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内容营销可以脱离品牌或产品,只做有趣的内容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直击了内容营销的核心:内容与目标之间到底有多大的距离?

简单粗暴地说,完全脱离品牌或产品,只做“有趣”的内容,在内容营销的范畴里,是很难真正实现其价值的。

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

1. 内容营销的本质:驱动商业目标

首先,我们得明确“内容营销”这个词的后半部分——“营销”。营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驱动商业目标。这可以表现为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销量、转化潜在客户、建立用户忠诚度等等。

而“内容”只是实现这个营销目标的手段。它就像你手上的一把锤子,锤子本身可以是设计的很漂亮,握起来很顺手(有趣),但如果不知道这把锤子是要用来钉钉子、还是拆墙,它就只是一个摆设,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

2. “有趣”的定义与边界

“有趣”这个词太主观了。

对谁有趣? 是对你的目标用户有趣?还是对你自己有趣?
有趣的点在哪? 是幽默的段子?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知识点?还是温暖人心的故事?

如果只追求“有趣”,而这个有趣的点与你的品牌调性、你的产品解决的用户痛点、你的目标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那么即使内容再有趣,它也可能像一颗闪烁但无根的流星,短暂吸引一下眼球,然后就消失了。

3. 潜在的风险:空洞的流量与品牌稀释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做高端咖啡的品牌,你创作了一系列关于“猫咪的奇趣生活”的短视频,这些视频可能非常火爆,吸引了大量粉丝。但问题来了:

这些粉丝是来喝咖啡的吗? 很有可能他们只是喜欢猫,对你的咖啡品牌本身并不感兴趣。一旦你开始在视频里植入咖啡相关内容,那些单纯喜欢猫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格格不入”而流失。
你的品牌形象会变成什么? 你的品牌会被打上“猫咪”的标签,而不是“高品质咖啡”。这不仅没有帮助你卖出咖啡,反而可能稀释了你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
转化率几何? 即使有一部分观众因为内容有趣而关注了你,他们能转化为你的咖啡消费者吗?可能性非常低,除非你的内容巧妙地将咖啡与猫咪生活产生了某种有意义的连接。

4. 如何让“有趣”为品牌服务?

关键在于连接。让你的“有趣”内容与你的品牌或产品建立起一种自然、巧妙、甚至意想不到的联系。

挖掘品牌故事中的趣味: 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创业的艰辛、创新的故事、创始人的一些有趣的小怪癖。把这些挖出来,用有趣的方式讲述。
从用户痛点出发,用幽默化解: 你的产品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把用户在使用产品前后的困扰,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顺理成章地展示你的产品如何解决了这个问题。
产品特点的趣味化解读: 你的产品有什么独特的卖点?与其枯燥地罗列参数,不如用有趣的比喻、夸张的场景、或者创意的动画来展示它的强大。
围绕用户兴趣,但要带回品牌: 如果你的用户对户外运动感兴趣,你可以创作一些关于户外探险的有趣故事、攻略,但在内容中巧妙地植入你的户外装备品牌。例如,在讲述一次惊险的攀岩经历时,重点突出你的装备如何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可靠支持。
价值观的趣味表达: 你的品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用有趣的故事、人物、或者挑战来生动地诠释这些价值观。

打个比方:

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商业目标)。你带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笑话(有趣的内容)。

如果这个笑话跟寿星或派对的主题毫无关系, 可能会让大家笑一下,但效果有限,而且可能显得你有点“不合时宜”。
但如果这个笑话是关于寿星过去某个有趣的经历,或者跟派对的主题完美契合, 那么这个笑话不仅能让大家开怀大笑,还能增进大家对寿星的了解,让派对气氛更加融洽,甚至能加深你和寿星的关系(品牌价值)。

所以,结论是:

可以做有趣的内容,但绝对不能脱离品牌或产品。

“有趣”应该是内容营销的表现形式,是吸引用户注意、引发共鸣的手段,但它的内核,它的最终归宿,一定是服务于品牌或产品的商业目标。

内容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找到那个让你的品牌“有趣”且“有价值”的交集,并持续地、有策略地与目标用户进行沟通。否则,那些孤零零的“有趣”内容,终究只能成为互联网上的过客,无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成果。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美食家,你想让更多人知道你对食材的品鉴能力(品牌),你写了一篇关于“如何用最地道的意大利方式品尝马苏里拉奶酪”的文章(内容)。这篇内容不仅有趣,而且非常精准地传达了你对美食的专业和热爱,自然会吸引到同样热爱美食、愿意为你推荐的消费者。这就是将“有趣”与“品牌”紧密结合的体现。

脱离品牌或产品的内容,更像是“内容创作”或者“娱乐内容”,而不是“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永远都带着“营销”的目的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好不要这么做。营销的目的是销售产品。吸引注意力当然是好的,但是不能推动产品销售也是无用功。还是要结合产品的特点,我记得美国有个卖搅拌机的,每当新出一部iPhone,他都会做一个视频,投到自己的搅拌机里面粉碎,这个就挺好,结合了产品的特点。(后里好像没报道了,估计是新款iPhone太结实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