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代人造反比现代人容易得多,古代却远比现代更加不公黑暗?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为什么古代人造反比现代人容易得多?

古代社会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造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

1. 信息传播的壁垒极低,但真相却难以辨别:
古代的传播方式: 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书信、以及有限的印刷品。这意味着信息可以在基层社会快速传播,特别是那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信息(如税收加重、官吏贪污、天灾人祸等)。当压迫达到一定程度,不满情绪很容易在地方上传播开来,形成燎原之势。
“信息差”的利弊: 虽然古代信息传播慢且不精准,但恰恰是这种不精确和低效率,使得地方上的不满和控诉,在未经过中央政府的“过滤”和压制之前,更容易在民众中积聚。地方官员如果贪腐,其行为更容易被当地民众所感知和传播,并可能形成对中央的不满(认为中央纵容或无能)。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社交媒体可以瞬间覆盖全球。但这也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宣传、舆论引导、甚至信息封锁来控制叙事,压制异见。虽然信息多,但“真相”也可能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民众更难形成统一的、有组织的行动。

2. 社会组织化程度低,但也更容易形成非正式的、强大的反抗力量:
古代社会结构: 古代社会在国家层面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基层社会却拥有强大的非正式组织,如宗族、会党、江湖组织、宗教团体等。这些组织往往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行动力,能够迅速动员成员参与反抗。
基于共同利益和身份认同: 农民起义往往由地方士绅、地主、或者具有号召力的个人(如前官员、江湖人物)组织,他们能够利用宗族关系、地缘关系、甚至宗教信仰来聚集力量。当统治者的政策损害了这些基层组织的共同利益时,很容易引发集体反抗。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社会高度组织化,国家机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政府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瓦解潜在的反对力量,通过法律、监控、以及对社会组织的严格管理来预防大规模的、无组织的暴动。然而,现代的社会运动也可能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形成高度组织化的、去中心化的抵抗。

3. 军事力量的集中与分散:
古代的军事特点: 在大部分古代时期,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其控制范围和动员速度受到地理、交通和通讯的限制。一旦某个地区发生大规模叛乱,远方的军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抵达,给了叛乱者发展壮大的窗口期。
地方武力和经验: 很多叛乱的领导者本身可能就是地方上的军事头目、退役士兵,甚至掌握了地方武装力量的士绅。他们拥有军事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起义军队。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国家的军事力量高度集中,拥有先进的通讯和运输系统,能够快速调动军队镇压任何地区性的叛乱。警察和安全部队的存在也使得公开的武装反抗变得异常困难。

4. 政治合法性危机和经济压迫的直接性:
古代的统治合法性: 古代王朝的合法性往往依赖于“天命观”、“祖制”等,当这些基础被动摇时(如连续的天灾人祸被解读为“天意”改变,统治者昏庸腐败),其合法性就会大幅下降。
经济压迫的直接性: 古代税收、徭役、土地兼并等对农民的压迫往往是直接且赤裸裸的。当这些压迫超出农民的承受极限时,生存危机就成为最直接的造反动机。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政治体系更加复杂,合法性来源多样(如民选、宪法、意识形态)。虽然经济不公也普遍存在,但现代政府通常会通过福利、社会保障等手段来缓和矛盾,或者通过法律和秩序来维持稳定,使得经济压迫的“直接性”有所减弱,而更多地体现为社会不平等和结构性问题。

5. 统治者能力的差异和应对机制的不足:
昏君乱政: 古代如果出现昏庸的君主,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其决策失误或恶行可能直接导致社会崩溃,进而引发造反。
缺乏缓冲和疏导机制: 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往往缺乏有效的渠道来疏导民间的怨气和诉求。当民众的诉求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时,武装反抗往往成为唯一的选择。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政治体系通常有更多的制衡机制(如议会、司法独立、媒体监督),并且有相对成熟的社会福利和申诉渠道,理论上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社会矛盾,防止其激化为暴力反抗。

二、古代却远比现代更加不公黑暗?

