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诸葛亮关羽,现代人竟然崇拜起曹操司马懿来?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老百姓们从前爱把诸葛亮、关羽这些人物供起来,现在回头看看,好像曹操、司马懿这些“反派”或者说“实用主义者”反倒越来越得人心了。要我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变化,而是咱老百姓看事情的角度、对“成功”的定义,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导向都在悄悄挪窝。

从“忠义”到“能力”的转移:

你想啊,诸葛亮和关羽,他们的形象主要建立在什么上?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是“神机妙算”的智慧,是“淡泊明志”的清高。关羽就更不用说了,武圣嘛,那是“义薄云天”,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忠勇。这些品质,在那个讲究“君臣父子”等级森严,社会对“忠孝节义”看得比什么都重的时代,简直就是道德楷模,是所有人精神的标杆。你不能不佩服他们,更不能不把他们当成榜样,甚至是神祇来供奉。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道德高地,是我们在乱世中渴望的那份坚守和光明。

但是,时代变了。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究效率、结果导向,甚至有点“成王败寇”的社会里。过去那些“忠君报国”的口号,在很多人看来,有点遥远,甚至有点不切实际。相反,曹操这个人,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扣上“奸雄”的帽子,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个极具执行力、善于用人、非常有战略眼光,并且能把国家从分裂的边缘拉回来的人。他不是靠“道义”成功的,而是靠实打实的能力、灵活的手腕和对权力的掌控。你现在看他的那些“唯才是举”,不就是现代企业招聘的雏形吗?他会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择手段”,这放在今天,说好听点叫“务实”,说不好听点也还是“奸雄”,但至少,人们更能理解和接受这种“为了成功可以付出一切”的态度。

再看司马懿,这个人更是个典型的“隐忍”和“大器晚成”。他不像诸葛亮那样一开始就光芒万丈,他懂得韬光养晦,懂得在夹缝中生存,懂得抓住时机一击必杀。他一辈子都在和诸葛亮“斗法”,虽然名声上似乎不如诸葛亮响亮,但最终,他代表的那个家族,笑到了最后。这种“笑到最后”的胜利,对于经历过激烈竞争、深知“生存是第一法则”的现代人来说,更有共鸣。人们不再满足于“好名声”,而是更看重“结果”。司马懿的成功,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智慧”和“政治手腕”的胜利,这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反而显得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让人从中找到借鉴。

价值取向的演变:

简单来说,过去我们崇拜的是“道德的高度”,现在我们可能更欣赏“生存的智慧”和“成功的手段”。以前,我们希望有人能带领我们奔向一个美好的、有道义的未来,诸葛亮就扮演了这个角色。现在,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生存下去,并且能够有所成就,曹操和司马懿的“现实主义”就更能打动我们。

比如,我们现在看《三国演义》,可能不像小时候那样完全站在刘备、诸葛亮这边,而是会去琢磨曹操的“统一北方”的功绩,会去分析司马懿“忍辱负重”的策略。我们不再是单纯地去评判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是去理解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他们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和动机。

这种变化,其实也反映了我们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多元化。我们不再需要一个绝对的道德标杆,我们开始理解人性的复杂,也更能容忍不同类型的成功者。曹操和司马懿,他们身上或许有我们不赞同的地方,但他们身上展现出的那种能力、那种魄力、那种为了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恰恰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所以,与其说现代人“崇拜”曹操司马懿,不如说我们更能“理解”和“欣赏”他们身上的那种东西。我们不再是简单的“站队”,而是更看重“实力”和“结果”。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现实,只不过,我们曾经的“神”,在现实面前,也需要被重新审视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叫作崇拜?我在福建,最直观的理解就是看你拜什么庙,看看什么样的庙宇最多。崇拜曹操、司马懿之流的人肯定有,但是我没见过有人为他们建庙宇,上香。

