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08 年的四万亿计划对现在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回答
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又称“十项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中国政府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一项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这项计划旨在通过政府投资和信贷支持,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在实施了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它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1. 成功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稳定了经济增长: 这是四万亿计划最直接和最显著的成效。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避免了大规模失业和企业倒闭的风险。如果中国经济也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大幅衰退,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2. 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交通运输: 大量资金投入到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例如,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在此期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交通运输条件,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区域经济联系。
能源和水利: 对能源(如电网改造)和水利设施的投资,增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和抗灾能力。
城镇化: 刺激了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为大量农村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3. 促进了特定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
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 通过信贷支持和减税等措施,这些传统产业在危机期间得以维持,并有部分企业得以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的孕育和发展: 虽然计划侧重于传统基建和产业,但其中的部分资金也间接或直接地流向了与科技创新相关联的领域,为后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部分基础。

4. 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地位。

5. 稳定了社会预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在外部环境严峻的情况下,政府采取的有力措施,有效安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预期,提振了民族自信心。

消极影响:

1. 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融资平台模式: 四万亿计划的资金大部分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s)进行的。这些平台通过发债、信托等方式进行融资,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资金来源,但同时也积累了巨额的隐性债务。
过度举债: 为了完成投资目标,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导致债务规模迅速膨胀,潜在的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这成为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2. 导致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问题恶化:
传统产业的刺激: 对钢铁、水泥、汽车等传统产业的大量投资和信贷支持,在短期内刺激了需求,但也加剧了这些行业原有的产能过剩问题。当经济刺激效应减退后,过剩的产能成为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低效投资: 部分投资项目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存在重复建设和低效投资的现象,资源浪费严重。

3. 引发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
货币供应量增加: 为了支持大规模投资,央行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通胀抬头: 2009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经历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CPI一度高企。
资产泡沫: 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也助长了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导致房价快速上涨,形成了部分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金融风险。

4. 可能挤压了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的空间:
资源倾斜: 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信贷资源和项目审批优势,可能挤压了民营企业在资源获取、市场竞争方面的空间。
“国进民退”疑虑: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在危机时期对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扶持,可能加剧了“国进民退”的趋势。

5. 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增加: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虽然拉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更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加剧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挑战。

6. 经济结构性失衡可能加剧:
过度依赖投资拉动: 长期来看,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也削弱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区域发展不平衡: 投资的分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发展差距。

总结:

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关键时刻起到了稳定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决定性作用,避免了中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泥潭,并为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这项计划也伴随着显著的代价,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累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恶化、通货膨胀压力以及可能的环境和社会成本。

可以说,四万亿计划的积极影响是显性且短期的,它成功地“救火”了经济。而其消极影响则更具隐蔽性、长期性和结构性,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走向。在评价这项计划时,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同时也要认识到它所留下的长期挑战。中国政府在后续的经济工作中,也一直在努力化解这些消极影响,例如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增长模式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本书叫《大而不倒》,建议各位看看。

中国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和美国次贷危机实质上一样的,都是企业道德风险作用下,整个经济的资本配置出现了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大企业(包括那些城建公司)获得了政府的隐性担保,在银行和民众眼里大而不倒,因此他们可以无限获得资本。当企业只要足够大就可以免除破产的风险时,那么企业就会偏爱于做大基本面,减少对利润与效率的关注。企业想要规模扩大,最好的方式就是融资,想要融资比别人多,最好的办法就是资产比别人多,因为银行和民众都偏爱重资产公司,于是企业都开始投资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重资产行业,其结果自然是资本产出比断崖式下跌。

在发展经济学上有条件法则叫卡尔多规律(定律),讲的是GDP增长和制造业增长高度正相关、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制造业增长高度正相关、劳动增长率和其他产业负相关。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规律,在于只有制造业存在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其他的行业,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农业,都存在规模报酬递减。比如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化肥投入和劳动力,农业的增长是有限的;同样金融行业则由于科层的增加,行政成本增加,使得收益减少。

因此在中国这类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其他行业,农业本身的生产率也需要大量提高,此背后的城市化才是中国的核心问题。那么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自然是制造业升级、产业链整合、品牌维护(塑造),只有制造业本身高速发展,那么其他行业的进步才是有源之水。这几年中国500强大部分企业资产产出比都下降了,许多企业的利润率甚至不如银行利息,而只有金融业的利润不变(提高),按照上面的卡尔多规律,我们知道金融业发展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其背后必然有问题。

