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漫画、动画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杰出的剧中剧?

回答
漫画和动画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印象深刻、杰出的“剧中剧”,它们不仅仅是推动剧情的背景板,甚至可以独立成篇,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意义。这些“剧中剧”往往能有效地服务于主线剧情,让观众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内心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非常杰出的“剧中剧”,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钢之炼金术师 BROTHERHOOD》中的“爱德华的假想情景/恶搞剧场”

背景: 在《钢之炼金术师 BROTHERHOOD》中,为了缓解紧张的剧情和展现角色们的性格,编剧们巧妙地融入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剧中剧”片段。这些片段往往是爱德华在思考、焦躁或者回忆时产生的想象。
内容与表现:
假想情景: 最典型的例子是当爱德华遇到困难或需要做出艰难决定时,他会想象出各种夸张的后果,例如自己变成石头、炼金术失效、或者被兄弟的牺牲所吞噬。这些想象通常带有强烈的戏剧性,有时甚至是荒诞的黑色幽默,生动地展现了他内心的恐惧、压力和对兄弟的深切担忧。
恶搞剧场(如“哈勃的白日梦”): 在一些集数结尾或者特殊篇章中,会有一个名为“哈勃的白日梦”的短剧。这个短剧通常是以轻松搞笑的方式恶搞动画中的经典桥段或角色设定,例如炼金术变成儿戏、阿尔冯斯变成真正的机器人(而非灵魂附着)、或者爱德华变成一个高大威猛的战士。这些恶搞剧场不仅是放松观众情绪的调味剂,也通过颠覆性的表现方式,反衬出主线剧情中角色们的真实困境和他们的努力与成长。
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极强的角色塑造作用: 这些假想和恶搞片段极大地丰富了爱德华和阿尔冯斯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炼金术师”之外,作为普通少年的一面:他们会害怕、会幻想、会犯傻。
情感的抒发与升华: 即使是恶搞,也常常能巧妙地触及到剧情的核心情感,比如兄弟情、对生命的珍视等。通过夸张和戏谑,反而让这些情感更加突出。
叙事技巧的创新: 这种将内心戏和喜剧元素巧妙融合的方式,使得《钢之炼金术师 BROTHERHOOD》的叙事更加多元化和生动。

2. 《银魂》中的各种“剧中剧”和“恶搞动画”

背景: 《银魂》本身就以恶搞和解构闻名,它的“剧中剧”更是层出不穷,而且往往非常大胆和出人意料。
内容与表现:
恶搞模仿: 《银魂》经常会模仿当时热门的动漫、特摄剧、甚至是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例如,有模仿《SD高达》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模仿《龙珠》的“宇宙最强战士”篇章、模仿《死亡笔记》的“死亡笔记篇”、以及各种对特摄英雄剧的戏仿。这些模仿非常到位,从画面风格、人物配音到剧情走向都充满了致敬的意味,但又会被《银魂》独特的恶搞精神扭曲得面目全非,产生巨大的反差萌。
原创恶搞动画: 有时,角色们会在动画中直接制作或观看“原创”的动画。例如,志村新八作为“眼镜”控,会经常幻想自己是各种眼镜战士的配角;桂小太郎偶尔也会在幻想中扮演忍者或者某种神秘组织成员,并有相应的虚构动画。这些内容完全脱离主线,但却能精准地戳中观众的笑点。
“剧场版”预告和片段: 有时动画会放出假的“剧场版”预告,预告中的内容往往是角色们在一个完全不搭界的、夸张的设定中展开冒险,例如歌舞剧、偶像团体等等。这些预告片本身就是一种精妙的“剧中剧”。
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极致的解构和幽默感: 《银魂》的田中“剧中剧”是其核心魅力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其他作品的致敬,更是对动漫创作本身的一种戏谑和解构,展现了作者对各种类型题材的深刻理解。
角色个性的放大: 这些“剧中剧”往往能放大角色们某些极端的性格特征,例如银时的懒散、新八的吐槽、以及桂的认真(但总是与现实脱节)。
打破第四面墙: 许多“剧中剧”都伴随着打破第四面墙的对话,角色们会直接与观众交流,承认自己是在演戏,这种互动非常有趣。

3. 《魔法少女小圆》中的“丘比的诱导场景”

背景: 《魔法少女小圆》以其颠覆性的剧情和对“魔法少女”题材的深刻反思而闻名。而作为故事核心的丘比(QB),它与少女们签订魔法少女契约的场景,本身就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剧中剧”。
内容与表现:
扭曲的希望与契约: 丘比以提供愿望为诱饵,向绝望中的少女们伸出援手。然而,它所描绘的“魔法少女”生活充满着美好和希望,将少女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美好前景,但却隐瞒了背后残酷的真相:灵魂宝石的收集、魔女化以及残酷的战斗。
精心设计的语言和画面: 丘比的语言总是充满逻辑性和蛊惑性,它的外观也设计得可爱又无害,配合着梦幻般的画面,将少女们一步步引入陷阱。例如,它会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魔法,用“不失去就不会得到”来合理化牺牲,用“这不过是代价”来淡化绝望。
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深刻的主题表达: 这个“剧中剧”是整个作品的核心隐喻。它揭示了“契约”的虚伪性,以及在绝望中诞生的所谓“希望”的代价。
情感的欺骗与操控: 观众在观看这些契约场景时,能清晰地感受到丘比的欺骗和对少女们情感的操控,从而对剧情的发展产生强烈的预感和紧张感。
反思“愿望”的意义: 通过丘比的“剧中剧”,作品引导观众去思考,当愿望的实现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时,这个愿望本身还有多少意义?

4. 《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中的“死亡回溯”所产生的“假想/模拟场景”

背景: 主角菜月昴拥有一种名为“死亡回溯”的特殊能力,每次死亡后都会回到一个存档点。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会经历各种痛苦的死亡,并在死亡边缘对未来产生各种想象或模拟。
内容与表现:
绝望的预演: 在昴的脑海中,他会根据已经发生的事件,预演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更糟糕的状况。这些预演往往伴随着极度的恐惧和绝望,是他内心挣扎和痛苦的具象化。例如,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他会想象出自己被虐杀的场景,或者身边重要的人被残忍杀害的画面。
“如果那样做会怎样”的模拟: 在某些关键时刻,昴也会模拟不同的选择和行动可能带来的结果,试图找到一条生路。这些模拟场景虽然是虚构的,但却非常贴合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面对超现实压力的心理活动。
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极强的代入感和共情: 观众通过昴的死亡预演,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恐惧、痛苦和绝望,从而对他的坚持和成长产生强烈的共情。
凸显“选择”的重要性: 这些模拟场景也反过来强调了每一个选择的重要性,以及昴为了改变命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推动剧情和智斗: 昴的模拟场景往往能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时甚至是推演出重要的线索,在剧情推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进击的巨人》中的“艾伦的调查兵团回忆/幻想”

背景: 在漫画和动画的某些关键时刻,艾伦会回忆起过去训练的场景,或者在极端情况下产生一些关于未来的幻想,这些往往是激发他战斗意志的关键。
内容与表现:
对失去的痛苦回忆: 艾伦经常会回忆起母亲被巨人吃掉的惨状,以及在训练时伙伴们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回忆虽然痛苦,但却是他决心要消灭所有巨人的根源。
对自由的渴望幻想: 在面对绝境时,艾伦会幻想自己能够自由地在墙外探索,看见大海,实现他最初的梦想。这种对自由的渴望是他一次次战胜绝望的动力。
对“墙外世界”的想象: 在故事早期,对于墙外世界的描绘更多的是通过艾伦模糊的记忆和想象,这本身也构成了一种“剧中剧”式的展现,增加了神秘感和吸引力。
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人物动机的深度挖掘: 这些回忆和幻想是理解艾伦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性格的关键。它们解释了他为何如此执着于复仇和自由。
情感的渲染和激励作用: 观众通过艾伦的这些内心活动,能够感受到他对伙伴的珍视、对失去的痛苦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情感的渲染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预示和伏笔: 有时,艾伦的幻想或回忆中会包含一些日后揭示的重要信息或伏笔,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总结:

