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死刑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
死刑,一个古老而又极具争议的话题,承载着人类社会对于罪恶、惩罚以及正义的复杂情感。要理解死刑的“意义”,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法律、伦理、哲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期待也截然不同。

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死刑的意义首先在于报应。这种观念根植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古老法则,认为对于犯下极其严重罪行的个体,剥夺其生命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所遭受的痛苦的一种“匹配”和“补偿”。它试图通过极端的惩罚来回应极端的罪恶,让罪犯为其行为付出最沉重的代价。在许多宗教和道德体系中,生命被视为神圣的,而蓄意夺走他人生命,是对这种神圣性的最大亵渎,因此,剥夺罪犯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恢复了被破坏的道德秩序。

其次,死刑被赋予了威慑的意义。支持死刑的人认为,将死刑作为最高级别的刑罚,能够对潜在的犯罪者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他们相信,当人们面临生命被剥夺的风险时,会更加谨慎地权衡犯罪的后果,从而减少严重犯罪的发生。这种威慑的逻辑在于,通过公开施加最严酷的惩罚,向全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某些行为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否则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关于死刑威慑力的有效性,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许多研究未能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死刑比终身监禁更能有效地遏制犯罪。

再者,死刑也承载着社会防御的功能。对于那些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尤其是那些对社会构成了持续威胁、即便终身监禁也可能继续作恶的危险分子,剥夺他们的生命,可以彻底消除他们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最彻底的“隔离”,确保了这些罪犯永远无法再对公众造成伤害。从这个角度看,死刑可以被视为一种极端的“安全保障”措施。

此外,死刑在一定程度上也关乎社会公正和稳定。当某些罪行极其残忍、后果极其严重,以至于公众的情感强烈要求最严厉的惩罚时,死刑的存在能够满足这种社会心理需求,平息公众的愤怒和不安。它被视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彰显国家权威和法律尊严的一种方式。如果法律无法对最严重的罪行做出与之相匹配的回应,可能会导致公众对司法体系产生质疑,影响社会的信任基础和稳定。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死刑的意义并非没有代价,它也伴随着诸多困境和质疑。

最令人忧虑的是错判的可能性。一旦执行了死刑,就无法逆转。如果事后发现判决有误,那么生命就白白失去了,这无疑是对正义最残酷的嘲讽。历史上有不少案例表明,司法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冤假错案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关于死刑是否应该保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司法系统准确性的信任程度,以及我们能否容忍这种不可逆转的错误。

从人道主义和伦理道德的角度看,死刑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人认为,无论罪犯犯下了多么严重的罪行,国家都没有权力剥夺一个人的生命。他们认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即使是罪犯,也应享有基本的生存权。这种观点往往基于对生命尊严的普遍认同,以及对国家权力边界的审慎考量。他们认为,国家应该成为文明和仁慈的象征,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罪犯的残忍行为。

而且,死刑的执行方式也常常引发关于残忍和非人道的讨论。即便是最“人道”的处决方式,也难免不触及一些人对于死亡本身痛苦的想象。

总而言之,死刑的“意义”是一个多层次、充满张力的概念。它承载着报应、威慑、社会防御、公正等一系列社会功能和价值,但同时也伴随着错判的风险、人道主义的困境以及伦理道德的深刻疑问。理解死刑的意义,就是理解人类社会在面对极端罪恶时,所试图达成的复杂平衡,以及我们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所不得不进行的艰难抉择。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对罪恶、对国家权力以及对我们自身文明程度的根本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派胡言。任何的事也是要按照基本法,法律不是用于复仇的,如果想复仇请出门 Bābili 找 ˤAmmurāpi 去。

刑罚的根本意义在于震慑潜在犯罪。识得不识得啊?

至于安慰受害者亲属、惩罚罪恶这都是扯淡,这都是些有的没的。同态复仇法达到你的目的了?现在你国对法律的认知还停留在同态复仇?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同样是为了震慑、造成恐惧,古代的当众绞首、当众斩首甚至当街车裂,这都是为了告诉群众,如果你不乖,你也是这样。但是,真正的震慑是令潜在罪犯了解,一旦犯罪,付出的代价必然比在犯罪中所获利益大。例如盗窃 100 元,必然被逮捕并被判归还赃物并罚金 1 元。但是「必然被逮捕」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概率略微降低一点,就不得不极大加强刑罚严重程度。最极端地,一个国家刑罚极其严酷,却没有警察去预防和抓捕罪犯,顶个卵用?所以不要总想在刑罚上搞个大新闻,先看看你国的破案率再说吧。Cesare Beccaria 的这句话我非常赞同,见下(非源语言原文)。

