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航天总裁称若制裁触及俄航天业,国际空间站「或将失控落入欧美境内」,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回答
俄罗斯航天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关于国际空间站(ISS)可能“失控落入欧美境内”的言论,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信号,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对西方施加压力的策略:一种“核选项”式的威胁

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信号。罗戈津的言论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旨在警告西方国家:如果对俄罗斯航天业实施更严厉的制裁,俄罗斯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导致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失控。

“同归于尽”的心理战: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耗资巨大的项目,由多个国家合作建造和运营。其中,俄罗斯的“星辰号”(Zvezda)服务舱和“曙光号”(Zarya)功能货舱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提供动力、轨道维持、生命支持等关键功能。如果俄罗斯停止配合,尤其是停止轨道维持,ISS 的轨道就会逐渐衰减,最终坠落。这种威胁的本质是试图让西方国家衡量制裁带来的后果,提醒他们俄罗斯拥有足以破坏ISS的“同归于尽”能力。
利用ISS的依赖性: 俄罗斯对ISS的运营掌握着关键技术和设备,例如推进系统。西方国家虽然贡献了许多模块和技术,但在轨道维持和部分生命支持方面,仍然依赖俄罗斯的专业知识和设备。罗戈津正是利用了这种依赖性,来增加其威胁的说服力。
目标并非真的要摧毁ISS: 极少有人相信俄罗斯真的会主动让ISS坠毁,因为这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和国际谴责,也会损害俄罗斯自身的科研声誉和太空探索能力。更现实的解读是,这是一种高级别的谈判筹码和恐吓手段,目的是迫使西方在对俄航天业的制裁问题上有所顾忌,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

二、加剧国际空间站项目的不确定性与破裂风险

罗戈津的言论直接暴露了国际空间站项目因地缘政治冲突而面临的深层危机,并可能加速该项目的终结。

暴露合作裂痕: ISS长期以来被视为国际合作的典范,象征着冷战后各国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这次言论却将这种合作关系推向了公开的对抗边缘,暴露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政治上的巨大分歧已经渗透到最尖端的科技合作领域。
加剧西方国家的担忧和不信任: 这种威胁言论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在ISS合作中的可靠性以及未来承诺的担忧。各国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寻求独立的太空解决方案,或者加速“后ISS时代”的规划。
可能加速ISS的退役: ISS的设计寿命早已接近尾声,各国此前已有退役ISS的计划。罗戈津的威胁可能会促使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更快地做出终止ISS合作的决定,以规避潜在的风险和责任。
对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负面影响: 这种公开的“威胁”言论可能会对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产生寒蝉效应,让各国在进行类似大型、敏感的国际项目时更加谨慎,也更倾向于寻找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三、强化俄罗斯在太空领域作为“关键参与者”的地位

尽管是带有威胁性质的发言,罗戈津的言论也间接凸显了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特别是国际空间站运营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彰显俄罗斯的技术实力和控制力: 俄罗斯能够“控制”ISS的部分关键系统,意味着其在该项目中的技术深度和话语权。这种发言是在强调俄罗斯并非只是一个参与者,而是一个拥有核心能力和潜在“否决权”的关键节点。
为俄罗斯在未来太空竞争中争取优势: 即使ISS项目走向终结,俄罗斯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未来的太空活动和资源分配中,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地位。它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俄罗斯的退出或对抗,将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能被忽视。
转移国内矛盾和凝聚民族主义情绪: 在俄罗斯国内,这种强硬的对外姿态常常被用来转移对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将西方国家描绘成试图压制俄罗斯太空发展的敌人,有助于在国内凝聚共识和支持。

四、对俄罗斯国内航天工业的潜在影响

虽然罗戈津试图通过威胁来抵制制裁,但这种公开的对抗也可能对俄罗斯航天业本身带来负面影响。

国际合作机会的丧失: 这种不友好的表态将进一步损害俄罗斯航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导致失去潜在的合作机会和商业订单。
资金和技术引进的困难: 制裁和国际信任的丧失,将使俄罗斯更难获得发展航天技术所需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人才流失的风险: 长期处于对抗和孤立状态,可能会导致俄罗斯顶尖的航天人才选择离开。

总结来看,罗戈津的言论释放出的信号是多层次的:

1. 最直接的是一种“如果你打我,我也会让你付出惨重代价”的警告,试图利用ISS的脆弱性来威慑西方的制裁。
2. 它极大地暴露了国际空间站项目因地缘政治而产生的深刻裂痕,并可能加速该项目的破裂和提前终结。
3. 它也彰显了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特别是ISS运营中的关键地位和潜在影响力,意在为俄罗斯在未来的太空博弈中争取筹码。
4. 从内部看,这是一种转移视线、凝聚国内支持的政治宣传手段。

总而言之,这番言论是当前俄乌冲突背景下,太空领域“政治化”的又一集中体现,标志着曾经的和平合作典范已经蒙上阴影,未来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模式将面临重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2: 20220226

