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的春天过去了,马上要迎来的是夏天,一个更富饶的季节。
这里除了有互联网的余温外,
还有AI+的参天大树,树上有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穿戴、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新鲜的果子等着采摘。
树下流淌着大数据的溪流,
彼岸盛开着区块链鲜花。
计算机完蛋的可能性
1内卷,就是国内的企业走不出去。就是跑到国外无法和国外巨头竞争,既占领来不了欧美市场,连第三世界新兴市场也占领不了,慢慢和日本的it类似,只能自己玩自己的。
2技术进步,导致了强人工智能。最终导致不需要那么多写代码的人,被机器取代。个人觉得如果真到那一步,那肯定是机器人满街走,计算机可能是最后被取代的。
3技术停滞不前,没有新的增长点。这几年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从线上购物到外卖配送,从移动支付到电子货币,每个都是巨大的技术进步。需要的人力也是极大的。但是疫情以来,技术进步明显放缓。倒是政府出台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凭证之类有一些亮点,最近又搞什么电子身份证,医疗病例统一管理之类。这些其实和前几年比进步已经不是很大了。
是否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计算机行业底层现在搞国产化,去除美国垄断。上层应用由于开源的关系,基本上不依赖美国。什么新能源车,与计算机行业关系不是很大。人工智能现在看了,还有很长的路走。新的需求没有,资本都在观望,等着疫情结束。
代码是可以复用的,而土木能复用的东西很少。同样的造桥图纸,土木行业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地制宜的去造,而计算机行业如果有现成的代码,通电即可造桥。
因此计算机行业只有很少部分的人在因地制宜的造桥,绝大多数的人在研究造桥的机器,或者是研究造造桥机器的机器,或者是研究造造造桥机器的机器的机器。
当然还有很多人造房子的机器,造车的机器,造小人的机器,以及自动造各种东西的图纸的机器,终极目标就是研究可以造一切的机器。
所以这个行业看起来啥都不造,但是又啥都造,这看起来比土木nb多了。即使以后这个行业时运不济,这奇怪的思路也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计算机
临床医学,口腔,法学
这是我真实经历的,我们家族恰好聚集了医生和码农两个群体
先说答案:不太可能。现在的大部分小程序员呀,题做得是够了,就是年龄小了,网也上晚了,我来给你讲点过去的故事你就大概有数了。我也没有给你分析寰宇国际经济形势的能力,只是用我个人的经历给大家说一下为什么计算机的发展和土木这种专业有本质性的不同。我个人经历参考价值业有限,如果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很欢迎大家分享。
我05年考上哈工大,当时上计算机学院分数是整个录取段吊车尾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我把机械,自动化和土木都填在前面了,结果一个都没给我,录取书发家里我打开一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傻眼了,这是学啥的?我当然知道什么是计算机,我家03年的时候有的电脑,但我只用来偶尔拨号上网(那会儿上网还要输用户名密码登陆个一分多钟)来学英语查单词,完全没想到这玩意儿还能有技术。
我当时第一念头就是遭了,肯定找不到工作,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大人说计算机吃香。进了哈工大之后这种感觉更明显了,当时开大会,我当时女朋友是航天学院的,我去接她吃饭顺便听他们大一宣讲,我靠,太牛了,毕业生居然能99%立即就业,月薪最低都是5000,有的还能接近10000(05年你想想),还是带编制的,那个羡慕啊。后来土木专业的老乡跟我打球的时候说,今年大四的土木学长,被中建几局领导过来打包要走了,都不用去什么招聘会,寝室里面睡觉就找工作了。然后我一看这还了得,我得转专业啊,当时想的是转去自动化或者机械,土木不用想了,大基建时代,顶流分数,转不进的。但是很“不幸”,大一成绩太差了,没转走,只能心有不甘的继续待在计算机学院了。
