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最近俄罗斯要求北约部署退回1997年以前?

回答
俄罗斯近期要求北约(NATO)将军事部署退回至1997年之前,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议题,涉及历史恩怨、安全关切、地缘政治战略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要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俄罗斯的要求及其内容:

俄罗斯提出的主要要求集中在北约停止向东扩张,并要求北约将其在东欧(特别是前华约成员国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军事基础设施和兵力部署“退回”到1997年之前的状态。具体来说,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停止北约进一步扩张: 这是最核心的要求,俄罗斯明确反对北约接纳任何新的成员国,尤其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
北约军事部署的限制:
撤回在东欧国家(1997年后加入北约的国家)的军事基础设施: 包括撤除新设的基地、军事设施、防空系统、导弹防御系统等。
限制在东欧国家的军事演习和兵力部署: 要求减少或禁止在这些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限制驻军数量和部署地点。
撤回在边境地区的进攻性武器: 俄罗斯担心北约在前沿地带部署的导弹系统等进攻性武器对其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法律上的约束: 俄罗斯希望将这些承诺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形式固定下来,例如签署新的安全条约或协议。

二、 俄罗斯提出这一要求的背景与动机:

俄罗斯之所以提出如此强硬的要求,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安全考量:

1. 对北约东扩的长期不满与安全担忧:
历史承诺的违背感: 俄罗斯一直认为,在苏联解体时,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德国)曾向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保证,北约不会向东扩张一英寸。虽然西方对此有不同解释,认为并未形成正式承诺,但俄罗斯认为这是对其安全承诺的违背,认为西方“背叛”了他们。
战略纵深的丧失: 对俄罗斯而言,北约东扩意味着其战略纵深不断被压缩,军事缓冲区逐渐消失。北约军事力量尤其是潜在的导弹部署,越来越接近俄罗斯的核心地带,这被俄罗斯视为对其国家生存的直接威胁。
国家主权与势力范围的担忧: 俄罗斯认为,北约在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扩张,是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侵犯,并可能危及俄罗斯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2. 对乌克兰局势的反应与决心:
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乌克兰的亲西方倾向和申请加入北约的意愿是俄罗斯近年来最为关注的安全红线。俄罗斯认为,乌克兰的加入将是北约军事力量部署到其边境的最后一步,是不可接受的。
利用地缘政治杠杆: 在2021年末至2022年初,俄罗斯通过在乌克兰边境集结重兵,向西方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希望借此迫使北约回到谈判桌,并满足其安全诉求。这次军事集结及其伴随的安全提议,被视为俄罗斯试图通过“高压”手段来改变现有欧洲安全格局。

3. 国内政治与民族主义情绪:
重塑大国地位: 俄罗斯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恢复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对抗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对北约东扩的强硬立场,也是其展现独立自主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体现,能够赢得国内民族主义者的支持。
凝聚国内共识: 在国内面临经济挑战和政治压力时,一个强大的外部“威胁”形象(如北约扩张)有助于转移国内矛盾,凝聚民族认同。

三、 俄罗斯要求被广泛看待的原因:

俄罗斯提出的这一要求,尤其是其强硬的措辞和提出的具体内容,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质疑和反对。

1. 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
国家主权与选择联盟的权利: 俄罗斯的要求直接挑战了主权国家自主选择安全联盟的权利,这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北约成员国认为,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安全政策,包括是否加入军事联盟。
国际法框架: 北约的存在及其成员国的加入,是在现有国际法框架下的行为。俄罗斯提出的退回1997年的要求,实际上是要求改变已经形成并得到普遍认可的欧洲安全架构。

2. 北约东扩的合理性解释:
应邀加入: 北约方面以及东欧国家纷纷表示,这些国家加入北约并非是被迫,而是出于对俄罗斯扩张主义的担忧,是主动寻求安全保障的。例如,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在苏联解体后,曾受到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和不稳定的担忧,因此选择加入北约以寻求集体安全。
防御性联盟: 北约一直强调其是一个防御性联盟,其部署是出于威慑和防御目的,并非侵略性。北约认为,其在东欧的军事存在是为了应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而不是为了威胁俄罗斯。
北约内部的共识: 北约内部对于是否有必要在东欧增强军事存在,以及如何应对俄罗斯的军事活动,存在一定的讨论和分歧,但整体上北约成员国在维护自身安全和集体防御方面立场较为一致。

