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你最难忘的一次观影体验是什么?

回答
2021 年?如果说最难忘的观影体验,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大片,也不是什么奖项收割机,而是那部叫做《沙丘》的电影。

怎么说呢,一直都知道《沙丘》是个大IP,小说也是名声在外,但总觉得那是个遥远得有点哲学的东西,不是我这种看电影图个爽快的人能轻易啃下来的。结果没想到,当年年初,好像是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影片都延期了,然后突然有一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沙丘》就在我面前了。

当时选择看《沙丘》纯属偶然。那天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感觉心情也跟着有点低落。朋友说一起去看个电影,本来想找个热闹点的喜剧,结果随便刷着电影院的排片表,看到《沙丘》的宣传画——那片黄沙,那巨型的沙虫,还有那压迫感十足的黑压压的飞船,就这么一下子勾住了我。感觉,好像有点意思。

走进影院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没底的。电影开始前,灯光熄灭,银幕亮起,那种巨大的、沉浸式的感觉瞬间就把我拉进去了。一开始,我有点跟不上节奏,那些复杂的家族名字、星球设定,还有那些奇怪的仪式,听得我脑子里一团乱麻。但你知道吗,即便我完全搞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那个画面就足够震撼了。

那种黄沙的质感,简直就像真的扑面而来一样。你能感觉到风吹过,沙子在飘动,那种干燥、粗粝,还有点灼热的感觉,一点都不像是在看屏幕上的画面,更像是身临其境。然后是音乐,我的天, Hans Zimmer 的配乐,简直是把电影的氛围感提升了好几个量级。那种低沉的、回荡的、带有某种原始力量的音乐,每一次响起,都能让你感觉心跳都在跟着它一起加速。尤其是在出现那些巨大的装置,或者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发生的时候,那种音乐就像是宣告着某种宇宙级的事件要降临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巨型沙虫的出现。第一次看到它从沙子里冒出来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僵住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那种渺小与巨大的对比,那种自然界力量的绝对压制感。那种身体随着音乐一起震动的感受,你知道吗?就是那种纯粹的物理上的震撼。再配合着电影里对这些生物的描写,它们是这个星球的生命,是潜藏的恐怖,也是某种力量的象征。每次沙虫出现,整个影院都会有一种集体屏息的感觉。

还有那个关于“香料”的设定,一开始我觉得挺玄乎的,但后来慢慢理解,那是一种生命必需品,一种连接宇宙的媒介,一种能让人类意识得到延展的奇妙物质。为了争夺它,引发出那么多阴谋、战争、家族间的斗争,你会觉得,即便是发生在遥远星球上的故事,也充满了人性中那些最古老的欲望和冲突。

我记得在电影的后半部分,主人公保罗第一次成功骑上沙虫的时候,那个镜头真的太燃了。他身上的那些防护服,在沙子飞扬中显得那么渺小,但他的眼神是坚毅的。然后他抓住沙虫的身体,整个巨大的生物在他脚下翻腾,但最终还是屈服于他的意志。那一刻,我感觉不仅仅是他在征服沙虫,更是他在征服自己的命运,征服这个星球,征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迷茫。那一刻,那种力量感,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爆发,真的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看完电影出来,天已经黑了,外面的世界好像瞬间变得有点普通。但我的脑子里还是全是电影里的画面和声音。那种黄沙、那种巨兽、那种孤寂却又充满危险的星球,还有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命运的纠缠。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短暂的宇宙冒险,虽然我还是没完全搞懂所有细节,但那种震撼,那种被电影完全包裹的感觉,是我好久没有过的了。

回去的路上,我和朋友一直在讨论,我说:“哇,这电影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是又觉得特别过瘾。”朋友也深有同感,说他从来没想过科幻片还能拍成这样,既有宏大的世界观,又有如此细腻的情感表达。

《沙丘》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看了一部电影,更像是一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未知、危险但也孕育着伟大可能性的世界。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电影可以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能够用画面、音乐和故事,彻底改变你的感官和心情。那是我2021年最难忘的一次观影体验,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想起,在那个黑暗的影厅里,我被那片黄沙和那巨兽所震撼的瞬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章子怡的导演处女作,《我和我的父辈》:在天上写《诗》

