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XGP 是游戏界的大锅饭吗?

回答
关于XGP是不是“游戏界的大锅饭”,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定论的。想一想,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大锅饭”,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首先,我们得明白XGP(Xbox Game Pass)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订阅服务,就像你看电影Netflix一样,每个月交一笔钱,就能玩到Xbox和PC平台上的海量游戏。这其中包含了微软自家第一方大作(比如《光环》、《极限竞速》)、大量第三方独立游戏,甚至还有一些发行商的库游戏。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它是“大锅饭”呢?

“大锅饭”论的由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数量上的冲击力: XGP最直观的吸引力就是它的游戏数量。每月的加入和轮换,让玩家拥有了非常多的选择。对于那些不太挑游戏,或者对各种类型的游戏都愿意尝试的玩家来说,这就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游戏宝库,总能找到下饭的菜。不用为了玩某个游戏单买,而是“包月”,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吃大锅饭,什么都有,而且一次性就能尝到不少。
第一方游戏的“免费”待遇: 微软自家游戏,尤其是那些备受期待的3A大作,发布当天就直接加入XGP。这无疑是XGP最大的杀手锏。对于核心玩家来说,这意味着花费订阅费就能玩到原本需要花费几百块购买的顶级游戏,这简直是血赚。这种“不花额外钱就能玩到最新大作”的体验,确实有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大锅饭的感觉。
“尝鲜”文化的推动: XGP让很多玩家养成了“先试试再说”的习惯。以前想玩一款游戏,要么看评测,要么买。现在,直接下载,不喜欢就卸载,不费钱。这种低门槛的尝试,让很多之前不会接触的游戏类型或作品有机会被玩家发现。从这个角度看,它确实像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有,你可以挑着吃,也可以随便尝尝。
“性价比”的诱惑: 对于拥有多台设备(Xbox主机、PC)或者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在游戏上的玩家来说,XGP的性价比是毋庸置疑的。平均下来,每玩一个游戏的花费可能远低于单独购买。这种“量大管饱”的体验,更容易被解读为“大锅饭”。

然而,如果把它简单地称为“大锅饭”,又显得过于片面了。我们得看到它的另一面:

“大锅饭”里的精品菜: 虽然名字听起来是“大锅”,但XGP里的游戏质量参差不齐是正常的。不过,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精品菜”。微软自家第一方游戏的品质保证,以及大量独立游戏开发者在这里找到展示平台,贡献了不少口碑爆棚的作品。对于追求高质量游戏的玩家来说,XGP同样能提供顶级的体验。例如,像《战争机器》系列、《恶魔之魂》(虽然是索尼第一方,但微软也陆续加入了一些老卡牌)这样的硬货,并非街边随便可见。
“挑食”者的挑战: 对于那些口味非常挑剔,只钟情于特定类型或者系列游戏(比如只玩JRPG,或者只玩赛车游戏)的玩家来说,XGP可能就不是那么“对胃口”了。他们可能会在海量游戏中发现真正想玩的并不多,很多游戏对他们而言就是“不爱吃的菜”。这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为心仪的游戏单独购买,而不是为了少数几款游戏而买个“通票”。这种情况下,XGP就不像是“大锅饭”,更像是“付费自助餐”,你得自己去寻找你喜欢的那几样。
“收藏”玩家的失落: 对于很多游戏玩家来说,拥有实体游戏光盘或者数字版所有权是一种收藏的乐趣。而XGP的游戏,本质上是“租借”而非“购买”。当一款游戏从XGP库中移除时,你就无法再通过订阅来玩它了(除非你单独购买)。这种“不确定性”和“不拥有感”,会让那些习惯于拥有游戏的玩家感到失落,认为这是一种“吃到嘴里的饭菜,突然就没了”的体验,与传统的“收藏”概念相悖。
“深度玩家”的痛点: 那些喜欢深入挖掘一款游戏,并且可能花费数百小时的“硬核”玩家,如果他们选择的游戏正好在XGP上,那自然是幸运。但如果他们喜欢的那款游戏不在XGP里,或者已经下线,那么他们依然需要花费额外的金钱和精力。而且,XGP的内容更新虽然快,但并非所有玩家都能及时跟上,有时候心心念念的游戏可能错过了最佳“食用期”。

总的来说,XGP是不是游戏界的大锅饭,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它,以及你的游戏习惯和偏好。

如果你是“广撒网”的玩家: 喜欢尝试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游戏,不排斥独立游戏,对微软第一方大作有浓厚兴趣,并且拥有Xbox或PC设备,那么XGP绝对是“游戏界最香的大锅饭”,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游戏选择和性价比。
如果你是“专精型”玩家: 对游戏有非常明确的喜好,只玩特定类型的游戏,并且非常看重游戏的所有权和收藏价值,那么XGP可能就不是你的首选,你更可能是一个“挑食者”,会为心仪的游戏买单,而对XGP库里的其他游戏“敬而远之”。