其背后问题就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大而不倒。在金融业高度垄断和利息管制情况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没有兴趣给高风险的成长企业融资,他们更倾向于给重资产公司融资。比如同样是钢铁厂,一个厂花1亿研发一种新型汽车用钢,另一个企业花一亿扩充产能,如果你是银行你给哪个企业贷款?显然是后者。前者研发没成功,你从哪里要贷款?后者扩产失败,你至少可以拍卖机器。同样是运动品牌,李宁这样增长前景很小、却资产很多的公司贷款,和一家增长前景不错、资产很少的山地运动品牌贷款,你是银行主管你给谁批贷款?如此,既然资产多久容易获得贷款,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企业本身做大。

企业做大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担保,破产的风险会小许多。这不仅仅是国企问题,民企也有这样的问题,不仅是以P2P为代表的金融企业问题,实体经济也有。比如陕西榆林多地的煤老板,通过12%以上的年息融资,然后投资金融、房地产和能源等多个行业。经济泡沫破裂以后,当地政府开始鼓励金融系统继续给这些煤老板输血。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只要大到可以影响当地政府,那么这些企业根本就没有破产风险,结果是全民埋单,因此实际中国有一大批的通用、克莱斯勒。

当企业层面存在着如此的金融逻辑时,政府刺激就不会对社会整体的效率提高有多少作用,甚至政府刺激本身还会恶化经济环境,因为资金越宽松垃圾企业可以获得更多资金,而政府钱不是凭空来的,它实际上是从个人和企业征收的税。当政府不断补贴劣质企业时,其实就是优质企业在不同劣质企业,其结果自然是大量企业负债率不断上升、资产产出比不断下降。因此很多媒体报道

今年实际赤字超5万亿,刺激水平其实已经超2008年

了,然而现实中大家对经济的印象除一二线城市地王频现外,没人觉得这轮刺激有什么作用,甚至发现家乡破产的店铺越来越多。

所以说说解决刺激背后企业微观融资领域的问题才是关键,这个时候很多人必然提到私有化。就像上面说的,企业私有化本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榆林的煤炭业和房地产业就是代表,美国的通用、克莱斯勒也是代表。如果不解决企业对政策影响能力,不改变企业的规模,企业融资和道德风险问题就永远悬着,那么私有化不过是缘木求鱼。即便是特别崇尚自由经济的智利前总统普诺切特,当初私有化了银行业,发现也没作用,只要又国有化银行业,其逻辑就在这里。

因此问题的关键一是要优化金融结构,包括P2P企业在内破产并不说明放宽管制有问题。银行业是低风险、低回报,自然破产风险小,新进入的企业都在高风险、高回报领域,自然破产增加。创新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类金融机构,高风险、轻资产的公司自然无法融资,产业升级无从谈起,因此问题的关键是监管这些新金融机构,而不是杯弓蛇影的不再审批。

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产业整合不能再是以兼并为主了,而应该是分拆。因为兼并的结果自然是企业规模更大,那么他们的政策影响力也就更大,破产可能性更低,于是越改革效率越低。因此产业整合应该像上个世纪90年代一样以分拆为主,比如把铁道部分拆成铁建、铁通、运营三个系统,电信分拆成移动和电信两个系统等等。

