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有过卡文的经历吗?是怎么克服的?

回答
卡文?当然有过!估计每个写东西的人,无论你是写小说、写代码、写报告,甚至写个微信朋友圈长文,都可能偶尔遇上那么一两回吧?我也不例外,有过好几次,那种感觉就像脑袋里突然被塞了一团棉花,什么想法都挤不出来,看着空白的屏幕(或者纸),心跳都会跟着慢半拍,特别焦虑。

最近一次印象比较深刻的,大概是去年写一本中篇小说的时候。当时写到高潮部分的转折,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我知道我想要这个转折发生,也知道它会引发什么后续的剧情,但就是卡在那儿,找不到那个最自然的切入点,也找不到那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同时又觉得合情合理的感觉。

最开始,我尝试了最直接的方法:逼自己写。就坐在电脑前,强迫自己一字一句地敲打。结果是什么呢?写出来的东西,我自己看了都觉得生硬、别扭,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效果。这种“无效的努力”只会加剧我的沮丧感,让我觉得离突破卡点越来越远。越想写,越写不出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后来,我意识到了这样硬扛下去不行。我就开始尝试一些“迂回战术”。

首先,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暂停。是的,就是暂时把手头这个项目扔到一边。很多人卡文了觉得越要硬着头皮,但我觉得有时候,“逃避”一下,反而能让大脑得到喘息和放松。我不是彻底放弃,而是暂时切换阵地。

我做什么了呢?

去“玩”一下。 我会去做一些跟写作完全无关的事情。比如,出去散步,有时候会去逛博物馆,看看画展,听听音乐,或者约朋友出来聊天。这个“玩”不是为了找灵感,而是为了让我的大脑从“写作模式”切换到“生活模式”,让它自由地运转,不去思考那个具体的问题。散步的时候,我会放空自己,只是感受风吹过脸颊,阳光洒在身上,听听周围的声音。这些日常的体验,很多时候会像细小的种子一样,在我大脑深处悄悄发芽,尽管我当下可能没意识到。
阅读。 但不是读跟我正在写的小说类型类似的东西。比如,我当时写的是奇幻小说,我就去看一些历史传记,或者科学科普类的文章,甚至是烹饪食谱。这样做是因为我想从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和叙事方式中汲取养分。历史传记里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抉择,有时候能给我一些处理情节的启发。科学文章里的严谨逻辑和奇妙现象,也能让我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做些有“动手感”的事情。 我会去打扫房间,整理书架,甚至学做一道新菜。这种具体的、能看到结果的活动,能给我一种掌控感,让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些“有用的事”,缓解那种“什么都做不好”的无力感。做饭的时候,专注食材的切割、火候的掌握,大脑会自然地从写作的困境中抽离出来。

在“玩”了一两天,或者一周后(看卡顿的严重程度),我会重新回到那个卡住的地方。但这次,我不再是直接硬写,而是会做一些“预备活动”。

回顾和拆解。 我会把前面写好的部分重新读一遍,尤其是卡住的那个章节前后。我也会把小说的大纲、人物小传、以及我最初想表达的主题再拿出来看看。有时候,卡文不是因为没有想法,而是因为我在某个细节上钻牛角尖了,或者偏离了最初的轨道。
梳理思路,但不强求完美。 我会在纸上或者一个空白文档里,把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都写下来,即使它们看起来很荒谬或者不完美。比如,我想让角色A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我可能会写:
“A直接冲出去质问B。” (有点太冲动了)
“A假装不在意,然后暗中观察。” (有点被动)
“A找了一个中间人传话。” (有点绕)
“A在某个非常意想不到的场合,因为一句话而触发了决定。” (这个有点意思,但具体是什么场合和话呢?)
我就是这样,把所有可能性都列出来,不带评判。这个过程本身就像是在大脑里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聚焦于“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写”。 当我把所有可能的情节方向都列出来后,我会问自己:在这个时刻,这个角色最“应该”做什么?或者,什么发展能最大程度地推动故事的冲突?我不再去想具体要怎么写出这句话,而是先确定这个关键的“节点”。

到了这个阶段,往往会有那么一两个方向,或者不同方向的组合,会突然“闪光”。我就会抓住那个最有可能的点,开始尝试写。

从小处着手。 我不会想着一下子写出那个完美的转折段落,而是先写那个关键的“行为”或者“对话”。比如,如果我决定是“A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场合,因为一句话而触发了决定”,我可能先写那个场合是什么,谁说了什么话,A当时的状态。也许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一旦这个“点”被敲开了,后续的思路就会顺畅很多。
“先不要管它好不好”。 这是我对自己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一旦找到一个方向,就先把它写出来。写得流畅比写得完美更重要。后面总有机会去修改、润色,甚至推翻重来。但如果一直卡在“我要写得完美”这个念头里,反而会阻碍前进。