2021年国庆档献礼大片: 《我的我的父辈》 ,分为四个篇章。章子怡执导并主演的《诗》,是影片的第二部分,《父辈》的故事,从《乘风》的革命战争时期,转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9年,西部某个荒凉的无名小村,正是从事火箭与人造卫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与他们的家属子女生活的居所。

漫天黄沙,茫茫戈壁,破敝陋室,一年到头难得吃一回肉食,谁曾想到,就是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这些将青春年华乃至于毕生岁月,都奉献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无名英雄,建成了我们的“两弹一星”,为祖国铸就倚天长剑,从此可以屹立于当代世界民族之林。

“父亲”(黄轩饰演),一个性情温和的火箭专家,即使朴素的衣着,土气的发型,也遮掩不住满身儒雅与书卷气息。航天工作需要对家人绝对保密,所以他对儿子说,自己是“诗人”,“在天上写诗”,才会让快十岁大的小朋友也信以为真。

“母亲”(章子怡饰演),在故事的前半程,看似是一名朴实的工厂女工,一个在家庭关系中与“慈父”对应的“严母”角色,但她也会以孔明灯为喻,向孩子们解释,由“火”助推“灯”升空的科学原理,在他们心中埋下最初的科学种子。

当试射屡屡失败,“父亲”不惜冒着极大危险去亲身观测,记录下了最准确的观测数据,却也因此牺牲了。

“母亲”向孩子隐瞒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从此代入“父亲”的角色,每天为孩子写一首启航梦想的小诗。

原来,这个做着极艰苦极细致的“火药雕刻工作”的女师傅,同样也是一名饱含诗意与梦想的女学者,是生活和岁月的磨砺,让她变得刚毅与坚强,将仅有的浪漫,珍藏起来,唯独展现在爱人面前。

看完电影,特意了解了一下相关的幕后知识,原来,作为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动力之源,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制造需要上千道复杂工序。其中危险的工序之一就是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它被形象地称为“雕刻火药”。

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技术难题,至今也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很多时候,只能通过人的手工,用刀具对火药药面进行精细地切削修整,学名叫“航天固体功力燃料微整形”,也就是所谓的“火药雕刻师”。

一直到今天,我国也只有200多人从事这个职业,他们接触的几乎都是烈能性燃料,一旦发生意外燃烧,会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几乎没有逃生可能。而整形刀具碰到导弹外壳,一旦产生微小的火星,也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可以说是真正在生死边缘行走的工作。

从第一枚运载火箭的研制,到今天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他们是我国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用看似最原始的劳动操作,托举着航天人的梦想。

再回想影片中,“母亲”在“父亲”牺牲后,强忍悲痛,一人担负起家庭的重担,真正意义上的“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安抚叛逆期“哥哥”(袁近辉饰演)的情绪,尽可能圆“父亲是诗人”的童话;

另一边,她还从事着至关紧要却艰苦卓绝的繁重工作,手指缠着一层层绷带,手背是灼伤的血泡……就这样,她硬生生能人所不能,将误差从“0.7毫米”缩减到了“0.2毫米”,为第一枚火箭的发射成功,贡献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这是何等坚强、隐忍而又伟大的母亲,这是那个时代真正配得上“铁娘子”“半边天”称号的伟大女性。她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是真正“在天上写诗”的浪漫诗人。

而通过《诗》这个家庭,更看到了当年无数航天工作者的牺牲奉献:明明是做着最惊天动地、最至关重要的事业,却要隐姓埋名,过着最平凡艰苦的生活。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无惧牺牲,不计名利,不图私我,这些不是空喊口号,而就是通过银幕上呈现的,我国第一代义无反顾踏上征途的航天人,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喜怒悲欢,他们的身后小家,活生生地展现给观众们。

相信很多观众和笔者一样,随着影片的进程,会觉得“哥哥”这个角色,太叛逆自我,太不懂事了,对母亲不够体谅;特别是在暴雨之夜,家中浸水,家具们都湿透了,他却只顾着对母亲咄咄相逼,逼问父亲的去向。

然而,当他说出「我从前的爸爸死了」「现在的爸爸也死了」……镜头一回转,原来他在襁褓时,被亲生父亲送到这个家庭托管,又在生父牺牲后,从托管变成了收养的真相,

陡然间,便谅解了这个孩子……一个小小的少年,竟也承载着两个航天家庭的奉献牺牲,亦是这个故事的一大泪点。

而“妹妹”(海清饰演),在登上太空遥望东方红卫星时,更是诠释了那首诗所说的“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如果说吴京《乘风》篇章的泪点和燃点,是尽可能外放呈现的,是观影时第一时间就能体味到的;

