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春节期间,有哪些易发生的儿童安全隐患?如何避免?

回答
春节是阖家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但对于家有萌娃的父母来说,也意味着需要格外留心孩子们的安全。节日期间的特殊氛围和一些常见的庆祝方式,很容易潜藏着一些儿童安全隐患。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我们得提前了解这些“雷区”,并做好预防。

一、过年“特供”的“危险品”——烟花爆竹与火源

春节,鞭炮声声辞旧岁,这喜庆的鞭炮却可能是孩子们的“小炸弹”。

安全隐患:
烫伤和烧伤: 孩子们对五颜六色的鞭炮充满好奇,可能近距离观看,甚至捡拾未燃尽的鞭炮,或者在玩耍时触摸到火药部分,极易发生烫伤、烧伤。
爆炸伤: 威力较大的烟花爆竹,即使是未燃尽的,也可能因为碰撞、摩擦而爆炸,导致手指、面部甚至身体其他部位受伤。
火灾: 燃放烟花爆竹时,火星飞溅可能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品,造成火灾,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季。
眼睛损伤: 鞭炮或烟花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极易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失明。

如何避免:
严禁儿童自行燃放: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所有的烟花爆竹,无论大小,都应该由成年人来燃放,而且必须在空旷、安全、远离人群和易燃物的地方进行。
远离燃放区域: 提醒孩子和家长们,在观看别人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在燃放点附近逗留。
保管好火源: 打火机、火柴等火源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教导孩子不要玩弄火。
选择安全的替代品: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电子鞭炮、音乐烟花等更安全的产品,或者用其他方式来烘托节日气氛,比如挂灯笼、贴窗花等。
教育孩子,认识危险: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烟花爆竹的危险性,让他们明白这东西不是玩具。

二、甜蜜的“陷阱”——糖果、坚果与小零食

春节期间,各种糖果、瓜子、花生等零食会让孩子们“吃到饱”,但这些小小的美味也暗藏着吞咽的风险。

安全隐患:
窒息危险: 糖果(尤其是球状或硬糖)、瓜子、花生米等小而硬的食物,孩子们在边玩边吃时,容易因为吸食过快、说话或笑而呛入气管,造成窒息,情况十分危急。
消化不良或过敏: 过量摄入糖果、膨化食品等,容易引起孩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腹胀、腹泻等问题。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坚果过敏,家长未留意也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如何避免:
家长在旁监护: 孩子们吃这些零食时,一定要有家长在旁边看着,不要让他们边跑边吃、边玩边吃。
选择合适的零食: 尽量给孩子选择一些软糯易嚼的零食,或者将坚果、花生等碾碎再给孩子吃。避免给太小的孩子吃整颗的瓜子、花生、硬糖等。
控制摄入量: 不要让孩子一次性吃太多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了解过敏史: 如果孩子有已知的食物过敏史,务必仔细查看零食的成分表,并告知亲戚朋友。

三、走亲访友的“迷宫”——陌生环境与人群

春节期间,孩子们跟着大人走亲访友是常态,但各种陌生环境和嘈杂的人群,也容易让孩子迷失方向。

安全隐患:
走失风险: 在热闹的集市、商场,或者亲戚家众多的场合,孩子们天性活泼,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一旦注意力分散,就可能和大人走散。
接触危险物品: 在一些不太熟悉的亲戚家里,可能存在未收好的药品、清洁剂、工具等危险物品,孩子们出于好奇,可能会去触碰,造成误食或受伤。
意外跌落: 在一些楼层较高但防护措施不全的亲戚家,孩子们在玩耍时,可能会有从阳台、窗户等处跌落的风险。

如何避免:
事前约定: 在出门前,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发现找不到大人了怎么办。告诉他们原地不动,或者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助,或者找其他带着孩子的阿姨叔叔。
联系方式: 确保孩子身上有家长的联系方式,比如写在小纸条上放在口袋里,或者让他们记住家长的手机号码。
固定位置: 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尽量让孩子牵着大人的手,或者让大人背着孩子,减少走散的几率。
提前“侦察”: 去亲戚家前,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对方家里的情况,重点是是否有孩子不宜接触的物品。到亲戚家后,也要留意一下家里的安全隐患,比如是否有未收好的小物件、药瓶、电源插座等。
加强看管: 在亲戚家,大人要轮流看管孩子,不要只顾着聊天或做其他事情,时刻保持对孩子的关注。

