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媒体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行业实力的底层,同时也是世界媒体的下限。
别看你们老是喷这个喷那个,其实你们就是最菜的那个。
你喷中国科研,你们的国际影响力比得过中国科研吗?产出比得上吗?
你们喷游戏,你们的国际影响力比得过中国游戏吗?产出比得上吗?
你们喷国足,你们的国际影响力和成果比得过男足吗?产出比得上吗?
你们喷电影电视偶像明星,你们比得过吗?产出呢?
菜,菜到家了。
中国的新闻媒体界就是一群废柴,行业体量巨大无比,比上面四个加起来还大,仔细一看比嘉心糖还p都没有用。
看完乐一下得了……不要赞了,过去很久了……
——————————————
网上的一张关于新闻媒体和科研工作者的图……
10多亿人天天看这些媒体胡说八道,也没见诞生什么世界级的媒体。反而越来越没深度,越来越没良心,越来越没下限!请问是为什么???
中国科研再不济,也比中国媒体强十万八千倍。至少大部分领域都在和美欧缩小差距。
再说了,五千亿多吗?多吗?多吗?
少得可怜!少得可怜!少得可怜!
这些媒体知道全国有多少科研领域,多少个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要养吗?知道一台顶尖设备多少钱吗?知道普通科研人员多拮据吗?
知道5000亿只够国内明星几年片酬吗?
发达国家砸重金发展了几百年了,这些媒体指望5000亿就赶上?开玩笑呢?!当科研是盖房子?
要是那么容易,中东国家随便拿点钱,在各个科研领域就都能做到世界顶尖了。
制度、政策、资金、市场、人才、时间等等各种因素,缺一不可。
中国科研的费效比比美国可高太多了……
没想到又被关注了。这篇答案不允许以任何形式的转载,包括分享到任何地方,包括各位的朋友圈。你们在知乎看看,看看就过了就好了。知道又能怎么样呢
真的是赤裸裸的制度问题。
我不会告诉你清华的实验室是按照平米数要交房租的。
钱拿下来都是层层剥皮的。你问我都拿来干什么了,我无可奉告。
至于一线人员「贪污腐败」。这么说吧,老师组织几个研究生做一个课题,做到12点多,要吃点儿东西吧?
5个人,一个人吃30的麦当劳过不过分?就是150。
通宵肯定不是一次两次,一个大项目下来,通宵个20回不过分吧?就是3000。
这笔钱谁掏?走项目资金过分吗?
你一个老师好意思带着研究生通宵不给夜宵吗?
但是你说总是老师掏钱你觉得合适吗?
要求报销很过分吗?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一线研究员工资之低实在让人震惊,几千元也不懂是不是在打发叫花子。
北京帝都,年薪20w的人大概35岁左右的小中层一抓一大把。我记得上次曝新闻,说国外20w就从一个研究员手里买了机密。
你年薪20w,会为了一年薪水卖机密?!
同样的工作,跳槽到BAT外企大型企业分分钟年薪15W,为什么要在国家拿着5.6W的工资还要熬资历?
