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人打架都用冷兵器,为什么农民军和正规军实力差距那么大?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打仗,不论是农民军还是正规军,手里的家伙事儿基本都是冷兵器,看上去起点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农民军跟正规军打起来,差距往往那么大呢?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可不是简单地说“武器不行”就能解释的。

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

一、 兵源素质和训练水平天差地别

你想啊,正规军那是国家专门养的,是从全国各地优中选优招募或者征召来的。这些兵,首先身体素质得过硬,毕竟是国家的军队,要能打硬仗。更关键的是,他们有长期的、系统的军事训练。从基本的步伐、队列、握持兵器,到阵法、协同作战,再到攻城、守城,这些东西都是在日复一日的操练中练出来的。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你知道什么时候进退,什么时候听令,什么时候互相配合,这就好像一支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他们知道怎么用最少的力气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怎么在乱军中保持不乱。

农民军呢?大部分是从土地里刨食儿的农民,平时就是种地、养家糊口。临时拉壮丁被逼着上战场,或者出于一股子“替天行道”的热情凑在一起。他们虽然有人因为生活所迫,天生就比一般人更强悍,也有些人有几分血性,但整体而言,他们缺乏系统的军事训练。让他们拿个锄头或者镰刀,在自家的田里可能用得顺溜,拿到战场上,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不知道怎么握刀,不知道怎么跟身边的人配合,一听炮响就腿软,一见血就晕倒,这都是很正常的。就算有时候能集结起几万人,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他们就像一群乌合之众,很难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二、 武器装备的精良程度和统一性

虽然都是冷兵器,但这里面有大学问。

制式兵器 vs. 家用工具: 正规军的武器都是由国家兵工厂统一制造和发放的。比如精良的刀剑,长矛,弓箭,弩,盾牌等等。这些兵器在设计上是为战场考虑的,用料扎实,制作精良,而且有统一的形制和标准。尤其是弓箭和弩,正规军有专门的弓箭手和弩手队伍,他们的弓弩威力大,射程远,箭矢也经过特殊处理。而且他们还配有专门的装具,比如箭壶、箭囊,确保弹药充足。

农民军呢?他们能拿到什么就用什么。有的是从官府仓库里抢来的旧兵器,有的是自己家里世代相传的老刀老枪,还有很多就是手头的农具,比如锄头、镰刀、铁叉、扁担,甚至木棍。这些东西在制作上,肯定不如兵工厂的专业兵器。而且武器的种类杂乱,性能参差不齐。你说一把锄头能跟一把官制的斩马刀比威力?一把镰刀能跟一把锋利的环首刀比砍杀效率?差得太远了。

防护装备: 不仅仅是攻击性武器,防护装备也是一样。正规军都有铠甲,虽然不同时期和等级的铠甲有差异,但至少能提供一定的防护。骑兵有全身铠甲,步兵也有皮甲、铁甲或者札甲。他们还有盾牌,可以有效抵挡箭矢和刀枪。

农民军就很少有像样的铠甲了。他们可能身上裹几层布,戴个草帽,或者用藤条编的简易护具。遇到弓箭齐发或者骑兵冲锋,这种防护简直是形同虚设。一个穿着皮甲、带着盾牌的士兵,和一个光着膀子只拿着把镰刀的农民,在战场上谁能扛得住?

三、 战术运用和指挥体系

这就是“聪明”与“笨拙”的区别了。

战术的系统性: 正规军在训练中,会学习各种战术。比如步兵方阵,车兵的冲击,骑兵的迂回,弓弩的掩护,甚至还有火攻、水淹等配合。这些战术都是经过实战检验和总结出来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兵力优势,弥补劣势。例如,弓弩手可以在前面压制敌人,步兵形成密集阵型顶住对方的冲击,骑兵则可以在侧翼迂回包抄。

农民军的战术,往往比较简单粗暴。他们可能就是一窝蜂地往前冲,喊着口号,试图用人数压倒对方。一旦被敌人的阵型或者战术克制,他们很容易就陷入混乱,失去战斗力。就算有几个聪明的头目,但如果下面的人根本没有接受过战术训练,也无法有效地执行复杂的命令。