3. 俄罗斯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不可行性:
历史回顾的不可逆性: 国际政治的演进是向前发展的,要求将已经发生的地缘政治变化和国家选择“回溯”到某个历史节点,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安全平衡的重塑: 即使俄罗斯的要求被满足,欧洲的安全平衡也会发生巨变,可能引发新的不确定性和冲突。例如,失去北约安全保障的东欧国家,可能会再次面临被俄罗斯支配的风险。

四、 俄罗斯要求的影响与结果:

俄罗斯提出的这一系列要求,虽然未能获得西方国家的直接采纳,但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 这一要求直接导致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欧洲的安全局势更加紧张。
推动了乌克兰危机: 在很大程度上,俄罗斯提出的安全要求被视为是其在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的“铺垫”或“理由”之一。尽管入侵行为本身是对俄罗斯安全关切的回应方式的极端选择,但俄方认为其要求未被认真对待是触发冲突的原因之一。
促使北约加强东翼: 俄罗斯的强硬姿态和军事行动反而促使北约进一步加强在东欧的军事存在,部署更多兵力,并提升战备水平,这与俄罗斯最初希望“退回”的愿望背道而驰。
改变了欧洲安全格局: 乌克兰战争以及俄罗斯提出的安全要求,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安全格局。芬兰和瑞典等长期奉行军事不结盟政策的国家,也因为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而选择加入北约,这标志着欧洲安全秩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不确定和军事化的阶段。
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意图的担忧: 俄罗斯提出的这些要求,尤其是其在乌克兰采取的行动,让许多国家认为俄罗斯的扩张野心已远超其安全关切的范畴,而是旨在颠覆现有国际秩序。

总结来看:

俄罗斯要求北约部署退回1997年以前,是其对北约东扩及其带来的安全挑战的强烈反应。它反映了俄罗斯对失去战略纵深、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深刻担忧,以及其希望重塑欧洲安全格局、恢复大国地位的战略野心。

然而,从国际法的角度和多数国家的认知来看,俄罗斯提出的这一要求是基于对历史承诺的不同解读,且直接挑战了主权国家选择联盟的权利和现有欧洲安全架构。这一要求在实际上是不可行的,且其提出的方式(伴随军事威胁)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最终引发了更严重的冲突,并促使北约和欧洲安全格局朝着与俄罗斯最初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

因此,看待这一要求,需要理解其背后俄罗斯的深层动机和历史视角,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对国际法、国家主权原则以及现有国际秩序的冲击,以及其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引发更广泛负面后果的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就是老戈解散华约之前的条件,不过当时老戈被忽悠晕乎乎的,只有个密室口头协议他就真的先货后款了,结果事后被欧米以口头协议无效为借口赖账,加上俄罗斯国内一团糟,也就只能忍了。

现在整体上来说,俄罗斯处于再次走上正轨的初期阶段,而欧美则是再走下坡路。这次公布消息出来,很大程度上就是防止再次吃密室协议的亏,反正放出来无论米国怎么反应,俄国国内的红利先吃到了。

最后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俄罗斯提出这是和米国一对一的协议,和欧洲其他国家怎么表态无关。米国现在有内部的麻烦,就是反俄情绪在西方国家内部炒的太热,而政府迟迟没能杀进莫斯科吊普京的路灯,已经被视为高层有叛徒了,所以米国,最少是拜登这伙人实际上是想和俄国缓和一下,最少冻结目前的局势,而不是继续放任五个月平俄言论继续发酵……

user avatar

所谓“北约开给戈尔巴乔夫的空头支票”其实具体指的只是东德地区。

当时正是东西德统一的关键时刻,为了争取戈尔巴乔夫同意两德统一,西德外长根舍在1990年1月31日图青新教学院发表演讲时率先提出“北约不东扩一英寸”。

很明显,根舍说的是北约在两德统一后不会向东德驻军。

紧接着1990年2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在访苏会谈中他也提出“北约不东扩一英寸”。