我国不是资金不够,也不是一线人员多么不努力。
而是资金落实不到人手上。中间剥皮,早就不知道多少人拿手揩油过了,一块大蛋糕,人人要吃。
基层薪水之低,令人发指,人才流失严重根本难以维系,同时外行领导内行,看资历,资金被瓜分,几层审批下来早就不是那么多钱了。
多余的话不多说了。
中肯的老胡在2021年结束的时候发了条微博,说给中国的2021年打90分。我也给中国的2021年打90分,扣掉的10分是中国媒体的。艰难的2021年,中国各行各业都可以打满分,人民的表现超满分,只有中国的媒体要扣分。
几乎每次网络热点事件,大量的媒体蓝V和媒体人,连基本的调查采访都不做,基本的消息印证都不做,光凭着网上的道听途说,就发些快评、锐评指点江山,只追求热点,只追求转评赞,一副副键盘侠的模样。搞到后来,连栽赃网暴都出来了,可有同行批评的声音?全行业无下限啊这是。
欧美带头造谣中国防疫政策的时候,你们媒体做了啥?美国死了90多万人,却说中国动态清零对世界经济带来风险的时候,你们媒体说了啥?但凡国外发生点什么事,就只会据CNN说,据Fox说,据BBC说……除了据说啥都不会。
中国的科研是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和筛子一样的媒体比起来,真是好太多了,毕竟这些年嫦娥、北斗、天问、高铁、盾构、超算、可控核聚变等都是实打实的成果。
而媒体干出了啥?这些媒体这个据称那个据说的,听听就行了,这些鬼扯你认真听就是浪费时间。
因为很多从业者科学素养基本上为0,当然就看不懂科研成果了。
这方面按他们给我这行当扣的帽子讲,真是”缺乏大和民族的那种工匠精神“。
报道海洋科学新闻说深潜器下马里亚纳海沟了,写马里亚纳海沟仅距离地心十几公里;
报道天文现象,媒体说,麒麟座流星雨来了,市民要观看夜晚朝着天空观看即可;
报道历史新闻,朝代谁先谁后都能搞错;
报道个天然气船突破,刻画了了半天殷瓦如何贵如何难焊接,全文下来殷瓦是哪种化学元素做的观众都不知道;
报道云南有个陨石掉下来了,什么类型的陨石都不知道;
报道个桥梁工程的出事新闻,连承包商是哪个国家的都搞不清就在通篇痛心疾首了。
就这样一帮媒体从业者,要他们看懂21世纪的科研成果,可能吗?
以上这些雷人新闻有大陆的媒体写的,有台湾、香港的媒体写的,为什么我敢说雷人呢?我也不是全知全能的神,知道雷人新闻哪里雷人,也是当年我找英文、日本语的同一事件报道对比阅读之后才知道的。好比说发达国家的媒体搞”新闻“是”专业解读“;中文新闻那就是一个告诉我”欲知详情请Google之“的引子,其中有些雷人新闻我在知乎也挂过了,这个回答不再贴任何超链接,有兴趣自搜。现状就是动动手指我都可以查到的”是什么“,他们懒得查,甚至找各学科业余爱好者问一两句都懒得问,这种克里空们写出来的新闻,能信吗?
以前有一个什么故事,哪个厂子设备出问题了,然后工程师来了,在设备某个位置划了个圈,告诉工作人员,照着这个圈钻个孔,然后问题就解决了。收了1万美元。工人问,凭啥画个圈就1万刀?然后工程师告诉他,就凭知道为什么要钻这个孔、知道在哪个位置钻、钻个多大的孔。
我昨天确实碰到一件同样的事情。
对方公司(产值10亿元的某机电产品)告诉我,噪声太大,需要降2个分贝才能达到欧盟标准,否则不能卖,拆开产品给我看。
我看了看结构,已经做了很多降噪处理,能想的办法似乎都想了。然后我看着他们一块消声海绵,说:在这个位置钻两个洞。
今天早上10他们就发来信息,说:达标了!
事后他们把3D模型、尺寸参数都发给我了,让我做模拟、各种分析。然后我给他们确立一套流程,用于将来开发新产品时,怎么按步就班把噪声控制下来。
我平时也浪费国家不少科研经费,只是发发论文、申请一堆用处不大的专利。昨天也是我第一次和产业界走得这么近。没想到真的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这个小改进连最水的SCI都发不了,可能连毛的成果都不算。可是它有助于培养人才、锻炼队伍、解决问题啊!
