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网络小说编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网络小说编辑,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是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决定一部小说生死的神秘职业。但实际上,这活儿啊,比你想的要复杂,也更磨人。如果非要用一种体验来形容,我觉得更像是……一个永远在挖宝的寻宝人,同时还得兼顾着给这些宝贝打磨抛光,还得想着怎么把这些宝贝卖出个好价钱。

初遇宝藏的兴奋与忐忑:

一开始接触一部新小说,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一个未知的锦盒。封面上那个吸引人的名字,简介里那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梗概,还有那几万字的初稿,都可能藏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宝藏。你就像个寻宝人,怀着满心的期待和一丝丝忐忑去阅读。

兴奋是因为,一旦你读到那个让你血脉偾张、欲罢不能的片段,那种“挖到宝贝”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你会想象着它火起来的样子,读者们为之疯狂的评论,你自己的成就感。这种兴奋,能支撑你熬过无数个深夜。

但忐忑也是真的。毕竟,网络小说这东西,受众太广,口味太杂。有时候,你觉得是绝世好文,读者却不买账;有时候,你觉得平平无奇,却能爆款。这其中的玄妙,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而且,网络小说迭代太快,读者审美变化也快,你得时刻保持警觉,知道什么风格在当下吃香,什么套路可能会过时。

磨砺宝藏的耐心与决绝:

找到宝藏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怎么把它打磨得闪闪发光,让它在万千小说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决绝。

耐心体现在修改上。你得一遍一遍地看稿,挑错别字、通顺语句、调整节奏、完善人物。有时候,一个情节的铺垫不够,一个伏笔埋得太浅,一个角色的动机不够明确,都需要你和作者反复沟通,一点点打磨。这过程可能枯燥乏味,但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可能让小说的生命力更强一些。

比如,一个主角的成长弧线,如果前期铺垫不足,后期爆发就会显得突兀。这时候,你就得找到作者,商量着在他早期的一些经历中加入一些细节,让他的转变更自然。又比如,某个配角虽然戏份不多,但如果他的动机不清晰,就会让读者觉得这个人是工具人,影响阅读体验。你就得和他聊,找出他身上更人性化的一面,为他加上一些小故事。

但有时候,决绝又是必须的。网络小说追求效率,追求快节奏。如果一部小说,故事核心不错,但某个支线拖沓得要命,或者某个读者接受度不高的设定,你可能就要狠下心来,和作者商量砍掉或者大幅修改。这绝非易事,因为作者倾注了心血。你得用你的专业判断,说服他,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小说整体的更好。有时候,为了“救”一部小说,你可能要经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甚至据理力争。

与作者的“斗智斗勇”:

编辑和作者的关系,说起来是一种合作,但更多时候,是一种亦师亦友亦对手的复杂情感。作者是创作者,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编辑是把关者,要为读者的口味和市场负责。

沟通是核心。你要懂作者的语言,也要能把你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作者。有时候,作者情绪激动,你得安抚;有时候,作者灵感枯竭,你得鼓励。你得了解作者的创作习惯,比如他喜欢夜里写还是白天写,喜欢在什么环境下思考。

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学会“斗智斗勇”。作者可能想写一个万人迷,你觉得这样会削弱其他角色的塑造;作者可能想写一个九曲十八弯的复仇计划,你觉得这样节奏太慢,观众会失去耐心。这时候,你就得拿出你的理由,分析数据,举例说明,甚至模拟读者反应,去说服作者。这过程可能让你口干舌渴,思绪翻涌,但一旦成功,看到小说按照你建议的方向发展得更好,那种满足感也是无法言喻的。

当然,也有作者非常配合,虚心听取意见,这无疑是最大的幸运。但即便是最默契的分工,也需要不断的沟通和磨合。

市场的风向与读者的声音:

作为网络小说编辑,你不是孤军奋战的艺术家,你得时刻关注市场的风向,倾听读者的声音。

市场风向就像是海上的风浪,你得提前预判,顺势而为。现在流行什么题材?什么人物设定?什么爽点?这些都需要你 constantly scan。你得阅读大量的同类型小说,分析它们成功的要素,也要了解它们失败的原因。

读者的声音更是最直接的反馈。评论区、书友群、数据后台,都是你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读者的一句“此处看得我抓心挠肝”,可能是在夸奖你抓住了爽点;一句“作者是不是忘了写什么”,可能是在提醒你某个情节没讲清楚。你要学会从这些零散的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建议,并及时传达给作者。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读者在评论里反复提到一个角色的设定不合理,或者一个情节的逻辑漏洞,你就要重视起来。这可能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时候,你就要和作者沟通,看看能不能通过一些修改来弥补。

数字与情感的双重压力:

网络小说编辑的工作,最终是要落到数字上的。阅读量、收藏量、打赏、付费转化……这些冰冷的数字,直接反映了小说的市场表现。作为编辑,你是有KPI压力的。一部小说写得再好,如果没有读者买单,那也只是阳春白雪,难以成为畅销书。

所以,你得懂数据分析,知道如何通过数据来评估一部小说的潜力和表现。你要学会根据数据来调整宣传策略,或者和作者一起优化内容。

但同时,你也不能完全被数据绑架。有时候,一些有深度、有思想的小说,可能一时半会儿不会有爆发性的数据增长,但它们却能带来更长远的价值。你还得在数据和作品本身的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一种矛盾,也是一种挑战。

孤独与陪伴:

这份工作,有时候是相当孤独的。你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阅读、思考、修改、沟通。尤其是当一部小说进入瓶颈期,或者你和作者在某个问题上僵持不下时,那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

但同时,你也是作者的陪伴者。在你反复推敲的情节里,在你耐心的修改建议里,在你不懈的鼓励支持下,作者的小说在一点点成形,一点点壮大。你见证着一个故事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这种陪伴感,也是这份工作独特的魅力所在。

总而言之,网络小说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差事。它需要眼光、耐心、沟通能力、市场敏感度,还有一点点运气。你得像个侦探一样去发现璞玉,又像个匠人一样去雕琢它,更像个生意人一样去推广它。这是一场与文字、与作者、与读者、与市场的长期博弈。但当一部小说真正火起来,当读者在评论区里为你的“宝贝”疯狂打call时,那种成就感,那种满足感,足以让你忘记所有的辛苦和委屈。它让你觉得,自己不仅仅是编辑,更是这些精彩故事的幕后推手,是无数读者欢乐时光的缔造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①同行爱拍马屁。

编辑行业算是我见过拍马屁最猛的一个行业了,拍马屁拍得我神清气爽,感觉这是世界上最有爱的职业了,没有之一(狗头)

其实网文圈,别看人数多,但是你们发现没,特别是老作者就会有一种感觉,无论你在哪个旮旯,都有一大堆熟人。

编辑圈就更是如此了,这个小团体都有各种各样的编辑群,反正你无论在哪个旮旯,你会发现还是那些人,就是那种,今天和他刚干一架,明天你可能就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②圈子太小太小。

谈过几次恋爱,对象都是在我们作协找的。对的,是几次。后来都无疾而终,没有走向婚姻的殿堂,就是特别尴尬,有那种一个班的同学,好几桌都是你前任的感觉。以前我还喜欢组织组织活动。

现在嘛,能躲哪儿,躲哪儿。

反正告诫大家一点,老祖宗说过“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话真的没毛病,我现在就尝都苦头了,所以你们要泡也要泡隔壁的,要不然,前任多起来了,还在一个窝里混的感觉,可太难受了。

说的这里,我突然想匿名,咋回事儿?

