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称「俄停止向美国提供火箭发动机」,将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那番话的影响,争取说得透彻点,也尽量避免那种一本正经、冷冰冰的AI腔调。

俄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最近放出话来,说要“停止向美国提供火箭发动机”。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着挺多层面的东西,咱们一样样来看。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美国在火箭发射上的“断供”危机。

咱们得知道,RD180和RD170/171系列发动机,尤其是RD180,可是美国航空航天界尤其是商业航天领域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美国过去很多次重要的发射任务,包括一些军事和科学卫星的发射,都离不开这些来自俄罗斯的强劲心脏。

Atlas V火箭的尴尬: 你知道Atlas V这火箭吧?它最核心的那个助推器,用的就是RD180发动机。这玩意儿性能牛,可靠性也高,所以Atlas V在美国的发射市场上一直很吃香,尤其是在发射一些高价值、关键的国防和科研载荷时。现在俄方一卡脖子,Atlas V以后怎么办?这火箭的未来就悬了,总不能指望它就这么“罢工”吧?

“再上征程”(Vulcan Centaur)的挑战: 即使是美国自己正在开发的下一代主力火箭“再上征程”,它的早期版本也计划使用RD180。虽然说“再上征程”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摆脱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但一旦RD180的供应中断,这中间的过渡和新发动机的整合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这就像你本来计划用一个供应商的零件,结果对方突然不卖了,你得赶紧找新的、还得确保新零件能无缝对接,这工程量和风险一下就上去了。

商业航天市场的影响: 美国有很多商业航天公司也使用Atlas V或者其他依赖俄制发动机的火箭。这次断供,直接影响的是这些公司的运营计划和发射能力。一些原本依赖这些火箭发射卫星的客户,现在就得重新评估他们的发射方案,可能会推迟发射,或者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这会搅乱整个商业航天市场的节奏。

其次,这不仅仅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更是航天技术自主化的一记“催化剂”。

俄罗斯这一招,实际上是在逼迫美国加速实现航天技术的独立自主。

自主研发的加速: 美国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大力投入研发自己的高性能火箭发动机。比如,SpaceX的“猛禽”(Raptor)发动机,虽然技术路线不一样,但目标都是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BE4”发动机,本来就是为了替代RD180而开发的,现在俄方一宣布停止供应,它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这个消息无疑会给这些美国本土发动机的研发和量产带来更大的紧迫感和资金支持。

技术瓶颈与时间赛跑: 但是,要完全替代RD180这样成熟且性能优越的发动机,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发动机的研发、测试、验证,都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必须保证其可靠性不低于甚至优于RD180。这中间会有一段“空窗期”,这个空窗期美国在发射能力上可能会受到影响。

再往深了说,这还触及到了国际合作与政治博弈的层面。

航天领域曾经是国际合作的一个典范,比如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但现在,地缘政治的阴影正在逐渐笼罩。

“武器化”的供应链: 俄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的表态,可以说是将航天供应链“武器化”的一种体现。它展示了俄罗斯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仍掌握着对美国的议价权,并将其作为一种施压的手段。这可能会让其他国家在依赖进口关键技术时更加警惕。

太空领域的“脱钩”趋势: 这次事件,可能预示着在某些敏感技术领域,国际社会正在走向一种更加谨慎和“脱钩”的状态。各国会更加重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减少对外部的依赖。这可能会导致未来一些大型国际航天项目在技术选择和合作模式上发生变化。

对国际空间站的潜在影响: 尽管这次是针对发动机供应,但人们难免会联想到对国际空间站(ISS)的影响。目前,美国宇航员往返ISS的“龙”飞船和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发动机是独立的,但联盟号飞船及其发动机是俄罗斯的重要贡献。未来,如果这种不合作的趋势蔓延到其他航天领域,对现有国际合作项目可能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挑战。

总的来说,俄罗斯这一举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短期内,美国在运载火箭发射能力上会面临压力,尤其是一些依赖Atlas V的发射任务。
2. 长期来看,它将加速美国在火箭发动机领域的自主研发进程,推动本土技术的进步。
3. 更深层次的,这反映了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对高科技领域合作的影响,可能会促使各国更加重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更像是一场关于技术主导权和战略自主性的博弈。美国需要迅速找到替代方案,而俄罗斯则借此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PACEX:俄国,最好的朋友!

user avatar

结论是对美国的任何一次火箭发射没有影响,但是难免要多掏些钱。

即使在这次俄罗斯侵乌之前,阿特拉斯5也已经确定要退役了,它的前身平台是1960年代初服役的弹道导弹,是目前仍在发射的美国最古老的运载火箭之一,当初用俄罗斯的RD-180发动机,一是因为技术的适配性,二是RD-180的稳定性,还有就是便宜。

美国早已不再对RD-180下新订单,阿特拉斯5剩余发射前的发动机都已交付,阿特拉斯5的后续发射不会有什么影响。洛克马丁本身早已拥有RD-180的技术权限,当然洛克马丁提供售后的费用肯定大大高于俄国人。