四、节日特有的“诱惑”——电子产品与网络世界

虽然不是物理上的危险,但春节期间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大大增加,潜在的危险也不容忽视。

安全隐患:
视力影响: 长时间盯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近视度数加深。
沉迷网络: 孩子容易在网络世界里沉迷,影响学习和休息,甚至接触到不适宜的内容。
信息安全: 如果不注意,孩子可能会在网上泄露个人信息,或者遭遇网络诈骗。

如何避免:
控制使用时间: 合理安排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不超过一定时长,并保证让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和休息时间。
选择健康内容: 陪孩子一起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健康、益智类的APP和视频内容。
家长引导: 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亲子游戏,或者陪他们做一些手工、阅读等活动,分散他们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
关注网络安全: 教导孩子不要随意在网上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网友,遇到问题及时告诉家长。

五、其他不容忽视的小细节

交通安全: 春节期间出行量大,路况复杂。带孩子出行时,务必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牵紧孩子的手,选择人行道和过街设施。
出行安全: 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不要让孩子将头或手伸出车窗外。
陌生人警惕: 教导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或糖果,更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厨房安全: 如果在厨房帮忙,务必让孩子远离热锅、热油、刀具等,防止烫伤、割伤。

春节,是我们期待的团聚和喜悦,但孩子的安全永远是头等大事。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多一份细心,少一份疏忽,用爱和智慧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让他们在这个充满年味儿的春节里,玩得开心,也过得平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春节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是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新潮一些的父母还会选择在假期带孩子出游,领略世界之美。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何保护自家小孩的安全,相信每位父母都很重视。我总结了一些春节假期的儿童安全注意事项,供各位参考。

一、预防流行性传染病

近期,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激增,给大家带来了恐慌,内地的北京、深圳、上海和浙江都报告了疑似或观察案例。

春节出行人数的增多,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聚集以及人群间接触频繁,都有可能带来更多的病例爆发。

除了新型冠状病毒,也有其他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感染可能,我之前就因为去医院没戴口罩被传染了乙流,引起肺炎,住院了一个星期。痛定思痛,我需要特别强调下,针对目前我国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措施。

1. 旅行前:

应查询当地疾病疫情和卫生水平,掌握常见的疾病预防知识,根据目的地传染病情况适时接种疫苗。准备好必要的基础药品、量体温工具等。

2. 旅行中: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给宝宝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减少在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逗留等。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

3. 应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般应自我观察2-3周,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4. 3岁以上的孩子外出需要佩戴口罩。

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染途径,就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体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人们外出时应尽量佩戴口罩。

一个口罩能很大程度上阻断传染途径,既保护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但是,3岁以下的孩子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戴口罩容易造成缺氧,甚至会造成窒息的生命危险,所以我们只能尽量不带小宝宝出门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翻译了WHO推荐的2019-nCoV防护小贴士,非常直观,可以帮助完善大家对于洗手的认知。

二、出行安全

春节高速道路上的车辆多,交通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父母带孩子出门时,请务必给孩子准备一个安全座椅。有些父母、爷爷奶奶以为抱在怀里就很安全了,以为走亲访友很短的路程一会就到了,冬天出门孩子衣服穿得多坐安全座椅也不方便,但意外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

遇到突发状况,安全带或者家长的怀抱根本束缚不住孩子。而且由于儿童的头部很重而颈椎十分脆弱,车祸时儿童发生伤害的几率要更大于成人,儿童很有可能因为急刹车冲出车外带来生命危险。

但很多父母会说,孩子不习惯坐安全座椅怎么办呢?

对策:如何应对孩子不肯坐安全座椅

1. 事先熟悉

对于没用过安全座椅的孩子,可以先把安全座椅放在家里,跟孩子玩开车、开火车的游戏,用大纸箱做一个模型车,画上基本的图案和色彩,把安全座椅放进去。开车时乘客要坐在固定位置,也就是安全座椅上,让孩子先习惯下安全座椅。

2. 鼓励和奖励

有的好动的宝宝不喜欢束缚,坐上后会哭闹不已。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勇敢的宝宝都是自己坐的,让宝宝加油,并且对宝宝的配合行为及时给予正强化:“你很配合地坐在安全座椅上了,妈妈为你感到自豪!”

