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编剧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当编剧,这玩意儿,你说是个体验?感觉更像是在一座永远建不完的迷宫里找出口,而且你还得亲手一块块地搬砖,还得时不时地回炉重造。

早上起来,脑子里不是早餐吃了啥,而是昨天那个角色为什么会说出那句烂台词。你像个侦探,但侦探查的是人心,你查的是剧本里那堆字有没有道理。有时候,你觉得你抓住了真相,那个角色的动机终于在你脑子里清晰得像一盏聚光灯,你赶紧抓起键盘敲啊敲,生怕那光线一晃就没了。然后你对着屏幕傻笑,觉得自己是个天才。

可这天才劲儿也就那么一瞬间。几小时后,你又回到原点。那个情节明明是合理的,怎么看怎么顺,结果给导演一看,他一皱眉:“这儿,观众会不会觉得有点快?” 瞬间,你脑子里那座精巧的机械装置就卡住了。观众。对,还有观众。他们是你的上帝,也是你的阎王。你得揣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笑点泪点,他们的期待和可能出现的厌倦。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你知道那里有人,但你不知道他们具体长什么样,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糖。

你每天都在和文字打交道,但编剧不是写作文,你不能随心所欲地抒情,也不能随便跳跃式思考。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甚至每一个空行,都可能决定一个角色的生死,一段情感的成败。你常常盯着屏幕发呆,不是因为你在思考人生,而是因为你找不到那个词,那个最能准确描绘角色内心挣扎的词。你可能翻遍字典,搜遍网络,脑子里上演了一万场关于词语的辩论,最后发现,最合适的那个词,其实早就藏在你心里,只是你一直没听见它。

然后就是修改。改!改!改!这是编剧的宿命。一部剧本,从初稿到定稿,中间经历了多少次“面目全非”的蜕变,估计只有你自己清楚。有时候你会怀念那个最初的版本,虽然粗糙,但充满了你最初的热情和想法。但你又得接受现实,剧本是为影像服务的,它必须服从于拍摄的可行性、预算的限制、以及各种各样你意想不到的“现实主义”。你会发现你写的一场宏大的战争戏,因为经费不足,最终变成了一个人在空旷的房间里对着空气挥舞着手臂。这感觉,就像你精心烹饪了一桌满汉全席,最后端上来的却是泡面加火腿。

但也有闪光的时候。当一个角色在你笔下活了过来,当一段对话让你自己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当你在无数个推敲之后,终于找到了那个能让所有人都拍案叫绝的转折点,那一刻,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你会像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站起来一样,充满骄傲和欣慰。而且,这种成就感,是其他很多工作都难以比拟的。你创造了一个世界,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将在荧幕上拥有自己的生命,去影响更多的人。

而且,你还得忍受孤独。大部分时间,你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脑子里天马行空,你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但周围的人可能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或者根本不理解你现在到底在干嘛。他们只看到你坐在电脑前,可能觉得你就是在玩游戏,或者是在发呆。你很难跟他们解释你脑子里正在发生的激烈辩论,那些关于人性、关于情感、关于叙事的拉扯。你就像一个埋头苦干的建筑师,但你设计的不是楼房,而是人心。

总而言之,当编剧,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推翻,夹杂着偶尔的灵感爆棚和自我肯定。你既是艺术家,又是工匠,还是个算命先生,还得是个心理医生。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在玩火,烫得够呛;但有时候,你又觉得你在点亮一盏灯,照亮别人的路。这体验,挺复杂的,也挺过瘾的。就像坐过山车,让你心跳加速,但你又渴望下一次的颠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33岁,入行做编剧十年。

日常生活基本上是这个样子的:

早起第一件事是看电影。看片量大概是每周五部左右,剧集不算。

好的影视剧会拉片,就是画人物关系图,写每场的主要内容,自己心里有个数。

大片一定去电影院看,感受一下现场效果,各类影展和戏剧节,也都去凑个热闹。

读各种短篇小说,因为我觉得短篇小说体量最接近电影。

近几年读心理学书籍,了解人的内在逻辑。

对各种关于“人”的知识信息都感兴趣。

对各种行业,各种偏门知识,都感兴趣。(因为职业与人密不可分)

