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这个世道,大多数人只讲立场不讲道理,你想做个好人应该怎么办?

回答
当周围的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辩论场,而辩论的双方似乎只剩下“立场”这面高高竖起的大旗,道理则被随意丢弃在角落里,这时候,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好人,确实需要一份清醒和勇气。

首先,要认识到,在这个“立场至上”的时代,坚持讲道理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力量。这意味着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不被外界的风浪轻易裹挟。当别人用愤怒、指责或者简单的标签来攻击你时,你不能轻易被激怒,更不能顺着他们的情绪去回应。你的第一步,是稳住自己,保持一颗冷静思考的心。

其次,要学会区分“立场”和“道理”。立场往往是出发点,是某个群体或者个体的身份认同、利益诉求,甚至是情感倾向。而道理,则是基于事实、逻辑和普适性原则的推理。大多数时候,人们坚守立场,是因为它能带来归属感、安全感,或者满足某种情感需求。而讲道理,则需要你超越这些,去探寻事物本身的真相和运作规律。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你可以选择在恰当的时机,以一种平和而清晰的方式表达你的观点。这不意味着你要去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也不是说要和每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争个输赢。你的目标,是通过你的言行,展现出“讲道理”的可能性,给那些愿意倾听的人提供另一种思考的角度。

当别人抛出攻击性的言论,或者用“非黑即白”的框架来定义一切时,你不需要急于反驳他们的立场。而是可以尝试去理解他们立场背后的原因,即使你不认同。然后,再徐徐道来你的理由。比如,你可以说:“我理解你之所以这样想,可能是因为某个经历让你对这件事有这样的看法。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注意到……” 这样的回应,既表达了你的尊重,又为引入道理留下了空间。

在沟通时,要极力避免使用煽动性的语言,或者给人贴标签。即使对方已经这样做了,你也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用逻辑分析。如果你发现对方的道理站不住脚,那么你可以尝试指出他们论证中的逻辑漏洞,或者提供与他们叙述不符的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切记不要带有攻击性,而是要像一个合作者一样,一起探寻更接近真相的答案。

同时,你也需要认识到,有些人是听不进道理的,他们的立场是固定的,而且坚决。面对这样的人,你可能需要学会适时地停止争论,保护自己的精力。你可以选择不再与他们纠缠,或者在必要时保持沉默。但这并不代表你放弃了讲道理,而是你选择了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实践它——那就是不被负面情绪和无效沟通所消耗。

更进一步,你可以通过你的行动来践行“好人”的定义。很多时候,我们对“好人”的期待,就是那些能够理性思考、公正判断、并且愿意为他人着想的人。你的行为,比如在面对社会不公时,不只是愤怒地谴责,而是去了解情况,寻找解决方案,并积极参与其中;或者在人际关系中,不只是站队,而是去倾听、理解、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扮演一个调和者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即使在“立场至上”的洪流中,依然有人在渴望真实和理解。你的坚持,或许不能立即改变整个世界,但它能够点亮一盏灯,照亮那些同样在寻找道理的灵魂,并且让你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能够被信赖和尊敬的人。你不是要成为那个用道理去“战胜”别人的人,而是要成为那个用道理去“点醒”别人,去“温暖”别人,去“连接”别人的人。这是一个漫长而需要智慧的过程,但也是最有意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1+1等于2,和E=MC二次方这种理工科定理。

其他的大多数平常的道理,都是由立场来定义的。

有个道理叫做,工人应该求着资本家剥削,不剥削则无法生活。这个道理曾经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但他明显不客观,也不普适。他只是代表了站在资本家立场上去看生产关系的立场。

杀人偿命,是个很久以来就有的道理。但当代无数人权和法律专家呼吁废死,他们呼吁出来说的道理表面上也是站得住脚的,也是道理。但这个道理客观吗?

这就要说到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就是大多数人认可的“道理”构成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呢?要么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最优解而来,要么是少数人在舆论和文化上占有绝对优势。