说些逻辑问题:

罗同志说不会掉俄罗斯头上,已经解释原因了:空间站就不在俄罗斯上空。这是说客观事实,并不是说主观意图。就好比说,你们都睡楼里,我住露天。楼万一塌了,危险的是你们,不是我。

我估计也不会掉到南非或加拿大头上。但我不懂宇航学和天体物理这些东西,专业人员可以给纠正一下。

国际空间站不是俄罗斯一家的,俄罗斯想让它掉哪里就掉哪里吗?俄负责重要的安全机制,美欧对空间站就没有控制能力吗?这个我确实不懂,但正常来说,我觉得不会。专业人员也可以给分析一下。

如果非要说这话有威胁的意思,那看怎么理解“威胁”。我被踢,没人保障你们自己的安全,如果这意思理解成威胁,那就算是威胁吧。但如果非要理解成,我被踢的话,小心我让它砸你头,那我认为就是过度解读了。

顺便科普一下:

原谅恐怖分子是上帝的事情,我们的任务是送他们见上帝”。这句不是普京说的。不是普京说的,不是普京说的。

是有人“翻译”时添油加醋了。

------------------------

更:

有人没看出来我的翻译和提问的区别,请看提问的正文内容。

我只在俄语原文中看出一丝调侃讽刺的味道,网友们在翻译中看出了各种言外之意。

也难怪这类文章有市场。


……………

原回答:

听我老公说,俄罗斯威胁要让空间站掉到欧洲或美国,我就觉得不靠谱,这也不像是大国高层人员能说出来的话啊。去翻下罗戈津同志的原话:

"Если заблокирует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с нами, кто спасет МКС от неуправляемого схода с орбиты и падения на территорию США или Европы? Еще есть вариант падения 500-тон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на Индию и Китай. Вы хотите им угрожать такой перспективой? Над Россией МКС не летает, поэтому все риски - ваши. А вы к ним готовы?".

Рогозин пояснил, что что коррекция орбиты станции, а также ее уклонение от опасных сближений с космическим мусором, производится исключительно двигателями российских грузовых кораблей "Прогресс МС".


“如果你们停止与我们的合作,谁来保证国际空间站不会失控脱离轨道,落到美国或欧洲?这个500吨重的家伙还有可能坠落在印度和中国。你们是想用这种情景来威胁他们吗?国际空间站不在俄罗斯上空飞行,所以所有风险都是你们担的。你们准备承担吗?“

罗戈津解释说,空间站的轨道修正、以及避免其与太空垃圾过度接近,全都是由俄罗斯进步号货船的发动机来实施的。


所以罗同志只是说,空间站的安全是俺们大俄来保证的,你们敢不带俺玩?你们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本事~ 那玩意万一掉下来,有可能掉欧洲头上,美国头上,印度头上,中国头上,就是不会掉俺家头上。你们自己掂量着看吧~

话说,最近我真不敢看国内媒体报道。翻译水平不敢恭维。

俄语还得好好学。

user avatar

吓唬谁呢,赶紧的,砸到纽约来,瞄准世贸中心再来一次,那个破玩意盖的就像飞船。

我发现俄罗斯官员为了给普京表忠心现在嘴上的火车也越来越没谱了。

也对,发言人能说出俄罗斯历史上从来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这种话,这种地方当官的说话大家当相声听就行了。

普京真不觉得手下这样子给他丢人吗?