刑罚的威慑不在于其残酷性,而在于其必然性

所以终身监禁不得假释是我认为合理的最重刑罚了。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死刑与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相比,更能抑制犯罪。而且当潜在罪犯准备实施重大犯罪时,尤其是仇杀,法律后果很可能根本不会被考虑,反之还会有一种「夙愿已成」之感。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罪犯也是人罪犯也是人罪犯也是人。国际惯例,要事复三。我们能做的,就是对仍然活着的公民做最大限度的保护。对于谋杀案,受害人已死,不再是自然人,不享受人权,杀掉罪犯并不能对受害者已死的事实带来逆转,所以我认为;受害人亲属及另外的仍然活着的公民已经得到保护,因为罪犯已经被控制并接受惩罚;罪犯也应该得到保护,就因为罪犯是人,我们作为同类,给予其最大限度的保护。鉴于其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保护其自由权不现实;但是其生命健康权的存在并不影响这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除非这个社会不再拥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其权利,其作为罪犯,权利可以优先被牺牲,这是我所赞同的。但是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资源缺乏的社会必然存在死刑(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之后就是对受害者亲属的安慰。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这种程度的精神慰籍远远比不上一名作为受害者的同类的罪犯的生命权。如果你认为其二者是相当的,或后者的重要性不如前者,我只能说,你的思想很可怕,你为了复仇得到的快感而要求剥夺别人的生命权,我很难认为你不是潜在罪犯。当然,我的怀疑并没有证据支持,或目前没有证据如此表明。但是明确的是,刑法这玩意不是用于复仇或赔偿的。但是

@袁科昊

提供了一个观点,如果当前的你国法治建设不完善,那么你国可能很难废除死刑。这是因为报复性犯罪会激增。所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对罪犯亲属提供特殊保护,另一种就是提高法治建设,消除根深蒂固的「杀人偿命」的恶劣观点。杀人偿命?不要总想弄个大新闻。刑罚要考虑几个因素,主观恶性客观社会危害性等。非直接暴力犯罪废除死刑不用说。直接暴力犯罪死刑要考虑是否是激情犯罪。激情犯罪判处死刑是没有任何卵用的,而早有预谋的犯罪就说明罪犯已经权衡好成本和利益了,在你国破案率的环境下,呵呵。

至于「惩罚罪恶」本身,你在世俗国家谈「惩罚罪恶」本身的意义?该去哪玩就去哪玩去。

总结,死刑存在的意义有,为资源缺乏的社会减少一些资源的消耗,平息所谓「民愤」,以及给罪犯一种可能没什么卵用或根本不存在的解脱

所以,我坚定地反对死刑。但是你不要总喜欢搞个大新闻,说我反对用刑了,就把我批判一番?Naive.

忘了放大杀器了。如果你能提出可靠证据支持「死刑可以更有效地预防犯罪」,那么我考虑收回以上言论。为什么是「考虑」呢?因为死刑的有效性并不能掩盖其不人道性,自由高于秩序。

讲故事的同志们煽动性非常到位,中央给你们的钱不少哦。诅咒我的亲属被杀然后问我能不能原谅罪犯的同志们,你们真的是够了呢。偷换概念是病,要治哦。我再情绪激动又能怎样?别人盗了我的邮箱我还想杀了罪犯呢,按照你的论理,这也可以咯?