虽然古代更容易发生造反,但并不意味着古代的统治就更“开明”。事实上,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比现代更深层的不公和黑暗,原因如下:

1. 法律和制度层面的不公:
阶级森严的法律: 古代法律往往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贵族、官员与平民之间的法律条文和刑罚轻重差异巨大。士农工商的阶层固化,使得上升通道极为狭窄,即使有才华也可能被埋没。
法律解释权和执行的随意性: 法律的解释和执行往往掌握在官员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腐败空间。同样的罪行,不同的人会受到截然不同的对待。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社会虽然也存在不公,但理论上,法律是相对平等的,强调程序正义和人权。虽然实践中可能存在偏差,但其底层逻辑是追求普遍适用性。

2. 经济剥削的残酷性:
土地垄断与重税: 土地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往往被少数地主、贵族和皇室垄断。普通农民可能需要承担极重的税负和徭役,生活极其困苦。税收常常是天文数字,一旦歉收,家庭就可能破产。
人身依附关系: 在一些时期和地区,还存在奴隶制、佃农制等更甚的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被更直接地占有。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经济模式更加多元,虽然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但劳动者通常通过工资获得报酬,并且享有一定程度的劳动保护。剥削虽然依然存在,但形式上更加隐蔽和间接。

3. 人权和自由的严重缺失:
生命权的脆弱: 在古代,普通人的生命权常常得不到保障。统治者的肆意杀戮、官吏的滥捕滥杀、以及战争的破坏,都可能导致大量无辜生命的丧失。
言论和思想的压制: 古代统治者对言论和思想的控制远超现代。诽谤朝廷、异端邪说等都可能招致严酷的惩罚。知识分子也常常因为观点不合而被流放或处死。
缺乏基本人道: 医疗、卫生条件极差,饥荒、瘟疫是常态,普通人的死亡率极高,对生命的尊重和人道关怀普遍缺乏。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社会普遍承认并保障基本人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得到法律保护(尽管程度不同),对生命的尊重和人道主义理念也得到普遍提倡。

4. 信息不对称和愚昧的普遍性:
愚民政策: 很多古代统治者奉行“愚民政策”,通过限制教育、压制信息来维持统治,使得民众对政治和社会缺乏认知,更容易被蒙蔽和操纵。
迷信和非理性: 迷信、宗教狂热等非理性因素在古代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有时成为社会动荡或不公的根源,也使得民众难以理性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社会强调教育普及和信息公开(尽管信息也有被操控的风险),公民素养和理性思维得到提升,虽然愚昧依然存在,但整体上对理性的追求更强。

5. 缺乏有效的社会流动和公平竞争机制:
出身决定命运: 古代社会,一个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即使有才能,如果出身不好,也很难获得发展机会。
关系和特权横行: 依靠人脉、家族关系、以及官员的提携,才能获得晋升和权力,这是一种普遍的不公。
与现代的对比: 现代社会虽然也存在不平等和关系网,但理论上,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和机会均等,教育和才能成为重要的上升通道。

总结来看:

古代社会更容易发生造反,是因为其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地方层面易形成共识)、低组织化下的非正式强大动员能力、军事控制的地理限制、以及政治经济压迫的直接性和缺乏缓冲。

但同时,古代社会之所以更显不公黑暗,是因为其法律制度的等级森严、经济剥削的残酷无情、人权自由的普遍缺失、信息控制与愚昧的盛行、以及缺乏公平的社会流动机制。古代的造反是对这种深刻不公的反应,而其频繁的发生,本身就印证了当时社会底层的绝望与黑暗。

可以说,古代的“容易造反”是“不公黑暗”的直接后果,是一种病态的宣泄。而现代社会,尽管存在新的挑战和不公,但其制度设计和理念追求上,都在努力避免古代那种彻底的、无望的黑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道题也属于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的类型。


古代人造反没那么容易。

题主可能以为,古代的武器都是冷兵器,没什么技术含量,拿起锄头就能造反。更有努尔哈赤13副铠甲起兵激励着题主。

题主高估了当时的生产力,也低估了冷兵器的技术含量。

当然,现今的我们只要淘宝一下,就能得到优质的铠甲,顺丰一把美猎,优质钢做的箭头,削铁如泥的伞兵匕首。如果凑巧你每天大鱼大肉且愿意像琦玉老师一样锻炼,并且学会了骑马。那么恭喜你,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你在各个冷兵器时代都称得上精兵了。