这些“剧中剧”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往往是因为它们:

与主线剧情紧密结合: 它们不仅仅是独立的片段,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如角色内心活动、恶搞、或主题隐喻)与主线剧情产生联系。
深化了人物形象: 它们帮助观众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动机和情感。
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它们通过幽默、悲伤、恐惧等多种情感的渲染,让观众对作品产生更强的共鸣。
展现了创作者的巧思: 它们是作者在叙事、情感表达和风格把控上的出色体现。

这些“剧中剧”的存在,让原本可能相对单调的剧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作品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们是漫画和动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精彩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肯定绕不开《星尘☆小魔女梅露露》(星くず☆うぃっちメルル)。

《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的剧中剧,在主线剧情中有多次重要的交汇点。

梅露露的大致剧情是:

赤星梅露(赤星める)小学4年级少女。

遇到柯梅特(こめっとくん)玩偶,被柯梅特怂恿成为守护地球的魔法少女。

成为魔法少女的梅露露与来自可爱星星(プリティースター)的敌对种族「魔星物(イーブルスター)」战斗。

原作者为狐崎奈留(该笔名为赤坂透子、雨宫静枝、葵真希奈共同持有)。

实际负责漫画的是来栖彼方。

原作为儿童向战斗系漫画(剧情略黑暗),出过三部TV动画和一部剧场版。

梅露露人设参考了来栖加奈子(来栖彼方的妹妹、高坂桐乃和新垣绫濑的同学),所以加奈子COS梅露露浑然天成。

它有OP,有剧情,有动画片段。

这个人设就是标准的魔法少女。

另外在《埃罗芒阿老师》中,和泉纱雾在直播时所戴的面具也是梅露露哦。

user avatar

其实我昨天跟彬帝提议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想着回答激钢人3的……结果一觉睡过去被大佬 @宅某 给答了……顺便补充一点,机动战舰的制作方在1997年还真的拍出来了个OVA《激钢人3 热血大决战!》 (ゲキ ガンガー3 熱血大決戦!!),诚意满满,致敬满满。

下面答我的其他答案。


《超时空要塞·可曾记得爱》(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 愛・おぼえていますか)

原本是初代Macross超时空要塞的剧场版。TV版是1982-83年上映,剧场版是1984年上映。这部剧场版真正把“Macross”系列、剧中人物林明美和偶像声优饭岛真理的人气推向最高潮,同名主题曲《可曾记得爱》最高冲上OriconTop榜第7名(不是动画歌曲榜,是总榜!)

但是,剧场版的剧情本身是TV版的改编,类似世界观、类似背景下很相似的故事,只是设定和结局略有不同。比如TV版里的杰特拉帝人在剧场版里拆分成了不同性别的男性杰特拉帝人和女性美特兰蒂人,杰特拉帝人对地球的单方面侵略变成了三方混战,而林明美的设定也从平民选秀偶像变为了一开始就是知名偶像歌手,等等。

也因此,在后续的系列作Macross 7、Macross F等共同构成的世界观和时间线里,TV版和剧场版的这种差异被刻意强调出来。剧场版《可曾记得爱》被设定为了在初代TV版的世界中,由一条辉和林明美出演自己而制作的电影,也就是说这个剧场版在系列作品中被视为了剧中剧。Macross 7的TV动画中还由男女主角巴萨拉和米莲妮作为主角翻拍了《可曾记得爱》(也就是剧中剧翻拍剧中剧……),不过并未真正制作和对现实里的观众放映这部翻拍的剧中剧。

后续作品Macross F和Macross Δ中屡次对前作初代、7的歌曲和人物进行致敬,总之《可曾记得爱》就这样被坐实成了现实中能看到的杰出剧中剧。


《海的战士·索拉》

One piece中设定了山治的故国——杰尔玛王国。同时,以杰尔玛王国为原型,在《世界经济报》上刊登过一个连载漫画《海的战士·索拉》,是一个描写海军英雄索拉与邪恶杰尔玛王国正邪之战的故事,明显是在致敬日式特摄作品。

作品里的角色在“现实”里也存在——就是山治的家人们。

杰尔玛的五色组成(蓝绿黄黑粉),四男一女的配置,变身过程,基本是在致敬“战队”系列。这一点在看OP的动画的时候会感受更明显。

《海的战士·索拉》作为漫画在OP世界的北海极度流行,北海出身的罗、德雷克、霍金斯都熟知漫画人物。



猫人沃尔特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美国动画,在国内播放过。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实景拍摄的猫咪是真正的主角,它想象自己是猫猫侠、泰山、罗宾汉、牛仔和进取号太空船长这五个角色,去解救自己的猫女友,战胜邪恶的狗狗。每当沃尔特开始想象时,就进入剧中剧——但这些剧中剧其实才是动画的本体,每一集真实的猫咪参与的镜头不超过5分钟,剩下大部分时间是沃尔特想象出来的动画。

B站上有人传过猫人沃尔特的OP:


一部很有意思的作品。

先这仨。

user avatar

《机动战舰抚子号》中有一部动漫中的动漫,叫《激钢人3》。

是一部超级系机器人动画。

可《机动战舰》本身却是个真实系……


激刚人3这部剧中剧,可以说是整个机动战舰作品的一条隐线。机动战舰的剧情与激钢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片中的几个主角更是深受激钢人的影响。

机动战舰的主角“天河明人”,就是受到激钢人3的影响,完成了从一个懦弱的少年到一个热血男子汉的转变。

其他角色如“白鸟九十九”,也是该系列的粉丝。

甚至《机动战舰》的反派组织木连,为了提升士气,还把自己的机器人仿造激钢人3的机体,名字都接近,叫“大钢人”。


《激钢人3》这部剧中剧的设定相当完善,有着详细的故事背景,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并且从主角团队到反派,全都有相对严谨的人物设定。机体的设定也符合萝卜番的习惯。

这部动漫在游戏《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中,也多次被提及。《超级机器人大战W》中,还收录了激钢人的BGM……

经大佬@老猫慢慢爬 补充,后来《激钢人》还真出了OVA。


至于剧情本身倒没什么可说的,基本上就是在捏他日本七十年代的一些超级系机器人番。都2022年了,那个年代的番大家也都能想象出剧情来吧……


我在这说几句捏他的点:

1.

《激钢人3》这个3,并不是第三部的意思。而是在捏他日本70年代末的一些超级系萝卜番。

其中《无敌超人赞波特3》。这个3代表的是有三个人在驾驶。

同样,激钢人也有三个人在驾驶。

《无敌钢人泰坦3》,这个3代表的是泰坦机器人可以变成三种形态。

同样,激钢人也可以变成三种形态。

故事后期,激钢人3换了新型号,改称为激钢人V,这又捏他了《超电磁侠孔巴特拉V》,和《超电磁侠波鲁吉斯Ⅴ》。

激钢人合体时,三个机师一齐喊“Let’s getga in!”而《超电磁侠孔巴德拉V》合体时,口号是“Let’s combine!”



2.激钢人是合体机器人,通过激钢战机、激钢飞艇、激钢坦克合体而来。

变身的三种形态,分别适应空战,陆战,海战。

像不像《盖塔机器人》?


