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起义 为什么将领起义部下会跟从?

回答
将领起义,麾下士卒为何甘冒奇险,随之赴汤蹈火?这背后,绝非单凭一个“服从”二字就能概括的简单逻辑。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心理、情感、利益和环境的产物。让我来细细道来。

一、 对将领本人的绝对信任与仰慕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士兵跟随将领,首先是基于对将领的了解和认同。

战无不胜的神话: 许多能发动起义的将领,往往是将领生涯中身经百战,屡获胜绩的常胜将军。在士兵心中,他就是战场上的神,是带来胜利和荣耀的化身。这样的将领,即使让他去摘星星,很多士兵也会相信他有办法做到。
过人的军事才能与魅力: 不仅仅是胜利,更在于将领在日常训练、作战指挥中展现出的过人才能。他能制定出有效的战术,能洞察战机,能带领大家在绝境中求生。这种能力,让士兵对他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依赖。
知遇之恩与情感纽带: 许多将领并非一朝得势,他们往往在基层摸爬滚打,提拔了一批心腹亲信。在晋升过程中,将领会看到某些士兵的潜力,给予他们机会,甚至在关键时刻救他们于危难。这种“知遇之恩”,会在士兵心中种下深深的感激和忠诚。很多起义,其实是基于这种 오랜 세월 (长久岁月) 积累下来的个人情感连接。士兵们不是在为“朝廷”或“国家”而战,而是在为“他们自己的将领”而战。
个人榜样与精神领袖: 一位优秀的将领不仅在战场上威风凛凛,在生活中也可能展现出公正、勇猛、慷慨等品质。他可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吃粗粮,睡地铺,甚至亲自参与危险的冲锋。这种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能够激发士兵的士气,让他们愿意追随。

二、 对现有体制的强烈不满与绝望

起义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它往往是长期压抑下的爆发。士兵跟从将领,也是在逃离一个他们认为不公平、不公义、甚至让他们无法生存的旧秩序。

腐败与压榨: 当朝廷腐败不堪,官吏贪婪无度时,士兵们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粮饷被克扣,装备得不到保障,甚至连战死沙场的抚恤金也会被层层盘剥。这种被压榨的感觉,会让士兵们对现有的统治者产生深深的仇恨。
不公与歧视: 士兵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却可能因为出身、地域或其他原因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晋升无望,奖赏被他人冒领。这种“寒窗苦读无人问,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凉,容易让他们产生“何不从我将领,另开一片天”的想法。
政局动荡与生存危机: 当国家政局不稳,战乱频仍,老百姓和士兵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他们渴望的是安宁和秩序。如果将领能够承诺带来稳定,提供生存的希望,那么跟随他进行一次“革命”,也许是唯一的出路。
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盼: 起义的将领往往会描绘一幅新的蓝图:公平的分配,公正的待遇,不再受欺压的生活。对于身处困境的士兵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他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三、 共同的利益诉求与风险共担

起义并非都是理想主义的狂热,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利益的联合与风险的博弈。

战利品与封赏的诱惑: 胜利的起义,意味着对敌人的财富、土地和资源的瓜分。将领的承诺(例如“事成之后,每人分得白银一千两,土地一百亩”)对基层士兵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共同的敌人与抱团取暖: 当将领所处的派系或集团,与现有的统治者或敌对势力处于激烈的权力斗争中时,士兵们会自然地站在自己的阵营一边。他们和将领面对的是同一个敌人,因此会产生一种“同仇敌忾”的凝聚力。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起义的风险是巨大的,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将领和士兵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将领需要士兵的忠诚和勇气,士兵需要将领的领导和庇护。他们就像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四、 军事组织中的权力结构与路径依赖

军队本身就是一个层层负责、层层服从的组织,这种结构在起义时也会发挥作用。

指挥链的惯性: 在长期的军事生活中,士兵已经习惯了听从直接上级的命令。当最高将领下达起义命令时,这种指挥链的惯性会让士兵们在第一时间选择服从。
基层军官的影响: 起义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军官的态度。如果将领能够收买或说服这些基层军官,那么士兵们很可能就会被动地跟随。这些军官本身就可能与将领有更深的个人联系或利益牵扯。
信息不对称与心理暗示: 起义前的宣传和动员至关重要。将领可以通过控制信息流,夸大对手的弱点,强调自身力量的优势,制造必胜的心理暗示,从而影响士兵的判断。

五、 群体心理与情绪感染

在军队这个特殊的群体环境中,情绪的传播和感染力是惊人的。

羊群效应: 当一部分人开始行动,其他人往往会出于从众心理而跟随。尤其是在战场上,犹豫不决可能意味着死亡,而跟随行动则是一种“不落后”的保障。
情绪的共鸣: 如果将领能够成功地激起士兵们对压迫者的愤怒、对未来的希望,这种集体情绪的爆发,会让个体的情绪被放大,产生强大的驱动力。
仪式感与口号: 起义前的誓师大会、激昂的战歌、统一的口号,都能有效地凝聚人心,提升士气,让士兵们感受到自己是某个伟大事业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归属感和使命感。

总结一下:

将领起义,部下跟从,绝非一蹴而就。它始于对将领个人能力的信任和情感上的依恋,源于对现有体制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得益于共同的利益驱动和军事组织内部的结构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在特定时刻,群体的心理和情绪会被成功地调动起来,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这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连锁反应,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最终导向了那个决定性的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大说:砍!

你砍不砍?