指挥的统一性: 正规军有层层叠叠的指挥体系,从最高统帅到各级将领,再到低级军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号令传达系统。战场上,通过旗帜、鼓声、号角等方式传递指令,整个军队能够做到步调一致,指令清晰。

农民军的指挥往往比较混乱。头目可能就是嗓门最大的那一个,或者最有号召力的人。但一旦战事激烈,信号不明确,命令传达不到位,军队就会各自为战,甚至因为误判而互相攻击。这种缺乏有效指挥的军队,即使人数再多,也容易被瓦解。

四、 后勤保障和持续作战能力

打仗不是光靠一腔热血就能赢的。

后勤: 正规军有稳定的后勤保障系统,国家会负责他们的粮草、军械、医护等供应。这就保证了军队能够持续作战,士兵有饭吃,有装备用,受伤了也有医治。

农民军就很难有这样的后勤。他们常常要靠边打边抢,或者自给自足。一旦被围困或者补给中断,很快就会出现粮草不济、士气低落的情况。士兵吃不饱,饿着肚子怎么打仗?武器坏了,没有地方修理,只能继续用残破的兵器。

军纪和士气: 正规军虽然也有逃兵和厌战情绪,但毕竟有军法约束,有长期的军事训练培养出来的荣誉感和服从性。而且国家会发放军饷和战利品,这也是维持士气的重要因素。

农民军往往是情绪化的。他们可能因为一口气冲上去抢到了东西,士气高涨;也可能因为看到太多人被杀,或者被打败了,就一哄而散。军纪松散,导致战场上乱象丛生,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

五、 军事制度和经验的积累

国家级的军队,是建立在长期的军事制度和经验积累上的。比如,朝廷会定期组织军事演习,选拔优秀的将领,总结历次战争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兵法和装备。这种制度化的发展,使得正规军的整体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而农民军往往是临时形成的,缺乏这种制度化的积累。他们的战术和组织方式,很多时候是基于对地形的熟悉和对自身情况的临时应对,难以形成系统性的优势。

总而言之,虽然古代打仗都用冷兵器,但农民军和正规军的实力差距,是体现在 兵源的素质和训练、装备的精良程度、战术的运用和指挥的有效性、后勤的保障能力,以及军事制度和经验的积累 等多个方面的。正规军是一个经过专业化训练和系统化运作的军事组织,而农民军往往是一群缺乏专业训练、装备简陋、组织松散的群体。两者在战场上的表现,自然会有天壤之别。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让一群平时只会在家做饭的人去参加奥运会的摔跤比赛,他们就算个个力气大,也打不过那些从小接受专业训练、有技术有战术的摔跤运动员。道理是差不多的。农民军能打赢正规军,那绝对是凤毛麟角,通常是正规军因为内部腐败、指挥失误、或者农民军运气特别好,抓住了某些特殊机会才有可能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秦汉时期,农民军和正规军的实力差距很可能不大,后来才逐渐拉大。因为在古典时代的战争模式中,由于当时骑兵冲击力有限(没有马镫,对骑兵的成功使用非常依赖于名将和精锐,此外当时的马匹产地也比较有限),所以大量士气高昂的轻步兵其实是非常不容低估的。

高卢战争中的阿莱西亚大决战,恺撒投入了整整12个马略改革后的罗马军团(虽然部分军团不满员),竟然只能龟缩防守。这还是恺撒预先修了一圈城墙和大量的防御工事,军队抗冲击能力大大增强的情况下。即便如此,罗马军阵都几次险象环生,若非日耳曼辅助骑兵反突击及时,罗马人此战还很有可能大败,甚至全军覆没。

比方说樊崇虽然经常被一些电视剧编排成《乞丐皇帝传奇》里的陈友谅类型(当然,这个剧里的陈友谅明显也被编排了),但论打仗能力,可以说是在全球都属于一流(当时全球也就西汉和罗马两个大国),一战则大破新朝名将廉丹所率的10万主力(史书数字,或有水分),二战则横扫青、徐、兖、豫四大州各郡县,三战则攻克帝都长安,焚烧宫室发掘西汉陵墓。