以上都是愚见,看官勿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又称“十项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中国政府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一项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这项计划旨在通过政府投资和信贷支持,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在实施了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它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1. 成功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
  • 回答
    如果没有 08 年政府的“四万亿救市”,中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回望 2008 年那个风云变幻的秋天,全球金融海啸席卷而来,昔日不可一世的华尔街一夜之间风雨飘摇。在中国,同样是山雨欲来,国内经济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祭出了雷霆手段——“四万亿救市计划”,这笔巨款如同一剂强心.............
  • 回答
    要理解2017年中国政府预计增加45万亿固定投资(通常指的应该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上限或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目标等相关表述,因为政府直接“增加45万亿固定投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更常见的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手段推动投资),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并与2008年的“四万亿”进行对比分.............
  • 回答
    “五鬼闹中华”这个说法,出现在2008年,当时中国正经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从全球范围来看,2008年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而对于中国而言,这一年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然而,“五鬼闹中华”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带有特定政治色彩和情感倾向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入管局保留申请资料的年限,以及您04年赴日留学、08年退学回国后再次申请赴日可能遇到的情况,我来给您详细解释一下,尽量说得明白一些,如同朋友之间聊天一样。首先,日本入管局(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一个非常明确的“永久保留”或者“固定年限保留”所有申请资料的说法。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
  • 回答
    最近的物价确实让人捏把汗,感觉什么东西都在往上涨。打开手机,除了新闻里播报的宏观经济数据,身边聊天的内容也少不了“这东西又贵了”“以前才多少钱”。从柴米油盐到出行成本,再到一些大件商品,似乎都在悄悄地,或者说毫不留情地往上爬。这种普遍的涨价,确实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开始“观望”起来。大家好像都在等着.............
  • 回答
    .......
  • 回答
    2008年北京奥运会,毫无疑问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辉煌的名片,而在国际社会的眼中,这场盛会也留下了诸多深刻的印象和评价。整体而言,国际社会的评价是相当积极和赞赏的,但如同任何大型国际事件一样,也存在一些细致的、甚至带有一些保留的看法。压倒性的赞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令人惊叹的组织能力与执行力.............
  • 回答
    回看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国无疑是这场风暴中相对坚挺的国家之一。但说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当年的负面影响,这个说法可能过于绝对,更准确的理解是,中国以其独特的应对方式,有效地缓解并逐步消化了那场危机带来的冲击,但一些长远的影响和调整仍在继续。彼时,全球经济如同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寒潮,金融体系濒临.............
  • 回答
    .......
  • 回答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由于日本在20世纪末经历过长期的经济衰退和房地产泡沫破裂,其经济体系在危机来临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风险对冲,加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因此日本在这次全球危机中的表现,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显得相对“稳健”一些,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要详细讲.............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关于美国人均GDP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幅超越其他发达国家,这其中蕴含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美国更牛”就能解释。要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需要澄清一点:“大幅超越”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需要更精确的定义。 如果我们看绝对数值,美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在不同时间点对同一事件的感受差异,以及这种感受的演变。确实,很多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那种民族自豪感、全民参与感达到了一个顶峰,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仿佛已经掏空了我们所有的热情。但到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人熬夜看比赛,讨论奥运健儿,.............
  • 回答
    从“一声叹息”到“继续加油”:刘翔退赛风波与乒乓摘银背后,国民心态与网络环境的深刻变迁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的退赛,如同一记重磅炸弹,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铺天盖地的争议和指责。而近些年,当乒乓球名将无缘金牌,遭遇舆论“冷遇”时,却能收获大量的鼓励和理解。这短短十几年,国民的心态和网络环境究竟发生了.............
  • 回答
    战国“银半两”与亚历山大银币,一个是中国的古钱币,一个是西方古典时期的钱币,它们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差异,确实挺能说明问题的。你提到的“08年战国银半两拍出100多万,亚历山大银币才几千”,这个对比很有意思,背后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得从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稀有度说起。 战国“银半两”:.............
  • 回答
    要是姜文来操刀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张艺谋的压轴那叫一个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一股脑儿全抖出来了,看得人心潮澎湃。但姜文不一样,他骨子里是那种“不服管,不走寻常路”的劲儿。如果让姜文来,我猜开幕式肯定不会是那种“人海战术”的宏大叙事。姜文的风格,你知道的.............
  • 回答
    关于08年奥运会上是否应该向戴口罩的外国运动员道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背景、文化认知、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戴口罩”这个行为的背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时,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空气质量问题确实是当时社会和国际社会关注.............
  • 回答
    关于科比在08年或11年实现第二个三连冠的历史地位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假设,也很容易引发球迷们激烈的讨论。如果真的发生了,那对科比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不妨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两个关键的赛季,以及“如果”的可能性。 2008年:梦碎波士顿 2008年的湖人.............
  • 回答
    这俩片子,虽然都是讲金融危机,但视角和时间线对不上。《利益风暴》更多的是聚焦在“危机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而《大空头》则是“在危机发生前,有人发现了端倪并进行操作”。要把它们放到 08 年次贷危机这个大背景里,得这么捋:故事的开端:危机前的暗流涌动(《利益风暴》的背景)想象一下,在 2000 年初,.............
  • 回答
    用友网络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7.08亿元,同比下滑28.2%,这是一个显著的下降。造成这一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 疫情反复与不确定性: 尽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所复苏,但疫情的反复依然对企业运营造成了不确定性。尤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