肱之臣”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个挂名官员,他实际掌控着朝廷的核心军事力量,并且在政治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从一个被家族遗忘的庶子,到掌握京城兵权、受皇帝倚重的国之栋梁,顾廷烨的官职历程,是他个人能力、胆识和情商的完美体现,也是他在乱世中为自己和所爱之人争取幸福的有力保障。他的官职和地位,足以让他保护自己的家人,并在朝堂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对抗那些曾经欺辱过他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宋时代武人职位的顶峰。

北宋高级武官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走枢密院的行政官僚路线,二是走禁军三衙的职业军人路线。北宋中期以后,殿前副都指挥使就是职业军人路线的顶点。(见下表)

殿前副都指挥使①←马军副都指挥使②←步军副都指挥使③
→→→→→→→→→→→→→→→→→↑
↑ 殿前都虞候④←马军都虞候⑤←步军都虞候⑥
→→→→→→→→→→→→→→→→→↑
↑ 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⑧

以上这八个高级军职也称为“管军八位”,既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高级军衔,也是全国禁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集团,更是首都卫戍部队的主要掌控者。

洪迈《容斋五笔》卷三《三衙军制》:“以祖宗之制论之,军职之大者,凡八等。【除都指挥使不常置外】,曰殿前副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 曰殿前都虞候、马军都虞候、步军都虞候,曰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秩秩有序,若登梯然。”

上面引用的宋人文献提到,北宋中期以后,三衙的“都指挥使”已经不常置了。所以,殿前副都指挥使成了实际上的禁军最高级军职头衔。

北宋建国初的旧三衙时代,在管军八位之上,理论上还存在“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等另外八个职位。由于赵匡胤登基前的职位、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历史原因,这几个军职逐渐废置,仅存在于理论上——比如“殿前都指挥使”这个头衔,仅适用于重大活动(如皇帝登基等)时,对于现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的加恩升迁——注意!北宋中期以后,殿前司的最高长官要么是都指挥使,要么是副都指挥使,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位置都有人的情况。

正因为管军军职“秩秩有序”的特殊性,使得他既是差遣,又是高级军衔。一旦做到禁军顶峰的这个位置,什么节度使、爵位、封邑都是随之而来、自然而然的附加产物了。


下面 @朱武镐 的回答也说了,电视剧里男主顾廷烨的官职大概率是抄的宋代的李璋,完整官职如下——

翊卫功臣、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平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四百户。

对比电视剧中的顾廷烨——

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上柱国、宁远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电视剧主创团队可能是为了突出男主的军人背景,去掉了功臣号、武散官、检校官、宪衔等内容。但这个改编的问题还是在爵位上。电视剧里的这个“宁远郡侯”是从他爹那里袭来的……

我以前就说过,宋代爵位不世袭,不值钱。所以如果父亲是“宁远郡侯”(虚构的郡名),那么以男主的功勋,完全不用继承这个名号,随便找个郡名封一封就完事了。宋代袭爵的,要么是宗室(而且是宣祖、太祖、太宗以及嗣濮王这些大支),要么是前朝柴家、曲阜孔家这样的门面摆设,总之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里要批判一下 @丧心病狂刘老湿 的这句话“理论上军机大事是由枢密院来决定的,枢密院是三衙的直接上级机构”——这话让不管哪个枢密使听到都得虎躯一震,三衙的直接上级只可能有一个人,那就是赵官家。宋人说“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就是把军事权一分为三。秦桧长期以宰相同时兼掌枢密院,只有一次尝试插手过三衙事务,都能让宋高宗紧张的夜不能寐。