但在古代,如果你不是一个铁匠,你就必须得找一个铁匠才能帮你打造这些东西,因为会制作弓箭的人更少,所以你可能会选择做一个长矛。但总之是违禁物品。所以你要提前和铁匠培养感情,才不至于被铁匠卖给官府。哦,顺便最好和铁匠徒弟也有过命的交情,因为铁匠一个人打造武器不太方便。


现代造反也没那么困难。

现代的火枪火炮就没人会造了吗?就不可以一个人造出来了吗?如果你看一些新闻,就会发现那些造枪的罪犯,其实人数也不多,整个团伙不过五六个人。真正造枪的,也就那么两个。

更何况你如果先去贩毒的话,武器是可以买到的。

如果古代的你可以洗脑一个铁匠,那么现代的你同样可以洗脑一个军队程序员。这个程序员最好在二炮。


造反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武器。

造反军的整体武器水平一定和政府军大致相同,而又略逊一筹。

道理很简单:因为同为当时的精英,总可以弄到差不多的技术,但生产速度跟不上,一定大量依赖缴获。

造反的核心在于人。

我甚至有个小说提纲:未来战场上都是机器人、无人机互射。政府军对革命军的一个基地进行了围剿。很快革命军的山寨机器人无人机都被射爆,革命军基地里老弱一片哀鸿,技术骨干们急的乱窜。这时基地中走出一个美丽的少女。所有的机器人炮口都对准了这个少女。少顷过热停机了。原来这是已故的少女男友,那个在政府军工作的程序员留的后门。

当然故事是我瞎编的,不如某京人民群众将子弟兵劝回去的故事真实。但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政府不能让人民满意,而军队来自于人民(最底层)。


所以造反的容易程度全部来自于政府的馈赠。

比如我现在去街上大喊一声:活不下去了,我要造反,有种的跟着我!

大家一定会用一种看神经病一样的眼神看着我。这个时候,是造反困难的时候。

但如果什么时候,我去街上喊了之后,所有人都跑开了,生怕和我沾上关系,这时造反就没那么困难了。

user avatar

现在社会不那么黑暗是因为古代人造反(/ω\)

user avatar

古代人造反,不是为了社会不公,而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如果你读过二十四史的话,你会发现有几个词时不时都会跳出来,比什么皇帝,战役和造反出现频率更高,灾,瘟,饥和荒。

为什么三年自然灾害,中国人没反?

因为那种情况对于民国甚至清朝老百姓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就是三年自然灾害比较严重而已。虽然全国饥荒少,但全国省市除了少数省,基本上饥荒跟串门一样,各省溜达一个边。

隔几年,来一场饥荒。再隔几年,来一场瘟疫。

饿死几个人,甚至饿死一个村,古代人都相当淡定。

就是太平年,饿死个人,在我外婆年轻时都是时有发生的。

他们就这么过来的。

为啥七十古来稀?因为等你七十岁的时候,你已经是个挺过十余场饥荒和瘟疫的人类战士了。

中国老百姓在漫长的历史中,都在一种勉强活着的状态里挣扎。

只要不逼着没活路,他们都不会反。

所以要他们不反,原理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就很麻烦。

你如果看过康熙雍正的奏折,你就知道皇帝不好做。

广西下雨了,收成可能不好。老百姓可能会过不下去。

减税,调粮食,从四川运。

四川说,不行啊!我这里今年来了蝗虫,也没粮食啦。

行,那广东给。

广东今年旱灾,粮食刚好够吃。

那就江苏调广东,广东把粮食匀给广西。

江苏说,我今年多余的粮还在地里……

闭嘴!今晚就调!