也可以承诺一些事后奖励,比如坚持30分钟就可以获得棒棒糖,坚持1小时可以获得蛋糕之类,记得帮孩子计算时间并且履行承诺。

3. 转移注意力

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度过车上时间。吃喝玩乐是让孩子习惯坐安全座椅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家长要及时找出宝宝哭闹的原因,在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喂水、喂食、多陪孩子说话讲故事和玩玩具,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家长也可以购买一些挂件音乐玩具,挂在车后座,孩子通过手或脚接触会播放不同的音乐,车内也可以播放一些宝宝喜欢听的歌曲,通过这些来让宝宝适应安全座椅的存在。

我还会给朵朵带上点读笔和一些会唱歌的点读书和卡片,堪称出行神器。

小达人随身听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3344275121250304

或者用手指按的会唱歌的书也行。

如果是飞机出行,家长可考虑携带一些孩子爱吃的食品,在飞机起飞及落地阶段通过给孩子的咀嚼动作缓解不适。比如果泥就很适合。

4. 苦熬

如果孩子还是哭闹,只能请家长坚持了。安全意识不可少,要培养自己,也要培养老人的安全意识,养成上车就坐安全座椅的好习惯。切勿宝宝一哭闹就自己焦虑,影响开车安全。

三、室内看护安全

1.如果春节期间改变了主要照顾人、家庭环境,家长需格外留意由于孩子主要照顾人的变化造成的身心状况变化。比如孩子是不是没睡好,变得暴躁易怒等。

2.由于环境的改变,需注意屋内是否有隐藏的伤害风险。

如电插头、易倒的柜子、楼梯环境、没装防护的窗台、大门是否易开、家具尖角、大人服用的药物、是否有水桶、植物、针、热水瓶以及孩子不宜食用的食物等等,防止可能发生的摔伤、烫伤、误食、电到、溺水、锐物扎伤、噎住等。

我前两天刚因为肺炎出院,把雾化的管子放在身边去开雾化机,结果朵朵抢过管子就吸,把我吓坏了。看护孩子真的是一秒钟都不能疏忽。

我有个朋友曾经带娃住一家五星级酒店时,孩子在墙纸上摸来摸去时候被钉子扎了,酒店也没有什么配合度,又缝下雨过节,晚上打车去医院打针很糟心。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留一个心眼,宝宝的安全更能得到保护。

室内看护涉及到非常多的细节,需要爸爸妈妈们多多细心。

四、防走失

节假日是儿童走失的高峰期,如果带去商场、游乐园、火车站、超市等人流多的环境,家长需拉好孩子防止走失。儿童走失这种事,即便是父母就在身边,即便是治安环境非常好的地方,发生的概率也非常高。而防止走失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对策:如何预防走失

1. 单独带孩子出门时,家长尽量不要玩手机。

许多意外是在家长玩手机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家长只觉得看了几秒钟手机,一抬头孩子就找不到了。

前阵子刚发生了4岁男童走失后身亡的痛心事件,父亲回了个微信孩子就不见了,做父母的真的看不得这种新闻,也希望这种悲剧不再发生!

2. 出门前指定一个人专门照顾孩子。

多个家长带孩子时,千万不要大意以为对方会照顾好孩子,结果闹个大乌龙其实没人在管孩子。

3. 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哪怕去洗手间、去柜台付钱,都要带上孩子,尽一切可能防止孩子脱离视线。带着孩子情愿慢点,也不要为了快而疏忽。春运期间,尽可能提前安排时间,人多的地方可用上防走失书包或者手环,谨防被冲散。

4. 提前约定,如果找不到家长了,让孩子在原地等待或者去服务中心等

千万不要随便跟不认识的人走。要训练孩子记住相对靠谱的求助对象,如穿着制服的警察等等。切勿相信他人。

5. 训练孩子记住家长的名字和电话。

对于不会说话的孩子或者记不住的孩子,出门前在孩子口袋放一张防走失卡。

对策:孩子走失了怎么办

1. 立即报警,孩子走失后立即报警,失踪24小时是找回孩子的黄金时间。

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少年儿童犯罪预防专家王大伟博士有一个“十人四追法”在网上广泛流传,这个方法简单快速,大家要收藏记住。

