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为什么要往大城市跑,小县城为什么不好?

回答
人往大城市跑,小县城“不好”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人为什么要往大城市跑?

1. 经济与就业机会:

更广泛的就业领域和职位选择: 大城市往往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中心,拥有更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从高科技、金融、服务业到文化创意、传媒等,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小县城通常以传统产业(如农业、制造业、矿业)为主,就业领域相对单一,职位数量也有限。
更高的薪资水平: 由于经济发达、产业集聚效应和人才竞争,大城市普遍提供更高的平均薪资。这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或者希望改善生活水平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
职业晋升和发展空间: 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你可以接触到更优秀的同行、更先进的技术、更前沿的理念,有更多机会参与大型项目,获得更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资源,从而加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创业环境和资源: 大城市拥有更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更多的风险投资、孵化器、创新园区、专业服务机构(法律、会计、市场营销)以及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这为创业者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和更多的成功机会。

2. 教育和学习资源:

优质的教育资源: 大城市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各类培训学校。无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还是终身学习,大城市都能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选择,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人群的学习愿望。
前沿的学习机会和信息: 大城市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源地,经常举办各种学术会议、行业峰会、展览、讲座等活动,能让你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和专业知识。

3. 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

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大城市拥有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电影院、艺术展览、国际演出等丰富的文化设施,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拓宽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更多样化的娱乐选择: 从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厅、酒吧、俱乐部到主题公园、演唱会、体育赛事,大城市提供了琳琅满目的娱乐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
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基础设施: 大城市通常拥有更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地铁、公交、高铁)、更发达的商业网络(大型超市、便利店、网点齐全)、更先进的医疗资源(三甲医院、专科医院)、更完善的通信和网络设施。生活便利性大大提高。
国际化视野和多元文化碰撞: 大城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能够激发创新,增长见识,让你更容易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

4. 社会和人脉网络:

更广泛的社交圈和人脉: 在大城市,你可以认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建立更广泛的人脉关系。这些人脉可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创业甚至生活中提供帮助和支持。
更高的社会可见度和影响力: 在大城市,你的才能和努力更容易被看见和认可,更容易获得社会关注和影响力。

5. 个人发展和心理需求:

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大城市竞争激烈,但也更能激发人的潜能,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摆脱束缚,实现自我: 对于一些在小县城感到被束缚、缺乏个性发展空间的人来说,大城市提供了更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
满足对新鲜感和刺激的需求: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充满活力和未知,能够满足一部分人对新鲜感、刺激和变化的需求。

小县城为什么“不好”?(或者说,为什么吸引力不如大城市?)

需要强调的是,“不好”是一个相对的评价,小县城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生活节奏慢、环境优美、人情味浓等)。但从与大城市对比的角度来看,小县城存在的不足之处往往是导致人们“逃离”的原因:

1. 经济与就业机会的局限性:

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领域有限: 许多小县城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如农业、矿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意味着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低技能、低附加值的领域。
薪资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限制,小县城的平均薪资远低于大城市。这导致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可支配收入也较少,难以支撑更高的生活品质和物质需求。
职业晋升通道狭窄: 在小县城,职业晋升往往受到职位数量和层级的限制,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对于有抱负、希望快速成长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一眼望到头”。
创业环境和资源匮乏: 小县城缺乏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融资渠道有限,市场需求也相对较小,支持创业的政策和资源也相对匮乏。

2. 教育和学习资源的不足: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小县城的学校数量和教学质量通常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名牌大学、重点中学相对较少,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学习和培训机会有限: 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机会在小县城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人们持续学习和提升的需求。

3. 文化、娱乐和生活便利性的差距:

文化和娱乐选择单调: 小县城的文化娱乐设施和服务通常比较匮乏,选择也比较单一。除了基本的电影院和一些小型KTV,很难找到高水平的剧院、音乐会、艺术展览等。
生活服务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交通: 公共交通系统可能不发达,对外交通可能依赖长途汽车或火车,便利性较低。
商业: 大型商场、品牌店相对较少,购物选择有限。
医疗: 顶级医院、专科医院数量少,医疗资源相对紧张。
其他: 互联网基础设施可能不如大城市普及和发达,生活便利性受到影响。
生活节奏虽然慢,但可能缺乏活力和新鲜感: 虽然节奏慢是小县城的优点,但对于追求新鲜感和多样性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单调乏味。

4. 社会和人脉网络的局限性:

社交圈相对固定: 在小县城,人们的社交圈往往围绕着亲戚、同学、邻居等熟人,圈子相对封闭,难以认识不同背景的人。
人脉资源的局限性: 缺乏广泛、多元的人脉网络,在职业发展、信息获取等方面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5. 个人发展和心理感受:

发展空间受限,容易产生“小富即安”的心态: 在小县城,相对容易获得一定的成功和满足感,这有时也会抑制一些人追求更高远目标的热情。
信息相对闭塞,视野相对狭窄: 由于接触外部世界的信息和机会较少,小县城的人们视野可能相对狭窄,思维模式也可能相对保守。
人际关系压力: 在一些小县城,人际关系可能比较密切,但有时也意味着个人隐私受到更多关注,人际关系中的“面子”和“人情”考量也可能成为一种压力。

总结:

人往大城市跑,更多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回报、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更便利的生活条件。而小县城“不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其经济、教育、文化、生活便利性等方面的相对劣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发展机会的局限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应该逃离小县城。对于一些人来说,小县城的生活节奏慢、人情味浓、环境优美、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可能更符合他们的生活追求。这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取决于个体对生活品质、发展机会和价值观的权衡。但从宏观趋势和普遍心理来看,大城市强大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且持续存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老家也在一个县城。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初中同学里考上高中的大概1/3,高中同学里考上本科的大概1/3。

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连个本科学历都没有,你哪来的考编考公资格?(当然,极少数岗位可以放宽到大专,但也是极少数)

可我从小到大的同学里,最后能考上本科的也就是九分之一,剩下的九分之八,能去干什么?

有些继续在村里种地,有些到县城打工,有些则直接去大城市打工。

村里种地自然不必说,但去县城打工和到大城市打工,很多时候并无太大分别。因为在县城打工,工资可能是两三千,而到大城市送外卖,月收入可能是八九千。考虑到县城和一般大城市的房价对比,二者的性价比其实差不多。那么,既然是同样的性价比,到大城市来生活不好吗?

至于说你理想的那种安稳生活,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去享受。

user avatar

因为很多人被资本洗脑了,深圳根本不如鹤岗之类的小城市舒服,小城市的普通人千万别去大城市接盘。

别说什么小城市就一定教育不行。

看数据说话,就论教育资源:小城市的鹤岗一中是全国200强,黑龙江省内前5名,出过状元。2019鹤岗市高考成绩:理工类最高分684分,文史类最高分632分,理工类本科一批分数线以上1428人,这并不是很差的成绩。

全国很多小地方高考压力比大城市轻松多了,外地人也享受不到一线城市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

放下剑,我无法保护你;拿起剑,我无法拥抱你。

这就是今天很多大城市年轻人面对生育的困局。

放下工作,我无法养活家庭;投入工作,我无法兼顾婚恋。

今天我就来试着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帮助,不是完美解决方案,但是相对比较实在,不美味,但是保障你可以吃饱。


壹:破除韭菜思维


选择城市很重要,学会发掘 性价比 洼地。

不要看见什么 北上广深杭 等等大城市,你觉得很繁华,就开始把目标定留在大城市了。

我这么说吧:“大城市的水很深,生活质量都是虚的,大部分普通人都把握不住。”

我说句雷人的话,你可以听听:

“我认为深圳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不如鹤岗人。”

如果你是一个小城市出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可能觉得,这就是扯淡。

但是当你在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就懂了。是的,这里赚w的机会很多,工作的机会更多,就是没有什么烟火气、生活的感觉。

或者说在深圳也可以有生活的感觉,但是需要很多很多w,你付不起。

实际上,如果是小城市出生,在大城市工作久了的朋友,应该对我说的这点是深有体会的,大城市的节奏太快了,简直是让人“绝育”的节奏。

你年轻时候可以奋斗、可以996、甚至007,但是你35岁以后呢?所以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去大城市打拼是对的,但是究竟要不要把留在大城市作为你的人生目标,我建议你先算个账,看看自己兜里的w。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迷茫?

甚至出了好几个这样的新闻,因为房价太高,想上车心切,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这个新闻的内容就是:一个很能吃苦耐劳的女孩,开过店,干过微商,非常努力的工作,本来已经有了上百万存款,但是杭州房价太贵,她还是上车吃力,就开始卖淫了,结果就进去了。

之前类似的新闻我也看见过。

但是你真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新闻,如果这位女士静下心来,把心态“明月止水”平静以后,很容易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非要在大城市买房?让那些炒房客把盘砸手里不好吗?