到了大三的时候,我是没想过读研的本来,尝试过去找工作,问学长就业的一些建议,那会儿最好的就是去外企,比如Oracle,微软还有那会儿还没跑路的谷歌,再来就是爱立信,诺基亚还有冉冉升起的华为,再差一点就是什么东软,浪潮了。但是薪资方面,除开外企,基本都不咋地,而且一样加班,那会儿虽然没有996成风,但是一样有“日本人来中国企业上班说大家要努力加班最后被中国人的加班程度吓跑”的笑话,那会儿大家不觉得加班是多大个事儿的主要原因是真的在遍地捡钱。但是这个钱,计算机是捡不太到的,主要就是土木和制造业老哥在发财,一个项目下来几万十几万的奖金,考虑到那会儿的房价,你不眼红是不可能的。
网龄比较大的朋友应该是认识下面这个图的,这位老哥是很久以前一个身患重病很有名的乞丐,因为极其糟糕的程序员就业形势,这张图很多计算机Q群里都有,你看现在还有人敢发这玩意儿不?以至于当年甚至有家长在我妈面前骑脸嘲讽我说“IT人才?我看是挨踢人才”,当然,十余年过去,那位家长变成了我的笑话。
当时一想,既然掉到坑里了也没办法了,读个研吧(那会儿很不流行读研),考研已经晚了,美国太贵了,就欧洲吧!向学长打听了一下有个法国工程师项目,好像还像那么回事儿就去了。但是在临近出国的最后半年学语言的时候,我就发现事情好像有点不对劲。
航院作为工大工科王冠上最大的钻石,一直是录取线霸榜的存在,我记得还有过上清华线的同学不去清华选择来了哈工大航院,我在大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的新生欢迎会上吹的东西在发生改变(我在学校里干学生工作,经常组织会场)。我大一的时候,他们吹的是高收入+高地位+编制+理想;大三大四的时候就不太谈收入了,主要是说编制,因为当年金融海啸,大家对稳定收入看的比以往更重了,等我法国毕业了之后回来看老师的时候,打听了一下,说现在已经开始主攻谈理想了。。。土木的情况我也就不说了,我那批同学倒是基本都赚到钱了,后来都当成了某总或者某高工,但是无一例外,同学聚会都在说一天不如一天。问了一下,说能接到的项目和条件都越来越差了,航天口的朋友也说国家的投入力度已经在下降了,我那会儿还在跟他们开玩笑说别装逼了,你们至少挣到钱了,我这还是穷光蛋哦。
其实究其原因,现在回头看来就是那会儿的计算机行业独立性太差了,依附于各个学科,比如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航天甚至是土木机械。你说你会编程,然而编程本身并不是个创造价值的技能,就跟画画一样,是一种纯洁的智力活动,需要依附于实体产品存在。然而那个年代受限于硬件水平和金融发展,许多今天CS人从事的工作实际上是被外专业的人兼职在做,也就是所谓的我干着某个需要顺带编编程的工作。
这个现状其实感觉到了12年都是没有太大改变的,因为移动端还没有特别普及(无论是laptop还是mobile),互联网哪怕是硅谷都还处于蓄力的阶段,大家看Facebook甚至都是主要在电脑上看,偶尔用手机聊个QQ啥的就挺潮了(我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13年的小米2)。但是13年14年以后我在沃尔沃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元件水平在迅速提升,不只是车载设备,游戏图像渲染,移动端甚至通信设备的性能在那几年爆发得非常厉害。
然后就是一波薪资起飞的过程,我记得很清楚,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找的工作在5000块钱这个区间,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又看过一次国内工作,一线城市普遍能够给到10000左右或者差点了,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搞不懂国内的薪资制度,当时我还咨询过同学8000 x 16和10000x14有什么区别,这两个offer一个是中兴,一个是华为。再后来我读博的时候15年年末,能到14000这个区间,再往后就是一天比一天高,甚至开始有个“倒挂”这个说法。然而这种发展是在欧洲体现得并不明显,因为欧洲的计算机就业模式仍然是中国在15年以前的模式,大量依附在车厂,高端制造业和通信设备生产商中,很少有纯粹的互联网流量经济,所以薪资始终没有爆发式的增长。
