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星药与仿制药从治疗效果与毒副作用来讲,有多大差异?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明星药和仿制药之间的那点事儿,从大家最关心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这两个角度,尽量说得透彻些。

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明星药,也就是原研药(Brandname drug),是第一个研发出来、并且拥有专利的药物。 很多时候,它们是某个领域的“开创者”,代表着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所以大家称之为“明星”。而仿制药(Generic drug),就是等到原研药专利到期后,由其他药厂按照原研药的处方和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药物。 它们的名字不一样,但活性成分、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和预期用途都和原研药是一样的。

那么,它们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上,究竟有多大差异呢?

关于治疗效果:

理论上讲,合格的仿制药在治疗效果上应该与原研药几乎没有差别。 这是因为药品监管机构(比如中国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美国的FDA)在批准仿制药上市之前,会要求仿制药厂进行严格的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试验。

什么叫生物等效性? 简单来说,就是证明仿制药和原研药在人体内的吸收速度、吸收程度以及达到血液浓度的时间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如果这两者一致,那么它们在体内的作用就应该相似,从而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举个例子: 假设原研药 A 是一种降压药,它通过抑制某个酶来降低血压。那么,仿制药 B,即使换了个名字,甚至包装不同,只要它的活性成分(也就是那个抑制酶的物质)的含量、纯度、以及在体内释放的速度和程度都和原研药 A 相同,那么它理论上就能达到和原研药 A 一样的降压效果。

但是,这里有个“但是”,现实情况比理论要复杂一些:

辅料差异: 药物不仅仅是活性成分,还有各种辅料,比如填充剂、崩解剂、粘合剂、着色剂等等。这些辅料可能在不同厂家的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有所不同。虽然这些辅料本身没有药理活性,但它们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溶解性、吸收速度,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引起一些轻微的不适,比如过敏反应(虽然发生概率非常低)。
生产工艺: 即使处方相同,不同的生产工艺也可能导致药物晶型、颗粒大小等细微差异,这些细微差异在理论上可能影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但对于绝大多数药物来说,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不会造成临床上可察觉的疗效差异。
药物稳定性: 药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也很关键。一些仿制药的稳定性可能稍逊于原研药,尤其是在非理想的储存条件下,可能导致活性成分降解,影响疗效。
“首发”优势和临床经验: 原研药作为“首发”,医生和患者对其疗效、耐受性、使用方法有着更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积累。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或者需要精细调整剂量的药物,这种长期的临床经验有时会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合格仿制药的治疗效果与原研药是相当的。 绝大多数患者使用仿制药,不会感觉到治疗效果上的明显差异。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比如药物吸收的细微差别,或者个体对辅料的敏感性,才可能出现一些不易察觉的差异。

关于毒副作用:

同样,按照规定,仿制药的毒副作用谱也应该与原研药基本一致。 这是因为毒副作用主要来源于药物的活性成分,而仿制药的活性成分与原研药是相同的。

为什么会有“仿制药副作用更大”的说法?

个体差异: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每个人的基因、身体状况、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都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对原研药可能就有副作用,换成仿制药也可能出现,但人们更容易将这些副作用归因于“仿制药”。
辅料的敏感性: 前面提到辅料可能不同。虽然大部分辅料是惰性的,但极少数人可能对特定的辅料过敏或不耐受,从而出现一些原研药使用者不会出现的反应。但这属于对“辅料”的反应,而非活性成分的副作用。
包装和剂量准确性(非常罕见): 在监管不严或质量控制不过关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仿制药的剂量不准确,或者杂质含量超标,这确实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但对于通过严格审批的合格仿制药,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
医生和患者的认知偏差: 有些医生或患者可能因为价格、品牌效应或者某些传言,认为仿制药的质量不如原研药,从而在观察和报告副作用时,更容易将问题归结于仿制药。
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原研药上市时间长,积累了更多的上市后不良反应报告。仿制药上市时间短,可能还没有充分的数据积累,所以感觉上“没那么了解”其副作用。

要强调的是,合格的仿制药并非“山寨货”。 它们是通过严格审批的,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标准都必须符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要求。

总结一下:

治疗效果: 合格的仿制药在治疗效果上与原研药基本一致。绝大多数患者在使用时不会感到明显差异。
毒副作用: 合格的仿制药的毒副作用谱也与原研药基本一致,因为活性成分相同。绝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因仿制药而起的、与原研药不同的副作用。
潜在的细微差异: 理论上,由于辅料、生产工艺等因素,可能存在极微小的差异,但这通常不足以导致临床上可察觉的疗效或安全性问题。
谨慎选择: 如果您对某个仿制药有疑虑,或者在服用某款仿制药后出现不适,务必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他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最后,选择哪种药物,最好还是遵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药物的可及性,来推荐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不要因为一些不确定的传言,而盲目拒绝使用性价比更高的仿制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差异那是相当大。

原研药往往研究了十数年,耗资十数亿。这些药品当然是专利药品,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限。期限过后,其他企业就可以进行仿制。

仿制药主要成分与原研药相同,“疗效和质量与原研药一致”的药品。

什么意思呢?即便专利期到了,医药公司也不可能将自己的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各种数据公开。这是别人的机密。专利期到了,仅仅意味着其他公司也可以生产这种成分的产品。

所以,仿制药的生产工艺、合成途径等等可能和原研药一模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控制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怎么样控制呢?进行药物一致性评价。

十二五以后,要求“杂质谱一致、稳定性一致、体内外溶出规律一致”疗效应该差距不大,应该达到正负20%以内,当然多半是负的。

以前则相对轻松宽泛。所以国家规定要在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那么之前的仿制药为什么会和原研药区别那么大呢?

最主要的是晶型不同。药物一般是晶体,晶体就会有晶型。

药品的晶体往往有好几种,不同晶型区别巨大。优势晶型哪一种?怎么样纯化的?纯度是多少?无定型状态是不是效果更好?

这些都不知道。所以即便如上述那样进行了一致性评价,也最多能保证最大差异不超过20%。

而且药品有一个特点,要在体内起作用。因为个体差异,不同的药品在不同人身上差异更大。

————————————分割举例————————

题主提到苯磺酸氨氯地平不妨就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例。

这个是仿制的比较好的仿制药。辉瑞的络活喜和国产的施慧达。

络活喜叫苯磺酸氨氯地平,施慧达叫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络活喜是左旋、右旋两种氨氯地平都有的消旋混合物。施慧达只有左旋体。所以,施慧达每片是2.5mg,络活喜是5mg。络活喜要更贵。

不过,右旋体其实降压作用比较弱,是左旋体的1/20。但,部分研究提示,右旋体能够保护血管内皮,所以应该能在降压的同时保护血管和部分脏器。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右旋体水肿、头晕的副作用发生率更高。

所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药品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