不夸张的说一句,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当今社会,那条道儿上的不拜关二爷,哪个行业敢不敬关二爷?曹操、司马懿估计也就是个网红而已,跟潘凤、邢道荣火起来的原因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老百姓们从前爱把诸葛亮、关羽这些人物供起来,现在回头看看,好像曹操、司马懿这些“反派”或者说“实用主义者”反倒越来越得人心了。要我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变化,而是咱老百姓看事情的角度、对“成功”的定义,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导向都在悄悄挪窝。从“忠义”到“能力”的转移:你想啊.............
  • 回答
    中医为何“崇古”?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儿,它背后牵扯着历史、文化、思想,还有一些现实的无奈。要说清楚,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说说“古”对中医意味着什么。在很多人看来,“古”就是老掉牙、过时,但对中医来说,这“古”可不光是年代久远,它更代表着一种积累、沉淀和经验的传承。你想啊.............
  • 回答
    古印度社会中,尽管存在对象征生殖力与美的女神的崇拜,但女性地位却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这一现象可以从宗教、社会结构、经济、文化观念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宗教崇拜与女性地位的矛盾1. 女神崇拜的象征性 印度教中对女神的崇拜(如达摩女神Durga、拉克希米Lakshmi、萨拉斯.............
  • 回答
    古埃及人对圣甲虫的崇拜,绝非仅仅是出于对一种小昆虫的喜爱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宗教信仰、宇宙观以及对生命循环的理解。要深入探究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圣甲虫最显著的特征——它们滚动粪球的行为谈起,并将其与古埃及的核心信仰联系起来。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圣甲虫滚动粪球这个在许多人看来有些“污秽”的行为,在.............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为什么古代人造反比现代人容易得多?古代社会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造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1. 信息传播的壁垒极低,但真相却难以辨别: 古代的传播方式: 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书信.............
  • 回答
    古代人没有“方言吹”这个概念,倒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地域认同感,或者不珍视自己的乡音,而是因为“方言吹”这个行为和语境,在古代社会并不存在。我们得先拆解一下“方言吹”这个词,它通常指的是一种以突出、炫耀自己的方言为主要特征,并借此抬高自身或贬低他人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分层、文化优越.............
  • 回答
    古代人对狗的态度,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存在普遍的“痛恨”。恰恰相反,在许多文化中,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忠实的伙伴,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不过,也确实存在一些情况,使得狗在某些时期或某些特定群体中受到负面评价。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狗在古代社会中的多重角.............
  • 回答
    “为什么古代人的承受能力那么强?”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我们对历史的一厢情愿的浪漫化想象,也可能源于我们现代人对自身处境的某种焦虑。把“承受能力强”这个概念拆解开来,我们会发现它并非一个简单的笼统标签,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有些是他们真实拥有的,有些则是我们站在当下视角赋予的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古代人题字,在当时可不是什么“没素质”的行为,反倒是一门学问,一种表达,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想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空倒回去,看看古时候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首先,得明白古代题字的目的。这可不是像咱们现在有些人随随便便就在墙上涂鸦,留个“到此一游”的印记。古时候的题字,那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
  • 回答
    古代头发短了会被砍头吗?为什么大家都留长发?这个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根本性观念,尤其是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儒家思想。所以,头发短了,除非是极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直接砍头,但绝对是会受到严厉惩罚,甚至牵连家庭的,这背后原因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怕死”。头发短了,会.............
  • 回答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困惑。我们看现在明星的照片,个个光鲜亮丽,再一对比古人的画像,确实会觉得“哎呀,怎么差别这么大?” 感觉古代的画像似乎总带着一股“朴实”甚至“粗糙”的气质。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原因,可不是简单地说古人就长得不好看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的“画.............
  • 回答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罹患疾病的种类也大相径庭。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许多疾病,在古代人身上却鲜有踪迹,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仿佛打开了一个穿越时空的诊室。首先,要谈的便是我们饮食习惯的巨变。现代人的餐桌上,精加工食品、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随处可见。这些食物不仅营养密.............
  • 回答
    古代人物质条件差却依然愿意生孩子,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价值观和现实考量。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生存与繁衍的本能驱动: 生物本能: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生殖繁衍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繁.............
  • 回答
    要说为什么中国古装剧,尤其是历史剧,很少严格遵循古代人的发音或方言,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且是相当现实和技术层面的考量。简单来说,这并非是创作者们有意忽略,而是出于一系列挑战和取舍。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真的不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说话的。咱们得承认,穿越回唐朝宋朝,就算你是个语言学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语言的演变、文化土壤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咱们老祖宗们能创造出成语,咱现在不行,这可不是简单的“能力问题”,而是环境和时代都变了。首先得说说,成语是怎么来的。成语,说白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约定俗成地流传下来的一种固定说法,它浓缩了道理、典故、经验或者是一种生动的比喻。它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的认知偏差。其实,之所以很多人不相信老一辈人或古代人在力量和耐力上会“超过现代人许多”,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一、 媒体塑造的现代人形象与个体经验的局限性首先,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塑造的。现在的媒体,无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打仗,不论是农民军还是正规军,手里的家伙事儿基本都是冷兵器,看上去起点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农民军跟正规军打起来,差距往往那么大呢?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可不是简单地说“武器不行”就能解释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兵源素质和训练水平天差地别你想啊,正规军那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是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古代有“避讳”的说法,皇帝、长辈的名字,后辈或者臣子都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回避。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像王羲之这样的大书法家,他的七个儿子名字都带有“之”字,这似乎和我们理解的避讳有些矛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
  • 回答
    唐三和萧炎,这两个名字如今在网络上几乎是形影不离,一提到其中一个,另一个的影子便会随之浮现。明明一个是来自唐朝背景的“古代人”,一个是诞生于现代社会概念下的“现代人”,可为何他们之间总被拿来比较,甚至成为无数读者心中“最强主角”的有力竞争者呢?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绝非偶然。一、出身与成长.............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它触及了古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后勤问题,以及义军与官军在组织、动力和战术上的根本差异。官军因粮饷不济而停止打仗,而资源匮乏的义军却能连连征战,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官军为何容易因粮饷不济而停止打仗?官军的本质是国家机器的延伸,其运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