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海底出击-Das Boot》这部电影里的人们,大汗淋漓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穿着毛衣?因为潜艇各区域温度差别大?

回答
《从海底出击》(Das Boot)这部电影之所以让观众对船员们在闷热环境下还穿着毛衣感到困惑,背后有着不少现实的考量,远非简单的“区域温差大”可以概括。事实上,潜艇内部的生存环境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船员们的穿着选择也是在严苛条件下的一种权衡。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潜艇内部的“闷热”究竟是怎么来的。

封闭环境与散热困难: 潜艇是一个高度封闭的金属容器,一旦潜入水下,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几乎为零。艇内的一切活动,包括人员呼吸、设备运行、发动机运转(即使是柴油机在充电时也会产生大量热量),都在不断地向艇内空间释放热量。而潜艇的外壳,特别是深海中的高压和低温环境,并不能有效地帮助艇内散热。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罐子里,有多少人在活动、有多少机器在运转,热量只会不断累积。
高负荷的设备: 电影中描绘的U型潜艇,特别是二战时期的,内部充斥着各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如柴油发动机、电动机、压缩机、声纳设备、各种控制面板等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在需要启动柴油机为电池充电时,艇内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并且伴随着刺鼻的柴油味和机械运转的噪音。
有限的空间与人员密度: 潜艇内部空间极其狭小,但却要挤下几十号甚至上百号船员。这么多人聚集在一个密闭空间里,他们的体温、呼吸产生的水蒸气,都会迅速让空气变得潮湿而闷热。
心理压力与生理反应: 潜艇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折磨,长期处于黑暗、狭窄、高压、随时可能面临死亡的恐惧中。这种长期的精神压力,加上生理上的不适,很容易导致船员们出汗。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为什么还要穿着厚重的毛衣呢?这才是关键所在,涉及到潜艇内部环境的“双重性”和船员的“多层防护”需求。

1. 温差并非总是“闷热”,而是“多变”且“骤变”:
潜航深度与外界温度: 虽然艇内会因为设备和人员产生热量,但潜艇身处深海,其外壳与外界海水接触。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海水温度本身不高,或者潜艇在执行特定任务时需要保持较低的内部温度以降低被探测的风险,那么艇内并不是一直都是“桑拿房”。
高压下的体感: 随着潜艇下潜深度增加,外部水压增大。虽然我们通常认为高压下空气密度会增加,但体感上,尤其是在缺乏有效通风的情况下,闷热感会加剧。
设备冷却的需求: 某些精密的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范围,不能过热。有时,潜艇会利用海水对这些设备进行冷却,这可能会在局部区域产生温差。
潜艇内部“冷区”与“热区”: 确实,潜艇内部不同区域的温度会存在差异。靠近发动机舱、电池舱的区域会更热,而靠近炮塔、某些储藏室或者通风系统的区域则可能相对凉爽一些。但这种温差,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所有人都穿着毛衣。

2. 毛衣的“多层防护”功能:
保暖与隔热: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潜艇内部,尤其是当外部海水温度较低时,或者在某些需要保持较低温度的区域,毛衣能够提供有效的保暖。更重要的是,羊毛纤维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它能够在身体和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一个隔绝层。这意味着,即使在艇内温度升高时,毛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外部的凉意(如果存在的话),或者阻止身体散失过多的热量。
吸湿与透气(羊毛的特性): 很多人误以为毛衣就是完全不透气的。但羊毛,尤其是天然羊毛,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的。当船员大量出汗时,羊毛能够吸收一部分汗水,并将湿气向外层散发,而不会让皮肤一直处于湿漉漉的状态,从而减少“湿冷”的感觉。这比纯棉(湿了之后很难干,会感觉很冷)或者合成纤维(透气性差)要好。
抵御“冷凝水”: 潜艇内部,尤其是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金属表面很容易产生“冷凝水”。船员们穿着毛衣,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这些冷凝水滴落在身上造成的寒意。
抵御“湿气”: 潜艇内部往往比较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高。羊毛材质不容易因为潮湿而失去保暖性,也不会像其他一些材质那样容易滋生霉菌。
船员的工作性质: 潜艇船员的工作并非总是坐着不动。他们需要操作设备、进行维修、搬运物资等,这些体力活动都会让他们出汗。当他们需要从相对温暖的区域移动到可能相对凉爽或潮湿的区域时,或者在不工作时,毛衣就能提供必要的保暖。
着装规范与统一: 在军队和军舰上,通常有严格的着装规范。即使在不那么舒适的环境下,船员们也需要穿着指定的制服。毛衣(或类似材质的保暖内衣)在那个时代,是许多海军制服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相对寒冷的水域或者潜艇内的特定舱室。
对“温差”的适应性: 船员们需要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服装体系中应对潜艇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温度状况。一件毛衣,在配合其他衣物(如衬衫、外套)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一个灵活的多层穿搭系统。冷了加一件,热了可以脱掉外层。但通常情况下,出于方便和效率的考虑,他们不会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换装,而是选择一件能够适应大部分情况的衣物。

总结来说,《从海底出击》中船员们即使大汗淋漓时仍然穿着毛衣,并非因为他们不怕热,而是因为:

潜艇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并非一直恒定的“闷热”,而是存在潜在的温差和变化。
羊毛材质的实用性: 既能保暖、隔热,又能吸湿、透气,还能一定程度上抵御湿气和冷凝水。
对船员“多功能”的需求: 他们需要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各种活动,并适应潜艇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变化。
历史背景下的着装规范: 羊毛制品在那个时代的军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电影在这一点上的描绘,虽然在某些观众看来可能显得“不合常理”,但实际上是基于那个时代海军制服和潜艇生存环境的现实考量。它通过这些细节,更加真实地展现了潜艇官兵们在极端环境下所承受的压力和他们所做的各种“妥协”。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