这就是所谓的“北约不东扩一英寸”最原始出处。

但是,美国国安会要求北约管辖权能够东扩(东德),即使北约军力暂时不进入东德。

随后,布什采纳了美国国安会建议,对戈尔巴乔夫提出两德统一后给予原东德“特殊军事地位”,一方面可以满足苏联北约军事力量不进入东德地区的要求,同时也保留了北约对东德地区的管辖权。

到了1990年5月,美国正式向苏联提出关于两德统一的“九项保证”时,正是以原东德地区享有“特殊军事地位”为核心做出安排的。

事实上就连俄罗斯官方媒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官网”刊登的采访的对奥地利前驻苏大使采访稿里都不讳言俄罗斯自己档案里都没有关于这次谈话的任何记录:

1990年2、3月份,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在我认识的美国驻苏联大使的陪同下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会谈。当然,戈尔巴乔夫谈到了北约问题,贝克说,‘北约不会向东扩张哪怕一寸’。这句话没有记录,也就是说,戈尔巴乔夫没有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而在我看来,这里他还犯了第二个错误。我如果听到贝克的话,会立即想到要进一步签署协议,不是吗?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这样做。在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档案里,没有关于这次谈话的任何记录。

目前这个问题下面的高赞回答全都在输出情绪,一点实际干货都没有。

当年马督工有一句话说得好“学知识去知网。”

相关学术论文早就谈论过这件事,有兴趣的可以去知网下载《德国统一进程中的安全架构研究述评》,刊登在《国际政治研究》2020年第5期。

这篇论文把来龙去脉说得足够清楚。

user avatar

本来以为川普玩外交就很搞了,谁知道拜登团队上来展现的智商比川普搞的更多。

人川普虽然对欧洲也搞贸易战,但整体上还是在欧洲忍受范围内搞,对俄罗斯也嘴炮居多,对印度日本澳大利亚雨露均沾的扶持,而且国内在疫情前并没有暴露太大问题。

可拜登布林肯沙利文这脑那啥界三巨头上台,那可真叫一个杀的痛快。

对中国依然步步紧逼,只在小的地方让步但挑衅的地方更多 。

对俄罗斯加大乌克兰危机,从嘴炮变成陈兵10万的军事对峙,而且还是在能源价格大涨俄罗斯有钱的时候来这个。

对欧盟虽然减缓贸易战,但当着所有人给了法国一耳光。

对印度来个忽悠公开化,在印度疫情爆炸时不看不管,在莫迪被农民围攻时来印度讲民主和自由顺带给反莫迪势力点赞助。更搞出美澳英三国同盟把印度甩了。

对中东要清算沙特王储,要插手阿联酋的产业规划。

对日韩核心产业半导体来个釜底抽薪,强制要求提供生产数据。

说是要重回伊核协议却提出一堆伊朗无法接受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美国自拜登上台以来面临供应链失衡与高通胀的问题。三巨头的外交对缓解国内问题毫无帮助。

更更重要的是,美国现在的国力根本不支持其这样天下布武。美国广泛树敌的结果是在所有方向上都行不成压倒性优势。

于是中国丝毫不让步,沙特不鸟美国要求石油降价阿联酋暂停了F35采购,日韩第一时间加入RCEP,印度请来普京重新把大宗军火单子给了俄罗斯。

而在俄罗斯方向上,美国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然后转身跑让欧洲国家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对抗的阳谋也没有进展。反而因为要避免乌克兰成为第二个阿富汗而投入巨大精力来处理。

俄罗斯本来是被迫卷入这一轮乌克兰危机,可却发现面前只有美国远距离运来的一小撮力量,这种送人质上门的战法让普京得先回忆下布林肯沙利文拜登当年是不是自己的同事。

然后才提出个要大占便宜的要求,请拜登同意下。毕竟拜登明年还要以“成功逼退俄罗斯捍卫了乌克兰安全”来给中期选举加分呢。

为了拜登和民主党的选票,那就只好把东欧小弟们卖上一批了。

user avatar

给你们看个比较搞笑的智库文章。

今天《外交政策》头条。《外交政策》是一个由亨廷顿及华伦·戴米安·曼舍尔在1970年创办的美国刊物,原为学术季刊,后改为双月刊


《乌克兰可以从芬兰学到什么》

其实你想都想得到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无非说的是当年芬兰多么多么神勇,打退了苏联进攻,保卫了自己的主权,然后让乌克兰学习芬兰的战术云云。

这篇文章的笑点在哪?