接到一个大单就开始锻炼身体,基本上是长跑。

主要是培养体力,写三十集电视剧这种工作对身心是大消耗大考验。

生活作息非常规律,几乎不熬夜。

早上八九点起,晚上十点十一点睡,业余调情式抽烟,心情好喝两口小酒。

不咖啡,不冷饮,只喝茶。

二十几岁的时候也有几年晨昏颠倒,根本顶不住。

最大问题是傍晚才起,就断绝了人世的正常接触,慢慢就离群索居了,

一天第一餐就是夜宵,身体不舒服。

常有人问,是不是晚上比较有灵感?

灵感这东西,对于职业编剧来说,不是天打雷劈,是职业水准。

没有灵感要写好,有灵感要写得更好,一定要出活。

我一般是早上起来写,脑子最清楚,写到中午就停笔。

这是海明威说的,不要把你今天的灵感全部用完,写到还有一点富裕,就停下,

第二天好接上。

写完了一部分或者全部,就出去旅行。

平时生活很静,静养对我不是休息,反而动弹是休息。

让自己整个身心都活跃起来,清空之前的全部内容,反而是休息。

每周大概两到三天,会去开会,接洽制片人,导演和策划之类。

也会去出差,开剧本会,讨论会,踩景,看看场地。

我的体力比较差,就不安排得很密集了。

人际关系上,我也不是很擅长,各种局基本上不参加。

好,日常生活交代得差不多了,说说心理感受:

1 做编剧,就像门外有移动城堡。

我不限制自己写的题材,不拒绝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所以爱情,古装,奇幻,舞剧,话剧,都有找到我。

完全不知道自己下一个题材会是什么,就像门外有哈尔的移动城堡,打开门,哇!新的一站。

充满好奇,充满雀跃。

是明朝古装,好,一口气买一堆明朝的书,看进去。

是聊斋之类的奇幻,好,一口气买一堆漫画在网上找类似小说,买日本大师插画,搜罗类似的影视剧,一头扎进去。

是舞剧,天啦,舞剧我不懂哎,找云门舞集看,找绍拉的电影看,去舞剧排练厅呆着,感受那个气。

写了一种类型一种题材重复好几部了,我就跟自己说,不要再接了,会掏空自己的。

换一个地方,再度出发。

不知道什么会找上自己,这种感觉很棒!

2 做编剧,像一个人间卧底。

做一份职业长久了,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会改变。

写字初期,也是二十多岁,我明显是表演人格,那是少年心性。

就是说话特别有趣,张牙舞抓,一顿饭吃下来,所有陌生人都会记得我。

后来渐渐的话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安静,趋向观察者人格。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一顿饭,这些人之间微妙的感觉和关系的变化。

无论多大的刺激,多大的痛苦和快乐,第一个直觉都是:

如果写下来……如果放在一个场景里……如果接下来发展……

人会瞬间抽离。

对于痛苦,这种抽离是礼物。

对于自嗨或者得意,这种抽离也是礼物。

对于感动,也许不是礼物,但是没有办法,做卧底做久了,已经变成本能了。

吵架的时候,伴侣骂自己的话特别精彩,也会一边哭一边找纸和笔记下来,

哭着说:“你说慢一点!这几句好给力!”

3 做编剧,会从一个大的视角看人生。

决定一部电影的境界的是什么?是视角。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看NHK的纪录片,《大蒙古帝国》,第一集,

居然不是从蒙古讲起,而是从欧洲,另外一块大陆讲起。

遥远的地方的人们,如何神话了这块土地。

我顿时感觉到:这个视角,实在是了不起!