中国有能力报道科研的记者寥寥无几,但是能报道科研的媒体却有千千万万。
老实说这些年,来来回回的所谓媒体人见太多了,见过号称写财经报道的不认识《经济学人》,见过号称跑科技线的记者没听说过《科学》,见过跑卫生口的没听说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太正常太正常了。
成果并不是寥寥,中国在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上目前都在世界前列。
不过如果你问原本还能不能有更多产出,我认为可以,但我这里的产出是指我个人认为有意思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未必和题主讲的产出是一个东西。
之所以我说原本可以更有质量,是因为学术界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在搞研究,而是在搞运动。放眼全世界,学术界内部斗来斗去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搞运动,搞派别,搞串联的还是要向这些人学习一个。
比如一波人在搞浮夸风,疯狂夸大自身学科意义,嘴上说是赶英超美,拿到钱以后研究方向其实极其保守,产出一些中等水平的成果,然后吹成世界级成果。这个事儿欧美不是完全没有,但是程度不一样,特色指数三颗星。
再比如还有一波人在大炼钢铁,明面上发大paper,赶英超美,实际上拼命上马靠堆积资源和人力能稳搞大新闻的所谓“大科学”项目。不需要多少创新性,反正全世界就我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机子。这个事儿欧美也有,但是规模不同,特色指数三颗星。
还有人在搞意识形态,科研圈的微信群里大事小事动不动就要为祖国而肝,甚至连把论文发到英文期刊都要发言称论文发到世界,成果留在祖国。下面至少要跟50个人发“ 赞赞赞 ”,这个被我叫电子红宝书。这个事儿特色指数五颗星。
下面一点儿的学生群体里还有反帝反封建运动,土博上反学阀,外打海归,但是学阀纹丝不动,留学生还是有很多人把回国作为次级选项。实际上反封建是为了招安,反帝是本土做题家和海归做题家内耗,国内外真有点儿科研想法的说不上话。
还有一些做科研的在搞科研铁饭碗,把求稳思想从生活上渗透到科研制度和科研行为中。做科研的不求标新立异,只求能保发表。对应地,定规则的则在搞计划经济,不允许风险。不管学生创新和死活,只求每分钱投入有直接回报。
当然,肯定还少不了错综复杂的派系和团体。如果你遗憾自己没有经历风起云涌的20世纪,那我建议你当一位科学家。一个学术圈,半部近代史。
按理来说,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体量,就算默许搞上面这些花样损耗掉一部分科研力,也应该发展更快才对。目前这个现状,说明上述损耗还远远超出我个人理解的合理范围。
科研就是这样啊,投入5000亿没成果不是很正常的吗?投入5000亿挖出来核聚变科技那才叫新闻呢好吧。以为这是游戏吗,花钱点一下科技树就开了是吗?
点开核聚变需要多少钱,点开星际航行需要多少钱,只要你说个数印钞机给你开冒烟了都能给你印出来。
光以赚钱不赚钱来衡量科技成果,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别搞科研。
科学骗子,可是比金融诈骗厉害多了,这x变,那x撞,恐怖啊。
大家都知道贸易战之后,中国发现自己所面临的诸多卡脖子技术,悲观地来说可能是全方位的卡脖子。
但是,现在动不动就喊口号,什么几年之内解决卡脖子技术。我就觉得十分搞笑:如今掌握了卡脖子技术的“敌对”国家的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的能力得多差劲,才让我们可以喊出口号,几年就解决卡脖子难题,本该几年就解决的技术难题却被这帮人搞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倒是让我想起来最近印度嚷嚷着过几年要建成太空站,韩国日本过几年研制出五代机一样,充满淡淡的荒谬感。我们对印度,韩国和日本这些做ppt就号称可以赶超我国航天事业和军事领域的做法,所表现出的是淡淡的轻蔑:因为我们知道,航天和军口这块,涉及到了多少的技术储备和积累,多少代人的付出才有如今的成就。