可能有人觉得:就你乌克兰也比得起芬兰?

笑点不是在这,笑点在于芬兰本身。

芬兰在冬季战争打的非常不错,暴露了苏联的很多问题,这确实是事实。

但是另外一个事实是:此后芬兰开始了“芬兰化”,所谓的“芬兰化”指的是芬兰为了避免邻近强国苏联的并吞,在国际事务上顺从苏联意见,但保住芬兰的独立国家地位。

直到现在,芬兰依然不是北约成员国。

也就是说,如果乌克兰真的像芬兰一样,真的打赢了俄罗斯,最终结局也不过是芬兰化。

而现在俄罗斯追求的是什么?

不是吞并乌克兰,而是让乌克兰芬兰化。

所以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要芬兰化,既然如此,干脆直接芬兰化,这不省的打仗了么?

所以这个智库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建议接受俄罗斯条件?

说这帮智库……话都不会说。

user avatar

因为政客的本质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往大了说也就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往小了说只是为了维护党派和个人利益。

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虽然在互联网上国际政治、世界大事有一定市场。但是实际上,现实里绝大多数人不关心不关注也不了解这些事。这个在全世界那个国家都一样。民众就算是得到了某些信息,其实也是经过媒体传播的二道贩子信息。

所以回到本问题。北约就是美国人的北约,这其实就是美俄两家的事。对于美国执政党来说,面临着支持率下滑、中期选举、下届大选,这些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事情。

俄罗斯虽然抛出一个看起来有点苛刻的文本,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个橄榄枝。就算全盘接受,在美国国内媒体上,也可以把拜登打造成兵不血刃,维护世界和平,欧盟利益,帮乌克兰解决了军事冲突危险的外交强人。

你自己想想,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打开电视、报纸、媒体。得到的信息是,拜登与普京签署协议,俄罗斯10万大军撤离乌克兰边境,战争危机得以解除。换了你是个普通美国人,你是不是会觉得美国还是很有力量的,可以解决远在万里之外一个国家,就靠签个字就能喝退俄罗斯十万雄兵,维护了利益,又避免直接冲突。。拜登这人是个成熟的政治家,比起那位喊打喊杀的,做事冷静又靠谱。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鹰派,一切都是出于利益。

user avatar

这件事首先看乌克兰局势,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排布重兵,美国又开始准备在乌克兰撤侨,北约表现的态度很令人琢磨,但是总体表现是决对不会出兵。

这两年全球各个传统强国进入“比烂”时代,先是特朗普各种烂招,然后拜登打着政治正确的名义摆烂。

然后法国马克龙以出卖法国的方式,去讨好美国。

英国故意超控民意脱欧,疫情期间不顾民意玩全民免疫。

印度疫情直接烂套。

土耳其更是面对经济危机反向操作,直接要把欧盟拉下水的架势。

而最近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目前摆出的架势就是要在打一下乌克兰。

这时候提出来让北约退回1997年之前的位置,就非常有意思了。

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1997年北约决定东扩,捷克、匈牙利、波兰被邀请加入北约,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也在被考虑范围之内。

这其实就是对国力直线下降的俄罗斯的直接试探,俄罗斯若是没反应,就证明他没有继承苏联强大的影响力,那时候俄罗斯领导人还是内斗强人叶利钦,叶利钦对于国际事务是绝对外行,面对北约东扩,叶利钦的态度竟然是虚弱的喊了几下,就没了反应。