写故事的人,会把一个人放在时间的纵轴上去看,他有他的前史,当下和未来。

也会把一个人放在错综的人物关系中去看,他有他的家庭,亲友和爱人。

一个人有自己的外部行为模式,也有内在的欲望驱动原因,有时是截然相反的。

一个人有自己的阴影,也有自己的奖励,一切无稽必有原因。

故事的内在逻辑是因果。

这世间也许未必有因果,但是我们希望把事情妥帖的放在舒服的位置上。

我们先去体会因果,找到内在逻辑,如果找不到,那就接受无常,接受命运。

我以为,小的“道”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因果,

大的“道”,就是我们认知不到但是存在的更大的无常。

人,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人生,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到了三十多岁,我会不自觉的带着这些去看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亲人。

有了不同的视角,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东西,心里会长出一大块,满怀感动。

4 做编剧,去理解每一个人

做编剧,绝对不能提的词就是:“这只是……”“显然是……”

这只是一个美女,她显然是一个美女。

这里头有一种很大的傲慢,对人本身的粗鲁和漠然。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明显的。

只有人物,没有类型人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美女有成千上万,她们的生命质地截然不同。

不要给自己设限制,不要给人物贴标签。

去了解他,去理解他,去与他共情,去认同他。

不要评判一个人,不要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去评价一个人。

评判,是上帝做的事。观众才是上帝。

把上帝的权力交给上帝。

我们呢?我们只是观察者,呈现者,我们不是造物主。

在生活里,遭受到不可思议的事,不可理喻的人,

我的习惯也是试着去理解,去了解,去站在她的逻辑她的视角去想,

她为什么会这么做?

