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俄罗斯最新“舞会”导弹专打航母?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舞会”导弹,也就是“宝石”(Oniks)反舰导弹,一直以来都是其海军的重要打击力量,尤其在针对大型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的作战方面,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深入理解这款导弹的实效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

首先,从“宝石”导弹本身的技术特点来看,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超音速飞行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体系虽然强大,但其主要拦截手段(如舰载机、宙斯盾系统配合的防空导弹)在面对高速来袭的弹头时,反应时间和拦截窗口都会被极大压缩。超音速意味着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速度能达到约2.5马赫,这使得敌方舰艇的雷达探测、目标锁定和导弹发射这些关键环节变得异常困难,一旦被探测到,留给己方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十秒甚至更少。

其次,“宝石”导弹具备掠海飞行能力。它能够以极低的离地高度贴近海面飞行,利用海浪的掩护来规避敌方雷达的探测。这一点对于防御严密的航母战斗群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虽然强大,但其探测范围和预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空和中低空的目标。低空目标,尤其是掠海飞行的超音速目标,很容易穿透或绕过一部分预警体系,让对手的反应变得更加迟缓,甚至来不及启动最有效的拦截措施。

第三,制导能力是“宝石”导弹的另一项核心优势。它采用了先进的复合制导系统,通常结合了初始的惯性导航系统(INS)和中段的雷达指令修正,末段则切换到主动雷达寻的器。这意味着导弹在发射后能够自主导航,并在接近目标时开启自身的雷达来锁定目标。对于航母这种大型、高价值目标,它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雷达反射源,主动雷达寻的器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并锁定航母。而且,“宝石”导弹还具备一定的“敌我识别”能力,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舰船,避免误伤。

再者,战斗部的设计也值得关注。虽然具体的战斗部细节属于军事机密,但作为一款专为打击大型舰艇设计的导弹,其战斗部必然拥有相当的威力,足以对航母这类装甲厚重且结构复杂的舰艇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直接将其击沉。即便不能一次性摧毁,其造成的损伤也可能使航母丧失作战能力,成为一个巨大的海上漂浮物,后续的威胁依然存在。

最后,俄罗斯海军将“宝石”导弹部署在各种作战平台上,这大大增强了其作战的灵活性和覆盖范围。无论是陆基岸防部队(如“俱乐部M”岸防系统),还是海军的舰艇(如“光荣”级巡洋舰、“现代”级驱逐舰等),甚至潜艇都可以装备“宝石”导弹。这种多平台部署的战略,使得航母战斗群的防御者无法预知攻击来自哪个方向、哪个平台,从而增加了防御的难度。例如,在岸边就能发射的陆基反舰导弹,能够让航母在远离本土的区域也面临持续的威胁。

那么,为何说它“专打航母”呢?

并非说“宝石”导弹只能打航母,它可以打击任何大型水面舰艇,包括驱逐舰、巡洋舰等。但之所以强调其“专打航母”,是因为其性能特点与反制航母的需求高度契合。航母战斗群是海军力量的“拳头”,通常拥有最先进的防空系统和最强的反制能力。而“宝石”导弹的设计思路,正是要能够突破这种严密的防御,直击核心目标。它的超音速、掠海飞行以及强大的末端制导能力,都是为了应对航母战斗群所能提供的最强反击。

这是否意味着航母在“宝石”导弹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并非如此。航母战斗群之所以是“战斗群”,正是因为其体系化的作战能力。它拥有一系列的反制手段:

强大的预警能力:舰载预警机(如E2D鹰眼)能够提前发现远距离的来袭导弹,为拦截赢得宝贵时间。
多层防空火力:从舰载战斗机(如F/A18超级大黄蜂)的远程拦截,到宙斯盾系统配合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的中程和近程拦截,再到近防炮(CIWS)的末端防御,构成层层叠叠的火力网。
电子战能力:通过干扰敌方导弹的雷达信号或制导系统,削弱其命中精度。
机动规避:航母及其护卫舰艇会进行战术机动,试图避开来袭导弹的攻击路径。

