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国是资深传武界人士,不是传武骗子,不是假传武!
马保国是资深传武界人士,不是传武骗子,不是假传武!
马保国是资深传武界人士,不是传武骗子,不是假传武!
很多人因为马保国掌门在比武中被击倒而愤怒的称马保国掌门是“传武骗子”,其实这是不对的。
马保国掌门武术实战能力如何暂且不谈,只谈马保国掌门的师承,他真的是陈氏太极的正宗传人。
马保国真的是陈氏太极名家王长海先生的徒弟,不但是王长海的徒弟,还是形意拳大师尚济的亲传弟子。马保国掌门还专门出版过一本《尚济形意拳练法打法实践》。
可以说,马保国是真正的来历清楚,师承明白,绝不是有些人口中的“传武骗子”。
是不是传武业内人士,首先还是要看师承,而不是看输赢,总不能谁“打擂台”打输了就被开除出传武界啊,搏击比赛哪有常胜将军?如果都奉行输了就开除,那泰森和霍利菲尔德都被开除出“拳击界”了。
我觉得那些因为马保国掌门三十秒被打休克就污蔑马保国掌门“传武骗子”的网友,不但看待马保国掌门不客观,就连看待武术这个行业也不客观。
谁规定武术就一定能打的?谁规定传统武术就一定具有实战价值的?
根据著名传武研究者唐豪先生考证,今天依然流行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其实都源自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将军的《纪效新书》里《拳经捷要篇》,可以说《纪效新书》才是真正的“诸拳之母”。
然而戚继光将军在《纪效新书》里早就说过,拳术就是起一个活动身体的作用,并不能用于实战。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于后以备一家。——《纪效新书》
根据史料记载,戚继光将军在练兵时长枪、弓弩、火枪、刀盾都是必考科目,一月之内考核三次那种,戚继光却从不考察士兵拳法。
戚继光不但不考察士兵拳法,在晚年重新校订自己的《纪效新书》时,还专门把《拳经捷要篇》给删了,增加了《辛酉刀法》。
更为重要的是传武界真正的大师,真正的“武林高手”八百年就说过,武术并非源自技击,而是源自舞蹈。
说这话的人是吉林体育大学的康绍远教授,一位真正的传武大师。
康绍远,1915年生于天津,自幼习武,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1933年毕业,在南京体专任教。1936年随南洋旅行团出访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
1937年任菲律宾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武术教师,1946年回国任天津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讲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到东北师大,一直在体育系从事教学工作。1955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87年离休。
康绍远教授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时,教师都是当时国内各大门派的掌门人、高手,他和他的同学后来也都成为一代名家。
(右一为康教授)
1953年参加全国民族体育形式表演及竞赛大会任东北区代表队武术教练,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吉林省及长春市武术比赛总裁判长。1985年获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1988年获中国国际武术节组委会颁发的“武术贡献奖”,1989年获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归国华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奖”,1991年获长春市体委、长春市武术协会授予的“武术事业贡献奖”,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老体育教师”, 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华武林百杰”之一。
中国武术实行段位制,其中七、八、九三个段位属于高段位,而九段是最高段位,康老师是第一批八段,在吉林省只有他1人。2002年康老成为中国武术九段,截止到2003年4月,全国九段一共10人,康老为其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武术九段。
陈氏太极与杨氏太极虽然现在威名赫赫,但是也只有冯志强与杨振铎两位传武大师晋升九段,而且晋升九段时间比康绍远教授晚了足足6年。
可以说,康绍远教授履历是货真价实的,他是真正的传武大师。
但康绍远教授从来不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源自技击,他一直主张中国传统武术源自舞蹈。
康绍远教授的研究生孔庆胜那篇著名的论文《试论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就是在康绍远教授指导下写成的。
那篇论文的主要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武术不具有真正的技击性,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每个民族都有具有技击性的项目和活动形式,不存在明显的区别,都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基础上的技击发展。
2、 带有攻防含义的套路动作不能直接应用于搏斗中,产生套路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增强战斗力;二是为了集会表演和商业性演出,武术与技击毫无关系。
最后,论文从武术套路的发展角度阐释了武术动作不具有攻防作用,并认为这是从武术技术的自身特点所证明的武术不具有技击性,因此,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
应该说,抛弃偏见,这篇论文放到今天依然不过时。尤其是论文提出的“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这一观点尤其精辟。
其实这篇论文的许多论点也是康绍远教授的观点:
“武术表现了攻防形式,但是不能用。为什么说武术不能用呢?因为武术有姿势的要求,没有姿势要求也就不成其为武术了,而打人、打架需要什么姿势呀?”