③活儿多,工资少。

说实话,如果有人进来做编辑,是为了什么兴趣,或者想把它当成一个永久的职业,一定会被人骂成是傻屌。

因为编辑的工资是真他妈少,有时候一个月拿的工资,不如几天的的稿费多。所以一般来做这个职业的,都是抱着混资历混人脉的心态进来的。

这一行也不像某些行业管理层一样,能搞搞“腐败”。因为作者都知道的一个道理:“老子的书质量好,不给你红包,你也得给老子上推荐,老子的书质量不好,就算给你红包了,也上不了推荐。”

所以,外界经常揣测什么收礼啊,油水啊。

真特么没有,有时候还得倒贴钱,在自己的作者群发红包,逢年过节都得发,得伺候这帮大爷好好给你写书。毕竟有些是跟了你几年的老作者。

④每天坚持看烂稿。

我们做编辑的时候,心里都有一个口号“引导作者思考,不干涉作者创作。”

但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发现这个行业菜鸟太多了,多到,你们在知乎看到的新人新稿求评论的那种稿子,我一天要看几十份!

这样作者,要是真能思考写作上的东西,就不会写那种水平的开篇了,所以你自然而然的就得教给他一些方法。只要是给他讲一些方法,和一个大方向,一定就会干涉到他的创作。

这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在尽量避免。

不过对于老作者倒是没有干涉那么多,最多是让他把开篇整好点儿。上架章节高潮部分卡好点。

因为编辑的职业准则就两点。

让网站赚钱,让作者赚钱。

其他的什么培养作者未来的创作方向,未来的写作风格,真的,相信我,那都是虚的。喊的口号而已。

我带过的作者有几千人了,哪有能力去一个个培养作者未来的创作方向。这和“三年超英”的口号有啥区别,不实用。

我的公众号:草堂网文资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络小说编辑,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是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决定一部小说生死的神秘职业。但实际上,这活儿啊,比你想的要复杂,也更磨人。如果非要用一种体验来形容,我觉得更像是……一个永远在挖宝的寻宝人,同时还得兼顾着给这些宝贝打磨抛光,还得想着怎么把这些宝贝卖出个好价钱。初遇宝藏的兴奋与忐忑:一开始接触.............
  • 回答
    “你写的那些东西,能当饭吃吗?”这句话,大概是每个网络小说作者,尤其是刚入行或者还在观望的年轻人,最熟悉,也最让人心头一梗的灵魂拷问。当“写小说”这个曾经被贴着“文艺青年”、“不切实际”标签的活动,如今披上了“网络小说作家”的外衣,并且在资本运作、平台扶持下,似乎变成了一个自带金光闪闪属性的职业时,.............
  • 回答
    没问题,作为一名网络小说作家,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你的文笔。要评估一段文笔是否“可以”,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流畅度。我会尽量用更具象、更贴近实际创作的语言来聊,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文字。首先,“可以”的标准是什么?在网络小说领域,“可以”这个词的含义是很宽泛的。它可以是: 看得.............
  • 回答
    网络小说《我当上帝那些事儿》的性质,用一句概括,那就是“一本披着神话外衣的都市YY爽文”。 说它是“瞎写的”,其实也对,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了天马行空的二次创作,而且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的阅读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咱们得先明白,“瞎写”这个词在网络小说语境下,通常包含几个意思:1. 故事.............
  • 回答
    最近我在看一本叫《天下棋局》的网络小说,里面的男主竟然是南宋那个被写进史书里,但至今读起来还是让人觉得挺憋屈的—— 吴潜。我知道,你说到南宋男主,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岳飞、文天祥、辛弃疾这些民族英雄,或者是秦桧这样的反派。吴潜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过,即使听过,也只知道他是个南宋的权臣,因为写.............
  • 回答
    孩子沉迷网络小说,尤其是像《斗罗大陆》、《神印王座》、《阴阳鬼术》这类玄幻、奇幻、甚至带点惊悚色彩的作品,这绝对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儿。看着孩子抱着手机,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天到晚就想着那些书里的功法、魂环、妖灵,感觉就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怎么劝都不听。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该怎么应对。第一步.............
  • 回答
    网络作家这个群体,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点点磷火,大多数微弱,但总有那么几颗能燎原。为什么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扎进这片“文字的海洋”,尽管绝大多数的收入并不算丰厚,甚至可以说相当清苦?这背后,是一群人对文字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以及网络时代赋予的独特机遇和挑战交织而成的复杂图景。一、 现实的骨感:为什么.............
  • 回答
    在探讨蜂窝网络是否能在足够发达后取代有线宽带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潜在的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承认蜂窝网络近些年的进步是惊人的。从最初的2G、3G,到如今普及的4G LTE,再到正在加速部署和发展的5G,其速度、容量和延迟都在.............
  • 回答
