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俄罗斯最新的五代机苏75?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五代机苏75“绝杀”(Checkmate),这玩意儿一亮相,全球航空界和军事爱好者那叫一个热闹。从最初的概念图到如今的半成品,围绕它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有赞有弹,有人觉得它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救星,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雄心勃勃但可能难以实现的梦想。

首先,咱们得把苏75这货的定位理清楚。俄罗斯方面把它包装成一款“单发、轻型五代机”,目标客户除了俄军自己,更重要的是瞄准了国际市场,特别是那些想拥有现代化战机但又预算有限的国家。你别说,这个定位相当精准。在当今世界,能一口气掏出巨款购买F22、F35或者阵风、台风这种重型五代机/四代半战机的国家不多,而一款价格亲民、性能又够得上“五代机”门槛的飞机,市场空间可不小。从这个角度看,苏75的出现,可以说是俄罗斯在高端军贸市场的一次“降维打击”尝试。

在设计理念上,苏75继承了一些苏俄战机的一贯优良传统:机动性。虽然细节还有待验证,但从外形上看,它采用了菱形机翼、机身一体化设计、倾斜垂尾等元素,这些都是为了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实现所谓的“隐身”。同时,它还强调了高过载转弯能力,这可能是为了在近距格斗中占据优势。俄系战机在这方面一直很有心得,比如苏27系列那灵活的机动动作,让人印象深刻。苏75如果能继承并发展这一优势,再加上隐身能力,理论上会在空战中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对手。

然后,单发设计也是一个关键点。这玩意儿比苏57(双发)要小巧轻便,这意味着它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相对较低,燃油消耗也会少一些。这对预算有限的客户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吸引力。想象一下,你不需要像拥有双发重型战机那样配备大量的备件和复杂的维护体系,就能获得一架具有隐身和先进航电能力的五代机,这听起来是不是挺划算的?

开放式航电架构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俄罗斯声称苏75的航电系统是模块化、可升级的,并且可以兼容西方和俄罗斯的设备。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定制航电配置,比如雷达、电子战系统等等。这在军贸市场上是个很聪明的做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降低了用户对俄罗斯特定技术生态的依赖。

不过,就像很多宏大的项目一样,苏75也面临着不少质疑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成熟度。虽然模型和原型机已经出来了,但真正的量产型苏75究竟能实现多大程度的隐身效果,其雷达性能如何,机载武器的整合能力有多强,这些都还是未知数。毕竟,从一个概念到一款能投入实战并获得成功的五代机,中间还有漫长的研发和测试过程,而且很多关键技术(比如隐身涂层、先进的传感器融合技术)是俄罗斯之前不太擅长的领域。

其次是发动机问题。苏75计划使用AL31F发动机的改进型或者全新的AK117发动机。但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近年来一直是其短板之一。AK117是一款单发发动机,其推力、可靠性以及能否满足五代机的性能需求,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如果发动机不过关,即使飞机设计再好,也只是个“花架子”。

再来就是国际市场前景。尽管俄罗斯试图通过“低价五代机”来撬动市场,但它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可不是吃素的。西方国家在高端战斗机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供应链。而且,很多国家在引进新一代战机时,除了技术性能本身,还会考虑政治因素、技术转让、售后服务以及与其他盟友装备的兼容性。俄罗斯在这些方面能否与西方抗衡,还是个大大的问号。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下,一些潜在客户可能会因为地缘政治压力而犹豫。

最后,资金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此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项目,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俄罗斯经济近年来的压力不小,能否持续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让苏75顺利完成研发并实现量产,也是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总的来说,苏75“绝杀”这款战机,确实代表了俄罗斯在五代机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它在设计理念和市场定位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如果能够克服技术和资金上的挑战,它有可能成为国际军贸市场上的一匹黑马。但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个充满希望但前路坎坷的“潜力股”。能不能最终实现“绝杀”的效果,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它更像是俄罗斯航空工业在困境中一次“憋大招”式的努力,结果如何,时间会给出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看专业人士写的文章吧,611所关于苏75的论文

简单总结就是黄俄震怒


其中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点:

1,隐身处理“相当粗放”的苏57

至此,中国南北两所都对苏57的隐身表达了观点

北所王永庆的观点是:

——单从气动设计角度来看,俄国人把苏-57隐身设计放在次要地位,在保证超声速巡航和超机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兼顾隐身

——我们理解,对于第五代战机,隐身能力比超声速巡航能力对作战效能贡献更大。苏-57隐身性能不如F-22等飞机,更多的应该是俄罗斯基础工业相对薄弱导致的技术可实现性层面的原因,而不是在思想观念层面认为隐身不重要