“拳击里的架打与武术架打不一样,武术架打有姿势要求,不是你站着这么打就完了的,你要是没有姿势,咱们则会说你武术不行。”
“武术不是起源于技击,而是起源于舞蹈。不能因为动作跟技击好像类似、相同,就误认为武术是为了打人的技击性练习”。
康绍远教授这些观点真的是他几十年武术生涯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
要知道,康绍远教授可是货真价实的南京国术馆学员,他的老师和同学都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人物,他每天近距离观察、观摩老师和同学们对练,他对武术与技击、舞蹈的关系还不清楚吗?
比如《试论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里主张“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这就是康绍远教授当年观摩1933年武术国考的心得体会:
国考时,我们放假了三天,观摩了比赛,看了以后很泄气:心想,这哪叫武术?上去就抓、就摔,谁被摔倒了比赛就完了。看不到武术的方法,武术好像也使不上,当时我在场,没有一个用武术方法的:有以虚步十字手等待对方的,但是,一上去就是抓着摔,什么姿势也没有了,就是抓和摔,看了很失望。
那么,康教授这种观点是他一家之言吗?
不是。
随着南京国术馆的成立,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各省都纷纷成立属于自己的国术馆,有些国术馆是民办,有些则是军阀官办。
以湖南国术馆为例,就是当时军阀何健为了满足自己野心所创办的,创办之初他广泛聘请名师,以传授学员拳击以及摔跤教练为主,从何健创办湖南国术馆到湖南第一届国术比赛也就几个月时间,湖南国术馆只接受拳击和摔跤训练的学员们却在湖南国术比赛中横扫湖南传武界,就连湖南大名鼎鼎的柳森严都被学员击败了。
柳森严是当时湖南传武界的太极高手,按照当时湖南国术馆学员肖英杰回忆,当时长沙到处流传着柳森严的“传说”:
当时街头巷尾,三五成群的人们无不谈论顾柳要比武的事。我当时已有16岁,也喜欢去听人们的议论。有的说,如果比的话,柳会战胜顾,因为柳有飞檐走壁的功能,还能来无影去无踪。说有一次何健派兵包围柳的住房,四处搜索不见,说柳有隐身法。还有人说,一次,顾汝章追赶柳,来到一条河边,柳不见了,于是说柳是借水道走了。也有人说柳打不过顾,因为顾有一身硬功夫,刀枪不入,并有千斤之力,能用手扳弯拉直扁铁钢条。——《湖南省国术馆始末——解放前的湖南武术界》
结果实际比赛时,柳森严被湖南国术馆学员轻松击败:
我还看到柳森严和宁德生比武,在第一次的三分钟内未分胜负,第二回一开始交手,宁德生将柳打倒于台上,二人扭在一团,柳先倒地,已经输了。——《湖南省国术馆始末——解放前的湖南武术界》
要知道,这批学员只接受了几个月摔跤和拳击训练而已。
不管传武大师们平时练什么样的拳架子,但是到了搏击比赛时,都变成“没有一个用武术方法的…一上去就是抓着摔,什么姿势也没有了,就是抓和摔。”
既然如此,从搏击角度出发,传统武术与散打、无限制综合格斗等格斗术又有什么区别呢?
也就是从套路出发,才能明显看出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术存在明显的差别。
所以“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真的说的太对了。
不仅是康绍远教授一个人这么看,著名武术家赵道新先生生前也发表了类似看法:
“只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武术中最大的骗局,我认为就是所谓的“有技击性”。真不知有多少青年入受到了引诱,走入了歧途而不能自拔。”
所以,不能因为马保国三十秒被打到休克就认为马保国是骗子;相反,如果从康绍远教授“武术源自舞蹈”观点出发,马保国掌门是如假包换的中华传武界领导者之一。
更新一下。
我在知乎回答过好几个关于格斗及武术的问题,很多传武爱好者跟我是各种辩论,提各种观点。
这个答案里,我说听劲懂劲是文学构想,没有科学依据,不符合人体科学喝现代医学认知。但依然有很多人面对科学数据还各种狡辩,我就搞不懂了。
既然这样,那我放个话在这:凡是认为听劲懂劲可以超越现代医学认知可以实战的,你跟个评论就好,我们安排测试,直播。
方式我也想好了,不欺负人。你们不是说听劲懂劲得搭手吗,OK,依你们。测试方式如下:
两个人面对面,间距60厘米,因为手臂就这么长,再远得滑步冲拳才能打到目标,我怕那么打力量太大,速度太快。容易出事。
我方选手曲肘收拳,拳收到耳边,拳头对准你脸,目标就是打你脸。攻击路线明确,目标明确吧。
你随便哪只手,可以搭住我方选手的手臂。
咱们站立不动,然后开始。
什么时候发力出拳,我方选手决定。
你靠搭住我方选手的那只手听他的劲,然后按听劲察觉的变化来懂劲化解他的拳,别让他打你脸。
简单吧?我都不要求蒙你眼睛。按说应该蒙眼,靠你手的感知来听他的劲哦。
现在你都可以靠观察他的眼神表情身体变化来猜了,这我都可以勉强算你是听劲的一种方法,你没吃亏吧?占大便宜了吧?公平吧?