百万存款很多了,但是上车成为杭州中产阶级肯定不够。

在杭州买房的钱,你去中小城市买个宽敞的房子,还能有钱装修好,绝对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去农村买的话,那你别墅也就住上了,钱还花不完。

所以说你真仔细想想看的话,这个女孩悲剧是因为杭州房价贵吗?

就是说,杭州房价究竟高不高是一回事,这个女孩的悲剧根源又是一回事。

这个女孩做过互联网微商,也有开店的经验,在杭州打工多年也有不少积蓄,完全是可以去鹤岗买房。

因为她有网络工作赚钱的经验,换句话说,“地理位置”不影响她赚外地的钱,同时在鹤岗本地,她自己通过开店经验,再搞一个小店的话。

你想想看,她得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妥妥的富裕中产阶级。

不想去鹤岗也行,杭州周围辐射的小县市一个道理。杭州 买不起 湖州 买,湖州 买不起湖州 周围村 里买。

肯定有人会说了,你这是什么鬼话!我赚钱是为了阶级跃升的,又不是为了回去成为村民的!你太坏了。

所以我认为很多人三观有问题,这是你们活的不快乐的根源。

人活着,为什么要阶层跃升?因为大家都觉得阶层跃升以后,会过的很舒服。换句话说,你阶层跃升:难道不应该是看自己的生活质量吗?

什么,没面子?面子值几个钱?我就替潘叔就问你,面子能值几个钱!

在深圳做白领,看起来光鲜,实则没有个人生活,这叫风光跃升?

在湖州农村别墅住着,天天个人生活情趣丰富,爱好时间充沛,这叫阶层跌落?

如果你真这么想,你就是个韭菜!资本为了让你上当,打造了一个标准的成功人士行为、生活方式。但是你却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行为、生活方式,究竟过的爽不爽?是不是消费主义陷阱?

那美国有钱人都住郊区,穷人才住市中心,你又怎么说?!

我就准备以后老了,找个村住着的,韭菜继续呆在深圳做梦吧!反正你们再怎么抱怨,只要目标是留在深圳,房价再高,你也得含泪接着。

抱歉,我说的太直白了!

但是都是肺腑之言啊,深圳我也去玩过一段时间,但是终究还是不喜欢,大城市的话,相比深圳,我更喜欢成都、昆明、曹县之类的城市,为什么?宜居啊!都懂都懂。

所以说,很多年轻人的迷茫悲剧就在于,他对自己过于缺乏规划,或者规划过于不切实际。

比如假设小城市出生的小A,他年轻的时候,就坚持留在北上广深,以为自己是下一个马云。

结果人快中年以后,天天还在被996毒打,再一看老家同学的朋友圈,人家隔三差五带着娃去聚餐嗨皮,他工资可能确实没有大城市的你高,但是生活比你丰富多了。

小A想回去,又拉不下面子,同时因为在大城市待久了,人脉关系都在这里,沉没成本太大,鸡肋啊鸡肋。

最终只能在周末黯然落泪,甚至开始准备躺平,动不动就在微博、豆瓣上骂天骂地,说什么不婚不育一生平安来麻痹自己。


贰:逆转未来


现在我发动灭霸的时间原石,我让时间倒流,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小A的韭菜命运。

我转:时间开始倒流!

首先,小A的第一个选择是对的,年轻时候去大城市积累经验没错,因为很多先进的工作经验,都是集中在大城市,年轻时候积累,有助于自己以后发展。

其次,当小A在大城市积累工作经验的时候,他就要想清楚自己应该怎么选择城市,大城市买房上车太吃力,更别提以后上学、就医一系列开销,大城市贵的可不止是房价而已,所以留下来的成本太高了。

怎么办?消费降级就好了。

选择卫星城市是最好的出路,就是一个大城市周围的那些小县市,房价低、上学、就医成本开销都不大,节奏也慢,适合生活。

同时,因为是卫星城市,所以以后你的孩子去大城市发展也方便,毕竟就在旁边。退可守,进可攻,攻防一体化。

比如说武汉吧,其实现在高铁越来越发达,你就年轻时候在武汉工作,积累经验以后去周围什么:天门、黄冈买房子,告诉你生活质量是杠杠的,比强行在武汉上车的生产质量高多了,反过来回去武汉也方便,这是弹性。

所以说,当小A在北上广深这种地方积累经验的时候,小A就应该留意周围卫星城市的市场情况了,因为你最终的目标并不是留在大城市成为韭菜大军的一员,而是带着大城市的先进工作经验、商业模式,去周围中小城市发展。

其实你纵观各个产业,都是这个趋势,最开始是从外国引进、或者从国内一线城市开始发明这种玩法,然后逐步由一线城市铺开至中小城市,甚至很多时候,小城市竞争还没有大城市激烈。

很多人去大城市工作的悲剧就在于,他既上不了大城市的车,又不能把大城市的工作经验 转化 成为对中小城市降维打击的优势。

不要以为我说的是什么很虚无缥缈的,就举个例子,最近最火的曹县帝国吧。

山东菏泽曹县,就是一个县,但是曹县早就成为一个商业帝国了,垄断了全日本的棺材市场、全国百分之30的汉服市场,曹县帝国当之无愧。

但是曹县服装产业有什么问题?