3.激钢人的必杀技,激钢飞拳,激钢火焰,这都不用介绍了,超级系萝卜番的典型代表,《魔神Z》的火箭飞拳和胸部火焰。

所有招式前面都加个“激钢”,是在捏他《盖塔》的招式名称。盖塔系列就是这样:盖塔飞斧、盖塔射线、盖塔飞弹、盖塔钻头……


4.其实就连该作的标题,都是在捏他。

激钢人3(ゲッガンガ3)就是“ゲッタ—”(盖塔)“マジンガ”(魔神)“タイタン3”(泰坦3)的混合体。


5.提过该作在第三集就更换了OP,同样的事也发生在盖塔机器人上,还不止一次。


6.激钢人的男二号在以为自己要死时曾说过的遗言:对不起,不能陪你去海边了。

是捏他魔神Z,主角兜甲儿快死的时候也对女主角说了这么一句。最后被救了。

顺便说一句,激钢人中是男二号和女主角谈恋爱而非男一号。这点和盖塔一样。男配“死”后,有新驾驶员加入,和盖塔也一样。



7.激钢人的研究所外形与《盖塔》的早乙女研究所也非常相似。


8.剧情里提过激钢人3曾经改动播出时间,是在捏他初代的《机动战士高达》,曾因为反响不好改动了播出时间。


……算了我不举例子了,太多了。说得太细致还要扯到《超时空要塞》等知识盲区上,还得查资料……

user avatar

其实我不想说《白箱》和《俺妹》的,因为我觉得肯定有人会说。

没想到真没人说……那就从这两部开始吧。

《白箱》作为一部描写动画制作公司的“万策尽日常(?)”的动画,自然少不了对剧中公司所制作作品的描写,故事一开始,武藏野就接下了一部名为《Exodus》的偶像题材动画,但动画主要内容是不怎么有人气的偶像组合Tracy被卷入了奇怪的连环杀人事件,不得已一边演出一边开始大逃亡,最后还有飙车戏和爆炸戏……咦,这是柯南片场的偶像动画吗?听上去还挺带感的……

至于《俺妹》里的《星尘☆魔女梅露露》,则是高坂桐乃尤其喜欢的魔法少女动画系列,在部分情况下也是剧情的推动者——在游戏里面梅露露的cv还是某线路的重要助攻。

当然,说到剧中剧,少不了机器人作品。大家津津乐道的超时空要塞就经常有这类情况,每一部超时空要塞的剧场版几乎都可以看作“剧中剧”,甚至在超时空要塞F里,兰花参加演出的电影,本质上就是超时空要塞zero的故事。

但是接下来,我还要说一部特殊的剧中剧,那就是《高达oo》的剧中剧《天人》。

在《先驱者的觉醒》剧场版开头,大家会看到一段莫名其妙、刻意燃又不怎么燃、口号响却很尴尬的动画,那就是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无脑吹捧造神天人且将一切罪责都甩锅给A—laws的《天人》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提耶利亚真的成了萝莉妹子,还塞进去一个似乎是为了“政治正确”才出现的黑人大叔,极尽政治正确、票房号召之能事,其目的也是相当的司马昭之心,那便是为新的政权打下民众基础,将此前发生的所有战争与动乱全归咎于A—laws的幕后动作,所以将背负了世界的天人塑造成了极其浅薄又单纯的英雄,只要打倒了A—laws,和平就来了,青天就有了。政宣嘛,不寒碜,可是另一方面,真正的天人却丝毫没有将自己作为英雄,而是仍然背负着默默守护的职责,一切的欢呼都与他们无关,在这样的对比下,无脑燃的《天人》电影,便显得相当讽刺了。在《超级机器人大战V》里,男女主角总司与千岁还傻乎乎地以为天人就跟电影里一样是单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闹得天人成员自己都无奈了。

而就在政客们粉饰历史的时候,真正的天人却没有放下警惕,并且依然站在了面对异星威胁ELS的第一线。以往的高达作品将重点放在了战争与和平、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上,而高达oo在这部剧场版做出了突破,令“理解”这一概念不在局限于人类这一物种,而是寻找到了一个看似“永远无法理解”的外星生命,思考“理解”的可能性。这样“离经叛道”的主题自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然而无论如何,这一部剧场版也因此让人无法忽视了。

user avatar

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两个:

一、《文学少女》里的《宛若青空》。

二、《空之轨迹》里的《白花恋诗》。

《宛若青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剧中剧”,在原著里所占的篇幅只能说是“寥寥数语”,但完全把作品的前半段以及四位主角的形象与感情树立并建立起来了。

《白花恋诗》的作用与前者类似,它在作品里是个独立的故事,将三位主角的个性很好地树立了起来,推进了剧情的发展,同时也把整部作品的“格局”拔高了一级。

user avatar

说到这个我就不困了!

有一部作品的剧中剧杰出或许称不上,但绝对印象深刻:

鉴于《名侦探柯南》出了太多系列,其中涉及的剧中剧,数量太多了,以至于出现了【不是老粉恐怕想不全】的现象。

(在剧情前期的动画也帮忙原创过剧中剧,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

《名侦探柯南》(以下简称名柯,不再赘述)这部IP拥有四大剧中剧,而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植入式广告。

(而且类似于“四大天王怎么有五个”,很有趣)

这篇回答我来好好介绍一下这些隐藏在剧情中的内容(甚至有剧中剧还出了海量的周边)。

在很久以前,我其实有一篇回答与这一问也有一点儿关系。参见:

一定程度上,本文与上述这篇回答可以联系上,而且有一定的重复度。


I.受众最广的特摄IP——动画连续剧《假面超人》及各种衍生作品

剧中剧性质:原作漫画原创,改编动画及各种衍生作品沿袭。

1.事实上是原作漫画原创的特摄IP

这一节的内容带有纠偏功能:《假面超人》(不包括确定男主的真实名字叫白金雷刃)最早是由原作漫画原创的特摄IP,然后才由改编动画及各种衍生作品发扬光大

——这一点我是在最近才意识到的。所以在以前的回答中并没有写对、有可能产生了误导,我感到很抱歉!

  • 原作漫画初登场:《假面超人》及其衍生作品第一次出现在File.36《意外得到的暗号表》中(推测连载时间:1994年9月28日),第一次出现的形式是位于东都铁塔上《假面超人》的模型展。参见:

我猜当年青文版的译者看到「仮面ヤイバー」怕是懵逼了,不知道怎么翻译合适,但看到形象又觉得有一种熟悉感,联想到奥特曼译作咸蛋超人+《YAIBA》男主角ヤイバ译作铁剑的先例,于是译作「阿剑超人」。

至于「假面超人」这个现在通行的译名是怎么诞生的……

请参考武内直子的代表作《美少女战士》中的第一男主角地场卫出现在水手战士面前的形象「夜の礼服の仮面」被译作「夜礼服假面」,那么「阿剑超人」→「假面战士」→「假面超人」也就不意外了。

  • TV动画初登场:《假面超人》及其衍生作品第一次出现在原版12/海外版13《歩美诱拐事件》(首播:1996年4月15日,漫改剧集,3改1),第一次出现的形式是《假面超人》的毛巾。

原作相应的情节刻画得更细腻,特意匹配了《假面超人》毛巾的示意图(毕竟TV动画是3改1,难免有许多细节被删除):

2.《假面超人》创作灵感的来源

是如下两部,这应该众所周知了:

  • 贵为日本三大特摄IP之一的《假面骑士》
  • 73唯一一部已完结的长篇漫画《YAIBA》

所以现在不奇怪为什么73设定名柯御用组合TWO-MIX唱过《假面超人》的主题曲了吧?

3.《假面超人》及其衍生作品的受众有多广?