来吧,请报名。又,咱们有国级武术裁判,律师,表演/赛事协议,专业场地(以上肯定比马保国老师那个专业、职业,请放心),专业直播和录播团队。也有医护人员,总之,一切按正规比赛安排。
请。
以及,我再批评一下很多传武所谓搭手的套路,戳破这个很具迷惑性的气泡。
格斗的抱架,全世界基本一样,双手上提,三角护住头面。腿滑动也好,站立也好,都是弓腰含胸。因为人类身体结构都一样,最终实践证明这是最合理的架势。
传武呢,都要你挺胸塌腰,双手动不动就张开,电影黄飞鸿李连杰那个姿势好看不?好看。为什么全部要反着来?因为好看。没其他原因。
很多传武比试,要求搭手。
那么问题来了,大哥,你想让我放下抱架,让你打?你想啥呢?凭什么?以为我是马保国老师吗?拳击哪怕打到十五回合,再累,也没拳手敢放下两只手放弃拳架的,除非超级牛人开嘲讽技能。
然后要我放弃拳架之后,还要让你搭上手?你是当我沙包呢,还是以为我傻?
这种路子,其实就是要你按他设计的规则,陪他玩过家家游戏,没有任何作用,就是图一乐。有这功夫,不如去找个好靶师实在。话说好的靶师很贵的,一般人还请不到。
哪怕就算突破人体科学,这个听劲有用吧。我就试问在格斗场上,你怎么才能让播求、嘴炮这些人放弃拳架,然后让他们进入你设计好的架势,然后再让你搭上他们的手,然后还要一二三一起开始?
你告诉我,怎么解决这问题?
我觉得……还是直接问你出多少钱吧。其他都是白瞎。
传武非常迷惑人的一点就是在这里。这种事干多了,很容易自己都骗,觉得自己连泰森都可以搞定。
关键是泰大爷会按照你设计的姿势站好让你搭手吗?
所以所谓搭手的核心问题是:就算有用,请问怎么让泰大爷进入搭手需要的姿势和状态?我觉得除了给钱试试外,没其他可能。
所以推手也好,什么划拉也好,一律都是yy,毫无实战意义。锻炼身体挺好,高级版广播体操。我把话说死了。
完毕。
以及,推荐这个问题下 @菜头会飞 的答案,很客观的回答。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5469363/answer/1233166185
————————以下原答案
正好借此说一下我一直想说的关于所谓内家拳的一系列问题,譬如马保国的接化发。
我一直认为内家拳的很多东西,包括理论和训练方式,都属于理论上的假设,并无科学依据,也无实战意义,纯属古代文人的文学构想。
内家拳各种阴阳理论,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经过文人们的传播,得以发扬光大。但是,那也就是文学家创作,马保国的接化发如此,还有譬如听劲、懂劲等等,也是如此。
听劲是什么?按太极拳的论述,听劲,是由皮肤的触觉和内体感觉来探测对方劲的大小,长短和动向的意思。
懂劲是通过听劲察知对方动作的来路去向和劲力大小,随以对立而互生的动作来应答对方。
好了,大概就是人家一拳打过来,你肢体接触对方以后,察知对方肢体的攻击方向和力量类型、大小,然后化之、引之、击之,大约如此。
构想是好的,现实很骨感。
首先,人体的反应速度是多少呢?
按2012年体育出版社出版,由田麦久、刘大庆老师主编的《运动训练学》所说,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的感受器(视觉、听觉)和其它分析器的特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反应速度素质受遗传效应影响较大。如,没有从事专门训练的人的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之间,而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也只能达到0.1~0.2秒。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反应速度提高的幅度是很小。
那么正常人的拳速是多少呢?