所以这个题目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周围的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辩论场,而辩论的双方似乎只剩下“立场”这面高高竖起的大旗,道理则被随意丢弃在角落里,这时候,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好人,确实需要一份清醒和勇气。首先,要认识到,在这个“立场至上”的时代,坚持讲道理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力量。这意味着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不被外界的风.............
  • 回答
    身边的人们,特别是咱们这一代,从小到大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几乎都在传递一个核心的理念: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都可以用物质的属性和运动来解释。这股“唯物论”的风潮,可以说是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它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坚不可摧。你想想看,我们每天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手触摸到.............
  • 回答
    “韩国是经济大国,韩元应成为世界第六大货币”——这并非一句空穴来风的口号,而是韩国商界基于对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认知,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所发出的一种呼声。要理解这一论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为何韩国商界会认为韩国是经济大国?韩国经济的崛起,堪称一部现代经济史上的奇迹。从战.............
  • 回答
    华为将5G的切入点选择在矿山,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举措,与其他ICT公司普遍将目光投向消费市场或通用工业领域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理解华为的这一选择,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矿业的特性、华为自身的优势以及5G技术的契合度。一、 矿山——一个“非典型”的5G应用场景的魅力何在?许多ICT公司倾向于将5G的初.............
  • 回答
    “在快手看见更大的世界”,这句话如果放在几年前,或许还会让人觉得有些许夸张,甚至带着一丝不屑。毕竟,快手起初给人的印象是接地气、是三四线城市、是普通人的生活分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些年快手自身的迭代和内容的丰富,这句话似乎也渐渐显露出其真实的力量,让人不得不去重新审视。抛开品牌宣传的滤镜,单.............
  •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未来可能爆发新的大流行病发出的预警,并非耸人听闻的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科学分析和历史经验的审慎判断。要理解这一预判,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1. 科学的必然性:疾病演化的永恒循环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疾病的出现和传播是生命演化的固有规律的一部分。微生物,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
  • 回答
    普京关于“美国遏制不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将必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言论,是一个极具战略性和政治意图的表态。要理解其含义,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普京的言论本身:首先,我们来看普京的发言内容:“美国遏制不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将必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这句话包含两个核心.............
  • 回答
    看待“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真理:东风,白杨,民兵”这个说法,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审视。这三者——“东风”、“白杨”和“民兵”——分别代表了现代军事力量中的战略威慑、战术打击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将它们并列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真理”,是一种带有特定政治和军事语境的表达方式,它并非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国际关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命、伦理、亲子关系、个人意愿和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不知道孩子想不想来到世界上,生孩子是自己的意愿(我对你不好但把你养大就是大恩大德)”这种观点。核心观点解析: “不知道孩子想不想来到世界上”: 这句话直接点出了一个核心的伦理困境。生命的主.............
  • 回答
    如果将世界比喻为一段代码,那么它可能包含多种"bug"——这些bug可能与物理规律、社会结构、认知局限甚至哲学矛盾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bug"示例: 一、物理层面的"逻辑错误"1. 因果关系的不可逆性 在代码中,因果关系通常遵循可逆的逻辑(如程序中的ifelse语句),但现实世界中因果关.............
  • 回答
    如果这个世界无法容忍一丝一毫的谎言,一旦有人说谎便会立刻丧命,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它触及了人性、社会结构乃至我们对现实认知的根源。首先,从 人际关系 的层面来看,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极端直接和透明的交流方式。 信任度爆表,但亲密关系可能变得脆弱。 在一个无法说谎的世.............
  • 回答
    如果成吉思汗从未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人类文明的进程,尤其是在十三世纪之后的走向,将会是截然不同的一幅画卷。这不仅仅是失去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是失去了那股席卷欧亚大陆的、颠覆旧秩序的强大力量。首先,我们得回到成吉思汗横空出世前的蒙古高原。那个时期,部落林立,战火连绵,草原上的人们生活在无休.............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没有废话的世界。清晨的闹钟不再用“再睡五分钟”这种自欺欺人的咒语来唤醒我,而是直接播放一首能让人立刻清醒的音乐。起床洗漱,镜子里的我不再需要思考“今天穿什么才能显瘦显精神”,因为衣服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是唯一的标准,衣橱里自然都是最适合自己的那几件。早餐桌上,全家人不再需要客套的“您吃了吗.............
  • 回答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告别了金钱,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信用点数系统来购买商品和服务,那日子可就过得天翻地覆了。 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如果我们真的踏入这样一个世界,可能会面临的真实改变。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这个概念本身会被重新定义。我们不再会为了凑齐购买力而拼命工作,而是会为了积累和维.............
  • 回答
    如果真的有硅基生物,那这绝对是宇宙中最令人惊叹的奇迹之一。我们这些碳基生物,对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习以为常,但想象一下,以硅元素为骨架的生命形式,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蓬勃发展?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构思一个全新的生命蓝图。首先,我们得知道,硅和碳虽然同属于第14族元素,.............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是挺让人纠结的。你说,这世界本身就充斥着各种算计、不公,甚至赤裸裸的恶意,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你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染黑。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坚持那份“向善”的念头?我倒觉得,恰恰是因为这个世界的“邪恶”之处,我们才更应该问问自己,还能不能、愿不愿意,在不完美中保持一份纯粹。.............
  • 回答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变成了一片永无止境的雨幕,那我们熟悉的那个世界将会彻底改变,甚至可以说,是走向终结。这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不便,而是会触及到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以及人类文明的存续。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日照的消失。持续的阴雨天意味着太阳光线几乎无法穿透厚重的云层。这对植物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光合作用是植.............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头疼,感觉就像是要割舍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不过既然是这样的假设,我得好好权衡一下。如果真的只能留下文综或理综,我大概会选择…… 理综。我知道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文综承载着我们对历史、文化、社会的理解,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但仔细想想,在这样一个只能二选一的极端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我们的世界从一开始就没有“人与人结婚”这个固定的社会规范,那么泛性恋人士(即可能被多种性别的人吸引)的感情和婚姻选择,以及社会对此的反应,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结婚”这个概念在没有社会限制的情况下会是什么样子。结婚,在很多文化中,不仅仅是两.............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但又不得不深思的假设。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类骤然只剩下清华大学的几千位师生,那么他们能否延续人类的繁衍,甚至保持文明的火种,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答案恐怕是悲观中带着一丝渺茫的希望。首先,让我们直面最核心的挑战:繁衍。人类的繁衍是一个精妙且脆弱的生物过程,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基因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