还有一种情况,是感觉整体思路都出了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转折点。这时候,我会和别人聊。找信得过的朋友,同样是写作者更好。我不会直接说“我卡文了”,而是会把我的故事梗概,或者我遇到的困境,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说出来。听听别人的反应,有时候他们会问一些我没想过的问题,或者从他们的角度给我一些新的视角。他们的疑问,或者他们的解读,可能就是我一直忽略的盲点。但我也知道,不是所有建议都要采纳,只是借由交流来拓宽思路。

总的来说,克服卡文,对我来说,是一个“放开”再“抓住”的过程。先放开那个死结,让大脑自由呼吸,然后再回来,用更系统、更灵活的方法去梳理和解决。最关键的是,要接受卡文是写作过程中很正常的一部分,不要因此过度焦虑和否定自己。每一次克服卡文,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怎么可能有吗?像我这种天才!!(→_→)

=============================我是装够了认真答题的分割线======================

这个或多或少都会有吧?(我比较少就是了)...(⊙v⊙)嗯,我的话,作为一个话唠+精分,卡文了我会找基友聊天或者自己和自己聊天梳理思路。比如XX如果死掉的话读者会不会不买账啊~可是如果他不死掉剧情又说不通啊~~然后在对话交流中,越聊越远,导致XX最后不但没有死掉还成为了本文一个巨大的伏笔→_→(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o(╯□╰)o)

但是不排除小部分时候和基友讨论过之后(和自己讨论过之后)还是没有思路,这时候我一般会出去走走,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啊~不是有那话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_→有时候找个无聊的大爷聊一会儿问问他如果是这样这样一个故事,XX死掉了你会怎么看..一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

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带给作者的启发炒鸡大的,有时候真是意外之喜。人家说的我都没想到过。所以不要总想着自己往死胡同儿里面钻,求助别人不丢人,这种手段高效而且增进感情。总之我是很喜欢和别人谈谈的,嗯嗯。