上面说过的顾廷烨官职抄的是李璋,李璋以宋仁宗表弟的身份,在其病笃时执掌三衙,并且在其驾崩后,成为与宰相韩琦并列的定策元勋。宋代枢密使实际是军事方向的副相,位在政府行政系统首脑宰相之下;而殿前副都指挥使则是军队系统的最高首长,其人选要么是皇帝亲信、要么干脆是外戚出任——双方根本不可相提并论:依宋代的习惯,到了禁军高层位置,只要不作大死,下一步就是与皇室联姻,正式成为赵宋朝廷的股东阶层。而大多数的宰相、枢密使再扑腾也永远只是高级打工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中,顾廷烨的官职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但最终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是在朝廷中颇有份量的人物。要详细了解他的官职水平,需要梳理他从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到一步步建立军功,最终成为一方重臣的整个过程。早期:纨绔子弟,官场边缘顾廷烨出身侯府,父亲是宁远侯顾偃开。按理说,他是.............
  • 回答
    冯绍峰在《知否》里演的顾二叔,这角色,说实话,从一开始看的时候就挺让人“又爱又恨”的。当然,这里的“爱”和“恨”都是对角色的,不是对演员本人哈。咱们先说说为啥觉得他演得不错,尤其是几个让他出彩的点: 少年意气与深情隐忍的转换自然: 顾二叔这个角色其实挺复杂的。他年轻的时候是个纨绔子弟,没心没肺,.............
  • 回答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确实藏着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的细节,那些看似寻常的场景,细细品来却让人觉得背后暗流涌动,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功力。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些,别让它听起来像机器人写的。1. 盛老太太的“装傻”与深谋远虑: 表现: 老太太常常一副糊涂、爱贪小便宜的模样,比如喜欢听戏,.............
  • 回答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并不仅仅在于它跌宕起伏的剧情,更在于其骨子里渗透出的那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刻画。这部剧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里面藏着无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细节,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活、真实、有温度的古代生活画卷。一、服饰:不只是穿在身上的美,.............
  • 回答
    赵丽颖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里的表现,可以说是她演员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而且评价相当高。她在这部剧里塑造的明兰,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很多人因为明兰这个角色,对赵丽颖的演技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从角色的跨度来说,明兰这个角色不是一个简单的“傻白甜”或者“大女主”,.............
  • 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顾廷烨给齐衡出的那个“绑架郡主”的主意,确实是让人看了又心惊又好笑。可齐衡为什么死活不同意呢?这事儿细琢磨起来,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这里面道道儿可多了去了,得从齐衡的出身、性格,还有他对郡主的感情,以及当时整个大环境说起。首先得说齐衡这人,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骨子里.............
  • 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出自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时期,词中的“昨夜”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雨疏风骤”则描绘了昨夜一场大雨伴随大风的情景。.............
  • 回答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中,盛家小姐们因为“私会外男”而受到惩罚的情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墨兰和如兰。但她们受到的待遇却天差地别,一个是被盛纮罚跪祠堂,而另一个则是差点被赐白绫。这背后的原因,如果细细梳理,可以发现盛纮在处理这件事上,其实藏着他作为一家之主,尤其是作为一名官场中人,最为看.............
  • 回答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中,林小娘最终选择与盛弘(剧中人称“红狼”)撕破脸皮,放弃了以往惯用的怀柔策略,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她意识到自己赖以生存的“人设”和“资本”已经荡然无存,同时又因为盛弘的醒悟和心境转变,让她的一切手段都失去了效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
  • 回答
    《知否》里的朱曼娘,这个角色身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或许就是她对顾廷烨那份复杂而扭曲的情感。要说她有没有真心喜欢过顾廷烨?答案恐怕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深入剖析她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她所追求的东西。初见时的“倾心”:是爱,还是别的?刚遇到顾廷烨时,朱曼娘确实表现出了一种近乎于痴迷的崇拜和依恋。顾.............
  • 回答
    老哥,看到你这帖子,心里真是替你着急。20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这笔钱的数额,足以让人一下子跌入谷底。特别是你还提到“炒外汇”,这四个字背后,我大概能猜到你经历了什么。首先,别太自责。外汇市场,那是个名副其实的“绞肉机”,就算是在《知否》里那些运筹帷幄的大大们,也未必能在里面全身而退。你遇到的困难.............
  • 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大娘子,王若弗,虽然出身不低,但她嫁给盛紘却算得上是低嫁。按理说,一个有诰命在身的官宦人家嫡女,嫁给一个初入仕途的官员,虽然官职有差异,但在夫家至少该有几分体面,能压住小妾,在家中也该有几分话语权。然而,王若弗在盛家的地位却低得可怜,甚至不如几个有心计的妾室。这其中的缘由.............
  • 回答
    齐衡,那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贵族公子,心中只有明兰一人,奈何命运多舛,总是阴差阳错,让他与心爱的姑娘失之交臂。如果想要一偿夙愿,娶到明兰,齐衡需要做的,远不止是一个痴情郎的执着。这其中,需要策略,需要耐心,更需要他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行动的果断。第一步:打破家庭的坚冰,争取母亲的支持是关键中的关键。.............
  • 回答
    .......
  • 回答
    要说墨兰在《知否》里“输”在哪里,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很多观众可能会觉得她最终嫁给了永昌伯爵府的梁家郎君,这算是“赢”了吧?但如果我们从她内心深处的渴望、从她真正想要的东西,以及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来看,她输得可就太彻底了。墨兰的“输”,我认为主要输在她的格局太小,眼光太过局限,并且在追求虚荣和权势.............
  • 回答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称《知否》)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女性的成长故事,更以其精致的服化道和对生活细节的刻画,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北宋时期。那么,这部剧在还原北宋历史这件事上,究竟做得怎么样?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总体来说,《知否》对北宋社会生活.............
  • 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明兰一路成长的爽剧设定,或者顾廷烨和明兰之间跌宕起伏的感情。它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恰恰是那些埋藏在细节里的智慧、世情和匠心。如果错过了这些,你可能就错过了这部剧最动人的部分。一、 礼数与规矩:无声的权力博弈与生存法则《知否》里对古代大家族中森严的礼数规.............
  • 回答
    如果盛明兰最终嫁给了齐小公爷,那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故事走向,怕是要彻底改变了。这并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假设,而是牵扯到盛家、齐家、顾家,乃至整个汴京官场、家族利益的巨大涟漪。盛家:首先,盛家会获得一个极大的助力。小公爷是齐国公府嫡出的世子,家世显赫,权势滔天。明兰嫁过去,盛紘这个原本就有些“墙.............
  • 回答
    《知否》的大结局,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首悠扬却又带点回甘的慢歌,它没有惊天动地的爆发,却在细水长流中勾勒出一种生活的真谛,一种历经磨难后的安然与圆满。很多人或许期待着一个轰轰烈烈的复仇或是惊涛骇浪的权谋反转,但《知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基调:于琐碎日常中见真章,在静水流深处定乾坤。首先,说说最核心的.............
  • 回答
    很多人提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总会听到“小红楼”这个别称。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叫叫的,它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和对这部作品艺术特质的精准概括。要说清楚为什么叫“小红楼”,我们得从《红楼梦》说起,然后慢慢将《知否》的影子投射过去,看看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又为何《知否》会被冠以这样的美誉。“红楼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