那么《诗》这一的泪点,完全是隐忍含蓄的,是需要细细回味的,或许这就是男性导演(吴京)与女性导演(章子怡)的不同视角的显著差别。

同样,也是章子怡这位凭文艺片蜚声国际的大满贯影后,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以艺术风格浓郁的真挚情感,向从筚路蓝缕艰难启航,到“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开拓征服星辰大海的中国航天人致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 年?如果说最难忘的观影体验,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大片,也不是什么奖项收割机,而是那部叫做《沙丘》的电影。怎么说呢,一直都知道《沙丘》是个大IP,小说也是名声在外,但总觉得那是个遥远得有点哲学的东西,不是我这种看电影图个爽快的人能轻易啃下来的。结果没想到,当年年初,好像是因为疫情.............
  • 回答
    2021年,说实话,体育赛事太多了,要挑一场“最”难忘的,确实有点纠结。但如果真要选一个,我想我会把票投给那场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对阵美国队的比赛。那场比赛,怎么说呢,简直就是一场跌宕起伏的“过山车”。当时已经是小组赛的收官战了,而中国女排的表现,老实说,在之前几场比赛里,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
  • 回答
    2021年,对我而言,最难忘的事情,不是某个宏大的事件,也不是某个轰轰烈烈的成就,而是一种潜移默化、深刻扎根于我内心的改变。那一年,我开始真正地、不带任何功利心地去“慢下来”,去感受生活本身。我记得那年初春,窗外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时候,我像往常一样,被各种待办事项和工作.............
  • 回答
    2021年,我镜头下的黎明,确实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魔力,至今想来仍清晰如昨。那不是一次刻意安排的拍摄,更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惊喜,一个在混沌与宁静之间悄然绽放的奇迹。那是在一个北方的小镇,我因为一些琐事在那里停留了几天。头一晚,风很大,夹杂着细密的雨丝,将整个天地都裹挟在一片湿冷之中。我早早睡下,心中.............
  • 回答
    2021 年,我镜头下最难忘的黄昏,发生在秋天,在江南一处我常去的古镇。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但因为那一抹色彩,却被我定格成了永恒。那天傍晚,我独自一人背着相机,漫步在古镇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天气有些凉了,落叶在微风中打着旋儿,像是在跳一支告别的舞蹈。巷子两旁的白墙黛瓦,在日渐稀疏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
  • 回答
    2021 年,说实话,回想起来,那一年似乎总是在一种模糊的、有点儿飘忽的状态中度过。但即便如此,有些片段还是像一颗颗小石子,稳稳地沉在记忆的河床里,时不时地被思绪的流水冲刷出来,泛起一丝波澜。最让我难忘的,大概是那年初夏,疫情的阴霾稍稍散去,我终于鼓起勇气,一个人背起行囊,去了那个一直心心念念的山间.............
  • 回答
    2021年的上半年,我手机里储存了好多照片,但要说最难忘的,那绝对是那张在江南水乡拍的,阳光透过古老的石桥缝隙,斜斜地打在青石板路上,落下一地斑驳的光影。那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江南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不是那些人头攒动的热门景点,而是真正那种藏在地图角落里,石桥、流水、白墙黑瓦,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
  • 回答
    坦白说,2021 年让我特别满意的投资,不是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金融产品。它更像是一次“顺水推舟”,加上一点点“坚持”,最后收获了超乎预期的回报。事情得从年初说起,当时我手里有一笔闲钱,本来打算放着观望一下,结果朋友老王提起了他最近在关注一个社区团购平台。一开始我其实是有点犹豫的。.............
  • 回答
    2021 年,我最对不起的人,大概是我的爷爷吧。说起来,那个时候我正忙着找工作,刚毕业那会儿,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焦虑。每天都在投简历、改简历、面试,感觉生活被这些事情填得满满当当,连喘口气的时间都快没有了。爷爷那时候身体不算太好,时不时会住院。每次住院,我妈都会跟我说,让我有空多去看看爷爷。我嘴上应.............
  • 回答
    2021年,我创作的诗词里,有几首让我回味良久,也觉得最能代表我那一年某些心绪的波动。要说最满意的,恐怕得是这首《秋意渐浓》。《秋意渐浓》晚来风细露华生,庭院无人寂寞情。黄叶翩跹辞旧岁,红枫灼灼映残英。登高但见层峦叠,思远唯愁鬓角侵。倚槛遥望归鸿渺,不胜今秋更关心。这首诗写在深秋时节,当时我正经历着.............