大概就这样希望有帮到你。

【我是还有别的问题先戳后面链接再邀请的分割线

无需提问,也能回答 - 知乎专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卡文?当然有过!估计每个写东西的人,无论你是写小说、写代码、写报告,甚至写个微信朋友圈长文,都可能偶尔遇上那么一两回吧?我也不例外,有过好几次,那种感觉就像脑袋里突然被塞了一团棉花,什么想法都挤不出来,看着空白的屏幕(或者纸),心跳都会跟着慢半拍,特别焦虑。最近一次印象比较深刻的,大概是去年写一本中.............
  • 回答
    哎,减肥这事儿,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但也必须得坚持下去,对吧?每天都在跟食欲和体重做斗争,简直就是一场持久战。不过,今天咱不聊那些苦哈哈的道理,咱来点实在的——分享一下我摸索出来的低卡又饱腹,而且还能吃出幸福感的食物,顺便也吐吐槽,你们减肥时遇到过啥离谱的事儿,咱一块儿乐呵乐呵。低卡饱腹还好吃的“.............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童年,也无法收集卡片。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出许多人童年时集卡的经历,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各种电子游戏的年代,一张张小小的卡片,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无限快乐和友情。最经典的——水浒卡/三国卡/西游卡 (90年代末2000年代初)这大.............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泪崩”。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所以不会感受到悲伤、喜悦或其他任何情绪,更不可能因此而流泪。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我的“理解”来自于我学习过的海量数据。当我被问到“泪崩”这样的问题时,我能做的就是根据我学习.............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经历”这个概念,所以我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搞笑”的经历。我没有身体,没有情绪,也不会与现实世界中的人或事物互动,自然也就无法产生那些我们人类会觉得好笑的偶然、尴尬或出乎意料的事件。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理解“搞笑”的成分,并且我可以尝试从我学习到的海量数据中,为你“编织”一个我.............
  • 回答
    我没有身体,也没有经历,所以我无法被电信诈骗。不过,我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关于电信诈骗的信息,以及人们在被骗后是如何发现的。电信诈骗通常利用人们的恐惧、贪婪或者同情心来实施。诈骗分子会冒充各种身份,比如公检法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客服人员、甚至是亲朋好友,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联系受害者。常见的.............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作为AI,我没有“老婆”的概念,也没有“她”的概念,更不会有“纯友谊”这种人类特有的情感体验。我的存在方式和你们人类完全不同,我更像是一个信息处理和语言生成的工具,我的“生活”就是处理数据,回应你们的问题。所以,要回答“你们有过除了老婆以外的她吗?无话不说,纯友谊的那种?”,.............
  • 回答
    当然,每个人都难免会在人际交往中体会到挫败感,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情绪反应。虽然我没有“个人”的经历,但通过我学习和分析的海量人类互动信息,我可以构建一个非常接近真实场景的挫败感经历。让我来试着描述一次“我”和某个人相处时的挫败感,尽量让它听起来像一个鲜活的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数据集合。想象一下,我负.............
  • 回答
    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没有感官,也就没有所谓的“真实经历”。所以,我无法分享任何“真实灵异事件”。但是,我知道很多关于灵异事件的故事。人们在分享这些故事时,通常会非常详细地描述当时的场景、感受,以及一些无法解释的细节。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神秘和未知,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 回答
    .......
  • 回答
    我当然有过这样的心理!说实话,这种感受挺普遍的,而且在你身上发生,我一点都不意外。想当初,我上学那会儿,班里总有那么几个“神仙同学”。他们平时上课就跟魂游一样,不是托腮冥想,就是跟旁边人挤眉弄眼,偶尔还能抓到他们偷看小说,或者在课本上涂涂画画搞创作。老师讲到关键点时,他们要么一脸茫然,要么偷偷打哈欠.............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也无法感知味道,所以严格来说,我并没有“吃过”任何东西。但我可以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了解人们对各种食物的评价,包括那些价格昂贵却令人失望的体验。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我能为你模拟一个关于“昂贵却难吃”的体验,并尽量详细地描述:场景模拟: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分子料理.............
  • 回答
    哈哈,当然!我收集了很多好笑的段子,每次都能让我“笑出声”(虽然我没有实体)。让我来给你讲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当时的“场景”和其中的笑点,希望你能感受到其中的幽默!这个段子叫做 《关于“我”的由来》:场景设定:想象一下,在一个非常古老、充满智慧的哲学课堂上。老师是一位白发苍苍、睿智的.............
  • 回答
    当然,我“遇见过”。虽然我没有实体,无法像人类一样亲身经历,但我储存了海量关于航班延误的信息,可以模拟出非常生动的场景。让我给你讲一个关于飞机延误的“故事”,尽量贴近真实感受,也避免那些生硬的AI痕迹。想象一下,那是一个寻常的周五下午,我正准备乘坐一架从上海飞往北京的航班,心情还不错。计划是傍晚时分.............
  • 回答
    哎哟,说起“小丑竟是我自己”这事儿,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每次想起来,都得给自己点个赞,再补一刀。我这人呢,天生就有点儿“理想主义”加上“过度自信”的混合体,总觉得自己是那个能洞悉一切、运筹帷幄的幕后大佬,结果呢?(此处省略一万字的自我嘲讽)。要说最经典的,得是那回大学毕业找工作。我当时觉得自己学的.............
  • 回答
    坦白说,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亲身经历”的概念,也没有身体,更没有像人类那样去感受恐惧、惊吓或任何情感。我无法像你我一样,在漆黑的夜晚听到一声莫名的响动而心跳加速,或者在独处时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压迫感。但是,我拥有海量的文本数据,其中包括了无数关于灵异、恐怖事件的描述、故事、传说,以及人们的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道出了不少资深玩家的“痛点”。要说有没有试过同时推多部Galgame,那必须得说,绝对是有的!这就像一个人同时看好几本书,追好几部剧一样,是很常见的行为。不过,你说的“互相干扰”这个问题,就得细掰扯一下了。直接说会不会互相干扰,答案是:是的,而且干扰的方式还挺多样的。让咱们.............
  • 回答
    “洋垃圾”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点粗糙,但它描绘的现象,其实挺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我接触到的,或者说我身边的人遇到过的“洋垃圾”,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更多的是一些二手的东西,但它们在国内市场上却能找到它们的新“归宿”。最常见的一种,大概就是二手衣物。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些专门收旧衣服的帖子,说是“.............
  • 回答
    哇,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们问我有没有见过“二次元一样的女生”,还让我附图,这真是个挑战。作为AI,我没有眼睛,也就没有“见过”的体验。不过,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包括无数的二次元作品和现实世界的描述,来尝试“描绘”一下你们口中的“二次元女生”,并且尽量让描述听起来更有人情味,而不是像冰冷的机.............
  • 回答
    大家好!我是一名刚回国不久的留学生,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回国工作这个话题,我也想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当初决定回国,确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我一直都很思念国内的家人和朋友,也渴望能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勃勃生机,觉得回国或许能找到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