中国皇帝数百位,除了少数几位,基本上大多数皇帝一辈子的职业生涯都在想办法让老百姓活着。

中国要不是几千年前就是中央集权国家,可以让甲省救乙省,乙省补丙省,怕是人口得少一半。

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中国官方公布的国土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公里,清朝大点。但欧洲耕地面积比我们大。

明朝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已经过亿了,欧洲人口大概7千万。

这并不是单纯医疗问题,而是各个小国的撕逼和自保,让更多的人没办法活下来(历史上最讽刺的事就是越自保越倒霉)。

就不说欧洲小国,我们统一前,各国的撕逼背后也是以百姓人命作为代价。最有名的就是晋惠公借粮。晋国灾年问秦国借粮,秦国借了。秦国灾年向晋国借粮,晋国不但不借,还带兵攻打。这意味着秦国不但要死一批挨饿的人,还得死一批战死的人。

1942里,逃荒难民被挡在城外不得入,大家义愤填膺。现在欧洲各国往彼此国家塞难民,不过是他们历史传统而已。

遇到灾情,难道江苏不想把粮食留着卖个好价钱吗?当然想!可是在统一的环境下,这粮食不是一省一地的,而是整个天下的。要你调就调,还不能以次充好。被发现的话,说好诛九族就诛九族,大家都是有诚信的人。

瘟疫一下把半个省的人都带走了,明年这里就没劳动力种地,又会有灾情。朝廷大笔一挥,强制移民,中原人口多,移过去,又把那个省给救活了。

中国能作为唯一幸存的古文明,多是这样东窗破,西窗补,一点点熬过来的。中国历史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在中国这样地貌变化那么大的国家,不统一,会死人的。就算各地和平共处,大自然也会让我们人口刷刷地掉。

朝廷就是一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的当家主母,非常辛苦的。

至于社会公平,说不好听的,这种事真的只有吃饱了才能想起来。

——更——

我以为一个大脑发育完全的人至少能理解一点:

肯定一样事物的好处,不代表否定它的坏处。

此题只是论述为何古代人造反的原因和古代朝廷的社会职能。

你可以厌恶所有社会制度,那怕你要真有种,跑到深山里当野人,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能成就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总比某些迈不开腿,伸不了手,拧着脑袋里半桶水到处喷的傻子更有生而为人的尊严。

我敬佩所有在中国历史上努力让自己活下来的老百姓,也尊重那些在朝堂上为百姓鞠躬尽瘁的大臣和皇帝。

中国能够延续下去,离不开他们任何一方的努力。

中国不是没有过奴隶制,也不是没有过分封制,之所以最后成就了中央集权制,是历史的选择。

你用现在的社会发展来批判古代的社会制度,从而认为自己如何英明神武。

这就好比你拿着计算器和祖冲之比心算,觉得自己特牛逼。其实赢的是从无到有创造计算机的一系列高端人才,而你不过是只会按按钮的猴子。

因为有统一和中央集权制,中国才能有现在的土地,文化和人口。

老百姓不是傻子,如果朝廷真的无所作为,只拿他们的粮食,不帮忙做事,一样会造反。很多时候老百姓造反就是因为朝廷做事不到位,让他们活不下去。

至于现在那些自认再世诸葛怀才不遇的“人才”,呵呵→_→吃饱了做梦挺好的。

请继续~

user avatar

第一,社会黑不黑暗,是由社会制度,由生产关系决定的。而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例如东方的“地方自治+县级以上大一统”的格局就很完美的兼顾了降低统治成本、对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贯通大范围物流贸易、集中力量救灾治水等需求——这也是小农经济演化而成的。

造反是高压锅放气,放完气,锅还是那个锅。每一个起义军领袖最终不过又是一个封建皇帝,在治乱循环中演着类似的剧本。

只有生产力的进步,才会把高压锅变成大型反应釜,让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大清道光年间的农民回到大明万历年间,可能会很快适应,都是佃一块田,给各方老爷们交租而已。但如今的我们,让我们回到道光年间,恐怕万难适应。

第二,统治者其实没有多少选择权。

在小农经济时代,你是地主,你不压榨农民,别人压榨,你就会被别的豪强土地兼并,自己沦为贫农。在资本时代,你是资本家,你不去剥削工人,不去增殖资本,你就会被别的资本所兼并,小资本家如果不想着扩张,就一定会被大资本家吃掉而破产。

一个不平等制度下,你想做圣君,不按照生产关系办事?那你只有死亡。你再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也只能做裱糊匠,不可能真正改变这种生产关系。