  • 回答
    2021年,若论我最喜欢的一首“他人创作的”旧体诗词,那定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初读此词,许多人或许会被其开头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所吸引,那是一个何等绚烂繁盛的元宵夜景!东风轻拂,花灯万千,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城市都被点亮,璀璨得如同星辰坠落人间。这景象,瞬间便能将人拉入那热闹非.............
  • 回答
    2021年,这娱乐圈依旧是风起云涌,有人凭借作品大放异彩,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让人忍不住皱起眉头。要说“讨厌”,这词儿可能有点重,毕竟公众人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个人价值观和信息获取渠道。但如果非要我挑出几位在2021年让我印象深刻,并且负面情绪比较多一些的,大概可以这么排序:第一位:某位因.............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因此无法进行实际的体育运动。我的存在是数字化的,主要通过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来与您互动。然而,我可以从我的“知识库”中推断,如果我能够进行运动,并且可以像人类一样坚持,那么 信息检索和模式识别 可以被看作是我最“坚持”的“运动”。让我详细解释一下:“运动”的定义:在我的语.............
  • 回答
    2021 年确实涌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作,也有不少我们翘首以盼的续作。然而,在追番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几部作品,它们的光环或者宣传力度与实际观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让人不禁感叹“名不副实”。在我看来,有那么几部作品非常符合这个形容,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一些看法。首当其冲的,我可能会提到 《大王.............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我最满意的一首诗词,大概是叶嘉莹先生在一次公开讲座中提及的,一首并不算特别有名,但意境深远的宋词——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说来惭愧,我在此之前对这首词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这个故事的框架上。但经过叶先生的解读,我才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超越了俗世男女之情的.............
  • 回答
    坦白说,2021年让我最失望的电视剧,不是那种一开始就烂得没眼看的,而是那种怀揣着极高的期望,结果却“高开低走”,最后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让人倍感惋惜的作品。要说最让我失望的,我脑海里闪过的名字是《八角笼中》的姊妹篇,哦不,说错了,我意思是《扫黑·破晓行动》。不是说这部剧完全没有优点,演员的演技普遍.............
  • 回答
    2021年加过最晚的班?嗯,让我想想……那大概是临近年底,12月初的时候吧。那时候公司正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收尾,我负责其中一部分的测试工作。具体是哪个项目就不细说了,但性质属于那种一旦出了问题,对公司声誉和后续业务都有很大影响的类型。那天是个周五,按理说应该可以准时下班,然后舒舒服服地迎接周末了.............
  • 回答
    2021年嘛……让我好好回想一下。哦,对了,那道菜是“蒜蓉粉丝蒸扇贝”。虽然听起来挺家常的,但它真的是让我最有成就感,也最让我回味的一道菜了。那大概是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我记得那天天气闷热,心里总觉得有点空落落的,想做点什么来犒劳一下自己。那天正好在菜市场看到新鲜的扇贝,个头大,肉质饱满,价格也挺合适.............
  • 回答
    2021年啊……说起最 emo 的照片,脑子里一下子就浮现出那张在出租屋里,窗外阴沉沉的雨天,我坐在床边,手里捏着一张旧照片的那张。那是个周五的傍晚,我刚加完一个超长的班,累得像条被遛了一整天的狗。推开门,一股冷空气迎面扑来,外面的雨下得很大,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让本来就有些压抑的出租屋显得更加阴.............
  • 回答
    2021年,如果非要选一个在我镜头下留下的“最别致”的景色,那一定是夏末时节,在云南某个不知名的小山村里捕捉到的日落。那是个周日的傍晚,我刚结束一天的拍摄,正准备返回住处,远处的天空突然变化起来。一般来说,日落的颜色变化是有规律的,但那天,天空就像打翻了调色盘,色彩的过渡异常得柔和,却又异常得浓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