绝大多数测试显示,普通人最起码也大于5m/s,范围在5-10m/s波动,通常是7、8m,经过训练的人可以达到10m以上。
人的臂长,握拳之后,从肩到拳面,约6、70cm左右。以我自己为例,从腋下到拳面为63cm,我身高178cm。
好了,也就是说,我一拳打出去,0.1秒时间,均值可以前进70-80厘米。
我们按你伸手伸最远的距离计算,在65cm处你接触到我拳头或肢体,然后听劲,再懂劲化之击之,构想很好。但是!你最快的反应速度也需要0.1秒以上,0.1秒我的拳头已经跑了70-80cm距离了,因此在你还没来得及按你听来的劲懂之的时候,我的拳头已经击中了你。
有理有据无法反驳吧?
所以所谓听劲懂劲,本质上就是个美丽的文学构想,并无科学依据,也没有实战意义。我认为这些主要来自于文学家们创作时在脑子里的假想,你这么一招过来,我那么一招化之,画面确实很美丽,金庸先生是此行的顶级大宗师。当代此行的顶级大宗师有四位,金梁古温。
最接近这一构想的实战技术,是中国跤里的巧劲。两个人搭上手以后,判断对方的身体重心和力量侧重,然后借力打力顺势而为把对方给摔倒/摔出去。但是这是已经互相搭上手,抓住了对方跤衣或肢体,双方处于对峙状态下才可以实施的技术,有这个搭上手的前提,才有时间让你从容实施巧劲。
对付拳头击打,还是算了。看见拳头过来,直接格挡然后牵引一下就完了,这是没出手前就设计好的动作。如果你想接触到对方再做反应,那么不好意思,马保国先生的遭遇就是示范。
格斗里没那么多玄学,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古人编出来混饭吃的东西,反智反科学,不要当真。
很多人会说,我家谁谁亲见,某老头为了震慑一群混混,不动声色,轻轻一抓,门前拴马桩化为齑粉。
不好意思,诸如此类的事儿,真的不老少,只不过以前江湖上管这种叫湿活、腥活,其实就是个江湖把戏。这种活用好了挺管用的,可以化解纷争。但是你要是把它当真,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不过这种事确实很具备传奇色彩,也符合传播需要的各要素,所以很容易流传,我们当网络文学看就好,千万不要当新闻看。
包括推手,也是没有太多实战意义。
本质上这是一种游戏,很类似我们小时候玩的一种游戏:两个人站好,一根绳子从后腰穿过,一手抓住,拉动绳子互相抽来抽去,脚动的算输。
你用推手对付泰森试试。
这种东西,最多只能算一个训练方式,而且这种训练对实战有没有意义,有多大意义,都是需要经过科学讨论才行的事儿,你愣要说就是可以实战的,那么马保国先生的结果大家都看见了。
中国武术里,诸如此类的玄学太多了,你用来强身健体,我觉得挺好的。我自己就得益匪浅,这把年纪身体素质和各项指标都依然不错,很大程度得益于少年时期数年不间断的武术锻炼。当然也有运动损伤,不过总体是利大于弊,损伤也是那会儿没有科学训练,一味遵循传统没有扬弃的结果。
最后说一句,马保国一位70岁老人敢上擂台、精神可嘉,这点还是要点赞的。我说真的,不是讽刺。
完毕。
对传武的观点:
之前写过一回答,有知友留言如下,我不知道留言真伪,但我觉得是线索,可以参考核实。
再说说我对太极的看法。
小时候,看了《黄飞鸿》的我也对中华武术疯狂崇拜,小学一年级时,还花了六十块钱,报了学校的武术兴趣班。代课老师先教踢腿,要求我们把腿踢成一个圆弧状,又练扎马步,最后还教了一套拳法。当时,我班上有位从小习武的同学,名字我都记得,叫庄杰克。那时因为公共卫生区,我班常和隔壁高年级产生摩擦,有一天,高年级又把垃圾扫到我班区域,大家义愤填膺,就让新年茶话会上表演过武术的庄杰克去讨回公道。庄杰克弯下腰,绑紧鞋带,带着全班的期望,走到了高年级同学面前。我原以为,庄杰克会使出新年茶话会上表演的腿功拳法,让高年级从此臣服,不敢造次。谁知,他过去三秒钟,就被人推倒在地,从此再未起来。见势不妙,我赶紧回班里取军用水壶,前后挥打,才把快滚成泥蛋的庄杰克救了回来。
看到庄杰克一脸是土的样子,大家又惊又怕。心中不解,但又不敢问,为何脚能踢到眉心的庄少侠,居然敌不过“猪肉荣”。那一战之后,我也没继续习武,而是把钱存下,买了把新水壶。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屡次用水壶把人头打出包,校领导找到了我妈,一句客套话没有,让我们抓紧联系学校转学……
其实无论太极,还是武术,它们本质都是一种活动方式,从根本讲,它们与广场舞,广播体操,瑜伽,普拉提虽形式不同,但效用与功效,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拉伸韧带。只要不扰民,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但无论太极还是武术,它们也只限于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幻想以一敌百,幻想四两拨千斤,可能未来电影需要少看了。
身体素质不行,人家是开班授课的,让人家去打?这不明摆着为难人家吗?教练就得有个教练的样子,亲自下场打比赛还要运动员作甚?