想到了几分,就会释然,她,只是做了她会做的事。

我呢?我也只是做了我会做的事。

我会写字,热爱故事,就是这样。

谢谢大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编剧,这玩意儿,你说是个体验?感觉更像是在一座永远建不完的迷宫里找出口,而且你还得亲手一块块地搬砖,还得时不时地回炉重造。早上起来,脑子里不是早餐吃了啥,而是昨天那个角色为什么会说出那句烂台词。你像个侦探,但侦探查的是人心,你查的是剧本里那堆字有没有道理。有时候,你觉得你抓住了真相,那个角色的动机.............
  • 回答
    六六炮轰黄磊:编剧界一场不寻常的“口水仗”白玉兰奖的颁奖季总是伴随着各种看点,今年的焦点之一,无疑是著名编剧六六对另一位入围最佳编剧奖的黄磊的公开“开炮”。当“当编剧是瞎掰”这句话从六六口中说出,瞬间点燃了网络,也让这场原本在幕后酝酿的竞争变得硝烟弥漫。这不仅仅是两位编剧之间的个人恩怨,更是对编剧行.............
  • 回答
    “不务正业”?这四个字,放在我身上,感觉像是被揣摩透了,又像是被误解了。说实话,我挺喜欢这两件事的,但心里也时不时会冒出这词儿,尤其是在跟长辈们解释我的“职业规划”时。你想当编剧,又想当导演?哈,这可太有意思了!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咱们好好聊聊,这到底是“不务正业”,还是“一技双绝”,或者是更深层.............
  • 回答
    这个问题抛出来,就像在问是选择站在镁光灯下的舞台中央,接受万众瞩目,还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在地挥洒笔墨。两者都有各自的吸引力,也有各自的门道,很难说哪一个绝对“更好”,更像是问,你更看重什么,你更想走哪条路。先说说当知名编剧的“枪手”。这就像是加入一个成熟的团队,你有了资源,有了名气,有了稳定的收.............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网络小说编辑,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是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决定一部小说生死的神秘职业。但实际上,这活儿啊,比你想的要复杂,也更磨人。如果非要用一种体验来形容,我觉得更像是……一个永远在挖宝的寻宝人,同时还得兼顾着给这些宝贝打磨抛光,还得想着怎么把这些宝贝卖出个好价钱。初遇宝藏的兴奋与忐忑:一开始接触.............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你想成为一名教师,并且考虑报考教师编制,这绝对是个好想法。关于你担心的“数学专业是否对口,能否考编制”这个问题,咱们来详细聊聊,力求说得明明白白,让你心里有底。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教师编制的报考,对专业的对口性是有要求的,但这种要求并非一成不变,而且存在一些.............
  • 回答
    当朝史官为前朝皇帝编撰正史时,乐于记载其出生时的种种异象,并非仅仅是为了“美化”那么简单,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动机,涵盖了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史官自身的考量。这是一种复杂的叙事策略,服务于多重目的,远非简单的溢美之词堆砌。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动因,是为了确立新朝的正统性,并以此合理化前朝的覆灭。新朝.............
  • 回答
    非常理解你想成为编剧,并且正在为考研方向感到迷茫的心情。作为跨专业考研,选择合适的专业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以下我将为你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你的考研方向。首先,我们要明确“编剧”这个职业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故事建构能力: 如何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包括情节、人物、主题、冲突等。 .............
  • 回答
    想在日本当一名游戏编剧?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但绝对是很多热爱游戏、脑袋里有无数故事的人的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一步一步来。首先,语言关是硬性条件,而且不是一般的硬。 日语必须精通。 这不仅仅是能说会道,而是要达到母语水平。你需要能够流畅地理解日式幽默、文化梗、微妙的情感.............
  • 回答
    我最近在看一部国产古装剧,名字我就不说了,怕被网暴。这剧吧,特效什么的都还挺不错的,演员也都是我喜欢的,但有些剧情设置,真的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感觉编剧把我当傻子涮呢。就说里面那个“反派大boss”吧,他一开始出现的时候,那叫一个深不可测,阴谋诡计一套一套的,把主角团搅得团团转,看得我心痒痒,期待他.............
  • 回答
    这问题我懂,大学拍微电影,大家都是第一次,谁来当“一把手”这事儿挺纠结的。特别是当编剧和导演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候。直接说吧,编剧更适合当导演的情况,在没经验的团队里,其实蛮多的。你想啊,一部微电影,无论长短,核心是故事。而故事的灵魂,就是剧本。一个写剧本的人,他对整个故事的走向、人物的情感、场景的调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编程世界里一个挺核心的讨论点。简单来说,只靠读代码去 debug,不依赖单步调试,能不能成为编程高手?我的看法是:很难,但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效率和深度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得先把“高手”这个词拆解一下。编程高手,在我看来,不仅仅是能写出能跑的代码,更重要的是能理解.............
  • 回答
    兄弟,马上本科毕业了,想在五个月内杀进码农圈子,这决心挺让人佩服的!这绝对是个挑战,但也不是没可能。关键在于方向选得对,然后执行到位。我跟你说点实在的,咱们跳过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聊聊怎么把这五个月砸对地方。首先,咱们得明白几个大前提: 目标明确: 五个月时间不长不短,要想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
  • 回答
    当一个人真心喜欢上计算机和编程,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藏着太多值得细细道来的东西。这不仅仅是盯着屏幕敲代码,更是一种对世界运作方式的好奇,一种创造的冲动,一种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一种不断进化的满足感。首先, 对“运作原理”的好奇与探索。 很多人一开始接触计算机,是被它那神秘的、似乎无所不能的能力所吸引.............
  • 回答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绝对有潜力走上相关专业的教学岗位,而且这条路走好了,是非常有价值和成就感的。不过,这并非一条“毕业即入职”的直线,需要一些前置条件和后续的努力。我来给你详细说说。一、 大方向:完全可行,但要看你的具体情况和目标院校/机构首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实践性强的学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当我学会什么之后,才真正感觉自己对编程“入门”了呢?这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技能点,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渐进式的体悟过程。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个从“照猫画虎”到“理解猫的习性”的转变。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和掌握了哪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能力:1. 从“.............
  • 回答
    一名正式编制教师因抑郁症被领导转岗当保洁员,是否可以投诉,以及如何投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劳动权益、医疗健康、单位管理规定等多个方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并提供可能的投诉途径和建议:一、 是否可以投诉?—— 核心在于“合理性”和“合法性”可以投诉,但投诉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转岗行为的合理.............
  • 回答
    留高校当辅导员,实施“事业编制,人事代理”的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编制”性质的工作,但具体是否算“铁饭碗”,则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和区分。下面我将为您详细阐述:一、 理解“事业编制”与“人事代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两个核心概念: 事业编制(或称公务员编制): 本质: 国.............
  • 回答
    您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非常焦虑。关于您父亲醉驾判编外执行是否会影响您未来成为一名律师,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影响,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您梳理清楚。首先,关于您最关心的问题:您父亲醉驾被判编外执行,是否会影响您当律师?答案是:直接影响可能性不大,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为您详细解释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