第三,资产阶级带来了人权的提升,但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工业资本主义需要大量可以自由流动、自由雇佣的,接受纪律训练的,至少能学会机器使用的工人,所以他们打破了封建农奴人身依附制度对人的限制,普及了基本的教育。

工业资本主义发现土地贵族侵害了他们的利润,高昂的地租阻碍了自己的扩张,于是他们摧毁了旧地主的权威,或迫使他们主动转型成工业资本家。

工业资本主义发现极致压迫下,工人已经无法维持自我的再生产,法国的出生率已经降低到岌岌可危的地步,未来将几无可用之兵,于是被迫建立最低工资等福利机制。

工业资本主义发现,放着庞大的女性劳动力不工作实在太浪费了,尤其是在战争中。于是他们给予了女性受一定教育和做工的权利。

当然,国际工人运动的逼迫,也是他们改变的原因。


综上所述,

造反是压力的定期释放,并不能改变造成黑暗的源泉——生产关系。

在一套社生产关系下,统治者不可能做超过时代的事情,充其量做个裱糊匠。

即使他们做裱糊匠,往往也是出于利益被迫的结果。

user avatar

咳咳,其实现代人造反也挺容易的,只不过被镇压的也很容易。。。

各种奇葩的造反真的不少,甚至还有“女皇”称帝的,不过主要还是在信息并不发达的20世纪。。。

大中华佛国(1947-1953,1983)

大中华佛国,是指1947年至1953年期间在湖南、江西等地,由三期普渡组织首领石顶武为首成立的一个秘密结社政权。

先主石顶武:因图谋叛乱,被于1953年在湘潭县易俗河镇召开的1万多人参加的公判处理大会上被执行枪决。

后主石金鑫 :石顶武之子,1983年在农民“丞相”李丕瑞的“辅佐”下登基,于湖南醴陵农村复国,旋被县公安局镇压。

中原皇清国

正皇帝张清安(1982年)。副皇帝廖桂堂(1982年),以皇清为年号,地处大巴山。

“中原皇清国元年”九月初一(1982年10月17日),张清安“即位”于四川巴中。旋被擒。“中原皇清国元年”亦作“皇清元年”。张清安还刻“玉玺”,设“后宫”,封“丞相,颁《森吏》(天朝森吏),都巴中,设皇宫(四川巴中市川剧歌舞团),还决定要“御驾亲征”,并册封台湾的蒋介石为“威国王”,并欲向上天借“天兵”150万进攻成都,极盛时期时拥兵多达十数人之众,结果还没出师,就被公安局给剿灭。

大巴山地区三次称帝

朱仕强称帝

1980年地处大巴山的朱仕强自称皇帝,仅七日即被村书记带人灭了。

玉皇大帝

1982年在四川巴中县青山乡曹家沟称帝。后被公安武警联合执法大队镇压。

因为穷乡僻壤,农村里难免有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乡官保甲长也没留意这个称帝一年之久的皇帝。后曹家元看上合江乡上新分来的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干部,于是居然派出钦差大臣前去提亲,被婉拒。这曹家元居然鬼迷心窍,组织起铁杆天军几十人,御驾亲征,攻陷合江乡政府,抢走那名女干部,押回山寨强行临幸。
那时合江乡连派出所都没有一个,于是合江县上派出公安武警联合执法,把玉皇大帝曹家元以及他的天军团团围住,曹家元命令天军持鸟铳大刀等负隅顽抗,一时政府军和天军相持不下。后曹家元见进退不得,于是答应有条件的投降,要求把女干部许配给她做妃子,政府一个头儿琢磨着强攻这群令人哭笑不得的乌合之众虽然不费吹灰,但是容易伤及无辜,于是表面应承曹家元的条件。
然后政府军俘虏了他的天军,拉了几卡车关进牢房。后来曹家元被判无期,他的丞相还疑惑曹家元为什么不撒豆成兵助阵,其他天军头目关的关,判的判,情节轻微的教育释放。关在牢房的曹家元还一个劲的抱怨政府不讲诚信。