只要提到运动,身体素质才是最主要的,招式流派只是添头。一个身高两米体重90kg,每天坚持4小时体能训练的运动员,临时跟马保国练两天太极,摆个花架子就够了,你看上场能不能把王庆明揍的满地找牙?同理也是一样,他随便练两天拳击,保证也能一拳ko马保国。
就马保国那个小身板,练啥武术都没用。
马大师应该不是很穷。
那个武馆租金加装备,也得值点钱。
找个外国人陪他演戏,也得花点钱。
比赛之前的对手不是搏击爱好者,而是传武练习者。换人了,他碍于面子还是上了。
正常不会打成这个样子。而是互相杀伤力都不大。顶多皮肉伤。
传武练习者的实战很少,缺乏对抗,练习再多也是靶子。
道理一套一套的。没高水平对抗过都是纸上谈兵。对方打你你都没反应过来,还接化发。
那么大岁数了,没打出事来算便宜。
传武没有高水平对抗的环境,不能实战。
你让练传武的从小跟着散打班对抗,他学传武用传武去打,对抗习惯了,或许能把传武实战的内容找回来。
不对抗,能继承下来就功德无量了。
传统武术没有实战能力啊
就是好看而已,舞术而已。
力大(输出大)方能言武。
你一拳也好,一掌也罢,出去能有2w焦耳,对方是头大象也一样倒地,当场喊大大。
理论吹破天,输出只有20焦耳,那还是洗洗睡吧。
1.必然,虽然不少人说他骗子 ,但换个人来也差不多;
2.武术,现在更多的是作为健身和表演形式存在。
3.武术有没有技击性,过去应该是有的,但是,大家容易对技击性的东西有幻想,加戏太多,实际上,技击格斗这些东西,第一看的是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神经反应,其次,是技巧,技巧比如是哦发力技巧,身体结构弱点(有效打击效果),这些过去和经验有关,所以老师傅有一些经验,然后秘而不宣,实际上年轻的学生要是知道了这些知识和经验,很快就能打败老师傅,这些东西属于知识,不知道的时候觉得很神秘,点透了其实挺简单。
3.现代搏击技术对人体知识的认识更全面我,因为有解剖学和医学设备作为条件,可以做到科学训练,还可以根据个人身体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式,比传统搏击靠知识和经验秘传效率高太多。
4.打坐、呼吸术这些技术是有一些功能的,调节身心状态方面,但是没法用来搏击,不存在“内力”这种玄学设定。
5.“功夫是杀人技”,冷兵器时代的杀人技当然需要和冷兵器的运用密切相关,说白了就是在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掌握冷兵器的发力和使用技巧,一寸长一寸强,武器质量很重要,军阵很重要,匹夫之勇式的单挑限制太大,杀不了不少人。热兵器时代也有热兵器时代的技术和经验,身体锻炼和发力这些技术还有一些可借鉴的东西,但是,武器体系和组织体系、信息体系的结合,才是真正杀人技!
当年第一次玩吃鸡的时候,不知道第一局匹配的大部分都是人机,随随便便淘汰十几个人吃了鸡。
不仅造成了自己很厉害的错觉,还养成了到处找人、见人就冲的习惯。玩完前两局之后,甚至给自己定下了每局淘汰20个的指标。
后来新手期过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真人玩家,我按照以往的经验,防弹衣都没捡,拿着冲锋枪就上去钢了...
看到自己变成盒子的时候,我觉得对面一定是开挂了,我以前都是这么打的,怎么这次还没瞄准就成盒了?不科学啊?人能反应这么快吗?
后来知道了有人机这个东西之后,我接受了自己不是钢枪王者的现实,并学会了这个游戏的精髓——“苟着”。
好在现实来的很快,让我很快意识到自己是个青铜。
试想一下,如果人机局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持续一个月甚至数年,我每局都淘汰十几二十几个人吃鸡,那用不了多久我就会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可以进军职业了。
所以,早点遇到真人玩家还是有好处的,不要被人机冲昏了头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