同样道理,为什么到卡脖子技术这块,我们就不能逆向思考了呢?为什么会有人都觉得,当地政府批一块地,买个光刻机,高薪聘请一些国外专家就能把卡脖子技术给解决了呢?我其实感到有点不解。
国内现在钱是真的多了,但是钱多以后,大家都开始赚快钱。一方面是部分人吃着前辈们的老本,将这些技术进行市场化。这我可以接收,但是只吃老本,为自己攫取利益却不反哺这个学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就属实有点吃相难看了。另一方面,各种帽子漫天飘,这些帽子不是随便给奋斗的谁,其实大部分都已经有主了,许多人才评审工作其实就是某些小圈子小集体的自嗨而已。
说实话,国内科研这块的中坚力量,对国内科研的进步贡献了实质性工作量的其实就是博士生,博士后和青椒。但是往往是这波人,目前在中国面临的是延毕的压力和“不升只走”的困境。一个博后2年时间,可以给出拿青基发顶刊申专利搞项目等“丰富多彩”的岗责要求;一个青椒,可以在3+3或3+2的“非升即走”游戏里体会到更为“丰富多彩”的岗责玩法。字里行间就是要求他们迅速产出,以一种近乎于杀鸡取卵的方式进行科研产出,再仔细读一下人事的文件和学院的考核细则,字里行间就是割你韭菜,赶你滚蛋。
本人亲身体会,面对如此岗责的时候,做研究的心态完全是扭曲的:只求量,不求质;只蹭热点,不去啃硬骨头;投文章只看中科院分区,不看杂志的reputation。但是说实话,单纯为了应对岗责做出的成果,我愿意称其为我人生学术生涯的污点。
好的工作是需要时间去打磨,是需要时间去联系同行进行讨论和校对,是需要自发地去考虑这个工作对本学科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直白说,就是自己研究的东西要够“良心”。我觉得,国内大部分做研究的,可能都不够“讲良心”,不对那些没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说“不”。许多出色的年轻学者也会渐渐在这种浮躁功利的环境里丧失做科研的“良心”。大家都想着谁占的林子大,谁收的果子多,但是谁来放弃一时的收成,安心改良品种呢?
所以啊,五千亿得到的这些科研“硕果”都是些歪瓜裂枣,但是,量是足足的,果子的品相嘛,相信过多少年都是一个样子,甚至还会越来越差。
四年前,追着国际最新的点,想做一个巨噬细胞分型调控的课题,万事俱备只欠资金,自己垫钱做了个预实验,实在无力继续,遂放弃。
(在读研究生能申请的课题受限,自主程度低,还是要跟着导师的指挥工作)
到今年,看到这个问题刚刚被一个业内专家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做得风生水起。
只想说,不希望自己的遗憾,竟然是各个领域科研人员都需要面对的遗憾。
抱着专业书睡了三年办公桌,不是事儿
作息完全紊乱,胆囊出问题,不是事儿
精神高度紧张,常心悸失眠,不是事儿
做实验没时间,跟男友分手,不是事儿
为了课题笨拙滴应酬、周旋,不是事儿
那种痛心和打击,心中一团热火化灰……才是……最让人无力的伤啊……
取决于成果的定义。
现在国内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越来越多了,神马《自然》《科学》,基本上生化环材随便发;数学的四大,估计普通985数学系都能发;计算机顶会NeurIPS、ICML、ACL之类的普通985本科生都能发;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国内科研成果还是挺显著的。
只是人们觉得科研成果好像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比如卡脖子技术还是没能突破。
但这不是科学家的问题,而是企业家的问题。比尔盖茨做操作系统起家,世界首富很多年了;还有甲骨文数据库创始人,也是白手起家,关系数据库出身,也是几百亿美元身家;还有alphabet、metaverse弄机器学习的,创始人也是千亿美元身家;高通创始人是教授出身,创业后身家也是几百亿美元。
因此,那些所谓的卡脖子技术,更多要依靠企业家去突破,而不是科学家。突破一个就可以自己赚几百亿美金的,你说咋研究?给我几个亿经费,研究出来给你赚几百亿美金,你信吗?相反,如果我有这个本事还要给你打工?自己赚不行吗?