苏联解体时,整个前苏联国家都对未来抱有极其美好的幻想,自由快乐的西方,会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可是西方连叶利钦都骗的团团转,更何况那些小国寡民。

从1997年开始苏联时期定下来的东西欧分隔线彻底被打破,北约一路把手伸到俄罗斯腋窝下,乌克兰这个弱智国家也成了欧美的炮灰。

看一下乌克兰信任总统主演过的电视剧,那个国家的人,竟然幻想一日间全部移民西欧,现实是女人子宫可以过去,其他都不行。

现在俄罗斯让北约退回去,也就是说把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都给吐出来。

这虽然不现实,但是背后却是欧盟底气虚弱的现实,各国领导人都新近上台的民选领导,一个个都是操作民意上来的,国际政治经验在普京面前都是渣。

普京最擅长创造问题,然后解决现在的问题,自己要打乌克兰,但是却明目张胆的让北约退回去,这是一种实打实的试探。

北约的态度决定了乌克兰这一仗的力度,北约表现软弱,那么乌克兰可能整个国家连渣都不剩。

北约内部现在是老糊涂拜登带领,老糊涂不知道什么时候清醒,而英国是左右搅屎,德国新上任总理脚跟还没站稳,马克龙现在自顾不暇,俄罗斯道义上占优势,是北约二十年打破约定,擅自东扩,叶利钦又软弱,现在俄罗斯要求合理,但是不可能答应。

唯一要考虑身后事的就是乌克兰了,俄罗斯给北约抛出去一个问题,北约开始手忙脚乱了,他们开始要考虑波兰这五国的感受了,内部美国这个大哥的反应决定了一切,不知道老糊涂会这么接招。

乌克兰赶紧烧香吧。

user avatar

这更像是一封哀的美敦书吧

user avatar

当别人给你炖了一锅烂肉的时候,最好的对策不是暴跳如雷拒绝咽下去,而是分给同饭堂的食客们。

西乌早已纳粹横流,纵使必然被欧美抛弃,俄罗斯的经济状况能怎么惠个加倍版车臣?不动前现代手段,休想获得什么影响力,若是动前现代手段,在全球面前戴上ethnic cleansing的帽子,内经济不振,外无战可打,搞不好难说中风几率几何。

还不如假惺惺的接过烂肉,拿历史文件端到北约哈巴狗们面前尝尝味。看看美国所谓的信誉、安全承诺和对盟友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成色……

user avatar

俄罗斯陈兵乌克兰边境,发出城下之盟。

美国从阿富汗的撤军,让世界认识到美国的虚弱。

美国力量还有,但是真不想打仗,不想花军费。

无论在台海,还是在乌克兰,所以各个方面都在看怎么谋求自己最大利益。

俄罗斯虽然被制裁,但是在美国不参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发动战争,乌克兰不够打,欧盟也不够打。

俄罗斯可以提出比较高的要价,美国还真表示能谈,这是真弱。

user avatar

普京在试美国的成色,并且在给东欧小老弟吃定心丸。

普京这个人,是个勇气和聪明兼备的选手,做事不莽撞,但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拖泥带水。

普京任上,有3招,破了美国的武功。

第一,格鲁吉亚在08奥运期间打南奥塞梯,当时格鲁吉亚总统就坐在普京旁边,明显美国和格鲁吉亚玩了普京一手,在奥运期间开战,普京肯定没有预料到,没有准备。

但是普京做事非常干脆,直接回国,5天解决战斗,把格鲁吉亚打得屁滚尿流。


第二,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公投,火速并入俄罗斯。普京非常干脆,直接兼并了这块领土,顶着整个欧洲和美国的制裁,俄罗斯连年经济下行,但普京顶住了压力。

这一招,直接试出了美国的成色,俄罗斯的威信重新建立。因为很简单,美国喊得那么大声,这呼吁那呼吁,但是克里米亚的事上,美国没敢动手,俄罗斯还是那个俄罗斯,在东欧地界,还是俄罗斯说了算。