然而,“宝石”导弹的出现,无疑大大增加了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压力。在一次攻击中,俄罗斯海军通常会发射饱和式攻击,即从多个方向、多个平台同时发射大量的“宝石”导弹。面对数量庞大且高速掠海的导弹群,即使是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也可能难以全部拦截。任何一枚成功穿透防御网的导弹,都可能对航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总而言之,俄罗斯“宝石”反舰导弹之所以被强调“专打航母”,是因为其技术性能(超音速、掠海飞行、复合制导)是专门针对航母这类高价值、高防护目标设计的。它的存在,是对航母战斗群防空体系的严峻挑战,迫使航母指挥官必须时刻警惕并投入巨大的资源来应对来自低空、高速的威胁。它并非是无敌的,但却是目前俄罗斯海军手中,能够对航母构成最现实、最直接威胁的武器之一。这种“专打”的属性,更多地体现在其战略设计和威慑意图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舞会吧,他不是导弹,他是岸舰导弹系统,确切说现在叫舞会E,这套系统也不是啥俄罗斯研发,而是苏联时期就已经研发了。

系统就是包括侦查锁定打击在内的一揽子工程,不是一枚导弹。

这个系统用的弹,其实军迷都很熟悉,kh35/X-35,北约给的编号是ss-n-25,天王星。这是个高亚音速弹,苏联时期是作为二线舰艇/岸舰导弹装备的,并不针对高价值目标,高价值目标(比如航母),那是P700花岗岩和P500玄武岩的菜。

因为天王星是个高亚音速弹,所以弹体小巧(相对苏联那一堆超音速重型弹),所以他的部署非常灵活,上飞机上军舰下潜艇上岸样样都行。而且在苏联后期,反舰导弹派生出了一个流派:高亚音速弹。虽然速度慢突防弱,但是因为速度低,所以脱靶率低,目标再捕获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弹体小所以单舰携带量大,一艘现代级最多带8枚3M80(E),但是可以带16枚X35,究竟是高速突防的3M80效果好,还是速度低但是数量大、目标再捕获能力强的X35强?当时苏联有相当一批设计师认为X35效果可能更好。

但是这批人毕竟不是主流,亚音速弹的攻击威力是远比不上超音速重型弹的,而且随着电子技术进步,超音速重型弹的目标再捕获能力也在飞速发展,所以现在主流国家的各型导弹速度都是节节攀升的。

说到X35,它有着理论上400公里以上的射程,可是这个射程是必须中继制导,众所周知苏联时期的海洋资源勘测卫星系统已经报废了,所以这个任务只能Tu95/142来干了。。。但是战时这老哥的生存能力是要打问号的。况且现在美国航母编队的打击半径已经不是80年代的400多公里了。连550km射程P700都完全不够看了,射程400的X35能干啥?