我就看俄粉还怎么吹苏57的隐身


2,雪豹雷达吹的牛

所以魔怔人拿着雪豹凝视模式才能实现的350-400KM狂吹比大多数AESA强——手动斜眼



3,隐身不忍直视

球形IRST表面金属化,RCS为0.02平米

作为对比,F22和F35的RCS




4,总结惨不忍睹

先进虫、沉默鹰狂喜


我此前关于苏57的回答,大部分内容可以套用到苏75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五代机苏75“绝杀”(Checkmate),这玩意儿一亮相,全球航空界和军事爱好者那叫一个热闹。从最初的概念图到如今的半成品,围绕它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有赞有弹,有人觉得它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救星,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雄心勃勃但可能难以实现的梦想。首先,咱们得把苏75这货的定位理清楚。俄罗斯方面.............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俄罗斯最新发布的贝加尔S芯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其技术定位、设计思路、市场前景、潜在挑战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俄罗斯科技战略意图。一、 贝加尔S芯片的技术定位与背景首先,要理解贝加尔S芯片,需要了解其诞生的背景。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摆脱对西方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技术的依赖。在制.............
  • 回答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自2022年2月全面战争爆发以来,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发展过程。这一局势不仅涉及两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还深刻反映了地缘政治、历史矛盾、国际法与经济利益的多重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当前局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冲突的根源与历史背景1. 历史矛盾 苏联解体后的领土争议:.............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舞会”导弹,也就是“宝石”(Oniks)反舰导弹,一直以来都是其海军的重要打击力量,尤其在针对大型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的作战方面,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深入理解这款导弹的实效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从“宝石”导弹本身的技术特点来看,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超音速飞行能力.............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这番表态,无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政治动员意图的。在战争期间,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夸大己方的实力,同时贬低对手,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战争宣传”或“士气鼓舞”的手段,以向国内民众、盟友以及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乌克兰军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 回答
    俄罗斯近期要求北约(NATO)将军事部署退回至1997年之前,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议题,涉及历史恩怨、安全关切、地缘政治战略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要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俄罗斯的要求及其内容:俄罗斯提出的主要要求集中在北约停止向东扩张,并要求北约将其在东欧(特别是前华约成.............
  • 回答
    美国总统候选人拜登关于“俄罗斯是美国最大威胁,中国是最大竞争对手”的表态,是其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论述之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多层含义。要理解这一表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对“威胁”与“竞争对手”的界定首先,理解拜登为何将俄罗斯定位为“威胁”,而将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需要.............
  • 回答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最近一次公开表态,称俄中关系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这句话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句话理解为双方客套话,而是要看到其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政治层面:共同的战略目标与地缘.............
  • 回答
    3月4日,俄罗斯通过了一系列立法修正案,对涉及俄军和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言论和行为施加了更严厉的限制。这些新法规的重点是禁止“污蔑”和“造谣”俄军,以及禁止反对俄罗斯利用军队维护其利益的行为。这些举措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上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核心内容解读: “污蔑”和“造谣”俄军最高判15年: .............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决定关闭美国驻俄罗斯境内仅存的两个领事馆,这一举措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外交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命令,它背后折射出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冰点期,双方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不信任。关闭领事馆的深层原因与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确实能明显感觉到一股“反俄”声音的抬头,而且不少声音来自一些看起来不太“正常”的账号。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因为它不仅影响了讨论的质量,更深层地可能揭示了一些网络舆论的运作方式。现象观察:三无小号的“活跃”首先,我注意到这些账号的特点非常鲜明。它们普遍“三无”: 无头像或低俗头像: .............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军方是否为了避免安225被俄军缴获而自行炸毁该飞机,并将其归咎于俄军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问题,目前存在不同的信息和解读。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信息和观点:一、事件的发生和最初信息 安225“梦幻”飞机简介: 安225是苏联时期研制,由乌克兰在苏联.............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关于俄罗斯第810海军步兵旅旅长阿列克谢·谢洛夫(Alexei Sharov)在马里乌波尔阵亡的事件,这一信息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确实被广泛报道,但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多方信息进行客观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说明: 1. 事件背景与时间线 时间与地点:谢洛夫在2022年2月俄乌冲突期间阵亡,地点为.............
  • 回答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称“如果国家面临‘生存’威胁,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表态,涉及国际安全、核战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需从历史背景、军事逻辑、国际法、政治意图及现实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背景与历史语境1. 俄乌冲突的升级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次强调“生存威胁”,其.............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俄黑海舰队政治副司令在马里乌波尔阵亡的消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背景、信息来源、军事角色、冲突影响及国际反应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 消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是俄罗斯的官方通讯社,其报道通常与俄罗斯政府立场一致,因此这一消.............
  • 回答
    俄罗斯国家馆商品被爆买空的现象,以及店家呼吁理性消费,这一事件背后涉及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向: 一、事件背景与现象分析1. 事件起因 地缘政治与制裁背景: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制裁,包括.............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消灭180名在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以及“李根大尉”相关言论的背景和分析,需结合多方信息进行严谨解读。以下是基于公开资料和逻辑推演的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雇佣兵的来源与活动: 乌克兰战争中,确实有大量外国雇佣兵参与战斗,主要来自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