1)母亲待在原地,父亲发动亲友10人向四个方向寻找。

2)搜寻分成粗细两层,第一层粗的搜寻是在2公里以内,沿着大路赶快去追,这要安排4个人,一个方向起码1人以上。细的搜寻还是在2公里之内,但要到主要的火车站、汽车站去找,也是4个人以上,到4个车站马上去找。

3)以上这最少是8个人,还要有2个人做什么呢?一个去报警;一个人要留在家里,期待孩子自己回家。

一旦出现了两三岁的孩子丢失的时候,最少要马上组织10个人,赶快出去找。

如是密闭空间,可以马上联系服务台广播寻人,说清楚孩子的相貌、身高、父母的联系方式。

五、防噪音安全

做了母亲后节假日最害怕的就是烟花炮竹,就怕生生把甜蜜熟睡的娃惊的哇哇大哭,心里总是默默祈祷快点结束。没有烟火的年感觉没有年味,有了烟火的年又怕吓到孩子,尤其是怕走在路上遇到一些大孩子甩出来的摔炮,炸的震天响的那种,特别吓人。

对策:如何防噪音

如果待的地方正好允许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炮竹,热闹起来的时候孩子被360度立体炮竹声声声包围的状态,那么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办法:

1. 隔音条

门窗的缝隙可以买隔音条,物廉价美,使用后窗外的噪音会降低很多,屋内的保暖性能也会增加很多。我家的是双层隔音玻璃,用了加密封条后密封性能好很多。款式很多,标准型、加宽型,适合各种款式、型号加装。

2.让宝宝早点睡觉

浅睡期比较容易惊醒,进入深睡眠状态后惊醒的难度会大一些。算好时间,让孩子早点入睡,顺利度过浅睡期。

3.更换房间睡觉

如果睡的房间外面是烟花炮竹聚集地,赶紧换一个房间,让噪音来的低一些。

4.重复预演

父母提前带宝宝看看满天绽放的烟火,并一次次温柔的重复解释——过年啦,除夕啦,人们都要放鞭炮庆祝啦,庆祝新春的来临。

偶尔听到威力比较大的声音,也要及时解释。一旦小宝宝对接下来的事情有了预期,即使在睡眠周期中间被吵醒了,也不至于惊吓到不敢再睡觉。

爆竹声中一岁除,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其制造一个真空环境,不如让孩子早日适应。

六、饮食安全

亲戚给孩子喂不该吃的食物,甚至用筷子沾白酒喂,这是春节聚餐时最常见的场面,也是父母最担心的。

对策:

1.事先和亲戚打招呼,或者“物理隔绝”。

聚餐时让孩子坐在父母中间,这样别人就不会出于礼貌而夹食物给孩子吃了。

要知道,有的亲戚非常注重礼仪,觉得如果自己不给坐在旁边的孩子夹食物,就是失礼的行为,而他们并不知道小孩子哪些食物不能吃。所以让孩子坐在父母中间,也可以避免亲戚的尴尬。

如果亲戚给孩子吃一些不该吃的零食,父母可以先道谢,说明为何孩子不能吃,然后代孩子吃掉。

别小看最后那个吃的举动,这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满足亲戚“投喂”的心理,比起把零食还给他们,更加不伤颜面。

我们甚至可以吃得夸张一点,然后打趣说自己是大宝宝,大家哈哈一笑,事情也就翻篇了。

2.时刻盯着孩子,避免孩子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投喂。

这可是关系到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最保险的方法还是事先私下和亲戚打招呼,让他们不要在未经父母许可的情况下喂孩子吃东西。要注意说话方式,尽量私下说,面带微笑语气委婉,效果会更好一些。

3.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

万一孩子发生了噎、呛等意外,请参考以下视频进行急救,注意1岁以下婴儿的急救方法有所不同。

最后再啰嗦一句,家长们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抽烟。春节间,亲戚走动频繁,为了防止二手烟给宝宝的脆弱的呼吸道和肺部带来伤害,请阻止或者远离。房间里及时通风,今年暖冬雾霾已经够严重了,希望我们都能够以身作则,保护好环境,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

距离春节还有不到4天的时间了,粑粑麻麻们一定要悉心照顾好宝宝,细心、小心,大家一起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开开心心把年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