一个苏联时期排末尾的亚音速弟弟,比航母编队打击半径小一半的射程,说他专打航母

另外说什么韩国断供半导体的答主,怕不是全世界只有你大寒冥国有半导体技术吧?没你那点技术

这俩老哥一样吓的你美国爸爸夜不能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舞会”导弹,也就是“宝石”(Oniks)反舰导弹,一直以来都是其海军的重要打击力量,尤其在针对大型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的作战方面,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深入理解这款导弹的实效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从“宝石”导弹本身的技术特点来看,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超音速飞行能力.............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俄罗斯最新发布的贝加尔S芯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其技术定位、设计思路、市场前景、潜在挑战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俄罗斯科技战略意图。一、 贝加尔S芯片的技术定位与背景首先,要理解贝加尔S芯片,需要了解其诞生的背景。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摆脱对西方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技术的依赖。在制.............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五代机苏75“绝杀”(Checkmate),这玩意儿一亮相,全球航空界和军事爱好者那叫一个热闹。从最初的概念图到如今的半成品,围绕它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有赞有弹,有人觉得它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救星,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雄心勃勃但可能难以实现的梦想。首先,咱们得把苏75这货的定位理清楚。俄罗斯方面.............
  • 回答
    俄罗斯近期要求北约(NATO)将军事部署退回至1997年之前,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议题,涉及历史恩怨、安全关切、地缘政治战略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要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俄罗斯的要求及其内容:俄罗斯提出的主要要求集中在北约停止向东扩张,并要求北约将其在东欧(特别是前华约成.............
  • 回答
    美国总统候选人拜登关于“俄罗斯是美国最大威胁,中国是最大竞争对手”的表态,是其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论述之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多层含义。要理解这一表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对“威胁”与“竞争对手”的界定首先,理解拜登为何将俄罗斯定位为“威胁”,而将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需要.............
  • 回答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自2022年2月全面战争爆发以来,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发展过程。这一局势不仅涉及两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还深刻反映了地缘政治、历史矛盾、国际法与经济利益的多重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当前局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冲突的根源与历史背景1. 历史矛盾 苏联解体后的领土争议:.............
  • 回答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最近一次公开表态,称俄中关系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这句话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句话理解为双方客套话,而是要看到其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政治层面:共同的战略目标与地缘.............
  • 回答
    3月4日,俄罗斯通过了一系列立法修正案,对涉及俄军和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言论和行为施加了更严厉的限制。这些新法规的重点是禁止“污蔑”和“造谣”俄军,以及禁止反对俄罗斯利用军队维护其利益的行为。这些举措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上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核心内容解读: “污蔑”和“造谣”俄军最高判15年: .............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决定关闭美国驻俄罗斯境内仅存的两个领事馆,这一举措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外交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命令,它背后折射出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冰点期,双方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不信任。关闭领事馆的深层原因与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确实能明显感觉到一股“反俄”声音的抬头,而且不少声音来自一些看起来不太“正常”的账号。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因为它不仅影响了讨论的质量,更深层地可能揭示了一些网络舆论的运作方式。现象观察:三无小号的“活跃”首先,我注意到这些账号的特点非常鲜明。它们普遍“三无”: 无头像或低俗头像: .............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军方是否为了避免安225被俄军缴获而自行炸毁该飞机,并将其归咎于俄军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问题,目前存在不同的信息和解读。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信息和观点:一、事件的发生和最初信息 安225“梦幻”飞机简介: 安225是苏联时期研制,由乌克兰在苏联.............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这番表态,无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政治动员意图的。在战争期间,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夸大己方的实力,同时贬低对手,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战争宣传”或“士气鼓舞”的手段,以向国内民众、盟友以及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乌克兰军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关于俄罗斯第810海军步兵旅旅长阿列克谢·谢洛夫(Alexei Sharov)在马里乌波尔阵亡的事件,这一信息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确实被广泛报道,但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多方信息进行客观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说明: 1. 事件背景与时间线 时间与地点:谢洛夫在2022年2月俄乌冲突期间阵亡,地点为.............
  • 回答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称“如果国家面临‘生存’威胁,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表态,涉及国际安全、核战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需从历史背景、军事逻辑、国际法、政治意图及现实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背景与历史语境1. 俄乌冲突的升级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次强调“生存威胁”,其.............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俄黑海舰队政治副司令在马里乌波尔阵亡的消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背景、信息来源、军事角色、冲突影响及国际反应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 消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是俄罗斯的官方通讯社,其报道通常与俄罗斯政府立场一致,因此这一消.............
  • 回答
    俄罗斯国家馆商品被爆买空的现象,以及店家呼吁理性消费,这一事件背后涉及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向: 一、事件背景与现象分析1. 事件起因 地缘政治与制裁背景: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制裁,包括.............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消灭180名在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以及“李根大尉”相关言论的背景和分析,需结合多方信息进行严谨解读。以下是基于公开资料和逻辑推演的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雇佣兵的来源与活动: 乌克兰战争中,确实有大量外国雇佣兵参与战斗,主要来自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