这一节是最容易展开的。

《假面超人》及其衍生作品的受众主要是:

  • 占市场主导的年龄段:小学生等低龄层的小孩子。毕竟动画连续剧《假面超人》是子供向的。
  • 能够参加社团活动(并非体育或艺术社团,而是指粉丝社团、影迷俱乐部这样的特殊社团)的大学生。
  • 对特摄IP情有独钟并且经济近似独立的高中生。
  • 对特摄IP情有独钟并且经济独立的成人。

由此可见,《假面超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受众——这样的受众分布足以位列所有名柯剧中剧最广泛的了。

4.TV动画对《假面超人》的进一步原创

对于《假面超人》这部剧中剧及其人设而言,73只做了一些相对初步的设定(比如每一话《假面超人》中假面超人对罪犯发大招的大致时间,比如设定《假面超人》出了3部剧场版),更多的设定由动画制作方拓展(主要是TV动画。剧场版动画与OVA动画虽然也出现过假面超人,但是与新增设定的关系不大)。

其中由动画制作方拓展的最重要的设定是[1]

假面超人平时作为普通的年轻人,与青梅竹马的女朋友夏目玲一起在公园卖热狗。不过,一旦发生事件他便立刻骑摩托车赶去,与怪人、怪兽以及外星人们作战。然而另一方面,夏目玲并不知道假面超人的真实身份。尽管假面超人经常抛开工作骑着摩托车前往远处,夏目玲依然以和善的心情去宽恕他。

说这一点人设最重要,是因为:假面超人与夏目玲对标工藤新一/江户川柯南与毛利兰,起源于古内一成,同样来源于《假面超人杀人事件》,后来被原作漫画全部吸收。

73可能某一次看《名侦探柯南》的TV动画时,觉得古内这个设定挺不错的,于是就借来放进原作漫画继续发挥了。

原作至少有两处能看出73对古内这个设定很满意。

  • 《误认逮捕大追踪事件》系列第1话File.231:由柯南与灰原演绎、光彦执导的片段。

看着很像“灰原一边怂恿柯南「兰隐隐约约意识到你是新一了」一边对柯南告白”的故事吧?

其实是光彦在整《假面超人》的活儿,而侦探团其他成员都同意柯南出演假面超人、灰原出演女间谍(元太仍然有所抱怨,不过他服从了其他人的想法,没有爆发)。从侦探团五人组的对话就看得出来,这段台词是孩子们看了动画连续剧《假面超人》的某一话后决定重演《假面超人》这一话的其中一段情节——“女间谍一边怂恿假面超人「夏目玲隐隐约约意识到你是白金雷刃了」一边对假面超人告白”。

(《假面超人》这一话的其他情节中还会有元太扮演的芋魔人登场,然而侦探团在废旧大楼里没排练完就发生了步美被劫走的突发事件)

  • 《召唤死亡的电视剧拍摄》系列第1话File.1022:世良、阿真、园子、兰、柯南一行人在观影回家的路上,注意这部影片叫做《英雄军团——假面超人联盟 让世界哑口无言!》。

73有可能意有所指,而在柯迷中猜73的想法能得出不同的说法,其中最明显的一种说法是:

随着工藤夫妇在“寻找玛利亚”的最后确认回归,红方再怎么内部矛盾,集结是大概率发生的事。而73画《英雄军团—假面骑士联盟 让世界哑口无言!》的其中一层用意即暗示红方的集结。


除此之外,还有:

  • 出现假面超人的大招之一——超人飞踢(ヤイバーキック)。
  • 完全确定「假面超人对敌通常都是赤手空拳」。
  • 假面超人有可能存在一个妹妹,已故。
  • 《假面超人》中出现了假面超人的友军(性质类似于奥特曼系列中常见的各种“地球防卫军”),名叫「镭射警察」(LASAER POLICE),装备防弹背心和手枪、带头盔、骑单车。
  • 假面超人与镭射警察打击的罪犯新增野猪星人、蘑菇星人、黑暗星人。

上述关于《假面超人》的人设,全部通过TV动画原创剧集《假面超人杀人事件》新增。

这也是有假面超人登场的TV动画原创剧集中,少有的「假面超人与犯罪无关,并非由犯人或者被害者扮演」的剧集。这个系列的脚本是古内一成,因此有理由认为《假面超人》的这些关键性的拓展人设来源于古内一成。

----------------------

假面超人主要出现在下列TV动画原创剧集:

  • 原版17/海外版18《百货公司抢劫事件》:开创了「假面超人与名柯世界的犯罪有关,由犯人或者被害者扮演」这种动画原创模式的先河。
  • 原版36/海外版37《周一晚7:30杀人事件》:新增「《假面超人》在每周一晚7:30首播(与2008年之前《名侦探柯南》每周的首播时间相同)」这条人设。
  • 原版107~108/海外版113~114《鼹鼠星人谜之事件》:新增「鼹鼠星人假扮成假面超人的同伴,欺骗假面超人;就像鼹鼠一样突然从土里钻出来」这条人设。
  • 原版119/海外版126《假面超人杀人事件》:新增数条人设,是改变剧中剧《假面超人》在名柯的地位最大的TV动画原创剧集。
  • 原版149/海外版159《游乐园蹦极事件》:新增「表演舞台剧的假面超人的招牌动作为左手食指指向天空,其含义是与小朋友们约定下次再来」人设。
  • 原版440/海外版478《极限的汽车特技》
  • 原版965~968/海外版1022~1025《大怪兽哥美拉VS假面超人》

5.其他衍生作品中登场的假面超人

与其他剧中剧不同,《假面超人》在名柯这个IP的待遇称得上最好。除了原作漫画与TV动画中出现的《假面超人》以外,剧场版动画、OVA动画、音乐专辑甚至实体周边都有假面超人的身影。

这些独有的待遇才表明了为什么剧中剧《假面超人》在名柯的地位独一无二,无法超越。

①剧场版动画

  • 在2000年首映的剧场版M4《瞳孔中的暗杀者》(脚本:古内一成)中,在多罗碧加游乐园里的“花车游行”项目,在第一辆花车上出现了持剑的假面超人与持剑的怪人互砍的场面。

由此可见,假面超人并非只会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偶尔还会持剑。

  • 在2015年首映的剧场版M19《业火的向日葵》(脚本:樱井武晴)中,博士用自己发明的「雕塑自动形成电饭煲」,将一只完整的西瓜放入,点击按钮操作,过了一会儿西瓜自动放出,完整的西瓜裂开,出现一个栩栩如生的假面超人形象。

道理我都懂,这个西瓜雕竟然连围巾都雕出来了也太假了吧……名柯剧场版不愧是科幻片,脱离现实真的越来越严重。

(若有遗漏,请评论区不吝赐教)

②OVA动画

OVA中则只有OVA01《柯南VS基德VS铁刃 宝刀争夺大决战!!》(脚本:古内一成)出现了假面超人的衍生作品——更准确的说法是在柯南的梦里,光彦入手了Dream Station上发售的第三款假面超人系列游戏《三人の魔法使》。

而且Dream Station是neta了Play Station(PS1)家用机的产物还有一个更明确的佐证——我在查资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某宝二手货市场上有卖这个东西:

所以安排柯南梦境里的光彦入手这个游戏,大概率不是古内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中真实产品的映射。

自OVA01之外,似乎没有哪部OVA有《假面超人》及其衍生作品的登场了。

(若有遗漏,请评论区不吝赐教)

③音乐专辑

在2006年发售的具有角色歌性质的专辑《帝丹小学校に全員集合!!-名探偵コナン・キャラクター・ソング集》中完整收录了《假面超人》的OP、ED。《假面超人》也成为了所有名柯剧中剧中唯一一部拥有OP和ED的剧中剧,其中OP还分成正常版与侦探团三人组K歌版双版本,可谓制作良心。

