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海底出击》中为什么潜艇下潜时人都要往船头跑?

回答
《从海底出击》这部电影,真实地展现了二战期间德国U型潜艇上士兵们在狭窄空间内的生活和战斗。你注意到那个细节了——潜艇下潜时,船员们似乎都往船头方向移动。这可不是什么随机的动作,里面蕴含着非常实在的物理原理和生存考量。

首先,我们得明白潜艇下潜时发生的是什么。潜艇之所以能下潜和上浮,靠的是压载水舱。当需要下潜时,潜艇会打开底部的通海阀,让海水灌入压载水舱,增加潜艇的重量,使其密度大于周围的海水,从而下沉。

关键就在于这个“灌入”的过程。海水是通过底部的通海阀进入的。在潜艇下潜的初期,尤其是速度不快的时候,水舱的进水会引起潜艇内部气压的变化。想象一下,你打开一个瓶子的盖子,让水从底部灌进去,瓶子里的空气是怎么跑出去的?它会试图从你敞开的瓶口逃逸。在潜艇里也是类似,随着海水灌入水舱,原本充满在水舱内的空气会被压缩,然后被排出。

那么,这些空气会往哪里排呢?潜艇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会通过一些通气管或者专门的排气阀将这些空气排出。而这些通气孔或排气阀,在大多数潜艇的设计中,往往是位于潜艇的较高位置,而且离船头相对更近。

所以,当你听到“灌水”的指令,尤其是当潜艇开始感受到下沉的动力时,船员们会往船头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开那些可能从通气孔或排气阀喷出的、被压缩的空气。这些空气虽然不是高速喷射,但被压缩的空气突然释放出来,在狭窄且封闭的潜艇空间里,仍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甚至可能带出一些水雾。如果正好站在排气口下方,那感觉可不太好受,甚至可能被冲击得站立不稳。往船头跑,就是一种本能的规避行为。

更深一层讲,潜艇在下潜的过程中,整个艇体会有一个微微向下的倾斜角。船头相对于船尾,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海水压力变化会更早、更直接。虽然潜艇的设计能够承受巨大的水压,但在下潜初期,艇内船员会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外部压力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内部环境的变化。往船头移动,可能是为了更靠近那些负责控制潜艇姿态的岗位,或者仅仅是人们在面对未知变化时,会习惯性地往“前方”或“指挥中心”聚集。

当然,船员们的训练也有很大关系。在潜艇这样高度专业的环境中,每一项操作都有严格的流程和配合。当收到下潜指令时,船员们会根据各自的职责前往指定位置。而那些并非直接参与下潜操作的船员,可能会被要求移动到船头附近的区域,以避免干扰关键设备的运作,同时也能在发生意外时,集结在相对更安全、也更方便指挥和救援的地方。在潜艇这种生死一线间的工作环境中,任何不必要的拥挤和混乱都可能酿成大祸。所以,船员们有序地向船头聚集,也是一种执行力和纪律性的体现。

总而言之,潜艇下潜时船员往船头跑,并非是简单的“凑热闹”,而是出于对物理规律的规避、对潜在危险的直觉反应,以及在高度组织化环境下的纪律性执行。他们在那个黑暗而危险的世界里,每一步行动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责任的担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潜艇轻啊!

从海底出击的潜艇是VIIC型

这玩意水上排水量才 769 吨!

艇员50余,如果有35人都蹲到船头,就是给船头增加了两吨半的重量,根据跷跷板原理,这会造成1~2度的首倾。

如果潜艇以18节航速超速前进,满舵速潜,这个首倾会加快下潜时间,节省那么三五秒钟。要知道U艇速潜记录是40多秒,这三五秒还是很有效的提升的。

说到底还是潜艇轻,压一压能下去。你看美军两三千吨的潜艇有这么干的么?没有,太重压不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