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的性质有很多,且各种性质之间并不必然互斥,可以同时具有多个性质。
1有些内战,纯粹是同质统治集团间的内斗。
2有些内战,是有关国家统一和分裂的。
3有些内战,本质上是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战争。
4有些内战,本质上是改变统治逻辑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战争。
我国古代的战争,大多数是1和2的杂糅。
美国独立战争,可以认为是3和4的杂糅。
美国南北战争,以2为主,略带一些1的成分。
发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解放战争第一阶段,也属于3和4的杂糅。
而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解放战争第二阶段,则主要是2,略带一些3和4的成分。
至于英雄与否,就全看战争胜利后,一个人对战争性质对应的目的,是否认同。若认同,自然是英雄。若不认同,那自然就不是英雄,甚至是罪人。
好比说旨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战,若一个人并不认同国家统一为 “好”,甚至认定国家统一会导致一个他个人更认同的统治逻辑的消亡,于是会认定其为 “劣”,那自然就不会进行英雄的认定,甚至会给你罗列出一堆罪人出来。
但不论如何,你们都只需要明白一点,即类似 “内战无英雄” 这种话,绝对不是理性中立客观的表达,也几乎不可能是普适的表达(即表达者是几乎无可能真的认为 “人类一切内战都是无英雄的”),而是强烈且明显的个人意志表达。这种表达背后,一定肯定确定存在一套对特定内战的性质认定,以及 他个人对 “优” 和 “劣” 的价值认定。
于是,理性友善对话的核心逻辑和方法论在于,引导表达者,用他自己认定的定义和逻辑,尽快将他个人的 “性质认定” 和 “价值倾向” 直白地说出口,即话术粉饰尽快归零,也就达到意志展现和交换的目的了。
即,不要允许表达者将表达停留在 “内战无英雄” 这种模糊的话术层面,而是引导他尽快展现出真实的意志,类似 “某党当年就该被剿灭” 或 “今日某岛就该独立” 之类的元意志,这样对谁都好。
而这也正是今日大多数所谓 “思辨” 的核心效果之一:剥离话术,展示真实意志。
之后是求同存异也好,物理消灭也罢,起码不存在愚弄和欺诈。
谁和你是“内”?
内战无英雄,故不必为各为其主的忠诚给予过多的敬意,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其参与者对天下百姓是不是更仁义的。
大白话: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千万不要以为鼓吹“内战无英雄”的人很少。
这个问题下面你们会看到一边倒的反对,但如果“媒体”换一种表述方式:“如果金是中国,那岳飞是不是破坏统一的历史罪人?如果元清是中国,那日本鬼子打进来也别抵抗了”,那包管在知乎会收获大批点赞。
——这就是典型的“内战无英雄”论。
现在你们知道说这些话的人,真实用意是什么了吧?表面上说的是古人,实则借古讽今,妄图否定解放战争的合法性罢了。
因为他们想给台匪翻案,就这么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