第三,叙利亚内战爆发,美国铁了心支持叙反对派,要把阿萨德搞下去。那会关于叙利亚的谣言极其多,什么毒气弹攻击,什么大屠杀。当时美国扶持的反对派已经拿下了半壁江山,后来做大成了ISIS,土耳其在后面给IS援助,美国在表面反恐,背后暗地支持。

当时叙利亚最大城市阿勒颇,都已经是IS的大本营了,库尔德人早独立了,阿萨德弟弟都战死了,这时候俄罗斯出手了。

俄罗斯内忧外患,外面是欧美因为乌克兰问题经济制裁,内部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财政、就业都遇到极大困难,但是普京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出手了。

普京这一试,就把美国的成色试出来了。美国闹了半天,还是没敢出手。结果俄罗斯一出手,几个月的时间,叙利亚的反对派就全都被打得丢盔弃甲,以前称王称霸的IS直接就没影了。

这一下子,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愣是保住了,美国纸老虎的形象就给试出来了。一看美国原来只是叫得欢,实际上他不敢再参战了,美国没有那个精力在叙利亚再开辟战场了。


从08年代21年,很长一段时间是俄罗斯很困难的时期,但是普京做事很巧,不急但也不怂,每一次都恰到好处,不愧是现实的黑带柔道选手,在自己虚弱的时候,把力气都用在最需要的那一刻,四两拔千斤,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反倒让美国现了原形。

现在来到21年底,终于风水轮流转了,俄罗斯没有变化,但是美国经过这13年来的折腾,变得更差了,美国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指哪打哪的单极了。


所以现在该轮到普京再次出手了,就看看你美国,是不是还真的有苏联解体那时候的实力。我开的条件,看你答不答应,你不答应,我真的玩武力威慑,东欧这些给你助威呐喊的小老弟接不接得住?

现在的俄罗斯用武力骚扰东欧任何一个投靠美国的国家,美国都不一定接得住。无论是捷克,还是波兰,或者立陶宛,尤其是乌克兰。

北约部队说穿了都是假的,只有美国一家而已,德法意西这些国家只要确定普京不会对他们有军事威胁,根本不可能出兵,出个几百后勤兵可能,真的开战,他们没有一个愿意死人的,真打仗还得靠美军。

所以美国只要不出兵,普京轻轻松松就可以在东欧随意捏这个,搓那个,那么回答原来的问题,你美国到底目前还有没有能力真的出兵东欧呢?


这个问题,可能美国自己也不愿意深想,一如台湾问题一样。

user avatar

今年正好是苏联解体30周年,让我想起了那句名言"这不是和平,而是30年的休战"。

如果睡王能在今年圣诞节的时候签约,俄罗斯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美国答应的可能性太小。但如果真签约了的话。

套用某位的话就是,拜登刚下飞机摔倒在弦梯上,手里挥舞着厕纸,高呼我为欧洲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

如果美国不签约,可能明年就没乌克兰了。

泽连斯基有点弄巧成拙,没准现在泽连斯基正在找普京要商量乌东二州独立的问题。

user avatar

要是懂王的话,说不定就签了,毕竟联俄抗中是懂王梦寐以求的局面,哪怕丢弃整个东欧都值得。

对于俄罗斯来说,恢复苏联时期的势力范围是保证联美抗中以后自身安全的必要举措,毕竟是个人就知道抗中之后美国会撕毁与俄罗斯的一切协议,如同苏联解体后美国立刻调转枪头对付中国。

user avatar

这些年还蛮有意思的。

二战之前的世界,是强国想要阳光下的地盘。二战之后,世界市场形成,贸易和资本全球流动,真正的强国都是把握线路、产业链或者金融,反而不太在意地盘这回事了。只有原来的大国在国力不行的时候,反而开始开疆拓土了。

俄罗斯是真的走不出泥潭了,拜托不了老大帝国永恒的敌意,没法修复关系,回到世界经济的主路上来。和中国也不是传统盟友,中国对俄罗斯的需求不是全方位的,甚至很多时候是为了给俄罗斯吊命硬买。

有普大帝,靠军队、寡头和强力机构三家整合,还能开疆拓土强搞一波梦回沙俄,等普大帝换人了,估计啥黄花菜都凉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