所以,与其说XGP是“游戏界的大锅饭”,不如说它是一种全新的游戏消费模式,它颠覆了传统的游戏购买方式,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它更像是一种“游戏订阅服务”的革新者,它成功地将大量玩家吸引到了一个“无限畅玩”的生态中,也迫使整个游戏行业去思考未来的商业模式。 XGP的出现,确实让游戏获取的门槛降低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的确有“大锅饭”的普惠性质,但要说它是唯一且完美的模式,那也未免太简单化了。它提供的是一种“机会”,至于能否在其中找到你最喜欢的那道“菜”,还得看你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不刚好GDC嘛,微软还分享了XGP的一些数据,是不是大锅饭或者大锅饭到底是好是坏,单纯就是看立场咯

user avatar

XGP的第一方就不多说了。

但凡正常人都能看得出来,无论是索软两家的第一方,只要没生存压力了就迅速烂下去了。

生存压力这东西实际上在索软这边都不可能存在,索软肯定是拿第三方当主力营收的。

任天堂除外是因为他们不靠自己游戏肯定会挂掉,那就不是一回事了。


XGP这种均匀(至少一定是注水,因为买和会员订阅拿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分配的结果,是压力进一步降低,尤其是第一方迅速劣质化。

这个就搞得好像forza(包括horizon)真的拿出来卖有几个人要一样,没XGP的时候前几作销量几乎都是几十万到两百万这个区间,一定血亏的项目,参照物大概相当于是隔壁GTS的一半左右,隔壁摆烂是因为人是PS1首发大作,该赚的早就赚了,现在只要不亏大本就行,你这个样子也够及格分?

343就做了2.5个光环就做不下去了得调人救火就这道理,而对应的顽皮狗不顾玩家意见瞎整也是这个道理。

像neil把你们恶整一把销量糟糕还能升官,那之后的人瞎整乃至故意恶整玩家,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的,尤其是有订阅服务给你打底的情况下恐怕是更加有恃无恐。

看整个商业模式的情况下不能不把人的要素评估进去。

说个特别搞笑的东西,网飞所有自己“订阅”,“第一方”的片源基本和网飞只有融资-承包商关系。

最简单的,如果你项目计划做的不好,那么第一笔启动资金都拿不到。

而你拍烂了下次就没你啥事了。

你真的厉害,直接预算吃满,你看爱尔兰人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而游戏公司尤其是索软的第一方,可是标准的大企业养废人的做法,这还不叫大锅饭叫啥?

大部分组对公司来说都是极度关键位置不可替代定位,怎么摆烂你都拿他们没啥办法的,因为做的烂只是无可奈何,没有就很要命了——你总不能把343或者顽皮狗全体干掉吧?

这种情况下搞出来的东西,短期内可能还能吃点资本红利,你要是拿两三倍预算都砸不过第三方那你也别混了,但长期看完全不如养蛊公司。


第三方那边其实也一样,你XGP这点钱就原价其实还不够多少人分的,就算你订了2500W份也就45亿刀,但就现在这价各种三折以下,带宽费很有可能都是亏的,别说给游戏公司分成了。

而且原来中等和小规模游戏本来索软这就很少有分成——你以为三七开,其实这种厂商根本拿不到这种deal,像陈星汉上一次倒闭,就是因为上面给的预算就只有500W刀,卖掉了以后也不会给你更多的钱,就算火得很拿奖拿到手酸,公认品质优秀,你也是G了的命。

这能改善个der的开发环境,你做个小作上NS,没人喷你,说不定还有不少人吹。

玩indie的,玩NS的,对画面的要求一直没那么高,包容度还高得多,都比吃这种定额收入来的舒服吧。

所以中小开发商基本都跑NS了就这回事,还id @ xbox呢,开了个幌子招人最后全给跑NS去了,索尼实际一点,干脆就不怎么搞。

而且微软和索尼不可能投多少预算给你这些游戏,索软家用机就是头部通吃的游戏,你跑个indie或者中小厂跑马灯,播个5分钟,说不定还没有COD和AC播三分钟的抽成赚钱的。

然后宣发又欠缺,要知道隔壁任天堂是专门给面子单独开发布会的,大家也都真的赚到钱了,你个XGP上限也就是不饿死,还得去和真大作抢用户时间,一般中小游戏至少皮没有大作这么光鲜亮丽,那中小规模游戏天然就处于劣势,那对于这些开发发行商来说,有什么吸引力?