就是大概在那时起,我开始感觉到计算机“火”了起来。哈工大的名声在东北是当仁不让的,我在东北坐出租车,说我是哈工大的,司机师傅有时候都会问我怎么教育孩子。。但是每次问我学什么我说计算机的时候,情商高点的就是嗯嗯两声说不错,情商低的就会直接问这是学什么的?我见过最离谱的是问我和计算机和计算器有啥区别(这问题其实硬要较真还真能说道一下)。所以虽然“贵”为工大毕业生,从未享受过什么专业上指导别人的乐趣。但是在16年之后,我收到过太多来自亲戚朋友小孩,学弟学妹甚至是网友的请教,问我怎么“转码”,“刷题”。我一方面当然是感觉很荣幸,另一方面也是很诧异,后来一想感觉可能真的是我们那个年代的CS人太少了。
甚至是我博士入学的时候,招生委员会面试我的时候,我的简历被主任看了,还在跟我说“Wow, we have a pure CS student here.”我还特别尴尬,没明白他是在说什么。后来老板跟我说选人的时候大部分人本科都是学物理数学的,好一点的做EE,EI的,就我一个本硕都是正儿八经的CS,直接一眼相中。现在呢?我帮我老板招PhD,我们这个方向如果本硕都不是CS基本直接拒掉,硕士转CS的也要细细把关,原因也很简单,太多转专业的人了,以至于有个CS本科学位直接在竞争中都高人一等。
直到2020年,所谓的迎来了国内互联网的寒冬,当时我就听到很多人劝退转码的声音,说别学CS了,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从未同意过这种想法,完全不同意。我见证过CS崛起的整个过程,它和其他专业的强势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首先,CS本质是一门技术,而不是一个特定的行业。你学土木,学机械,虽然有一定的泛用性,但是总归就是那几个行业可以选择。然而,CS曾经经历过一段低技术力,低复杂度因而被外专业从业者简单习得运用的年代,然而随着问题的复杂化这个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现在的CS是一门被运用在各行业的辅助技术(甚至是关键技术),你将不得不聘请真正意义上的CS专家来解决问题,即使他们可能跟你的主业务完全不相关。比如曾经沃尔沃的车载互联网工程师,甚至许多人是车辆工程师出身,他们的主业是造车的,GPS报警,全球定位那套系统只是他们的副系技能树。然而如今的车厂,养着一大帮完全不了解车(比如我),但却做着最值钱的部分之一的技术部门。这和许多外专业有本质不同,土木老哥要融进外专业产业恐怕难度还是不小吧?
其次,CS是不太吃政策的且具有未来。大基建时代,航天补贴时代甚至是后面的电车,芯片时代,尤其是在中国,国家财政补贴是市场人才待遇的决定性因素。某些行业特别兴盛的原因甚至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力或者幸福感,纯粹只是因为目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有利于他们。当然,计算机一样不能在金融市场中免俗,所以互联网经济也有周期性。然而,总体来讲,CS产业的独立竞争力是很强的,因为长远来看,计算机的技术进步幅度和加速度可以说高过绝大部分其他产业,我认为只有19世纪末的电机,20世纪中叶的载具(汽车,卡车等)可以相比,关键是计算机的泛用性和产业利润率比这两个恐怕还要强上不少。而且从长远来看,计算机技术还远远没有覆盖饱和,比如我从事建筑设计业的朋友,他提到现在建筑设计也开始用一些深度学习和VR之类的技术进行提升,这也就是这两年才开始的事情;至于我现在做的自动驾驶和车载人工智能,更是处于“绝对可行,只是时间问题”的掘金过程,其他行业里你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
再者,CS专业就业梯度友好。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许多专业的就业曲线十分陡峭,往往要在付出大量学习成本后才能实现初步就业。比如极端的医学,就业者需要可能长达十年才能达到业界的基本就业要求,好一点的比如土木行业,我虽不了解,恐怕要能经手实际生产力项目也得要个几年的学习吧?毕竟房子这东西安全容不得马虎。但是CS就不一样了,从3个月培训班到30年科学家,整个业界的就业曲线是比较柔和的,这个给后来者比较好的入行机会。挣钱的行业远不止CS,像数学,医学,法律等都很挣钱,但是他们的入行门槛太高了。