因此,科学家只需要负责发论文,目前已经完成任务了。至于突破卡脖子技术,那是企业家的事情。
不过,企业家会说,我只管赚钱,如果不用突破卡脖子技术也能赚钱,那我也没必要去突破啊。
所以说,我就不继续深究了,否则又被删了。
这个问题是 2014 年发布的。2022 年还敢说“成果寥寥”的“媒体”不多了。
中国确实有一些骗经费的项目、利益关系和乱七八糟的中介代理,但科研成果并不“寥寥”。媒体辨认成果的能力不足,经常炒作并不重要的成果、无视重要的成果。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2022 科学与工程指标》称,“美国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全面领先已不再可能,美国应当寻求新的发展目标”。他们称,全球研发支出从 2000 年的 7260 亿美元涨到 2019 年的 2.4 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0.6%,远超过美国的 5.4%。美国在全球研发绩效的占比从 2010 年的 29% 下降到 2019 年的 27%,中国的份额从 15% 上升到 22%。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每年批准专利最多的国家、科学家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发布的学术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于 2021 年成为世界上高被引学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全球被引用次数排名前 10% 的科学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国家。这里面有一些人的论文和被引数据是刷出来的,一些专利是不起作用的,但不都如此。回顾这几年的情况,你可以说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方面的投资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产生回报,不能指望立即爆出一堆成果来给“媒体”吹水。
目前在跟一个大学教授做课题,参与的课题有三个,机械相关课题。
人员构成:
1.教授40左右,工作时间非常长,基本每天都在加班。很多方面是非常强的,只是机械相关的专业技能没有让人惊艳的地方。收入多少不太清楚,开一辆长安车,背一个破电脑包,用一台十年左右的电脑。
2.教授有十几个学生,都是顶尖学府的人才了。他们机械基础都很差,几乎做不了任何实际的活。所以,他们都愿意做算法,专利,论文相关的活,具体能力无法评判。据一两个学生说,他们补助很少,博士只有800。
3.教授长期雇佣两个工程师(包括我),薪资非常低,几乎没有额外奖金。我本人加班不算多(相对于在企业工作)。
4.校外还有几个人帮教授干一些活,他们都专业技能很强。教授给他们多少钱不太清楚,应该不多,因为他们经常推脱,需要教授求着他们干活。
我参与的三个课题都是非标自动化装备的研制,设备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主要是靠各种进口的检查仪器体现技术先进性。设备做出来也基本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都是为了结题做的。
综上,我对中国科研还是很悲观的。
记者是分门类的。很多记者的方向是需要专门训练的,甚至很多是需要双学位的。
例如说司法记者基本上都有法学学位,否则根本搞不明白司法判罚。健康新闻记者一般最好有公共卫生学位。国际政治新闻记者很多也有政治学或者国际关系的双学位。
科学记者也是一个专门的方向,比较流行的双学位方向是数据工程、计算机、环境工程。还有特别多学生物的,也不知道为啥。
国内我就只见到清华开了数据传播新闻方向的硕士,没见到其他学校开过这个方向,好像也没见过开这种双学位联合培养的项目。
鉴于国内现在好多国家级媒体驻外记者都是招外语系,连新闻系都不是。国内大概也没打算好好培养新闻人才了。
只能指望各位科研人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学新闻写作,科研科普两手抓吧。
科技记者的wiki词条,都没有中文。只能说,挺可悲。
本回答已压缩了10倍。
华夏大地全是被渗透的媒体机构,无论新老媒体。
财新网,胡舒立,胡卖屁股的,不是个案,戴自更、罗昌平。。。。。。
我给你介绍一下,驰名的吃里扒外公知,多个教授头衔,徒子徒孙充斥各种媒体机构,他论文上千篇(特能水),著作等身(特能编),拿特殊津贴,传媒教材编写者、专业考试出题人,他的论文著作必学必会必考。
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科研人员不断提高的研究水平与新闻媒体长期滞后的职业素养之间的矛盾。
-------------------------
从规模和质量综合来看,重工业,IT和基础科研,是中国目前少有的能够比肩世界的行业,除了美国之外鲜有严重落后;而新闻媒体,估计得落后国外同行至少100年。