即便是刘秀军,在与赤眉军的正面交战中往往也处于下风。邓禹先是被樊崇连连大败,此后的冯异也没有与赤眉军正面硬拼(这还是在赤眉军缺粮军心动摇的情况下,赤眉军的实际战力可见一番),而是先设伏伏击,然后利用了赤眉军组织上的弱点,派遣精兵涂红眉毛、穿赤眉军装,突入赤眉阵列制造混乱(林汉达合理想象为这些人在混战中高声喊投降,赤眉军一看这么多人喊投降,就没了主意),导致8万赤眉军(史书数字,或有水分)被汉军缴械。经此一战樊崇元气大伤,汉军这才转败为胜。

当然,据说是因为王莽此前征匈奴导致精骑损失惨重的缘故,镇压绿林、赤眉的新军也以步兵为主,尤其是昆阳之战的42万大军其实也就是总动员各地的郡县兵凑出来的,无非就是人海战术,所以很多方面的素质自然甚至还不如农民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打仗,不论是农民军还是正规军,手里的家伙事儿基本都是冷兵器,看上去起点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农民军跟正规军打起来,差距往往那么大呢?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可不是简单地说“武器不行”就能解释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兵源素质和训练水平天差地别你想啊,正规军那是.............
  • 回答
    论古代行军布阵,东西方文明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智慧结晶。这些阵型不仅是战术上的考量,更是对战场环境、兵种特性、甚至士气和心理的深刻洞察。下面就带您细数一番,那些流传千古的战争阵法,力求为您还原一番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一、东方篇:天人合一,万变应万变东方,尤其是中国,历来被誉为军事理论的沃土。儒家思想中的“.............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皇帝很少亲自领兵作战,而在西方,许多国王却乐于冲锋在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深入剖析这种差异。首先,我们要看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军事组织。在中国,皇帝是整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职责远不止于军事。皇帝需要负责国家的整体治理,包括内政、外交、经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上的一个核心概念:国都陷落是否等同于国家或朝代灭亡?简单来说,不一定。 虽然国都的陷落往往是国家走向灭亡的强烈信号,甚至是标志性的事件,但并非总是如此绝对。这其中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理解。1. 国都在国家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白国都在一个国家中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历史和军事的固有印象。说“古代军队肉搏能打赢现代军队的刺刀”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基于特定角度和简化理解的误解,它混淆了不同时代的战争形态、训练方式、武器效能以及战斗精神的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这种看法有多大的局限性,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
  • 回答
    盗墓,一个听起来就充满神秘色彩的词语,但现实中的盗墓行为,即使没有找到任何“宝藏”,也绝非儿戏。很多人可能觉得,只要没挖到古墓,没拿到文物,那就不算违法,最多是白费力气。但事实并非如此,挖个洞这个行为本身,就可能让你触犯法律的红线。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仅仅挖了一个洞,也可能让你沾上官司。首先,得.............
  • 回答
    中国传统武术是否“不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实践和现代解读等多个层面。将这个问题简化为“武术不行,古人如何打架”,其实存在一些误解。首先,中国传统武术并非“不行”,而是其发展、应用和传承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古代,传统武术是生存、战争、治安和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毋庸置疑.............
  • 回答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威海古寨大润发发生顾客排队打架事件,这绝对是一件让人感到痛心和费解的事情。我从小在威海长大,对大润发这个超市也算是熟悉得很,以前在那里购物,印象中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的发生,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折射出一些社会情绪的暗流。.............
  • 回答
    古代行军打仗,那可不是件容易事,远不像现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么潇洒。那是一门集体力、智力、组织力于一身的大学问,涉及到吃、穿、住、行、打、防、治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一、准备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打仗之前,首先要“磨刀”。这“刀”可不只是指兵器,而是指整个战争的准备工作。 决策与动员: 最高统.............