没受过专业训练,只是在先辈的熏陶中有一些认识,望指教,请多包涵。评论区中无价值或在本题下价值不明显的讨论恕我不回复。也就是说,如果我没有回复你的评论,那就表示我已经无法掩盖对你的鄙视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死刑,一个古老而又极具争议的话题,承载着人类社会对于罪恶、惩罚以及正义的复杂情感。要理解死刑的“意义”,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法律、伦理、哲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期待也截然不同。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死刑的意义首先在于报应。这种观念根植于“以眼还眼.............
  • 回答
    白银连环奸杀案,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无法磨灭的阴影,它一度让无数家庭陷入恐惧,也让整个社会为之颤栗。当罪犯被绳之以法,执行死刑的那一刻,很多人长舒一口气,认为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但从更深远的视角去看,这起案件对后世的影响,远不止于一个恶徒的终结。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深层的脆弱,也迫使我们去反思和改.............
  • 回答
    死亡的意义,这的确是个古老又沉重的话题,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或是被突如其来的失去触动,或是独自一人静思,去触碰这个终极的谜团。它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它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赋予的,是生命旅程中一面映照我们存在价值的镜子。我们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是一个无可逃避的物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直击我们对于生命、时间,以及“存在”本身的理解。当我们说到“永生”,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到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神祇,或者科幻小说里那些拥有近乎无限寿命的生物。但如果抛开这些想象,从生物学、哲学,甚至我们日常的感触出发,来探讨“永生”与“死亡”的意义,那会是另一番景象。首先,我们得明确.............
  • 回答
    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困扰着无数的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每一个曾经凝视星空、思考过自身存在的个体。正如您所指出的,生命的终结——死亡,似乎为生命的意义蒙上了一层阴影,让我们不禁追问:“既然一切终将归于虚无,那么这一切的努力、体验、爱与痛苦,又有什么意义?”然而,正是因为生命的有限性,才使得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直击灵魂深处。我们都在这短暂的旅程中,看着日升日落,生命来来往往,最终,都逃不过那个终点。所以,当生命本身被宣告是有限的,那么,“活着的意义”这个词,究竟指向哪里?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放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上,个体生命的短暂确实显得微不足道。我们不过是星尘凝聚的短暂组合,最终会再次消.............
  • 回答
    问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又是什么?不最后都是死吗?”这样的话,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迷茫和沉重。这几个问题,可以说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在追问的终极命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深深思考的。先别急着否定,觉得“不最后都是死”,所以一切都没有意义。这就像一个人在登山,看到山顶那么高,觉得遥不可及,就想.............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直击灵魂深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仰望星空,或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然后冒出同一个念头:“死了之后什么都没了,那现在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听起来有点丧气,但其实,这恰恰是我们作为“人”最独特、也最宝贵的追问。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场旅行,死亡就是旅程的终点站。不管你开.............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触及了生命最根本、最深刻的哲学命题。是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生命都有其始末,终将走向消亡。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逃避的宿命,也因此,很多人会因此感到困惑,甚至迷茫:既然终点都是死亡,那么这一路的挣扎、欢笑、泪水,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理解你的疑问,这并非是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对生命本质的.............
  • 回答
    人死后是“虚无”,这个说法,确实让人忍不住去思考:那我们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很多人听到“虚无”,第一反应大概是恐惧,是某种终结,是一切消失不见。这倒不是说宗教、哲学上对死后世界的探讨一无是处,但如果抛开这些,单单从经验和感官出发,人死后,构成我们的物质身体会分解,我们的意识、记忆,似乎也随着生命.............
  • 回答
    《战狼2》的结局彩蛋,可以说是整个影片最引人遐思的部分,它直接为续集埋下了伏笔,也引发了观众们关于冷锋女友的命运以及幕后黑手的猜测。首先,我们要明确彩蛋中的几个关键信息: 场景: 彩蛋并没有直接展示冷锋和龙小云的下落,而是聚焦在非洲某个偏远地区,一帮持枪歹徒正在进行交易。 武器: 歹徒交易的.............
  • 回答
    .......
  • 回答
    在刘慈欣的《三体III:死神永生》中,歌者(即“万有引力”探测器)提及的“长膜、中膜、短膜”通信,是宇宙文明在超远距离尺度上进行信息传递的几种基本方式,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传播介质和技术原理。理解这三种通信方式,需要我们跳出现有的认知框架,想象宇宙文明为了克服光速限制以及极端环境所发展出的奇特技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除了死亡,人类潜在意识中最害怕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心理恐惧,它往往与我们对失控、无意义、孤独和被剥夺个人价值的深层恐惧交织在一起。虽然“死亡”是我们最直接和终极的恐惧,但那些在生命过程中反复出现、潜藏在意识深处,并在我们思考“死亡”时常常伴随出现的,便是这些其他强大的恐惧。以下是对这些潜在意识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压在我心头也由来已久,如同坠入深潭的石子,激不起一丝涟漪,只剩下无尽的沉重。我们都清楚,生命是条单行道,终点是那片模糊不清的黑暗。那么,在这短暂的旅程中,我们为何而忙碌,为何而欢笑,为何而流泪?活着的意义,究竟又在哪里?我们不妨从最朴素的感受说起。当我坐在窗前,看雨滴敲打玻璃,听风穿过树叶.............
  • 回答
    在《鹿鼎记》这部波澜壮阔的江湖史诗中,陈近南的死,绝非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生命终结,它承载着韦小宝个人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天地会这个反清复明组织的脆弱与困境。要详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韦小宝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催化剂:从玩世不恭到责任担当的转变陈近南对于韦小.............
  • 回答
    “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这几乎是我大学毕业以来,就没能完全放下过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某个深夜,或者某个看似平淡却又异常枯燥的周一早晨,它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老友,时不时跳出来,抛出这样一个终极拷问。起初,我以为这是年轻人特有的迷茫,是荷尔蒙和理想主义混合发酵出的产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问题像.............
  • 回答
    这是一个深刻而令人动容的问题,触及了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尤其是在面对宇宙的宏大周期性终结时。当我们将文明的光辉置于宇宙循环的背景下审视,会感受到一种既渺小又壮阔的张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宇宙会反复爆炸重归死寂”这个表述。在科学的语境下,这通常指的是宇宙膨胀、恒星死亡、黑洞蒸发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