7.18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有能力不水故意水的。
很多导师都很自以为是,觉得如果自己有钱有时间,一些高大上的课题自己也能做。那我想知道不同品系的小鼠繁殖,小鼠基因敲除他能搞得定吗?大型仪器的维护,使用他搞得定吗?组学的处理,数据分析他搞得定吗?我最讨厌让学生负责,让学生去查,去找,学生能负责要导师何用?导师既没有让学生心服口服的人格魅力,也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技术能力,所以一些哪怕看起来很简单的实验,他就是做不了,他灌水是因为他能力就那样了,甚至他3分的文章都发不出来,只能逼着学生弄虚作假。
我现在拿到一篇cns文章的全部数据,穿越回三年前,交给一个课题组做,他就是做不出来,眼高手低是国内导师的一个通病,还用灌水论来安慰自己,一个课题组的运行是很有技术性的,今天动物繁殖出问题,明天这个仪器坏了,问题是他凭什么不坏???正确的做法是花钱雇一个人来负责这些,而不是指定一个学生。仪器平台的老师都是要坐班,天天盯着,其他什么活都不干才能保证仪器基本不出问题,你让一个学生去负责一个课题组都要用的大型仪器??它就应该坏,它就应该出问题。
就国内课题组低下的管理能力,导师们真称不上灌水,是你们尽了最大的能力也就那样了。
7.13
那七成的浪费,不是什么“合理损耗”,也不是什么“润滑剂”,他甚至还不如贪污懂吗,哪怕导师拿这个钱去做按摩,也比这么浪费了好。
那只是由于导师的无知和漫不经心完全浪费掉的钱,最后拼凑一下变成一个个的虚假的文章和数据。
这就像是去研究女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一样。你可以拿这个梗去骗骗父母辈的人,但你自己的主治医师都没抓住这个梗问题就很大了。
——————————————————————
贪污只是小问题,真的。
真正做科研的,都应该知道找到真正靠谱的方法,理论有多重要。
中国xxx大学的xxx教授用的这个方法,提出的这个理论,能不能信?我用同样的试剂,能不能重复?
他的文章发在3分的杂志上,8分的杂志上,还是15分的杂志上?
我以前看过一个数据,说是中国人七成的文章数据没法复现,是真是假大家的心里应该有数。
当然,对于个人而言,只能是尽量参考高分文章,比如有些导师就很爱说,低于10分以下的文章都是垃圾~
但问题是,管他3分还是30分,这些文章都是用的科研经费做出来的啊,而且低分文章是占大头的,任何领域都遵从二八定律,八成的文章都是垃圾?我们80%的科研经费,做出来的东西连重复性都没有?
而且,最最严重浪费,是对人的浪费,每个研究生国家花了多少钱去培养?而导师又是怎么用研究生的?
应该庆幸,我国公民的科研素养还很低,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公民有一般的科研素养,能看懂各位教授导师究竟在做什么工作,各位教授导师现在就应该蹲在牛棚里了。
虽然不厚道,
但是可能是做媒体的人看不懂成果是什么。
因为媒体只把“诺贝尔获奖”作为“成果”。
其他都不算。
借这个回答谈谈我近期的一些新看法。
评论区的各位大部分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理念,谈了很多问题。
我觉得很好,不管是不是有建设性的看法,又或仅仅是情绪的发泄,我觉得都是有用的,有益处的。因为这样才能反映出问题,才能激发找出问题根源的动力,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但最近的河南大水灾害,网上一些所谓高知真的恶心到我了。
那一幅高高在上的嘴脸,拼命造谣却又不敢承认只好摆出教授博导的架子一幅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样子,恶心!
看到这种人,我方能理解老毛为什么要说那句著名的,被后来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断章取义从而造成误解的话。因为他老人家肯定也被恶心过。
对于这种人,最好能断了他的科研经费,以免他以科研的名义行损害国人利益的事情。
他们这种人,看似好像在针砭时弊,实际上早已把自己与中国人这三个字从心理上剥离开来,从而获得情感免疫,与我们没有共情,心里想的是你们中国人,认为只有中国烂掉,自己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无视他们借由中国发展才取得了现在的地位。这种人,给谁卖命并不重要,唯独不能给中国卖命,搞烂中国才是他们所谓毕生的事业。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撒尿,吸血抽膏,为所欲为,走上人生巅峰。对此,我只想说,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以下是原回答------%%%%%%
我国的科研经费不是太多,是太少了。
你的科技实力比美国落后那么多,每年的科研经费却不及人家零头(这里特指某些领域,比如基础软件,航天等),你怎么赶超?用爱吗?