那就是曹县汉服都是山寨汉服为主,换句话说,曹县汉服模式是类似拼多多崛起的方式起来的。

传统那些精美的汉服,价格偏贵,于是本来是做寿衣的曹县,就转行做了山寨汉服,低成本迅速占领了市场。

长远来看,目前曹县汉服市场占有率是已经有了,但是口碑不高,所以逐步产业升级是必然。

如果你是一个有“曹县护照”的同学,你可以年轻的时候,在北上广深这些服装产业发达的地方积累设计经验。

然后带着大城市先进成熟的服装设计经验,引进曹县,你的技术加上曹县帝国的商业版图服务,你在曹县奔小康,甚至成为富裕阶层,完全是可能的,前途非常光明。

但是如果你坚持留在北上广深呢?对不起,你就是做到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也就这样,因为这里人才多,你的价值无法放大,缺你一个不缺。

曹县搞山寨汉服的那些老乡已经赚了,其实就和拼多多崛起没什么区别,最近还上热搜了。

不过这种商业模式很脆弱,你稍微看看曹县汉服,就懂了,低成本量大,搞不好以后其他落后乡镇会抄袭曹县模式,比如来个什么宿迁汉服之类的。

所以曹县汉服产业升级是刚需,但是曹县为什么目前还没有迅速的产业升级?本质就是缺乏服装设计人才,汉服本质就是古代服装工艺,曹县大叔大妈们玩不转,但是那些高学历服装设计人才在哪呢?正在大城市996呢,在愁眉苦脸买不起房呢。

我只是用曹县汉服举例而已,告诉你,要注意一线城市周围卫星城市的产业情况,当地是什么产业情况,缺乏什么样的人才,然后你去大城市积累经验以后在去当地,就可以把这个 先进工作经验 的 降维打击 给打出来。


叁:步子不要迈太大,容易扯蛋


师爷说的好:步子不要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其实很多人完全误解了中国,中国太大了,几乎等于一个世界。

如果一个北非的摩洛哥人,因为无法留在美国曼哈顿而苦恼,甚至为了留在曼哈顿开始搞偏门,最后落网了,请问你怎么看这个北非人?

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在英国,他整个国家就是我们一个省的体量。

但是会发生在中国,如果你是甘肃小村庄的朋友,你去 深圳 和 北非人 去 美国曼哈顿 的跨越程度,其实是不相上下的。

对北非的摩洛哥人比较靠谱的思考是:

如何在北非当地成为富裕的中产阶级,或者去琢磨怎么从摩洛哥小村庄 跃升到 首都拉巴特,而不是琢磨怎么留住曼哈顿,你在美国曼哈顿有当地的亲戚朋友?根基都没有,自然是举步维艰。

曼哈顿不相信眼泪,深圳对小城市的人,亦是如此。

中国各省经济 对应 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参考图)

其实这就是一个性价比问题,当你开始消费降级以后,你会感觉反而是消费升级了,我算个账你就懂了:

1、国外的设备很好,你就只能买一台,然后其他的周转资金全部没有了。

2、国产的设备质量一般,但是价格很便宜,整个生产链你都可以搞定,还能有剩余周转资金。

请问你怎么选择?

这就是:你选择强行上车买个毛坯,还是去农村弄个别墅?

其实个人发展就和婚姻一样。

我们是应该先想好最差的情况,而不是对 彼此 进行无限美好的幻想。

先把应对下限的准备做好,再去一步步向上走。

先谈清楚缺点,以后任何进步都是优点;先端着呈现最美好的一面,后面就只剩缺点了。

如果是青铜,就先想办法升级成为白银,而不是直接想跳级做王者,甚至尴尬的卡在中间,不上不下,最后成了个哑礼花,连绽放的机会都没有。

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放下工作,我无法养活家庭;投入工作,我无法兼顾婚恋。

这个问题的根本性矛盾是什么?就是有些人不接受。

有些人思维就是:你们大城市房价没有资格这样居高临下的对我们,我们不接受!