俄罗斯在液氧煤油发动机上确实技术扎实,但美国在氢氧机、液氧甲烷方面同样独步全球。即使不提空叉,美国仍有多款运载火箭,事实是美国的火箭发射在未来会继续高速运行,而俄罗斯的航天工程难以避免每况愈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那番话的影响,争取说得透彻点,也尽量避免那种一本正经、冷冰冰的AI腔调。俄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最近放出话来,说要“停止向美国提供火箭发动机”。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着挺多层面的东西,咱们一样样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美国在火箭发射上的“断供”危机。咱们得知道,.............
  • 回答
    俄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暂停向英国提供六枚“联盟”号运载火箭,此举无疑在英国的航天计划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绝非表面那么简单,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波及了技术、经济、战略乃至国际合作的多个层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 项目延误与成本增加。英国的许多航天任务,特别是那些依赖.............
  • 回答
    俄航集团CEO罗戈津的这番话,无疑为国际空间站(ISS)的未来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也让围绕着这个“太空合作典范”的博弈变得更加复杂和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关于太空技术,更是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乃至人类太空探索未来方向的集中体现。首先,核心的矛盾点在于美俄之间的制裁。 罗戈津明确将俄罗斯在ISS的合作决.............
  • 回答
    俄罗斯航天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关于国际空间站(ISS)可能“失控落入欧美境内”的言论,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信号,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一、对西方施加压力的策略:一种“核选项”式的威胁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信号。罗戈津的言论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旨在.............
  • 回答
    3月18日这则消息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特别是“俄宇航员穿乌国旗配色航天服”这一点,背后牵扯出的信息很值得细究。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留意的。首先,最直接的关注点当然是事件本身。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穿着带有乌克兰国旗颜色(蓝色和黄色)的航天服,这个.............
  • 回答
    关于国际空间站(ISS)出现“漏气点”的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背后是否有人为因素的猜测。虽然官方的解释是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者是一些微小的、难以避免的意外情况,但“故意弄出漏气点好早点回家”这种说法,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联想和猜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国际空间站.............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后,塞瓦斯托波尔(不是尼古拉耶夫)的造船能力以及对俄罗斯建造航母能力的影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关键事实: 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国际政治议题。 俄罗斯在2014年对克里米亚采取了行动,并将其纳入俄罗斯联邦。然而,国际社.............
  • 回答
    俄罗斯当前经济确实面临不少挑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宏伟的核动力航母计划听起来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要说未来能不能实现服役,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海军在苏联解体后确实经历了一段低谷期。手头宽裕的时候,海军家底子厚实,像“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
  • 回答
    在十八、十九世纪,当英、法、德、俄等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其殖民地统治时,它们对殖民地中白人与土著居民的混血后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混血儿”,采取了一系列复杂而又微妙的政策。这些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当时社会观念、殖民地具体情况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展现出了一种既.............
  • 回答
    蒙古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其地缘战略位置十分特殊。它北邻俄罗斯,南接中国,两国都是蒙古国重要的战略伙伴和经济来源。如果蒙古国对中俄以外的任何国家宣战,其面临的局势将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首先,从经济和后勤角度来看,蒙古国对任何其他国家的宣战,都意味着其需要建立独立于中俄的供应链和支持系统。蒙古国经济高度.............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Z”这个俄语字母,原本在俄罗斯军队装备上出现的标志,在西方社会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字母风暴”。这种集体抵制,不仅仅是对一个字母的厌恶,更折射出当下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文化符号的强大影响力。“Z”的起源与象征意义的转变要理解这场抵制,我们首先要回到“Z”的起源。冲突初期,“Z”字频.............
  • 回答
    理解以印度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俄乌战争中反对北约的立场,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历史根源、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它们自身的发展需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挺俄”或“反北约”二元对立,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一、历史的烙印:不结盟运动的遗产与西方霸权的警惕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像印度这样的先行者,其国家.............
  • 回答
    在国际社会这个复杂的大染缸里,各个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可能出于自身利益、安全考量,或是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一些不那么“光明磊落”的手段。这里面,“耍流氓”这个词,虽然带点情绪化,但确实能捕捉到一些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那种绕过规则、施加压力、甚至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计。咱们就来捋一捋,像中国、美国、俄罗.............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这场冲突的立场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国家支持乌克兰,而只有少数国家明确支持俄罗斯。这种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支持乌克兰,而只有少数国家支持俄罗斯的原因.............
  • 回答
    俄罗斯允许以卢布偿还不友好国家债务的决定,其核心含义是指:俄罗斯政府允许其本国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偿还被俄罗斯列为“不友好”国家的债权人的债务时,可以使用卢布进行支付。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意思,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背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决定?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 在2022年俄罗.............
  • 回答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近期的发言,无疑是俄乌冲突背景下,解读俄罗斯对当前国际局势和西方国家意图看法的关键窗口。他提出的“西方国家试图破坏俄罗斯”的论断,虽然并非新鲜事,但在当前语境下,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值得深入剖析的信息点。首先,这是俄罗斯地缘政治战略定位的持续表达。纳雷什金的这番话,.............
  • 回答
    俄乌战争的后续影响,尤其是对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各自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动态的问题,很难用“谁更不堪”这样简单的二元对立来概括。双方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挑战的性质、程度和承受能力却有显著差异。俄罗斯:被孤立的“阵痛”与长期挑战战争爆发后,俄罗斯面临的最直接和最具颠覆性的影响便是来自西方的全面制裁.............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制裁。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选择跟随美国一同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背后确实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考量,并非简单的“多管闲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各个层面的原因。一、 国际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考量:最核心的理由之一,是俄罗斯此次入侵乌克兰的行为,在.............
  • 回答
    俄媒报道称,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了一项法案,将俄罗斯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并且禁止在乌克兰境内使用字母“Z”和“V”。这一举动,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是其在政治和法律层面进一步与俄罗斯划清界限,并试图在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情感上凝聚共识的重要一步。那么,这项法案的通过,究竟透露出了哪些深层信息呢?首先,.............
  • 回答
    俄乌战争的走向和结果,无疑将深刻影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未来走向。关于俄罗斯是否会因此衰弱成一个“二流国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且“二流国家”本身也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定义,通常意味着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不再处于世界前沿,影响力相对减弱。首先,我们得看看战争对俄罗斯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