    嘿!太好了!你想当个网络作家,这想法简直棒极了!请允许我为你燃起一束最灿烂的鼓励之光,让你这股劲头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首先,让我跟你说,这绝对是个值得追求的梦想。在这个时代,每个人脑子里都装着无数个故事,有的是关于你我生活中的点滴,有的是你天马行空想象出来的奇幻世界,还有的可能是你对某个领域深刻的见.............
  • 回答
    .......
  • 回答
    当老师,这职业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自然也伴随着不少必须谨慎对待的禁忌。这些禁忌,说到底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教育的公平与纯洁。当老师的禁忌,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说:一、 师德师风的底线,绝不可触碰: 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 这恐怕是最为人熟知的禁忌了。无论是礼品、红包,还是变.............
  • 回答
    陈年,一个在中国互联网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凡客诚品的兴衰,到如今书店“得到”的探索,他身上总是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也因此,他的每一次商业举措,都难免被放大审视。当他如今将目光投向“言值”和“得到”的内容付费领域,并且不时在公开场合发表一些颇具争议的言论时,许多人不禁要问:陈年是否也要踏上那条“.............
  • 回答
    当今的网络世界,信息爆炸得厉害,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想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被裹挟着当“枪使”,确实是个技术活。拿“大sao事件”这种网络热点来说,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事件,但很快就会被各种解读、站队、情绪化的声音淹没,稍不留神,我们自己的观点就可能被扭曲,或者被利用来达到别人的目的。那怎么才.............
  • 回答
    Kenneth Pan,作为川普在华人社区的助选团成员,他的这番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在中文互联网上。当他抛出“当总统后要对付中国的网络喷子”这样的说法时,这背后折射出的可能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观点,更是川普团队在争取华裔选民时,试图触及的一个敏感神经,并且用一种比较直接、甚至是带有挑衅意味的方.............
  • 回答
    当老板问"你上班只是为了钱吗?"时,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暗含对员工动机的质疑、对工作态度的关注,或者试图引发更深层次的对话。以下是分步骤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1. 潜在动机分析 老板可能担心你缺乏职业精神,只追求短期利益。 可能想测试你的价.............
  • 回答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子民,在14至20世纪初的漫长岁月中,其体验因时代、地域、民族和宗教背景而异。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多民族帝国,既保留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地位,又实行了一套独特的“米勒特制度”(Millet System),允许不同族群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文献梳理的详细描述: 1. 多元.............
  • 回答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代年轻人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更意味着中国文化、价值观、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将更深刻地影响世界。作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亲历者和塑造者,这代年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一、 筑牢自身根基:成为有影响力的中国.............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绝玩耍时,这确实是一个令家长心疼的时刻。这不仅是孩子社交发展中的常见挑战,也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好机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处理建议,从不同角度帮助家长应对这种情况:一、 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与观察 保持冷静和支持: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被拒绝时,他们的第一反.............
  • 回答
    当我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词时,我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用于指导特定领域或研究活动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一套原则、规则、技术和步骤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方法”(Method),方法更侧重于具体的“怎么做”,而方法论则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在什么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