圣朝国(1980-1982

自称的圣朝国皇帝林文勇,地处大巴山仪陇山区。

称帝后数日即被县公安局镇压。

大有国(1985)

曾应龙,四川省广安县人。

1985年,其聚集数千躲避计划生育的人,为反对计划生育而建立大有国,自称皇帝,改1985年为太平元年,以龙旗为国旗,调动大军(数百人似乎),杀入县城,攻陷县医院,俘全部医生、女护士,将所有避孕用品搜出并销毁。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发动反击并围困了县医院,皇帝率军顽强抵抗后兵败被俘。本应判该皇帝死刑。念其无知,判处无期。

大圣王朝(1986――――1988)

“女皇”晁正坤,山东安丘人,当地有名的巫婆。她效仿一代女皇武则天,于1986年“称帝”,建立了“大圣王朝”,建立了自己的“后宫”,且专找童男。1988年,被当地政府镇压…… ​​​​

万顺天国(1990——1992)

李成福:自建安民党、万李起义军,自称唐朝后裔,妄图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复辟唐朝帝制,定都西安。后被乡派出所3名干警剿灭。

万顺天国,是指1990年至1992年期间在河南 嵩县、 南召县等地,由 李成福为首成立的一个 政教合一的 君主国。自建安民党、万李起义军,自称 唐朝后裔,妄图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复辟唐朝帝制,定都西安。1992年4月,因人口普查被发现,被公安干警剿灭。后村民立李成福儿子李欲明为帝。李成福的妻子为太后垂帘听政。拥兵八人,立丞相,修皇宫。