值得一提的是,《假面超人》OP的最后收录了旁白词——由田中秀幸配音。

所以两点:一、这可能在暗示《假面超人》有工藤优作的参与;二、这段旁白词第一次透露了假面超人的真名叫做白金雷刃(日语:しろがねらいは)。

  • 《假面超人》OP——《僕らの夢さ仮面ヤイバー》(正常版):
  • 《假面超人》OP——《僕らの夢さ仮面ヤイバー(少年探偵団ショート・ヴァージョン)》(侦探团三人组K歌版,所以光彦、步美、元太是如假包换的《假面超人》及其衍生作品的铁粉)
  • 《假面超人》ED——《君のためのヤイバー》

④实体周边出现的假面超人

  • 假面超人玩具(包括粘土人)。

比如这个:

印象里还见过假面超人联名文具,不过这次查没查到,有点可惜。

II.怪兽系列电影及其主角怪兽哥美拉

剧中剧性质:原作漫画原创,改编动画沿袭并进一步原创。

1.深受名柯世界小学生欢迎的怪兽电影IP

73在名柯创作的第二部具有剧中剧属性的IP是特摄IP——系列怪兽电影的主角哥美拉,一只凶猛、力大、破坏力强、号称“孩子们的英雄”的怪兽。

这个特摄IP深受名柯世界小学生——自然以光彦、步美、元太为代表的欢迎。

有多受欢迎?

不仅男主角新一/柯南小时候看了很多遍系列电影第一作《大怪兽哥美拉》,而且在名柯元年时隔多年系列电影也仍然受到了现在这批孩子(侦探团三人组)的欢迎——他们竟然想在电影院用博士给的优惠券连杆6个小时(姑且不论实际“战斗力”如何,气势不能输~)!

而且《哥美拉》系列不同于《假面超人》系列的厉害之处在于,原作中明确提及《哥美拉》系列不仅出了日语版,还出了英语版。

那么73是怎么想到要在名柯原作漫画设计出系列电影的主角怪兽哥美拉的?

2.创作哥美拉的灵感来源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深受怪兽影视剧影响的73,在名柯世界中创作哥美拉(ゴメラ)的来源,可能与下列现实世界中昭和时代创造的特摄IP及其登场怪兽有关:

  • 系列电影的主角怪兽哥斯拉(日语:ゴジラ)。
  • 连续剧《奥特Q》(除了第28话在1967年首播以外均在1966年首播),其中第1话的登场怪兽之一——古代怪兽哥美斯(日语:古代怪獣ゴメス)。
  • 系列电影的主角怪兽加美拉(ガメラ)。

无论从名字、形象、能力以及唯独对孩子友好的行动倾向来看,哥美拉(ゴメラ)均为以上三者的合体,甚至可以认为是73对那个已经逝去的「怪兽电影黄金时代」(1950~1980年代)的致敬。

(鉴于哥斯拉的名气最大,认为哥美拉仅来源于哥斯拉的观众恐怕不在少数~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曾经这么想当然过,直到我发现了另外两部怪兽影视剧及其登场怪兽。

在昭和时期后的平成时期当然也有怪兽电影或集体或断断续续的“复活”,令粉丝“狂喜”,上述提到的哥斯拉系列、加美拉系列、奥特Q均有平成哥斯拉、平成加美拉、平成奥特Q这般IP续作,但从影响力的角度来说,终究没有到再造一个「怪兽电影黄金时代」的地步。

任何流行事物上升到流行符号、上升到黄金时代,往往都只有一次机会。

不过好在许多在73成长的时代经历的流行符号,统统都在名柯世界得以再次流行,并且不必担心过时。怪兽电影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及其登场怪兽们,在名柯世界以另一种形式整合、再现)

3.TV动画对哥美拉的进一步原创

TV动画最著名、规模最大的一次原创当属2020年新春的4话《大怪兽哥美拉VS假面超人》系列,但是在此之前的就有两个原创系列出现了哥美拉周边。

  • 原版605/海外版656《降灵会双重密室事件 密室开放》(2011年剧集)。
  • 原版824/海外版879《少年侦探团躲雨记》(2016年剧集)。

III.原著系列小说《侦探左文字》、小说改同名系列电视剧、系列主角松田左文字及其扮演者剑崎修

剧中剧性质:原作漫画原创,改编动画沿袭。

《侦探左文字》系列可能是原作漫画《名侦探柯南》中最杰出的具备剧中剧属性的作品(毕竟私家侦探这个职业在名柯世界的地位之高,相信有目共睹)名柯共有几个部分与强大的推理IP《侦探左文字》(又名《松田左文字》)有莫大关系,待我一一道来。

这部推理IP虽然在名柯世界很强大,但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其影响力至今仅限于原作漫画与TV动画中的漫改剧集,没有经TV动画进一步原创并创作出新春特别系列动画的程度。

1.关于原著系列小说《侦探左文字》的作者

《侦探左文字》系列小说其实有两个作者,关系是父女——新名任太郎与新名香保里。

新名香保里是我喜欢的名柯女性配角之一,类似妃英理,同样属于「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的类型——说美女也行,说才女也行。

她的写作才华在其父之上,不到1年时间已经创作出了至少5部畅销推理小说,创作能力简直可怕到不真实!

我曾在这篇回答中介绍过她以及她目前的作品。参见:

她在写作上的成功难以复制,那么有哪些因素促使她成功呢?

  • 性格温和,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同样作为创作者表示:香保里这样的性格简直是创作者梦寐以求的。

拥有这样的性格很有可能意味着香保里的抗压能力很出色。

  • 22岁,OL(办公女郎)。

这样的设定到了当下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少见,但仍然暗示了香保里有可能是名牌大学出身,早在大学期间就被学校保送得到了内聘机会,并成功抓住内聘机会进入大公司成为OL

这样可以合理地解释既然香保里拥有超过其父任太郎的写作能力却仍然成为OL。

  • 推理能力不弱。

香保里积极参与到营救父母的推理中,并且具备一点就通、就此展开推理思路的属性(香保里一点就通、就此展开推理思路的属性类似兰,胜过小五郎跟目暮,尤其体现在以下这段内容)。

另外,急于营救父母却没怎么影响到自己的推理思路——这样的能力是很难得的。

  • 创作生涯的第一部小说是续写父亲任太郎未完成连载的遗作《侦探左文字系列 1/2的顶点》/《松田左文字 1/2的顶点》。

这样由父亲打下基础展开续写开始的创作生涯比什么都没有、完全原创开始的写作生涯,在压力居高不减的同时(不过在设定上暗示新名香保里的抗压能力很强),不必苦恼于故事框架与基本主角,可以更专注于思考怎么展开故事。

2.关于剧中剧《侦探左文字》

单说左文字,其实青山neta的是现实生活中日本推理小说家西村京太郎笔下的侦探左文字进。

(西村京太郎本人年轻时真的当过私家侦探,是推理小说家界中极少数真正实践过的了;之所以在左文字进之前的定语仅仅是【侦探】而不是【名侦探】,是因为西村京太郎笔下名气更大的侦探无疑是十津川省三。

一个佐证是十津川省三早在《名侦探柯南》单行本第22卷卷尾成为“青山刚昌的名侦探图鉴”一员,左文字进却至今没有选入“青山刚昌的名侦探图鉴”,而统治1990年代日本推理向作品中名侦探的古田任三郎,是在之后的第23卷卷尾才收录的——某种意义上,至少名柯剧情前期的“青山刚昌的名侦探图鉴”可以显示在日本民间,十津川省三、古田任三郎、左文字进的顺位)