他是老大,你不砍就很可能被砍,而且你光荣地加入黑社会干得就是砍人的活嘛。出来混要讲道义,老大说砍谁就砍谁,说砍几刀就砍几刀,这叫职业素养。同村的王铁蛋,每次都是老大一个眼神就冲上去咣咣开干,如今混上了三道杠,吃香喝辣睡大妞。反观文艺中年张大锤,怂得一比,入伙三年刀不见血,昨天赶泥路时被拉去垫脚了,裹着草垫让一千多人踩过去,还有两百多只骆驼,走得很痛苦,听说收尸时是卷起来的。

你砍不砍?

心急的弟兄们已经上了,王铁蛋一边冲一边用余光看着你,再不上回头被参一本,下次赶路也要被卷起来了。对方制服不错啊,特别是头头,像是有钱人,砍完多半能顺手摸个大金链子。摸到就有钱娶二妞了,二妞腿那么白的,惦记的人一定很多,要是被同村弟兄先摸到金链子二妞就是别人的了。

你砍不砍?

对方已经拔刀了,还有弓箭,卧槽还有鸟枪,装备很先进啊。科技改变生活,等老大有钱了也会给我们配鸟枪吧,出来混,武器很重要的。卧槽,真开枪啊!狗子,狗子倒下了,草泥马!狗子还欠我钱呢!我砍死你个狗日的!

老大说:砍得好,弟兄们辛苦了!刚才让你们砍得是朝廷的人。如今朝廷腐败,民不聊生,为了拯救天下苍生,组织已经决定了,替天行道!大家不要怕,大麻子仁波切说,黄河不结冰,气云就要改变,今年一冬没有下雪,这就是天意啊。

qnmlgb,你心想。事已至此,要么留要么跑。然而砍已经砍了,砍了朝廷的人就是反贼,即便跑出去,还是要被朝廷抓去杀头的。与其找死,不如走一步看一步。老大常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有梦想总是好的,万一成功了呢?不失拜将封候,到时候一百个二妞都娶得。生活总是艰难,人还是要往前看。况且,大麻子仁波切是得道的人,他的话是不会错的。今冬也的确没有下雪,虽然张大锤说是温室效应造成的,然而他已经被卷走了,可见道行尚浅,宁可信大麻子。不信又有什么办法呢?已经没有退路了,索性横下心干到底吧。

user avatar

首先说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你去查阅所有的农民起义爆发地点,无不是灾荒连年而朝廷催逼不绝的。以明末为例,陕西人饿死一批又一批,朝廷不仅不蠲免他们的赋税,反而愈发暴虐。这时候你让这帮屁民怎么办呢?只好揭竿而起了,你不能看着农民军暴力,就要求他们老老实实去死,骂他们“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王二,陕西白水县资深种地小能手,聚集饥民数百起义。

王二问:“谁敢杀知县?!”众人齐呼:“我敢杀!”

于是杀知县,开仓放粮。

李自成,陕西榆林人。

张献忠,陕西定边人。

为什么有人振臂一呼,就有人跟着他们干?就是没活路了,就缺一个人带头领导,一旦有人带头,便势不可挡。


其次是亲王、贵族造反。

这类谋反,基本都是打着好听的幌子,譬如“清君侧”。俺们不杀皇帝,杀的是皇帝身边的奸臣。加之实权者对军队有着绝对的领导权,军士听命,天然正义,也就跟着干了。比方说安禄山,打的旗号就是“勤王”“打倒奸臣杨国忠”。他勤个鸟王啊,就是奔着弄死李隆基去的。如果说安禄山的军士有民族之别,那么永王李璘造反也很有代表性。李白说“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赞扬永王东巡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证明李白一开始根本没看出李璘要谋反。李白都没看出来,底下的小兵就更呆逼了,让你打你就打,完全处于被蒙蔽的状态。

还有明代燕王朱棣,他造反时,也说自己是清君侧,最后把君都给清了。

这有多重要呢?

譬如,我现在要带人去揍某人,我说“不为什么”“我就是要弄死他”,有几个人愿意跟我干?我说“这人穿了日本军装在烈士墓上撒尿”,一下就能号召起一堆人,非打死他不可。

这就叫事变的“正义性”。

高层军官知道这是造反,是需要衡量利弊的,有的就提前约定出逃或反水,有的则跟着继续干。谋反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人心是涣散还是聚合,取决于军队的实力与世道。而底下的小兵最关心的问题,通常是听命与报酬。攻破城池后能抢(即抄掠),是军纪涣散的军队(包括官军与贼军)底下的小兵最喜欢听到的话。


最后是题目中说的贺龙起义。

贺龙的军队中重用的必然是与贺龙政见一致者,贺龙不断表明自己态度,这就是一个筛选过程。各级军官都很服贺龙,称他为“神人”。起义的时候,贺龙召集大家,并对大家说:“我们大家在一块都是很久的,我今天起义了,愿跟我走的我们一块革命,不愿跟我走的可以离开部队。”这历来就是拉帮造反的必要过程,愿意干的跟我走,不愿意干的可以离开,这就保持了一种“纯洁性”。加之慷慨激昂的演说和对时弊的痛斥,众将心齐,起义就成了。

没有忠君思想的年代,如何凝聚心力?

贺龙的说法是,“蒋介石背叛了革命”。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因此而做的事情,就叫革命。而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所以我们要起义。“救民于水火”“革命理想”,成为那个时代最为正义的事情,没有之一。


这个世界永恒的话题,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理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