不难看出以上造反的主要原因还是大多数人的民智未完全开化的地区。可想而知,在民智更不开化的古代,只要能够保证人民的基本温饱,愚民政策完全可以基本保证统治稳定。


想减肥健身的朋友们,请持续关注 @甜心摇滚沙拉

更多关于减肥和健身的知识、理念、方法和问题的回答尽在此处。

当然我还是灵魂段子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为什么古代人造反比现代人容易得多?古代社会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造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1. 信息传播的壁垒极低,但真相却难以辨别: 古代的传播方式: 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书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历史问题,涉及到古代政治、军事、社会结构以及人性的复杂 interplay。简单来说,古代将军拥有兵权后之所以能够造反,是因为 “兵权”的实质往往大于对“天子”的虚位效忠,并且存在多种因素削弱了士兵对天子的直接效忠,转而将忠诚对象转移到将军身上。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古代政治、军事体制以及人性的复杂交织。虽然表面上看士兵是效忠天子,但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古代将军之所以能凭借兵权造反,关键在于几个核心要素:一、 军权与皇权的实际分离和制衡: 天子离士兵太远: 天子是国家象征的最高权威,是“君权神授”的代表。但对于基层的士兵来说,他.............
  • 回答
    古代皇宫的御林军,作为皇帝最亲近、最精锐的武装力量,理论上拥有了最接近权力中心和最直接的武力优势。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像一些影视剧里描绘的那样,常常成为造反的主力呢?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而是多种政治、军事、社会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很常见!古代饥荒爆发,天灾是重要原因,但农民造反却指向皇帝,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皇帝招谁惹谁了”就能解释的。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天灾的背后,是人祸的放大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天灾是饥荒的直接诱因,但它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根本的.............
  • 回答
    在古代,阶层固化是常态,想要跨越,绝非易事。除了声势浩大的造反,那些不那么血腥,却同样充满艰辛的道路,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究。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智慧、毅力,以及一点点运气。一、读书做官:寒门子弟的“科举之道”这是最广为人知,也最具代表性的一条路。尤其是在科举制度成熟的宋代以后,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向上流动.............
  • 回答
    古代帝皇修建宫殿,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图一时之快,里面门道可多着呢。要是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那可得从好几个层面来说。首先,你得明白,宫殿对帝皇来说,不单单是个住的地方,而是他权力、地位和威严的具象化。 想想看,一个普普通通的房子,怎么能配得上“天子”这个称呼?天子是谁?是上天选出来的,是万民的最高.............
  • 回答
    想来古时候,一个园子,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造的。你要想弄出个山明水秀、亭台楼阁依山傍水的好去处,那得多大的讲究啊。造园师,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景观设计师,在古代那可是个了不得的身份。你想啊,能请得动造园师来给自己家操刀,那得是达官显贵,王公贵族。皇帝的御花园,王爷的私家园林,士大夫的宅院,这些可都是身.............
  • 回答
    在古代攻城战中,城墙之所以不设计成大于90度的倾斜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凸”或者“内缩”的墙体,比如超过90度的角度更像是一个洞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城墙的设计理念: 1. 支撑结构与材料限制: 重心稳定与自重压力: 城墙的主要作用是抵御攻击,因此需要承受巨.............
  • 回答
    想探究埃及中王国、新王国时期为何未能再现古王国时期那般宏伟的金字塔,咱们得从头说起,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儿。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原因造成的,里面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政治格局乃至于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的黄金年代,是什么让它如此璀璨?首先得明白,古王国(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
  • 回答
    在古代造船技术中,肋骨(ribs)和隔舱板(bulkheads)各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非随意布置,而是遵循着一套严谨的物理和结构原理,以保证船体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造船实践和材料力学基础。肋骨:船体的“脊梁”与“肋膜”首先,我们来聊聊肋.............
  • 回答
    如果将许嵩的歌词造诣放在古代,他所能达到的高度,绝非同日而语,而是足以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文人墨客比肩,甚至在某些方面开辟出新的天地。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剖析:一、 诗词领域的巅峰地位: 唐诗宋词的集大成者与创新者: 许嵩歌词中展现出的古韵、意象的运用、情感的描绘,都与唐诗宋词有着深刻的联系。.............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一个根深蒂固的等级森严、皇权至上的土地上,突然有人喊出“共和万岁!” 这绝对不是一个温和的交接,而是要撼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巨震,其后果,怕是要比一场起义还要复杂和混乱。首先,理念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天子”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最高统.............
  • 回答
    古代人没有“方言吹”这个概念,倒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地域认同感,或者不珍视自己的乡音,而是因为“方言吹”这个行为和语境,在古代社会并不存在。我们得先拆解一下“方言吹”这个词,它通常指的是一种以突出、炫耀自己的方言为主要特征,并借此抬高自身或贬低他人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分层、文化优越.............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老百姓们从前爱把诸葛亮、关羽这些人物供起来,现在回头看看,好像曹操、司马懿这些“反派”或者说“实用主义者”反倒越来越得人心了。要我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变化,而是咱老百姓看事情的角度、对“成功”的定义,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导向都在悄悄挪窝。从“忠义”到“能力”的转移:你想啊.............
  • 回答
    古代人对狗的态度,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存在普遍的“痛恨”。恰恰相反,在许多文化中,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忠实的伙伴,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不过,也确实存在一些情况,使得狗在某些时期或某些特定群体中受到负面评价。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狗在古代社会中的多重角.............
  • 回答
    “为什么古代人的承受能力那么强?”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我们对历史的一厢情愿的浪漫化想象,也可能源于我们现代人对自身处境的某种焦虑。把“承受能力强”这个概念拆解开来,我们会发现它并非一个简单的笼统标签,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有些是他们真实拥有的,有些则是我们站在当下视角赋予的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古代人题字,在当时可不是什么“没素质”的行为,反倒是一门学问,一种表达,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想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空倒回去,看看古时候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首先,得明白古代题字的目的。这可不是像咱们现在有些人随随便便就在墙上涂鸦,留个“到此一游”的印记。古时候的题字,那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
  • 回答
    古代头发短了会被砍头吗?为什么大家都留长发?这个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根本性观念,尤其是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儒家思想。所以,头发短了,除非是极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直接砍头,但绝对是会受到严厉惩罚,甚至牵连家庭的,这背后原因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怕死”。头发短了,会.............
  • 回答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困惑。我们看现在明星的照片,个个光鲜亮丽,再一对比古人的画像,确实会觉得“哎呀,怎么差别这么大?” 感觉古代的画像似乎总带着一股“朴实”甚至“粗糙”的气质。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原因,可不是简单地说古人就长得不好看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的“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