在日本民间更出名的《侦探左文字进》,由如今早已家喻户晓的“侦探专业户”水谷丰演绎主角左文字进,当时水谷的演技已经出神入化、领先时代了,仅仅没有《相棒》时期那么老练而已。

比如以下片段:

这部系列SP的总体质量还是不错的(我看过部分)。

3.关于饰演剧中剧《侦探左文字》主角松田左文字的演员剑崎修

在名柯,饰演松田左文字的是名柯世界古装剧、时代剧演员剑崎修。他主要是以左文字的形象在电视剧中出现,偶尔会担任综艺节目主持人,而涉及到本人的系列仅有两个。

第一印象不错,从来没法等同于后续印象也好。

当事务所三人组发现剑崎修是个没法将受了重伤的未婚妻草野薰打横抱走的、无法托付终身的男人时,就再也没了继续加深印象的机会与想法。虽然事务所三人组先后明白,剑崎修跟草野薰只是逢场作戏,为了刺激草野薰的经纪人间熊笃告白而举行订婚聚会,算是事出有因,但是就好比“绝过交的朋友没法挽回”,事务所三人组再也没了与剑崎修继续加深印象的机会与想法也是没办法的事(哪怕后来柯南、兰、园子又碰巧参加了剑崎修主持的综艺节目,彼此都不约而同地没有接触的想法)。所以事务所三人组与剑崎修之间的关系至今仅仅提留在观众与两栖艺人,没有像事务所三人组与冲野洋子的关系那样更进一步变成经常互有往来的熟人。

IV.那些昙花一现的剧中剧

想不到吧?前文说了名柯剧中剧是“四大”,然而事实上不止“四大”,还有几个昙花一现的剧中剧。

1.尾崎红叶与未完结的遗作《金色夜叉》

剧中剧性质:原作漫画摘自现实世界中的真人真事,改编动画沿袭。

前文“真人真事”指的是:明治时期红极一时连载的长篇小说《金色夜叉》因作者尾崎红叶罹患癌症病逝而变成了未完结的状态。从此,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一般,《金色夜叉》成为日本续书最多、最引人遐想的没有结局的小说。

到了《名侦探柯南》,73将《金色夜叉》因尾崎红叶离世而未完结这个梗巧妙融入新一盼着「有朝一日能服用永久版解药永远地变回去,以自己原来的声音自己原来的身体亲口向兰告白,诉说自己的情意」的愿望,顺便接着新一的内心OS,立下了至今尚未成功的flag:

虽然我没有相关的计数,但这应该是进入名柯元年后,新一最后一次立下关于自己一定要变回来、对兰告白意味的flag。

这个系列接下来,事务所三人组跟随委托人(绢川和辉,一个7岁大的童星,因为自小失去母爱的关系导致有点早熟、性格有点臭屁、为人略显自私却又不失童真)去剧中剧、小说改电影《金色夜叉》里重要的故事发生地静冈县热海市调查其身世了。

说起来这部电影也不是73乱编的,《金色夜叉》改编的影视剧的确很多。

73唯一有可能称得上乱编的是,将名柯原创角色冲野洋子融入了这部电影——现实世界中冲野洋子的原型南野阳子似乎没有演绎过阿宫这个形象。

(至少我没查到。不过鉴于从昭和时期出道的明星的演艺经历不好查,网上资料很有可能是不完整的,所以不能彻底排除南野阳子演绎过阿宫的可能性)

2.neta现实世界中著名的SF电影《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有柯迷在看到这个系列的时候吐槽「终于在柯南里面看到既不是假面超人又不是哥美拉的电影了」2333,可见《假面超人》与《哥美拉》在原作漫画与TV动画拉的仇恨有多深……

那么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指的是原作漫画中的这段内容:

看到电影院外的巨幅海报了嘛?

显然,73在neta《星球大战前传三:西斯的复仇》,喏,就是下图这部电影。

在我的童年,虽然我没有去电影院观影,然而这部电影仍然很有分量。

犹记得当时大肆宣传“这是星战前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等等,就当时而言,怕是万万没想到还会出后传三部曲的。


其实不止这一点可以看出neta了星战前传3,更明确的证据:

这个短系列中的系列第1话File.533的连载时间是2005年8月3日,而《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在日本的上映时间是2005年7月9日

对热度高的电影来说,在首映后的一个月内热度绝对可以保持得住。

而众所周知,73为了画名柯,会看很多二次元、三次元的作品。所以他怎么可能会漏掉当时热度席卷全球的?

更不用说海报上的“全系列完结”以及安排柯南说“没办法……因为是20年来人气不坠的电影巨作完结嘛……”,都在暗示这部电影相当于名柯世界的《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STAR BLADE VI》(海报上标注的假名:スターブレイド Ⅵ,正译是《星剑大战Ⅳ》)。


至于「黑暗沙辛」[2]、「光之剑豪贝鸠」[3]、「火焰女剑士绮萨莎」[4]其实是在neta《星球大战》系列以及《YAIBA》中登场的角色。

(以上三位剧中剧里的角色的翻译均采用青文版,正译参见各自的注释)

V.细数名柯类似剧中剧的植入式广告

介绍完了名柯四大剧中剧,再细数名柯类似剧中剧的植入式广告(包括neta)。

既然是植入式广告,那么就意味着不像《魔术快斗》《YAIBA》《4号三垒》那样,直接把主角群角色放进剧情客串,而是作为植入式广告“跨次元”客串。

1.植入73一部短篇漫画的主角樱三十郎

这部短篇漫画叫做《剑豪 风云再起》,选自1994年2月15日发售的《青山刚昌短篇集》。

在《名侦探柯南》植入《剑豪 风云再起》,可以看出73对自己的作品的自信以及野心。

那么他是怎么植入的呢?

《剑豪 风云再起》这部短篇漫画被名柯世界的某个导演选中,改编成电影《樱三十郎》,不但成为一时的话题作,而且过了很久仍然有人记得。

从几个侧面可以反映我加粗的这句话:

  • 从两位事件关系人的对话可见,男性事件关系人(护田秀男)为了答谢女性事件关系人(出月映子)延长了还债日,帮她大老远租来她一直在找却找不到的老电影《樱三十郎》:
  • 同样是从这两位事件关系人的对话可见,到名柯元年《樱三十郎》这部老电影的碟片已经很难租到了,男性事件关系人(护田秀男)跑了大老远才找到《樱三十郎》并租来的。

(虽然原作并没有给出护田秀男家的具体位置,但是“车站前”指的是TR米花站,而毛利侦探事务所到TR米花站相距两条街区,再加上无论TR米花站还是毛利侦探事务所所在的地段都没有护田秀男家所在的那种小高层公寓……所以,不管护田秀男是怎么在车站前租到《樱三十郎》的,他起码要穿越两个街区才有可能租到)

  • 目暮警部来到杀人现场后,发现被害者看的电影是《樱三十郎》,反应是立即表示“哦!是《樱三十郎》呀!真令人怀念……”+模仿起男主剑三十郎/樱三十郎对孙女剑道子的台词,可见在名柯世界,作为老电影+当年话题作的《樱三十郎》至今依然有人(两名事件关系人以及目暮警部3名中年角色)记得。

可惜,73对《青山刚昌短篇集》的自信与野心,怕是永远不会实现了……

2.TV动画《名侦探柯南》与《犬夜叉》的互相乱入

致敬名柯的TV动画很多,但是《名侦探柯南》TV动画这个梗应该与初代企划诹访道彦有关,毕竟诹访后来也成为了《犬夜叉》系列动画的企划。

(诹访接洽原作漫画而改编出来的TV动画,同级别的人气漫画《城市猎人》《名侦探柯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犬夜叉》——到头来没有一部没有成长为针对女主角的大作,槙村香、毛利兰、七濑美雪、日暮戈薇惨得如此巧合……