不知哪里听来的说法,我是比较认同。就是用美国1.5-2倍的科研经费,能达到美国80-90%的科技水平,就已经非常成功了。现在显然远远不及。
科研人员是要吃饭的。请睁大双眼看看那些科研单位的基层科研人员,曾经都是天之骄子,30多岁每个月7,8千块,大城市好点可能有个1万多,并且有着论文压力,升职压力,项目压力的人有多少。干纵向?纵向钱再多有什么用?这里面没有一分钱是用来鼓励科研人员的。
上面说到升职压力,不在科研体系内的同学可能不知道,这真的是“压力”,不是说升不了职躺平就好了,而是规定时间内升不了职直接卷铺盖滚蛋。问题是,升不了职是他不努力吗?并不是。我见过太多在岗位上矜矜业业,成天加班的朋友,做出了一点小成绩,但就是无法升职只能含泪走人的案例了。
-----%%%%%
刚才忘记说了,补充一下,大学、科研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是不受劳动保护法保护的,劳保法管不着,劳保法管不着,劳保法管不着,单位有的是手段整你。因此,如果你离职了,不仅单位不会陪你一分钱,有时候你还得退单位钱。离职倒贴钱,你见过吗?我是见得太多了。
-----%%%%%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了,至少你们不用加班,工作相对轻松呀。那请你来试试,你来试试。我见过一天看5篇以上论文,做两组实验,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2点走,一周7天都这么肝的朋友。这是很多组的工作常态,常态。问这个问题的人,你来试试,看你能不能挺过半年。
又有些同学可能又会说,国家养着你们,至少你们不用为项目发愁呀,安心科研不就好了。我只能说,同学,你太天真了。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科研院所,有哪个组不为项目挤破头。为什么,因为第一考核指标不是你论文做了多少,质量多高,而是每年的人均经费是否达标,经费,是经费,重要的事情说3遍。如果经费不达标,有些所是要求这个组直接走人的,或者不给这个组任何资源(这里的资源指的是不给职称名额等非常重要且要命的资源,不是什么项目资源,项目资源从来不用指望别人。),逼人走。那么,本就不太擅长搞项目搞经费的组,就越拿不到项目,最后只能走人。千万不要幻想国家会养着你。国家只给你发3000块的基本工资,其它的绩效都是从你组挣到的横向经费里发的。
那么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有什么区别呢?纵向项目是由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发布的科研项目。横向项目是企业项目。他们的最大区别就是,纵向项目经费不能,不能,不能用来奖励项目成员,横向项目则可以用来奖励组员。所以,你别看有些组一年拿纵向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实际上他们组员很有可能不如旁边一年拿几百万横向的组有钱。
现在我国科研现状就是一个字---“卷”。越好的高校或单位越卷。下面二本三本,或者地方上的小单位可能还好一点。所以,家庭情况不太好的同学,比较缺钱的同学,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同学,科研热情没那么高的同学,做科研请三思,这里竞争比社会上激烈多了,而且和你竞争的往往是一路学霸走来的王中王,你不仅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还有承受随时被干掉的心理压力,还要承受科研压力。做科研上限很高,做得好的很多人30多岁就是杰青了,努力努力再过个20年说不定能当院士。但这都是凤毛麟角,凤毛麟角。做不上去的人可海了去了,而且这些人很多都是学霸王中王,你和这些人竞争会非常累。还不如找个好工作,即便成天996也比做实验肝论文轻松太多倍了。关键你能拿到的工资是你做科研的数倍甚至几十倍,搞不好还能达到100倍。又能获得社会认可和成就感。何必在科研单位这棵树上呆着呢。
共勉!
有人说中国媒体是世界媒体的下限,我反对这种说法。中国媒体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他们也是做了伟大的工作的,那就是:用他们的刻薄和浅薄,掩护了中国的崛起。
说有浪费肯定是对的
说成果寥寥就过了
应该认识到
相当一部分把持媒体的六零后
属于自身殇派 秉持公知观点
他们对中国进步之处的客观报道
远远少于对中国的抱怨和否定
比如我老板
天天抱怨中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这些人已经过度偏执所谓“批判精神”了
他们的思路和心态还停留在8-90年代
很难抬起头来好好看看中国的变化
这需要我们在看新闻时保持一定的思辨能力
对一些过于悲观的观点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