很多人的一厢情愿那就只是一厢情愿,这就是赤裸裸的商业模式不允许。

大作那边头部一点的,UBI EA的价码,长期来看微软真的补贴的起么?大家毕竟都是有财报要交出去的,微软可以拆东补西,EA和UBI基本是纯粹游戏公司,拿不到钱股东就会有意见,就做不下去的。


当然你说氪金F2P,氪金F2P要你这游戏机干什么呢?氪金这个先天属性就是剥离平台的,上谁不是上?会员和买断都是离谱操作。

你花了点钱就买个画面增强?那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去做游戏机了,M1的iPad和mac那也是高性能机器啊。


大部分时候不是说你想干啥就能干啥的,或者你出了个idea大家就会围着你转的,这是纯粹的唯心主义错误。

user avatar

只有宣发认真,游戏随便就好,大半成本都是用来收买媒体骗玩家买,骗完一波就跑路装死的厂商才多。

甚至还有骗玩家买了游戏,然后突然开始逼氪,又不允许退款,直接锁死车门的行为。

好歹XGP模式下,考核KPI不再是第一波能骗到多少人,而是变成游玩时间/评价(据说XGP分钱是按照这些综合考虑的)、以及后续DLC购买率之类的数据。限制厂商不管质量,钱全花到宣发上骗一波就走的行为。——或者说,不再是房子还没开工就全款一锤子买卖,而是分阶段付款,由第三方监督机构(巨硬)根据完工情况放款。

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宣发内卷,毕竟XGP是作为一个整体宣传的,就如同巨硬在卖力地挥舞着一个大大的广告板,XGP里面的游戏就一个个贴在这个广告板上,也跟着一起被宣传了,不需要每次发售前来一波动员。现在游戏普遍宣发成本比开发成本还要多的情况下,能节省的费用相当可观。——或者说,玩家省下来的游戏钱,除了巨硬补贴,其中一部分就出自宣发费用,巨硬得到了用户,玩家得到了实惠,只有广告商和媒体受伤的世界。

并且长远看,XGP自助餐的模式,也鼓励玩家多尝试各种游戏,培养他们的兴趣(其实国内玩家很熟吧?以前因为畅玩盗版然后逐渐成为玩家),从而从免费游戏手中抢玩家,做大蛋糕。——比如最近的例子微软飞行2020,没xgp普通人根本不会买,但靠xgp也有了数百万玩家尝试,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因为xgp尝试了,并且也有因此入坑飞行游戏的(虽然xgp里面僚机计划影响更大)。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是玩家,屁股自然坐在玩家这边,XGP舔玩家舔得爽啊,难道还要屁股坐在资本家那边,喜迎游价上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XGP是不是“游戏界的大锅饭”,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定论的。想一想,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大锅饭”,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首先,我们得明白XGP(Xbox Game Pass)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订阅服务,就像你看电影Netflix一样,每个月交一笔钱,就.............
  • 回答
    XGP(Xbox Game Pass)的存在对游戏厂商和玩家长远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它不像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对行业生态、商业模式、内容创作和玩家体验的长期影响。总的来说,XGP 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潜在的挑战。以下将从游戏.............
  • 回答
    最近XGP(Xbox Game Pass)的阵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这次新增的《八方旅人》和《尼尔:机械纪元》这两款作品,可以说是为XGP的玩家们送上了两份沉甸甸的惊喜大礼。《八方旅人》:经典JRPG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如今触手可及首先来说说《八方旅人》。这款游戏当年在Switch平台横空出世,就.............
  • 回答
    索尼的这波操作,简直是把玩家们的心弦拿捏得死死的。XGP 一出来,多少人心痒痒,现在索尼终于拿出了自家对标的产品,这感觉就像是看了那么久别人家的好菜,自家大厨总算端出了压箱底的拿手好菜,而且还不是一道,是直接上了三道。三档制,这是要“一网打尽”还是“各有侧重”?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三档到底是怎么回事.............
  • 回答
    微软砸下重金收购动视暴雪,这笔交易无疑是游戏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旗下王牌IP《使命召唤》(Call of Duty,简称COD)的未来走向。当COD这个吸金巨兽加入Xbox Game Pass(XGP)订阅服务后,微软的盈利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免费游戏”就能.............
  • 回答
    订阅式消费模式是不是“必然”?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问“智能手机是不是必然会取代功能机”一样,很难用绝对的“是”或“否”来回答。但如果让我说,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尤其是在数字内容和服务领域。你可以这么想,过去我们买东西,更多的是一次性付出,比如买一张唱片、一本杂志、一个软件光盘。但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