user avatar

冲,阿克西斯,冲啊

user avatar

国际空间站这种质量砸不出什么波澜来,掉下来烧都烧掉大半了。不过重创悉尼歌剧院应该没问题。

user avatar

不制裁油气、不制裁矿业,现在又不制裁航天。

等过几天波音、微软、苹果、谷歌、IBM、可口可乐、麦当劳、耐克、宝洁、高盛。。找几个强力参议员塞点钱申请豁免。

接着起舞接着跳呗。

user avatar

你也想当夏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航天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关于国际空间站(ISS)可能“失控落入欧美境内”的言论,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信号,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一、对西方施加压力的策略:一种“核选项”式的威胁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信号。罗戈津的言论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旨在.............
  • 回答
    如何看待俄航天局长称「美国正研究将俄罗斯排除出 GPS 卫星导航系统,俄有格洛纳斯系统无需紧张」?俄航天局局长在此时发表如此言论,背后涉及地缘政治、技术主权、国家安全以及信息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要全面理解这一言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剖析。一、言论的背景和意图分析: 地缘政治.............
  • 回答
    俄罗斯电影《挑战》要在国际空间站拍摄,这个想法听起来真是太酷了!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觉得浑身是劲,充满期待。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次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致敬,一次把科幻变成现实的壮举。说实话,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有点怀疑,毕竟要在太空里拍电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但俄罗斯航天局(Roscosmo.............
  • 回答
    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确实在近年的维修期间发生了火灾,这次事故给这艘俄罗斯海军唯一现役的航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再次将俄罗斯海军的实力和造船能力推到了公众面前。至于俄罗斯会不会“勒紧裤腰带再造一艘”,这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战略以及俄罗斯海军发展方向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俄罗斯航空(Aeroflot)标识是否保留了镰刀和锤子,我们需要先澄清一个重要的事实:俄罗斯航空的官方标识从未直接使用过镰刀和锤子的图案。可能存在这种误解,与航空公司的历史和一些视觉元素的联想有关。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并尝试用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俄罗斯航空的悠久历史与“红色”情结俄罗斯航空.............
  • 回答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尤里·鲍里索夫的这个提议,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而且背后牵扯着不少地缘政治、技术合作以及历史渊源。首先,从俄罗斯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个提议首先折射出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ISS)项目上面临的困境和对未来的考量。大家知道,ISS是一个由多个国家共同运营的复杂项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美.............
  • 回答
    俄海军现役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Admiral Kuznetsov)前不久在进行维修时发生火灾,这实在是个令人唏嘘的消息。作为俄罗斯海军的一张“名片”,这艘航母的命运总是充满了波折。火灾的发生与潜在影响关于火灾的具体原因和细节,官方的说法通常比较谨慎,但可以推测,航母这样的庞大舰船,.............
  • 回答
    南京本轮疫情的源头指向俄罗斯 CA910 入境航班,这无疑是当前最牵动人心的一条线索。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传播的复杂性,以及背后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细节。1. CA910航班的“零号病人”究竟是谁?虽然确定了航班作为源头,但具体的“零号病人”,也就是第一个将病毒带入南京的旅客,其身份.............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至今仍保留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而非转向建造两栖攻击舰或轻型航母,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的考量,也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更有国家战略和军事思想的深刻影响。首先,我们得理解库兹涅佐夫号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苏联海军“重型载机巡洋舰”(Тяжёлый авианесущий крейсе.............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对所有关闭其空域的国家实施对等禁航,这将对国际航空运输产生极其深远且复杂的影响,其程度之剧烈堪比一场航空业的“核冬天”。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航线和地理布局的彻底重塑: 西伯利亚航线被彻底切断: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大的影响。目前,许多从欧洲飞往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以.............
  • 回答
    东航空难发生后,社会各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悼,其中,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微博头像变灰一事,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外交礼仪与国际惯例:在国际交往中,各国通常都有一定的外交礼仪和行为规范。当发生重大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灾难事件时,其他国家的外交机构或.............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舞会”导弹,也就是“宝石”(Oniks)反舰导弹,一直以来都是其海军的重要打击力量,尤其在针对大型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的作战方面,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深入理解这款导弹的实效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从“宝石”导弹本身的技术特点来看,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超音速飞行能力.............
  • 回答
    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在气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3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选择苏33作为模仿对象,而不是美国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或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技术引进、历史背景、实际需求以及相对可行的路径。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推测性的情景,涉及到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家利益以及全球稳定等诸多层面。要判断美国是否会选择核报复,需要深入分析多种关键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击沉美国12艘航母,即使未攻击本土居民区,也代表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军事打击。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战略核心和力量投射的关键平台,.............
  • 回答
    俄罗斯向叙利亚部署航母战斗群,这无疑是近年来俄罗斯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一次极为高调且影响深远的军事行动。要评价这次部署,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军事意图、政治信号、战略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一、军事层面的考量与意图:首先,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部署航母战斗群(特别是“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后,塞瓦斯托波尔(不是尼古拉耶夫)的造船能力以及对俄罗斯建造航母能力的影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关键事实: 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国际政治议题。 俄罗斯在2014年对克里米亚采取了行动,并将其纳入俄罗斯联邦。然而,国际社.............
  • 回答
    俄罗斯舰队在夏威夷附近海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特别是其反航母训练,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它触及了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地区稳定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动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演习内容、可能的意图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白,珍珠港在太平洋军事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美国太平洋.............
  • 回答
    关于“美国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就能轻松摧毁俄罗斯所有军事力量”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夸张且不切实际的论断。 事实上,现代战争的复杂性远非单靠一艘航母就能解决,尤其是在面对一个拥有核武器和庞大军事体系的国家时。 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种说法不成立,并探讨一下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它与俄罗斯军事力量.............
  • 回答
    俄罗斯媒体最近放出风声,声称俄罗斯计划建造一艘比中国辽宁舰大一倍的新航空母舰。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当然也夹杂着不少的猜测和审慎的看法。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从俄罗斯的战略需求来看,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并不意外。俄罗斯海军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恢复其往日的.............
  • 回答
    俄罗斯在已经拥有苏3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的情况下,依然大力发展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战术需求和技术考量,绝非简单的型号重复。虽然在航程和载弹量等核心指标上,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苏34的出现是为了填补一个苏30无法完全胜任的空白,或者说,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