也不知道是诹访领着的各动画制作方故意为之,还只是归于巧合)

言归正传,《名侦探柯南》与《犬夜叉》两部改编sunday原作漫画的TV动画的互相乱入。参见:

  • 《名侦探柯南》原版200/海外版215《嫌疑人·毛利小五郎 后篇》
  • 《犬夜叉》正篇128《和妖怪干决斗的文化祭》

由于《犬夜叉》的原作漫画并没有明确戈薇在现代日本就读的是什么学校(所谓“日本水杉学校”的说法纯属杜撰),有人看了《犬夜叉》正篇第128话后看到戈薇的学校文化祭出现了新一跟兰,所以就推论戈薇在现代日本就读于帝丹高中——其实这个推论有一个很大的破绽,那就是日本学校的学园祭/文化祭一类活动事实上一般都是允许外校人员进入参观的。也就是说,来戈薇学校参观文化祭的新兰,完全可以解释为新兰是穿着帝丹高中校服的外校人员,纯粹来玩儿的

顺便,在《犬夜叉》正篇90《草太大胆的爱情告白》中,为了让弟弟草太告白顺利,在戈薇的指示下,草太梳了头、穿起了这样的套装——蓝西装、白衬衫、灰短裤及红领结,是不是很眼熟?

不得不感叹,《犬夜叉》的动画制作方(日升)真是整了一手漂亮的活儿!

3.植入大河剧《武田信玄》以及与冲野洋子的原型南野阳子饰演的诹访御料人

与节标题相关的是原作中的这一段内容:

看到在川中岛之战的雕像前,柯南的内心OS以及接下来分别由上原由衣、诸伏高明轮番调侃大和敢助了嘛?

这些其实是73借柯南、大和、由衣故意neta的。

至于neta到怎样的地步,这要牵扯到大和敢助与上原由衣这两个角色的一些初始人设。

  • 大和敢助的人物原型无疑是山本勘助。其一是姓名,从日语写法、罗马音都能做到对应:

山本勘助(やまもと かんすけ,Yamamoto Kansuke)→大和敢助(やまと かんすけ,Yamato Kansuke)

其二是形象,大和敢助的形象参考了两版影视剧《风林火山》中山本勘助的形象:

结合以上内容再看初登场的大和警部:

----------------------

介绍完了大和敢助相关的一些初始设定,再介绍上原由衣相关的一些初始设定。

  • 上原由衣主要是名字有来源,而形象则没有来源,完全是73原创的。

姓上原,来源不知;

名由衣——山本堪助在新田次郎的历史小说《武田信玄》中爱慕的武田信玄的侧室名叫诹访御料人(在小说中,武田信玄与武田胜赖的生母诹访御料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相反感情很淡,诹访御料人在生下了胜赖后就带着他离开信玄公回到娘家诹访家了,而且她的想法是为了让胜赖继承诹访家而不是武田家,这从“胜赖”的名字中没有武田家男丁代代相传的“信”字,却有诹访御料人的父亲诹访赖重的名字中“赖”字可以看出)。

在民间传说、新田次郎的小说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河剧中诹访御料人有两个代称,一个叫由布姬,一个叫湖衣姬,把这两个名字各取一个字再组合起来,就成了由衣

结合以上内容再看初登场的上原由衣:

在形象上,完全看不出来与诹访御料人有哪里相似,所以由此可见上原由衣的形象确属73原创。

另外,既然姓名原型是诹访御料人的上原由衣在名柯世界中是个县警,县警自然不可能演戏,那么……

在现实世界中,南野阳子饰演诹访御料人→在名柯世界中,冲野洋子饰演诹访御料人。

就是这么对应起来的。

----------------------

这一节的内容大量来源于这篇旧文:

我当初发布的时候,73尚未官宣由衣的警衔是警部补;不过我的思路还是敏锐的,好歹知道县警上原由衣最合理的比较对象是本厅的佐藤美和子。

4.暗含《轻音少女!》主角群

与节标题相关的是原作File.936的这一段内容:

总结一下:从园子的话来看,她看了一部电影,觉得其中登场的女子乐队萌到爆炸,于是萌生了组乐队的想法。园子是这么对应的:

  • 铃木园子——鼓手——理由:园子与电影里的鼓手很像,而且感觉她打鼓的样子超帅。
  • 毛利兰——贝斯手——理由:兰作为黑长直与电影里的贝斯手很像,只是兰一点儿都不会弹贝斯,于是调整为键盘手。
  • 世良真纯——贝斯手——理由:世良有一定的贝斯基础。
  • 榎本梓——吉他手——理由:电影里登场的女子乐队有个女孩很擅长吉他也叫梓。

如果看过《轻音少女!》的话,就会发现完美对应了园子昨天看的这部电影里的女子乐队:

  • 铃木园子——鼓手——理由:园子与电影里的鼓手超级像,而且感觉她打鼓的样子超帅(neta田井中律)。
  • 毛利兰——贝斯手——理由:兰作为黑长直与电影里的贝斯手很像(neta秋山澪),只是兰一点儿都不会弹贝斯,于是调整为键盘手。
  • 世良真纯——贝斯手——理由:世良有一定的贝斯基础。
  • 榎本梓——吉他手——理由:电影里登场的女子乐队有个女孩很擅长吉他也叫梓(neta中野梓)。

以及,File.936另一段情节是这样的:「波洛的客人挑衅园子于是递给她的那把吉他、差点把园子惹哭,幸好有安室救场」。这一页,73特意不断地用能看出吉他具体款式的细节图进行描摹:

这把吉他一样大有来头。因为与《轻音少女!》第一主角平泽唯在番剧里购买并常用的这把吉他属于同款:

综上所述,73这个neta功力够深吧?简直是厨力满满。

事实上,73还真就是个轻音厨,不止于玩轻音梗——有两点可以佐证。

  • 在访谈中他不止一次提及《轻音少女!》这部作品,言辞中透露出喜爱之情。其中最能显示其对该作喜爱的是这一次[5]
小黑:那您觉得『轻音少女』怎么样呢?
青山:对,我也很喜欢『轻音少女』,超级喜欢!(笑)
小黑:您在作品中也间接提到了『轻音少女』吧。您自己是否也觉得「哇,发型和园子好像!」呢?
青山:说实话,我觉得不是很像(笑)。
一同:(爆笑)。
青山:漫画里园子的发带被涂黑了,所以不是很像。不过动画里,发带的颜色比较鲜艳,所以比起漫画可能要更像一点。总之,我真的特别喜欢『轻音少女』这部作品。
小黑:漫画中是园子说「组个女高中生乐队吧!!」,不过不久后就发生了命案,所以这一提议没能实现。
青山:是的。
小黑:「漫画中没能演奏成,希望能在动画中实现」,您说过这种话吗?
青山:没说过。
小黑:这么说,那集被制作成动画时,柯南等人在片尾曲中组乐队是动画制作组的特别福利吧。
青山:是吗,真厉害(笑)。你不说我都没发现片尾曲和剧情照应了。不过这的确不是我提出的,应该是动画制作组想出来的吧。
  • 在他的工作室曾摆放过轻音少女手办,被粉丝认了出来:

原帖参见:


以上

参考

  1. ^TV119 假面超人杀人事件 https://www.conanpedia.com/TV119_%E5%81%87%E9%9D%A2%E8%B6%85%E4%BA%BA%E6%9D%80%E4%BA%BA%E4%BA%8B%E4%BB%B6
  2. ^ 正译是「达克·萨西姆」,来源于《星球大战》角色达斯·维达+《YAIBA》角色宫本武藏,“萨西姆”在日语中打乱顺序读就是“武藏”。
  3. ^ 正译是「光之剑豪贝·约翰」,“贝·约翰”来源于《YAIBA》角色柳生十兵卫,“约翰贝”的日语发音就是“十兵卫”。
  4. ^ 正译是「炎之女剑士吉萨萨」,“吉萨萨”来源于佐佐木小次郎,“吉萨萨”在日语中倒着读就是“佐佐木”。
  5. ^《Animestyle Interviews No.01》2019年4月号 https://www.sbsub.com/posts/animestyle-interviews-201904-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漫画和动画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印象深刻、杰出的“剧中剧”,它们不仅仅是推动剧情的背景板,甚至可以独立成篇,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意义。这些“剧中剧”往往能有效地服务于主线剧情,让观众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内心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共鸣。以下是一些我认为非常杰出的“剧中剧”,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钢之炼金.............
  • 回答
    在动画和漫画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句子,它们像星光一样,闪烁在故事的夜空中,点亮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它们不仅仅是对话,更是情感的凝聚,哲思的沉淀,是创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最纯粹的共鸣。我还记得,《钢之炼金术师》里爱德华对阿尔说的那句:“即使你失去了一切,只要还有呼吸,就还有希望.............
  • 回答
    山海经和易经,这两部古老而神秘的中国经典,蕴含着无尽的想象力和哲学智慧,为当代漫画和动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然而,将它们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视觉作品,并能真正“眼前一亮”,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很多时候,作品可能仅仅是借用了一些名字或概念,而未能深入挖掘其精髓。要说能真正做到“眼前一亮”的作品,在我.............
  • 回答
    漫画动画里,有时候作者脑洞大开,会创造出一些看似鸡肋的超能力,但为了剧情需要,愣是把它们玩出了花来,让它们变得异常强大,甚至成为关键。这就像给一只小鸡喂了史诗级营养品,然后让它去打巨龙一样,看着挺离谱,但有时候效果还挺惊艳。咱们就聊聊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那些被“强行加戏”的弱鸡能力:1. 《JOJO.............
  • 回答
    说到《名侦探柯南》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即便不是主角团队,也同样闪耀的“神级路人”,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他们有的推理能力超群,有的智商情商在线,有的则以其独特的魅力或行为留在了观众心中。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虽是路人,胜似主角”的家伙们。一、推理的奇迹——那些隐藏的民间侦探虽然柯南(新一)是万年第一,但.............
  • 回答
    《灌篮高手》这部作品,无论是动画还是漫画,之所以能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不仅仅在于热血的比赛和鲜活的人物,更在于其背后那些值得反复品味,甚至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并非刻意为之的惊悚,而是对现实、青春、梦想和人生无奈的深刻描绘,让作品的厚度与感染力倍增。一、 樱木花道与晴子之间“父女感”的.............
  • 回答
    .......
  • 回答
    《间谍过家家》要动画化了!这消息简直是给所有粉丝打了一针强心剂,我对此简直是太期待了!首先,我最最期待的就是能够看见黄昏、约尔和阿尼亚这三个“一家人”的日常互动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漫画里,他们之间的各种小心翼翼、误会百出又带着点温情的小日常就已经足够让人捧腹大笑了,想象一下,当这些场景真正动起来.............
  • 回答
    日本动画和漫画的世界向来是包罗万象,除了我们熟悉的日本本土角色,许多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角色也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其中。乌克兰,作为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像美国或俄罗斯那样拥有极其广泛的代表性,但在一些作品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乌克兰元素或角色。要说一个大家熟知的、以乌克兰为原型或与乌克.............
  • 回答
    咱们聊点动漫和漫画圈里那些只有“自己人”才懂的“门道”,不带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调,纯粹是咱们这些爱好者的江湖秘籍。关于“梗”的诞生与传播,那可是一门大学问。你以为你刷到的那些有趣的沙雕图、配音视频,都是凭空冒出来的?错了!很多梗的源头其实都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比如,当年那个火遍全网的“这个xx.............
  • 回答
    高考结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几年为了梦想拼尽全力,现在是时候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了。我一直觉得,动画、漫画和轻小说不仅仅是娱乐,它们还能带我们去另一个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甚至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给你一点新的启发。所以,我精心挑选了一些作品,希望能陪你度过这个美好的假期,也为你即将开启的人生旅程添点.............
  • 回答
    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其叙事方式与小说、漫画、电视剧、电影、动画等传统形式相比,各有千秋,也各有局限。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游戏的叙事优势:沉浸感与互动性这是游戏叙事最核心的魅力所在。 无与伦比的沉浸感: 游戏不仅仅是让你“看”故事,更是让你“活”在故事里。你不再是那个旁观者,.............
  • 回答
    说到《名侦探柯南》,这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系列,角色多到数不过来,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所以要挑出“最喜欢”的,其实挺难的,很多角色我都挺欣赏的。不过如果要硬要说的话,脑海里浮现的名字,总会指向那么几个,让我特别有感觉。毛利兰:看似普通,实则坚韧的港湾。小兰这个角色,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很多.............
  • 回答
    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动画和漫画行业可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实打实地飞跃了一大截!回想起那些让人热血沸腾、捧腹大笑、又或是沉思许久的作品,真是让人从心底里涌起一股自豪感。与其说是“飞跃发展”,不如说是经历了一段跌跌撞撞却又充满惊喜的探索和成长之路。要说“骄傲和自豪”,这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一个是技术上的突破.............
  • 回答
    话说回来,如今的日漫、漫画和轻小说,虽然依旧是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但仔细品味一下,很多老一套的东西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而且有时候还包装得跟新物件似的,让人觉得有点腻味。下面我就来唠叨唠叨,我这些年看下来,觉得比较烂俗、陈旧,而且出现频率挺高的几个设定,尽量说得详细点,把那些AI味儿给捋捋干净。1. .............
  • 回答
    日本动画、漫画的璀璨星河中,流淌着无数鲜活的生命,有些角色如同划过夜空的流星,出场时间短暂,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甚至悄然改变了作品的走向,影响了整个世代的创作风潮。他们或许是故事的引子,或许是情感的催化剂,又或许是象征意义的载体,但无论如何,他们的短暂登场,却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谈及此.............
  • 回答
    我个人特别喜欢那种看完之后,心里会泛起一阵微妙的涟漪,然后仔细回味,越嚼越有味道的动漫或漫画。它们可能不是那种铺天盖地的大制作,也不是那种让你笑得前仰后合的喜剧,而是会触动你内心深处某些柔软角落,让你觉得“哦,原来是这样啊”,甚至会让你对生活、对人生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如果要说“看过后庆幸自己看了”的.............
  • 回答
    小时候看动画片,就像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幻世界,那些简单的善恶分明、皆大欢喜的故事,总是能轻易地抓住我们纯真的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开始运转得更复杂,曾经那些天真烂漫的画面,在回溯的时候,总会蹦出一些细思极恐的角落,让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老动画片,名字我有点记不清.............
  • 回答
    要说“冷门”这事儿,其实是个挺微妙的话题。每个人心中的“冷门”标准都不太一样,我这里想分享的,可能在你看来不算太冷,但至少是在大众视野之外,又确实让我觉得惊艳,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的宝藏。我先想到的,如果论漫画,那必须是 冈田磨里的《失语症》。说起冈田麿里,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未闻花名》、《摇曳百.............
  • 回答
    啊哈,说到动漫、漫画和轻小说里的笑话,那可真是个宝藏库!而且,要说得详细又不落俗套,还得贴近咱们这些圈内人的心窝子,这才有意思。我给你唠唠几个,保证能让你会心一笑,说不定还能引发一些“啊,原来是这么回事”的顿悟。1. 关于“主角光环”的梗:这可能是动漫里最普遍、也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笑点之一了。你想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