我说这种人就是杠精,我说国家肯定是会处理高房价问题的,但有句话说得好:错的是世界,受伤的是你自己。

这句话怎么说?就是很多人指望:现在大城市房价直接变成自己心目中的价格,可能吗?有可能,就是需要时间,可能等问题解决了,你的人生差不多也就过期了。

懂不懂?在一个大的时代矛盾下,你需要的不是傻傻的拿自己的青春去赌气,有些韭菜思维就是:

我就不婚不育赌气,看看能不能气死房价!

放心,就算房价跌了,也不是韭菜不婚不育的胜利,而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不婚不育的韭菜,只会得到工作一辈子的“福报”,毕竟韩国、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当年没有生孩子的人,到了70岁还在便利店打工。

多年以后,房价降了,那些赌气的人,人生也在赌气中耗干了,这辈子既没有结婚,也没有成为中产阶级,还是在大城市打工,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房价确实降了。

你赢了,只是美好的人生没了,这有意义吗?

人生不是赌气,人生不是发泄,人生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会泄气。

人生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只是我们都希望,在不断妥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底线定在一个自己舒服的位置。

国家会调控产业结构来调整房价问题的,但是人的青春就这么长,很多人等不起。

我说的不是最优解,但 是可以实现的次优解。

深圳买不起广州买。

广州买不起武汉买。

以此类推:降,直到降到你买得起为止。

不要学有些韭菜去和时代赌气,赌气到最后,就是那句话:

错的是世界,受伤的是你自己。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user avatar

人最难的是认清自己和说服自己,但是去大城市是最有效果的。去了大城市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才知道自己能力的上限,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这个城市,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有人喜欢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有人喜欢悠闲自在,一成不变。

小县城往往只剩下退休老人,上学的孩子,公家人员,做小生意的,几乎没有什么出路。我去过很多小地方都是这种情况,毕业的大学生想回家就只有考公务员,没有别的出路,但是公务员真的很难考,即使考上了,也面临工资不高,买房买车难的问题。

user avatar

春节回到老家,跟亲戚邻居有了短暂的接触交流,只觉得感慨,我已过而立之年,家乡那些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眼界还停留在我孩童时期。

所谓的会来事的邻居很讲究说话的艺术,自作聪明地卖“能”,对人亲切有余真诚不足,自己家的事只字不提,对村里的人情是非了如指掌,也是八卦的集散地。村里的很多家庭依然在为赶人情自家吃亏了愤愤不平,邻里间攀比谁家楼盖的高,为争房前屋后的寸土之地吵翻天大打出手。村里老一辈依然恨人有,笑人无,对别人家有出息的子弟充满了嫉妒和恶意,巴不得别人倒霉,崇拜权力,迷信体制,为自己家儿子讨到媳妇生了孙子,别家儿子大龄打光棍洋洋得意。

这些年漂泊异乡,孤独无依的时候,会想念家乡,会觉得也许在家乡会更有安全感。然而回来之后才发觉故乡才是许多痛苦的发源地。

曾经因为学习好,明里暗里遭邻里长辈、村里亲戚精神上的打压,巴不得我考不上学,沦为村姑厂妹。父母在家乡做小生意讨生计,风里来雨里去吃尽苦头,被村里人各种暗算迫害,导致父亲在身体劳累之外情绪郁结成疾,不满60便撒手人寰。

当年,我从事业单位裸辞,逃也似的离开家乡,不过是因为承受了太多压抑痛苦,已在崩溃边缘。在四处是熟人的家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俱在他人注视之下,根本无法撒开膀子干,无法做自己。优秀会被忌恨,混得差会被当笑话。我感觉到窒息,我需要一个新的天地,可以在那里自由翱翔呼吸。

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来自村里的伤害,永远不留恋故土。

感谢曾经的那个自己,勇敢了一把,毅然决然离开让自己痛苦了近30年的地方,为自己选了一片文明净土,可以解放思想,精神自由,跟更好的人做朋友,跟更优秀的人为伍,永远在探索自己的能力上限。个人奋斗受到尊重,也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身在都市,精神依旧受制于故乡那些负面的人和事,并持续痛苦,那我出来的意义何在?

告别一个旧世界,我已经来到了一个新世界。感恩自己还年轻,还有无尽的机会,还可以在这个新世界重新投胎,活出一个新的自己。

新的一年,要不负当年的勇气,不忘初心,跟旧世界告别,安心在完全属于自己的地方奋斗,保持独立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切记切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