  • 回答
    在古代攻城战中,城墙之所以不设计成大于90度的倾斜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凸”或者“内缩”的墙体,比如超过90度的角度更像是一个洞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城墙的设计理念: 1. 支撑结构与材料限制: 重心稳定与自重压力: 城墙的主要作用是抵御攻击,因此需要承受巨.............
  • 回答
    古代打仗,阵型的重要性,可以说至关重要,但并非唯一决定胜负的因素。将其重要性排个序的话,阵型绝对能挤进前三,甚至可以说是核心要素之一。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古代阵型的重要性:一、 阵型的基本作用与目的:阵型并非简单的士兵站位,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和战术目的。其基本作用可以概括为: 组.............
  • 回答
    说起古人打铁时的渗碳,这可不是什么秘密工艺,而是铁匠们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土办法”,靠的是对火候、材料的经验和一点点“玄乎”的感应。你想想,那时候没有精密的化学仪器,一切全凭一双手、一双眼,还有那炉子里熊熊燃烧的火焰。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渗碳。铁矿石炼出来的铁,通常含碳量不高,质地比较软,容.............
  • 回答
    古代战场上,流传着许多以一当百、以少胜多的传奇故事,听起来令人热血沸腾。那么,这些人真的存在吗?现实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武艺吗?答案是:有,但绝非字面意义上的“一人抵挡百人”的绝对数量碾压,而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少数人凭借卓越的个人武勇、精湛的技艺、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战术策略,能够对敌军造成极大的杀伤,甚.............
  • 回答
    古代打仗可不像现在,有雷达、卫星预警,甚至连个电话都不通。那时候,打仗就像是一场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博弈,而预警,更是生死攸关的环节。怎么做到?那可就得靠一整套体系,而且得把各方面的智慧都用上。首先,最基础的预警,还是得靠眼睛和耳朵。 斥候侦察(放哨): 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方式。古代军队会派出专门.............
  • 回答
    古代战争中,防守一方之所以要出城迎战,其原因十分复杂,并非单一决定,而是基于多种战略、战术、地理、后勤以及士气等因素的综合考量。简单地说,守城方并非总是被动挨打,在某些情况下主动出击是更明智的选择。下面将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防守一方出城作战的原因:一、战略层面:1. 打破围困,争取主动: .............
  • 回答
    古代战场上的厮杀,前排士兵承受的压力和危险是其他兵种无法比拟的。他们是肉盾,是第一道防线,面对敌人的刀剑、箭雨,甚至冲锋的骑兵,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因此,如何安抚和激励这群最直接面对死亡的战士,是古代将领们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好好干”就能打发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一、物质层面.............
  • 回答
    古代战场上,百万雄师听令而行,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喊几嗓子就能办到的。这背后是一套严谨、复杂却又相当有效的指挥体系。想象一下,在一个几十万人的战场上,声音根本传不远,更别说清晰地传达命令了。所以,他们依靠的是一套集合了视觉、听觉、甚至嗅觉(虽然不常见,但火药味确实是一种信号)的信号系统,再加上一套深入人.............
  • 回答
    打仗嘛,战场上的事情可不是想当然就能行的。古人打仗遇到城池,为啥不直接绕过去?这背后啊,门道可多了去了,不是一句“嫌麻烦”就能打发了的。你想啊,那时候的交通、信息,哪有现在这么发达?军事行动讲究的就是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同时也得考虑现实条件。首先,你想绕过去,那得看绕什么。如果是那种小小的城堡,.............
  • 回答
    古代战场上,毒箭确实是令人生畏的一项利器,但它的使用却并非像想象中那样泛滥成灾,这其中自有其道理。毒箭上会涂抹哪些毒?古人对于毒物的认识和利用,随着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用于毒箭的毒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蛇毒: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来源。各种毒蛇的毒液,尤其是眼镜蛇、蝰蛇、竹叶青等.............
  • 回答
    古代打仗,这可不是一句“冲啊!”就能万事大吉的事儿,背后牵扯的钱财,那真叫一个天文数字,而且是贯穿始终,缺一不可。为啥?咱们掰扯掰扯。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生存的基础,更是钱的第一个大头。你想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得吃啥?得喝啥?这可不是让你在家扒拉两口剩菜就能应付的。 军粮: 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