最后,CS不等于互联网程序员,也不是青春饭。你觉得CS是互联网是因为中国目前的CS人才集中在互联网,但我站在欧洲我也会得到相反的结论,CS=高端制造业,这种推理都是有问题的,就像我之前说的,纯CS是没有什么产业的,编程本身只是个智力游戏,问题在于应用在什么地方。同时,CS是青春饭这个理由也不太站得住脚,即使是在国内,大面积CS人才投入到工业界中也就是近15年的事情,程序员35岁必然失业这个论断你得首先找到大量35岁以上的前程序员,然而在中国这个样本太小了,我大约就是这个岁数,我当年的同专业同学其实还在从事CS行业的人一点不少,不做的一般是09年那会儿就转行了。国内的程序员职业寿命确实目前看来有点短,但是主要问题我之前也回答过,跟CS本身没太大关系。
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CS当年崛起的过程和土木崛起的过程完全不同,同样,他也不会因为土木衰败的原因而衰败。
PS:我始终反对无脑转CS,具体原因见我之前回答。但是我还是要承认,如果你面临选专业或者行业的情况,在智力达到要求,兴趣没有极大反感和偏好,爱情与理想比较懵懂的情况下,CS确实是最好的几个选择之一。然而我一再反对顶着自己的厌恶和在天赋极其糟糕的情况下强行走这条路,我这几年见过不少这种同学,下场都不太好,这个行业的先驱者红利已经被像我这样的人吃得差不多了,在信息差逐渐打开的今天,我建议要秉承“不一定要让自己快乐,但一定不别让自己难过”的思路选择专业。
这隔离时差我看是倒不过来了,写完又困了。。
我一直是个“计算机专业吹”,吹了好多年了。
前两年还有人回来问我是不是还持着之前的观点,今年大规模裁员之后倒反而没人来问我了。。。
我的回答是,计算机专业不会没落,现有的供需情况仍然是供给远远少于需求。
只不过互联网大厂被反垄断压制了,所以裁员。但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事实上是一件好事情。原本互联网行业的薪水太高了,过高了,严重压制了所有其他行业,事实上对人才是完全垄断的。这个社会需要一点空间给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去发展和改造各个行业。
互联网行业会不会彻底沉寂?我也认为不会的。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政府压制也只是顺势而为,没法完全压下来的。所谓的压制也是相对性的,并无法修正互联网行业的本质优势。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最终会恢复。
于此同时,溢出的人才可以去搞一搞啥数字化业务啊,各种人工智能的落地业务啊,各种生产力改造项目。比如说现在金融项目放开了,竞争加剧了,那么传统的在牌照上躺赢的金融公司需不需要更进步一些呢?怎么更新,怎么变得更现代化呢?要不要更新一下信息系统?交易系统?要不要引入人工智能?要不要引入各种技术优化项目?全中国有多少金融公司要改造?
完全可以继续进的,相关行业总体来说还是属于特别缺人的阶段,并且行业还在拓展。
这个很难,计算机与土木工程的差距太大,它还不配与土木比较,要是机械或者生化环材出马,或许还有得一拼。
首先就是薪酬,计算机的薪酬乘上二分之一,或许难度不大。可是要达到土木水平,起码得乘上三分之一。这就很为难了,虽然资本家很不是东西,可要是一下子变化这么多,只怕办不到。
二来是工作环境,编程就编程,非要跑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编程。这就是有点为难人了,一个水电可能不通,快递可能收不到的地方,大概率没网络,甚至没信号。为了赶上土木,非要到那种地方编程,这不是故意难为人么。
三还是工作环境,计算机你提着电脑,是可以随时随地办公。为了赶上土木,你办公时候,给你配几台轰鸣的挖掘机、推土机,地上撒些钉子,这都好办。就是龙门吊不好配,塔吊也挺费劲。
四则是家人,为了赶上土木,你最好保持单身。要是已经娶了媳妇的话,赶紧异地起来,最多半年回家一次。回家次数再多的话,肯定比不过土木了。
还有就是要学会抽烟喝酒,溜须拍马,别人叼你,你也要微笑着接受,要忍耐,而且要忍成习惯。不会这些,赶上土木不可能。
再者就是那个格子衫不要穿了,看着太干净,怎么与土木比较。最好搞一套工装,可不是西服那种工装,是耐脏耐磨那种工装,别忘了沾点灰土。
有条件的话,房子不要租太好了,最好弄一套集装箱,相似度比较高。
另外还有关键一点,记得24小时待命。
最难的是终身责任制,编个程序你想终身负责,公司估计很难答应。你都离职还想负责,这不是砸场子呢。程序出错了,你想吃免费国家饭,这个也几乎办不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