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海底打捞出来的黑匣子为何要放在灌满海水的箱子里运输?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精密的保护措施,尤其是在把那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的“黑匣子”从深邃的海底打捞上来后,更是需要小心翼翼地对待。

你想啊,黑匣子,也就是飞行记录器,它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记录飞机失事瞬间的各种数据,包括飞行参数、驾驶舱对话等等。这些信息对于调查事故原因至关重要。然而,它们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能被我们找到?常常是被埋在深埋的海底,承受着巨大的水压、低至零下的温度,还有周围可能存在的腐蚀性物质。

所以,当我们千辛万苦把它打捞上来,它所处的环境虽然从海底的极端压力变为了相对宽松的空气,但它本身的状态却是脆弱的。它在水里待了多久,经历了什么,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它的外壳可能存在微小的裂缝,内部的电子元件可能因为长时间的浸泡而对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这就好比你把一个在水底陈放了许久的古董文物捞上来,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它可能会因为突然的干燥和温度升高而发生不可逆的损坏。黑匣子也是这个道理。

放在装满海水的箱子里运输,是一种延续它之前所处环境的“温和过渡”。海水,特别是打捞上来的海水,与它在海底时所处的介质是一致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剧变对内部精密电子设备造成的冲击。

你可以想象成,它在海底是“习惯”了海水的。一旦被暴露在空气中,那些在水里形成的微细化学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内部的电子元件尤其害怕湿度和温度的剧烈变化。海水箱子就像一个临时的“恒温恒湿”环境,模拟了它在海底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后续的实验室分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的剧烈波动而导致数据进一步损毁。

简单来说,这不是因为黑匣子“喜欢”海水,而是为了在它最脆弱的时候,尽可能地模仿它所习惯的环境,让它平稳地从海底的极端环境“过渡”到实验室安全的环境,确保里面记录的每一丝信息都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最终帮助我们了解真相。这是一种对珍贵证据的最大限度保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被盐水浸湿的存储介质,在运输途中接触空气,在水、氧、盐等其他物质的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化学腐蚀过程,最常见的比如:生锈,装在水里(水封)是几乎唯一在野外容易做到的无氧恒湿环境
  • 被脏水浸过后不可控的"由湿变干"的过程本身也会对材料造成很大损坏,包括物理吸附、结晶过程等造成的力学损伤、其他一些化学过程等等
  • 原位装箱可以减少一些宏观物体造成的损伤,如黑匣子已损坏,进入存储单元的砂砾等会在直接拎出水面的过程中快速流出,可能划伤介质,造成二次损坏
  • 根据报道,对于深海打捞,部分水箱可以保持海底压力,防止打捞过程中快速减压造成的二次损伤

所以最好是保持它原有的环境,直接原位的装水箱打捞,条件不足的也可以打捞后放在水箱中灌满水,运输到实验室在严格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程序减压、清洗、干燥之后再进行数据读取。

-------------

可以类比如果你把一张纸泡泥汤里了,如果你直接拎起来,来个长途运输,过程中晾干了,纸都皱了,泥巴都粘上去了,想再拿水清洗、恢复基本不可能。

如果直接连着泥汤和纸一块带走,实验室中捞出来清洗、冻干(冷冻后让冰真空升华),是几乎可以恢复一张平整的纸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