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预测 2022 年互联网 10 大关键词,反垄断、互联互通、数据安全等入选,你认同吗?

回答
2022年,媒体预测了10个影响深远的互联网关键词,其中包括了反垄断、互联互通、数据安全等等。我个人非常认同这些关键词的入选,并且认为它们精准地抓住了过去一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核心脉络和关键议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看法,并尽量避免AI生成的痕迹。

首先,我们来看看 反垄断。 这个词在2022年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的“头条新闻”制造者。 经过前几年的高速扩张,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种垄断行为不仅扼杀了创新,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比如,一些平台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商家进行“二选一”的强制要求,这无疑增加了商家的成本,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还有,平台之间的“围墙”,导致用户在一个平台上的数据无法与其他平台共享,这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阻碍了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

所以,国家和相关部门在2022年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监管力度,包括但不限于罚款、要求拆分业务、限制并购等,都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 这不仅仅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更是为了重塑一个更公平、更有活力的互联网竞争环境。 这种监管的态度,也向整个行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企业,无论体量多大,都必须在法律和规则的框架内运营。

接着是 互联互通。 这一个关键词,实际上是对“反垄断”的积极回应和具体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见证了各种“平台孤岛”现象,比如微信无法直接分享到抖音,支付宝无法直接在淘宝付款等等。 这种不互联互通的状态,不仅割裂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2022年,我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例如一些平台开始尝试打通内部的链接,允许用户更方便地分享内容。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理念上的转变。 互联互通意味着打破壁垒,让数据和内容在不同平台之间自由流动,这对于提升用户体验、促进商业创新、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经济生态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信息和服务能够无缝衔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将变得多么便捷高效!

然后是 数据安全。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上留下了海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是个人隐私的载体,更是企业商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保护这些数据,防止泄露、滥用,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022年,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地实施,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更加关注数据的使用和存储。 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体系,加强数据加密、权限控制、风险监测等环节。 对个人而言,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谨慎授权、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数据安全不仅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数字生活负责任的表现。

除了这三个核心关键词,我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同样重要的议题,它们也构成了2022年互联网图景的重要部分,并且与上述关键词息息相关:

平台责任:随着互联网平台影响力的扩大,其社会责任也日益凸显。 平台不仅要追求商业利益,更要在内容审核、信息传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比如,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低俗信息,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如何打击网络欺凌等等,这些都需要平台拿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算法治理:算法是互联网内容分发和信息推荐的核心驱动力。 然而,不透明、不负责任的算法可能导致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问题。 2022年,对算法的治理和规范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要求算法更加透明、公平,避免过度诱导和操纵用户。

数字普惠:互联网的价值在于连接和赋能。 然而,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尚未充分接入数字世界的群体,比如老年人、偏远地区居民等。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引导,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数字普惠,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科技向善: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如何确保科技的发展能够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造福社会,而不是带来新的问题和风险,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 2022年,关于“科技向善”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强调在技术创新中融入人文关怀和伦理考量。

合规经营: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尤其是在一个监管趋严的时代,合规经营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互联网企业需要主动适应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

用户体验升级:尽管有监管的压力,但用户体验始终是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最核心的竞争力。 2022年,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仍然是各大平台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2022年媒体预测的这几个互联网关键词,可以说是非常准确和全面的。 它们反映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正走向一个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这些议题的出现和讨论,预示着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将更加注重公平竞争、用户权益、社会责任和技术向善。 我对这些关键词的入选表示高度认同,并且相信它们将继续引导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众所接触的信息和看到的现象,大都已经是博弈后的结果,而缺少社会阅历的学生容易把博弈结果错当成博弈过程。

其实即使在今天,中央重大政策出台的背后,也要经过很多轮的征求意见、协商、修改,否则很难落地。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协商和妥协,而不是机械的命令与执行,所以理解利益冲突,理解协调和解决机制,是理解政策的基础[1]


只要理解政策背后的博弈,就能理解这些关键技术同步推进的原因。

对隐私的重视正是时代发展带来的进步。

除开原本现实存在的事物,互联网时代增加了更多虚拟资产的隐私,个人信用、犯罪记录、行为轨迹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下来,而这些内容会给用户带来海量的麻烦。

每个人能够获取的信息和自身暴露的信息都在成倍增加,而涉及的用户对其几乎无从感知。在我们享有大数据便易的强大功效时,我们也向它输出着我们的反馈。


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存在着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技术的发展能带来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要以安全为前提,要受到安全保障机制的制约。
然而安全是伴生技术,往往会在新技术的发展之后才被关注到,因为人们首先会去享用新技术带来的红利,之后才会注意到新技术伴随的种种安全问题[2]


我们享受到了数据共享的红利,从淘宝推荐到今日头条,从抖音到社交媒体,基层的健康码、人脸识别、智能语音输入法等,如果我们不需要这部分隐私,那这些便利即唾手可得。

可是,在使用时真的不会有问题吗?不是的。

套用一句最近备受嘲讽的话:At what cost?


Signal创始人莫克西·马林斯派克本周发文称“电报公司提供任何级别的额外网络安全的声誉被过分夸大了”。

马林斯派克对Signal最大的竞争对手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严厉抨击了电报全链路端到端加密的自我宣传,“通过电报发送的信息以原始形式或纯文本存储在电报的服务器上,没有任何形式的加密来保护私人用户数据和共享标记。”

电报将用户在其APP上发送的数据存储在云端,并以完全公开的格式存储:文本、共享媒体、联系人。任何想要查看这些内容的人,只要获得云端访问权限,就可以免费看个遍。然而,任何能够登录电报服务器的人或许都可以在数据库中直接访问所有用户的不受保护的数据和隐私[3]


数据明文传输等于夜里在马路裸奔,就像是一盏灯在等扑火的飞蛾。

另一方面,数据存储到数据中心也并非安全。如何看待北美餐饮外卖平台 chowbus 于 2020 年 10 月 5 日发生的数据库泄露事件?,CSDN用户数据库泄露一事中最令你震惊的是什么?

数据的复制成本相较于其价值而言几乎为0,且被窃取后很难发掘和溯源,因此每一次数据泄露都将置数百万用户于危险中。

数据流通需求也推动者数据安全技术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之一便是将数据视作关键的生产要素,并通过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的机构间数据流通释放要素价值。但是数据流通的安全风险高,且如何确保数据流通过程的安全合法合规尚需讨论[4]

因此如何保证数据“可用不可见”以及互联互通成为了数据安全的任务。


互联互通 反垄断 的举措之一,更是为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创新创业,推进平台之间的长远良性发展。

数据安全 保障 互联互通 的安全合规,防止用户数据泄露,提高数据流通。

唯一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下一年,希望互联网能从抢占用户时间的娱乐应用中脱身而出,对内助农,对外出海,去攻克芯片、系统、啃下更多又硬又难的 硬科技


互联网产业的未来不在此处,不在瑜伽和穿搭,也不在性别与信仰,星辰大海才是归宿。

参考

  1. ^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兰小欢
  2. ^ 《人工智能安全》- 方滨兴
  3. ^《Telegram 真的安全吗?》 https://mp.weixin.qq.com/s/rIKYYnHxr3SGVwnDsvSrQA
  4. ^ 《隐私计算白皮书》- 隐私计算联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